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问题探析

时间:2024-04-06 点赞:49209 浏览:9870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关于农村金融及金融产品及农业保险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农村金融类金融衍生品论文,关于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问题探析相关论文范文资料,对写作农村金融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一、引言

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更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这一概念.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日益加剧,城乡经济发展日益不均衡以及工业取得了一定发展,能够带动农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建设新农村就是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就是要规划农村建设,使农村能够与城市一样享受到水、电、路、网、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服务,就是要提高农村的文明程度,提高人口素质,将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其中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也是最重要的任务,只有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民收入增加才能更快更好地促进新农村建设.

二、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现状

(一)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供给严重失衡 由于农民与农村企业是农村金融的主要需求者,这就决定了农村金融不同于城市金融的几个主要特点:小、快、零散灵活且缺乏有效的抵押担保物,这使得许多正规金融机构不愿意贷款给农民或农村企业.表1为2007年至2009年全部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及农户贷款额,由表中能看出,2007年至2009年,全部金融机构的贷款总额及农户贷款总额虽然都保持持续上升,但农户贷款总额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比重很低,不到5%.另有数据统计,2007年末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61151亿元(包括粮棉油收购贷款、农产品加工贷款和部分农村基础设施贷款),仅占全部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22%.并且随着近些年来的金融机构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正规机构纷纷撤离农村基层,目前只有少数的国有银行仍在农村开展金融业务,更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的不足.

(二)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单一 目前,向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和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从营业网点来看,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总数为12.4万个,其中农村信用社县域网点数占比为41.5%,而中国农业银行县域网点数占比仅为10.6%.从发放贷款金额来看,2007年末国有商业银行涉农贷款余额22282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为36.4%;政策性银行涉农贷款余额为12862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为21%;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为20850亿元,占全部涉农贷款的比重为34.1%.这些数据均表明农村信用合作社已经成为农村金融机构的主力军.在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中,大量金融机构撤离基层,造成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的匮乏,甚至部分农村地区成为金融服务空白区,相比于2004年,2007年末全国县域金融机构的网点总数减少了9811个.四家大型商业银行县域机构的网点总数减少了6743个,为2.6万个;金融从业人员减少了3.8万人共为43.8万人.其中农业银行县域网点数减少3784个,为1.31万个,占县域金融机构网点数的比重为10.6%,下降2%.正规金融机构的减少,必然会诱导非正规金融机构的发展,例如民间借贷、地下钱庄等,使得非正规的金融机构成为了农村金融供给的一种补充形式.但由于非正规的民间金融机构缺乏规范性、合法性以及处于无监管状态,其作为农村金融供给的补充形式满足农村金融需求也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三)农村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且具有单一性 目前,在农村地区长期只有“存、贷、汇”等三种金融业务,其中存款业务只涉及传统的定期、活期储蓄;贷款业务也只以小额农业贷款为主;中间汇款业务也只局限于地区间资金的流动、传统的结算、代收等金融产品;缺乏针对“三农”客户量身的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产品,比如农村助学贷款、消费贷款、银行理财、农业保险等金融产品.而在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提供此三种金融业务的主要金融机构仅为农业信用合作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由于金融业务品种的缺乏,金融服务形式的单一再加上农村经济自身存在的信用风险,难以满足“三农”越来越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四)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现象严重 目前,农村金融资金外流的现象十分严重,这加剧了本来就匮乏的农村金融资金的缺口.据统计,1978~2000年通过各种渠道外流的农村资金共计28400亿元,其中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外流的资金从1978年的121亿元上升至2000年的4639.9亿元.1994~2000年期间通过金融体系流出的农村资金占1978~2000年间通过金融系统外流资金总额的79%,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之后,农村资金外流的速度加快.通过金融体系流出的农村资金占到同期农村外流资金总额的49%,这说明大部分资金都是由金融系统流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农村邮政储蓄只存不贷,邮政储蓄机构大量吸收农民的存款存入中国人民银行以赚取利差,而不对农村地区发放贷款.有数据显示:仅2002年,邮政储蓄存款余额中就有34%来自农村或乡镇地区,仅次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二是国有银行在农村地区的资金大部分都转用于“非农”方面.三是农业发展银行的信贷业务只涵盖了粮油收购等方面,从而导致了农村回流资金逐渐减少.农村金融资金的大量外流使得本来就不充裕的金融资金更加匮乏,严重阻碍了新农村的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五)农村保险业与社会保障体系严重落后 农业不同于工业和第三产业,其受自然因素,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且生产周期和资金回笼周期都较长.而我国又长期受到自然灾害的侵犯,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具有受灾地域大、受灾频率高、灾害种类多、造成的损失大等特点,这些特点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的农业保险仍处于落后状态,商业保险仍未进入农业领域,目前全国只有几家专业性的农业保险公司,政策性保险更处于探索阶段.图1为2002~2012年全国财产保险公司农业保费收入.2002~2006年,农业保费收入一直维持在10亿元以下,2006后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呈明显上升趋势,2011年农业保费收入为174.03亿元,年增长率超过300%.虽然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一直在上涨,但相对于全国保费收入,其占比却一直处于5%以下.2010年和2011年还处于下降趋势.如图2所示. 农业保险是农村金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更是推动农村金融市场深化的重要工具.农业保险发展滞后不仅会导致“三农”经济收入平稳增长缺乏保障,也会使得农村金融市场的信贷风险增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需要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业.

