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综述

时间:2024-02-28 点赞:45511 浏览:8774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文化建设论文范文,关于文化建设相关论文范文集,与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综述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化建设及文化及农村方面的论文库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化建设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综合近年来学术界关于农村公共文化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对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归纳总结,指出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基本问题、供给、保障机制、法律法规、绩效评估、机制创新等几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目前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评价,并指出后续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 ]农村 公共文化 综述

[分类号]G127

农村公共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评价新农村建设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新形势下,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先进文化的哺育和支撑.近年来,对农村公共文化的理论研究已逐步开展,有些优秀成果已付诸实践,对农村公共文化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数据统计及结果

本文以CNKI期刊论文库和硕博论文库为检索系统,以“公共文化”并含“农村”为题名,时间截止至2010年7月9日,对搜索的论文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共搜索论文158篇,其中硕博论文13篇,时间跨度为从2006年到2010年,按时间分布情况见图1.

从图1可见,自2006年以来,对农村公共文化的研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2008年以后,论文数量明显增多.按内容来分,目前的学术论文主要涉及: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经费、设施、法律法规、绩效评估、机制创新等方面.

2 国内研究现状及主要观点

2.1 对基本问题的研究

2.1.1 农村公共文化的定义和特征 目前国内学者对农村公共文化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定义,在学术研究中多是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界定.主要观点如下:一是从供给的角度,有学者认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指为满足农村民众的文化需求而由政府主导、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自愿参与进行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保障农民群众文化权益的文化产品及服务的供给活动”;二是从主体内容的角度,有学者认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是在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在构建农村综合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中,以推进农村文化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长效机制等为主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

农村公共文化除具有公共文化的一般特征外,还应具有农村的独特性.陈吴琳认为,农村公共文化是孕育在农村特定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下的,它受乡土文化的影响,与城市公共文化相比,还具有乡土性、传统性、垄断性、输人性四大特征.另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尤其是我国西部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多宗教和多民族融合,因此,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还具有其特殊性.孔维萍、吴艳华从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复杂性、多元并存性四大特征出发对新疆农村公共文化进行了专题研究,指出公共文化建设应突出地区特色.

2.1.2 对农村公共文化内容的研究 目前我国学者主要是从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对其内容进行界定.尹长云认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向农村地区提供的文化产品、文化传播、文化休闲娱乐活动、信息务以及与其具有直接关联的用品、设备的生产和销售活动以及资金保障、人才等;闫平认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包括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重大文化工程建设等.另外还有一些学者从体系的角度论述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内容.纵观学者的观点可以看出,对“农村公共文化”这一概念所涵盖的内容还没有一个明确、完备的界定,笔者在总结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将农村公共文化所涉及的内容界定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包括休闲娱乐活动、群艺表演、广播电影电视、文化下乡、重大文化工程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包括乡镇文化站、艺术馆、文化大院以及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所依托的硬件设施等;农村自有文化,包括传统文化、节日文化、农村文化遗产、农民自办文化等.

2.1.3 农村公共文化的功能意义农村公共文化的功能意义已经得到了国内学者的共识,学者们普遍认为它具有社会教化功能,对提高我国人力资源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是解决农村贫困的内生力量;是剔除腐朽落后文化、抢占精神文化阵地、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2.2 对供给问题的研究

2.2.1 对供给现状的研究疏仁华认为,“我国公共产品供给长期重城市、轻农村,使得目前我国农村文化供给处于一种严重的缺失状态”,主要表现在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经费不足、人才缺失、体制与机制缺失;蔡辉明指出,目前我国公共文化产品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区内群体之间存在普遍的供给不均的问题,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缺位、错位严重;刘如珍认为,受城市化进程和外来思想观念的冲击,城乡公共文化生活相差甚远,真正适合农民口味的公共文化少之又少.


