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时间:2024-03-29 点赞:50548 浏览:10254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学生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学生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相关论文范文,包括关于学生及课程及能力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学生论文范文。

摘 要: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将计算机较好地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并独立开展工作.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介绍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帮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认识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的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提供方向.关 键 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中等职业院校;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12-0046-02一、中等职业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1.课程内容的设置不尽合理目前.仍有许多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注重的是知识性、系统性和理论性,课程的内容面面俱到,有些基本上是本科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浓缩.这就导致学生什么都学一点,可是什么都不精、不深,甚至根本就没理解,没有体现职业教育面向市场、提高素质、培养能力、学以致用的特色.2.知识更新与实际应用的矛盾众所周知,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之快,是其他课程无法比拟的.现阶段计算机应用课程的内容一般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软件应用、办公软件(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计算机网络基础等.将这些内容定位于教材,而教材的编写需要一定的周期,任课教师从遴选教材到统一订购教材,从新知识新技术写入教材到教材的使用,一般至少需要1-2年的时间.教材内容往往滞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导致教师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得知识的更新跟不上实际应用的需要.3.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光靠书本和教师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许多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没有足够的实践教学安排.目前,多数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时数偏少,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之比很难超过1:1,学生在课内实践操作的时间不多.学生虽然掌握了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但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受到限制.往往拿到一个案例时会显得束手无策.而社会对人才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传统的“思考性、记忆性”教育,很难适应社会的实际需要.4.学生基础差异大,课堂讲述的深度和进度难以把握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来源广泛,由于地区、学校和学生基础的差异,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良莠不齐.计算机基础好一些的学生认为自己已经学会使用计算机,觉得没必要再学习这一课程或是学习不投入;而另一部分从未接触或较少接触过计算机的学生却感觉这门课深奥难懂,他们甚至不会开机、关机,这对教师教学尺度的把握有较大影响.5.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未充分发挥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无法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地调整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致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受到很大的束缚.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有较大差别,而学校有限的教育资源根本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有时学生课后复习或上机实践时,遇到问题无法及时得到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使学习效率降低.对学生来说,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无法进行下一步更深人的学习,学习的积极性也因此受到限制.二、对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目的旨在培养学生具有计算机的基本软硬件知识.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具有一定的硬件维护、网络安装和管理的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适应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能力.在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教材的选定及教学内容的安排实践教学的实施等是很关键的要素.基于上述存在的问题笔者根据近几年教授此课程的经验认为,改进和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和实施.1.改革课程的的教学内容,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应突出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教材内容尽可能选用目前比较先进的、使用最广泛的应用软件和较新的技术知识,并随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作不断的调整.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加强基础知识的传授、强化基本操作技能的训练以及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及时介绍一些新的思想、理念以及处理方法和手段.要深入浅出地讲授一些最新的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动态及科研成果,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状况,体现教学内容的发展性、变化性和先进性.同时教学内容的安排一定要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保证其具有科学性、全面性及实用性.教学中要把由注重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的学习转变为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2.因材施教,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是一条重要的教育教学原则.“材”是指学生心理的个体差异,主要是指他们的兴趣、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心理特点.因材施教就是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有的放矢,使学生按照不同的途径、不同的条件和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教育和教学效果.中等职业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有经济发达地区的,也有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有对口单招的,也有普招的.他们中有些学习过一些计算机课程,基础较好起点较高;也有些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为此.应依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入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差别,进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行分级教学,将入学新生分为高、中、初3个等级.具体思路如下:新生入学时学校开展一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调查.对于入学时已经达到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要求的学生,可凭有效(如计算机等级证书)及时申请免修免考对其余没有获得证书的学生进行一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的摸底考试,根据考试情况将学生分成中级、初级2个等级.对于获得免修、免考的高级班学生,学校应结合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一些计算机高级应用类课程,如多媒体技术、网页制作、图像制作、计算机辅助制图、数据库等供选择,学生则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个人的兴趣、特长、专业方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进行学习.对中、初2个等级的学生可以采用同一本教材教学,但应分别制定教学计划,课时的安排要有区别.初级班课程设置以无计算机基础的学生为对象,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应用能力,教师要注重课堂的讲解与上机的基本辅导,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与科学性.中级班课程设置应以已学过一些但又不达标的学生为对象,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的综合应用能力. 采取以上因材施教、分级教学方法后,一方面可以克服教师因学生基础的差异而造成的教学深度和进度难以把握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克服了计算机基础课上有些学生没事做、有些学生时间不够用的矛盾,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3.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一种在教师诱导下,以“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之中,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能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深化、扩充教学内容,增强交互性,便于学生有目的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任务驱动的过程主要有3个环节:设计任务、执行任务、检查任务.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和使用任务,将任务贯穿于课程的始终.设计的任务要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可操作性强.任务大致可以分为4种类型:一是教学型任务.教师讲课的引例.二是模仿型任务.模仿教学任务,按规定的操作步骤完成.三是扩展型任务.教师提出要求及题目,学生自选内容.四是创新型任务.教师提出原则要求,学生自主设计题目和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练习,都以任务为中心进行.先由教师设计出任务,然后组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教学内容设计为1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任务中蕴含了应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任务更好地掌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4.改善实训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职业教育的最大特色就是突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水平.实践教学不仅为学习理论提供感性材料,为理解疑难概念铺设台阶,而且是整个学习的重要部分,与理论教育密不可分.实践证明,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对学生的素质提高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创新教育最为重要的基础.作为中等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加强实践教学的环节尤为重要.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首先就要加大计算机教学设施的投入,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由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时偏少,学生课内实践的时间远远不够,为了弥补这样的不足,应建立开放型的实验室或计算机房,增加学生课外自由上机的时间.这样可以有效地部分缓解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5.重视教学反馈做完一个阶段的讲授以后,教师对于教学内容应进行小结,让学生对内容有充分了解,并让学生对于教师教学各方面作出评议,避免一些偏向性.使教学能够符合学生的要求,使教与学紧密统一,实实在在的把学生想学的东西教给他们.作为一名老师,要虚心接受学生评议,有批评才有进步,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6.改革考试内容,转变考核方式考试内容紧扣教学大纲要求,又要根据课程所涉及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细化,考试内容偏重于与实践紧密相连的内容,期末考试的分数并不是学生该课程的最后得分,而是要集合平时学生考核、实验实习的成绩,然后按照不同的比重确定学生这门课的最后成绩.由于转变了考核方式,在平时授课过程中,课堂的气氛变得很活跃.学生在上机和实验时更加认真.三、结语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培养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文化,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将计算机较好地应用到自己的专业领域并独立开展工作,同时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知识和技术都是发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所讲授的知识只是应用和学习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介绍相关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帮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认识计算机这一现代化工具的作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提供方向.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要因材施教,不断地根据新的发展探索新的路子,体现针对性突出实用性,紧抓实践技能的训练,不断改进,使学生切实学好这门课,做好充分准备,从容迎接信息技术的挑战.


相关论文

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论文范文,关于计算机类硕士毕业论文,关于中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计算机及计。

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优化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论文范文,计算机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优化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计算机及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论文范文,关于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关于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计算机及计算机应用基础及。

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思路

该文是计算机管理专业教学法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教学法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职业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新思路相关论文范文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