三、加强新农村建设金融支持的建议

(一)必须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建成健康完善的金融体系 目前大量商业银行正在进行市场化改革,实行“大银行,大市场,大行业”的发展战略,而逐渐退出基层农村市场,使得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成为了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主力军.一是深化对农村信用社的改革,坚固其作为支农主力军的地位,并充分发挥其主力军的作用.对其管理结构进行合理调整、转变其惯有的经营理念,并且建立起长效的激励机制以及约束机制,积极进行多模式改革的探索,使得农村信用合作社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应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尽力解决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不良贷款、不良资产等问题,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支农能力.争取将农村信用社变成由农民、农村商户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二是农业发展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要逐步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形势,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扩大业务种类及范围,积极发挥信贷政策导向作用,大力提升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农业发展银行不仅要确保粮棉油收购信贷业务的有序进行,同时要积极支持地方农、林、牧、副、渔产业化企业的信贷需求,更应该将资金投入至周期长、收益低、不适合商业运作的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小城镇建设等领域,以支持新农村的建设.三是有效的将政策性资金投入农村公路、电力、水利、教育、医疗等基础设施建设中,引导和调控农村资金的流向,逐步改变农村金融资金投入不足的现状.四是要加快对邮政储蓄的改革,通过积极推进农村小额贷款业务,引导邮政储蓄资金通过认购农业发展银行金融债券、农业银行次级债券、与农村信用社办理协议存款以及试办小额信贷等方式,促进资金回流农村.

(二)积极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机构,形成相互竞争及功能互补的金融体系 在目前的中国农村,在确保正规金融机构积极支持农村建设的同时,也应重视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作用.在规范非正规金融行为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其作用.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非正规金融占有不可低估的分量,有数据显示,2003年农民借款来源中,非正规金融约占83%,是正规金融的4倍多.而我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农民的贷款余额中,正规金融(主要指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仅占全额的20%,非正规金融则占到了80%.这些数据都显示非正规金融在我国农村的重要性.目前,在我国农村,存在着合会、民间借贷、私人钱庄、互助会等多种多样的非正规金融形式.因此,对于这些非正规金融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给予积极的规范和引导,充分发挥其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作用,而不是采取敌视取缔的态度,忽视其对农村金融所做的贡献.对于不同性质不同形式的非正规金融,也应区别对待,分别采取不同的规范方式,比如,对于具有互助性质的互助会,其借款主要是无息的性质,可以不予干涉;然而对于有息的非正规借贷,则要正确引导,应鼓励其采取规范的契约或合同形式.并放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和培育有一定规模和运作规范农村非正规金融组织在一定范围内从事小额农业贷款等金融业务,为新农村的建设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三)积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并大力发展符合农村现状的金融服务 现有的农村金融产品已经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农村金融市场,各金融机构应该在办好当前农产小额贷款的业务上,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的创新,为“三农”提高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及金融服务,基本覆盖不同经济水平不同收入群体的需求.积极推行存货、应收账款、仓单质押等多形式的抵(质)押方式,运用商品融资、国内保理、订单融资等信贷业务品种,切实加大对农产品加工、收购企业等涉农客户的信贷支持,帮助涉农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四)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确保农村资金的有效供给 构建农村资金回流机制首先要切断农村资金外流渠道,切断邮政储蓄这一农村资金“抽水机”功能,政府应采取强制性手段限制农村资金的外流,保证金融资源在农村使用,加快邮政储蓄资金回流于农村.其次应该积极扩大农村资金来源,充分聚拢资金以支持农村金融,在限制农村资金外流的基础上,地方政府更要充分行政监督及引导作用,通过协调、牵头等手段,促使地方各涉农单位、“农字号”企业将资金存在农村信用合作社,不仅如此,还应要求各种农业发展基金、财政预算外资金等农口部门的预算外资金都必须存放在农村信用社.与此同时,要确立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主力军的地位不动摇,积极创新支农新渠道,扩大支农资金的运用范围,积极探索并建立起资金回流农村的有效市场化机制.

(五)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业,加快构建社会保障体系 由于农业不同工业及其他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其比工业及其他产业更需要保险来转移风险,保障收益.农业保险不仅需要政策性保险也需要商业性保险.政府应积极出台相关政策,针对不同地域的农村可能受到的不同类型的严重自然灾害建立起不同类型的灾害保险,确保灾害风险不仅仅由农民自身承担,减轻农民损失.在此基础上,政府还应适当给予优惠条件或政策性补贴,以吸引和鼓励商业性保险进入农村,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保险业务如信贷保险,存款保险,以及合作保险等等.保险是新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强有力的保障.应积极动员社会各层面参与农业保险,保障新农村经济快速稳定有利的发展.

相关论文

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

这是一篇民间金融类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贵州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支持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是金融分析专业与民间金融及农业保险及农村。

新农村建设中金融的架构

此文是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经济发展方面论文范文,与新农村建设中金融的架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经济发展及农村金融及农业生。

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物流问题探析

本文是一篇农业物流论文范文,农业物流方面有关硕士毕业论文,关于新农村建设中农业物流问题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农业物流及第三方。

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困境

这篇农村金融论文范文属于金融工程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农村金融方面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当前新农村建设中金融困境相关金融类毕。

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

本文是一篇农村金融论文范文,关于农村金融方面毕业论文模板,关于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农村金融及金融服务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