2.2.2 对供给主体的研究 传统的行政管理中政府是公共事务的唯一主体,是公共产品的生产者和组织者.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新公共管理、新公共服务以及治理理论逐步形成,政府以往的统管一切的角色逐渐改变,部分职能向市场开放,与企业、社会、个人统筹协调,走多中心治理模式.作为公共产品之一的公共文化也在适应这一发展趋势.关于农村公共文化供给主体的构成,国内学者的意见基本趋于一致,即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供给.

蔡辉明认为,依据供给主体,供给模式可划分为政府“权威型供给”、市场“商业型供给”以及第三部门“志愿型供给”三种,“运用这三种多元化并进的供给模式,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前提和制度保障”;裴玲认为,农村公共文化的供给主体应包括政府、企业、民间组织、农村社区,要扩大社会力量,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通过公共财政的政策和利益导向,吸收社会力量参与,实现公共财政投入和社会参与热情在农村优秀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平台上的有机结合,改善目前农村文化供给状况”.韦丹以环江县为例研究了农村公共文化的供给问题,指出“按照政府、社会、农民在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中所起的作用的不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应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和群众共同参与,构建政府、社会、群众相互合作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网络模式”.

另外,一些学者对作为主导者的政府的供给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葛继红和王玉霞从公共文化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正外部性方面分析了政府作为供给主体的必然性,指出,作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的主导力量,政府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制度供给,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同时需要增加财政投入;卢华东论述了政府主导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要把握好原则,二要明确建设任务,政府应着重建设政策理论、基础设施、生产运营、资金保障、人才支撑、信息传导、评估监督七大系统.

2.3 对保障机制的研究

2.3.1 对资金投入问题的研究 资金投入是农村公 共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在财政投入数量上,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在大部分农村,资金短缺问题是制约着公共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当务之急是扩大资金投入数量;就目前有限的财政投入来看,农村公共文化投资明显落后于城市,西部农村更是落后于东部.陈坚良以2003―2004年的财政投入为例,指出目前城乡财政投入差距日益拉大,国家投入偏重于城市;曾崇碧、王芬林、葛继红和王玉霞等也通过大量实证数据论证了目前农村公共文化财政投入不仅不足而且失衡的现状.

在投入方式上,目前学者普遍认为应积极吸引、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公共文化事业,拓宽融资渠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稳定的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刘玉堂、王琳等强调“要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文化产品生产和流通等领域的金融服务力度;要采取财政补助、信贷贴息、参股经营、融资担保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投向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葛继红、王玉霞认为政府不仅要担当主要投资者的角色,还要通过出台政策和完善立法来积极鼓励企业、民间组织和个人共同投资,以弥补国家财力之不足等.;林怡认为,县镇两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问题上起着关键的作用,要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列入财政预算,对社会和个人的参与和投资要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

2.3.2 对人才机制的研究 人才队伍是公共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任务.充实和发展一支稳定、专结合的优秀人才队伍是发展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保障.目前,无论是在实践还是理论研究中,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人才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缺乏、业务能力较弱、素质不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干劲不足、年龄结构老龄化严重、工作人员身兼数职、身份不明、隶属关系较为模糊等.

就农村公共文化人才短缺的原因来看,学者们普遍认为,主要是由于财政紧缺,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职权少且薪酬低,很多乡镇发不出基本工资;领导不够重视,重实物建设而轻人才建设;缺乏准入门槛,编制不足,职称评定困难;缺乏学习和培训机会;农村精英大量外流,缺乏对民间艺人和传统文化能人的鼓励和奖励机制等.

根据不同的现状和原因,国内学者提出了不同的人才发展策略:从资金待遇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应该增加工资待遇,建立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制度,完善工作人员的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陈坚良指出“要明确待遇,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村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刘淑兰提出“要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帮助和解决农村文化站工作人员在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刘卫在基于湖北省农村公共文化的研究中指出“落实乡镇文化站转制改制人员参保的有关政策”,“加快建立合理可行的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曾崇碧认为“为建设农村公共文化队伍,需增加相应编制,提高基层文化管理人员待遇”.

从人才培养方面,国内学者主张:一要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个人素质的培养和业务培训I,二要注重对农村文化能人、文化精英的培养与扶植,三要加强对高校人才的引进.陈坚良、苏忠义等人提出,要加强文化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培养敬业精神,提高政治和思想素质;曾崇碧认为要“促进城乡文化人才双向流动,县属单位的科技、文艺、教育工作者等到农村基层文化机构任职或挂职,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到城市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章剑华认为要“注意抓好对基层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要为文化站选好人、定好岗”.曹锦扬认为“对现有人员一方面每年都应邀请有关专家来辅导授课,另一方面将一些有培养前途的人员送到国家、省、市文化机构组织的专业培训班及高等院校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在对农村文化精英的培养上,吴理财和夏国锋、王琳、陈坚良、曾崇碧、李萍和霍军政等学者都主张要培养和扶植农村文化爱好者和文化精英,增强其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建立相应的鼓励和奖励制度,充分发挥其文化带头人的作用.在人才引进方面,学者普遍认为要培养大中专院校学生到农村从事公共文化工作,李少惠和崔吉磊认为“城市高校和社科研究部门应深人农村基层,加大对农村传统乡土文化资源的研究力度,采取院校教育、岗位培训、业务交流等各种形式,切实加大农村文化人才培养的力度;通过完善政策,积极引导城市文化人才向农村有序转移,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让农村‘不走的文化’发展壮大起来”.

2.4 对公共文化设施网路的研究

公共文化设施是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的载体和依托,是农民群众接受公共文化服务的基本场所,是一个地区公共文化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严重不足,问题重重,主要表现在:文化设施覆盖率低、很多地区设施陈旧简陋、房屋年久失修成为危房,文化设施被挪用、挤占、变卖现象严重.相当一部分乡镇文化站有名无实,没有开展或很少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文化服务中心没有办公用房、图书和活动器材等而“名存实亡”,图书馆(室)的图书陈旧,没有更新,很多被闲置或流失.另外,还存在明显的建设失衡问题.徐学庆指出我国农村文化设施的主要问题一是落后于经济发展需求,二是呈现明显的不平衡,包括地区间不平衡和县(市)、乡镇与村间的不平衡;曾崇碧将乡镇文化站和村庄文化设施进行东西部比较,指出西部农村文化设施严重滞后于东部,部分设施建设东西部相差悬殊.

我国学者一致认为,要改变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的现状,最重要的是增加资金投入,大量设施需要修建、重建,图书资料、活动器材需要更新和补充.有学者提出要整合农村文化资源,走社会化共建模式.吴碧英指出“文化馆、广播站、农技站、学校都可以作为文化设施来加以利用”,要“创新城乡单位共建、企业共建、军民共建等社会化共建模式”;有学者认为要加强文化设施的管理、监督,明确责任人和服务规范,不仅要建设好,还要管理好;还有学者认为要鼓励农民对文化设施的参与利用,提高使用效率.

2.5 对农村公共文化政策法规的研究

良好的制度环境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保障,作为一项公共事业,它需要国家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其发展的基本政策.近年来,旨在加强我国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政策、法规逐步出台,和国务院下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公共文化政策尤其是涉及农村的公共文化政策还十分薄弱.

葛继红和王玉霞、林怡认为,现行的涉及农村公共文化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还不完善,还没有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制度体系,现有的法规文件,大多只是宏观的规定,而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或实施细则不完 善,因此要制订规章制度,完善公共文化政策法规体系,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按规则有序运行;李小群和吴兴国提出,要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已有政策要不断完善、彻底落实、明确责任,同时要注意新旧政策的合理结合;苏红认为,公共文化的性质和职能决定了必须要有专门的文化政策,不仅要制定有利于国家文化主权和社会稳定的政策、法规,还要制定有利于公共文化服务主体发挥其职能的政策和法律法规,调整和完善相关的财税政策和文化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李萍和霍军政认为,政府一要出台新的文化经济政策,动员社会力量,拓宽投融资渠道,二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改变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的随意性,地方政府要有所作为,出台一些规范性文件,确定适合本地区公共文化发展的基本政策.

2.6 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绩效评估是公共门落实责任、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进行绩效评估直接关系到公共文化服务目标的实现.

李宁认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评估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为它可以“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计划性、科学性和有效性”.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李宁提出要建立全方位的绩效评估体系,提高财政效率,量化指标,确保绩效的具体与明确化,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对评估的参与.李少惠和余君萍认为,农村公共文化绩效评估有利于政府和门树立服务和责任意识,有利于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供需和决策水平,按照复合

此文是一篇文化建设论文范文,关于文化建设相关论文范文集,与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综述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化建设及文化及农村方面的论文库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化建设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型绩效评估模式将政府评估、上级与专家评估和社会公众评估相结合,提出了一套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绩效进行评估的指标体系:包括农村公共文化基础没施和场所、农村公共文化活动、农村公共文化信息发布部门和管理部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5个一级指标,并细化为28个二级指标和34个指标.

2.7 对农村公共文化机制创新的研究

对文化事业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目前无论是国家政策还是理论界观点都趋于一致,即不断深化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市场、社会以及门的关系,实现政府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办、养合一的直接生产方式向政府主导、多元参与的供给方式转变,使文化资源逐步从单一计划分配向国家、市场、社会共同配置转变.

目前,专门针对农村公共文化机制创新的研究还不多,于玉宏和曹爱军认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发展,应集中在推动文化体制的改革、提升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保障体系和建立城乡区域间的互动促进机制等方面”.而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制度创新,曹爱军认为,应主要遵循一体化和多元化两条路径,一体化即解决二元供给问题,实现城乡一致的供给体系;多元化即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与筹资的多元化.

3 评价

对我国农村公共文化的研究,是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产生了一些优秀研究成果,但总体来看,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均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研究方法上,现有的学术成果主要是采用文献研究法、归纳总结法、类比法、举例法等较为传统的方法,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明显不足,对现代经济与管理技术的应用比较欠缺.因此,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研究者应该加强对社会计量技术和统计方法的应用.另外,现有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农村公共文化这一领域,没有与其他学科结合,因此,综合性、跨学科的研究也是有待发展的一大趋势.

从内容上来看,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很多学者都探讨了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资金不足、人才短缺、设施落后等问题,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但是对办法的实施和保障问题研究还不够,如加大资金投入问题已成为学界共识,但对如何加大投入、如何吸引社会投资、如何保障和监督资金的使用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还缺乏研究;其二,对供给主体和供给机制问题已展开大量研究,但对农民需求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只有对需求内容、需求数量进行调查了解,才能提供有效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否则可能会造成供给与需求脱节――一方面农民需求无法满足,另一方面供给严重浪费;其三,对农村公共文化工程、文化机构等的评估、监督以及农民满意度的调查还明显不足,对农村公共文化的评估问题已有学者进行研究,但数量较少,细化的、有针对性的研究还未出现.因此,加强对评估与监督机制的研究以及农民满意度的调查是目前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关论文

我国农村教师专业综述

本文是一篇农村教师论文范文,农村教师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我国农村教师专业综述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农村教师及校本教。

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文献综述

关于产品及农村及农业发展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产品综述论文格式,关于关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文献综述相关论文范文,对写作产。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综述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养老保险综述论文,关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养老保险及农村及社会方面论文范文。

我国会计文化综述

本文是一篇会计文化论文范文,关于会计文化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我国会计文化综述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会计文化及会计工作及会计。

我国农村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市场化

本文是一篇交通运输论文范文,交通运输类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我国农村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市场化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交通运。

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综述

本文是一篇农村学校体育论文范文,农村学校体育方面有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我国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综述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