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的建议

时间:2024-02-20 点赞:46211 浏览:9098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为您写农村金融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农村金融方面硕士论文范文,与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力度的建议相关论文范例,包括关于农村金融及经济发展及民间金融方面的论文题目、提纲、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参考文献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是免费优秀的农村金融论文范文。

摘 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然而,金融支持“三农”力度不够的问题由来已久.本文就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金融机构;农业贷款;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9)04-0075-02

长期以来,金融在农村信贷供给上做了大量工作,但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相比,在农村金融供给和需求之间仍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以海南省琼海市为例,截止2007年末.全市总人口47.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69.4%,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05万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3:12:35.全市各项贷款余额221073万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29942万元,仅占贷款总额的13.54%.由此可以看出,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市县,其农业GDP占全市GDP的50%以上,但“三农”经济从金融机构获得的信贷支持仅占全市贷款总额的13.54%,这是极不对称的.

在农村现有条件下,发展“三农”经济需要商业金融、政策金融、合作金融和民间金融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支持“三农”经济发展,需要专业的盈利的可持续的金融组织,需要创造一个新的商业化的农村金融模式,需要一个银行与“三农”经济双赢的格局,任何以牺牲一方的利益为代价,谋取另一方的发展都是不可持续的.

一、金融支持“三农”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三农”信息的不对称性.在我国,由于征信体系建设滞后,特别是农户个人征信体系尚未建立,金融机构无法掌握“三农”经济的财务状况、经济实力、信用情况等,使得金融机构对其发放信用贷款必须承担很大的风险,这对于日益完善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金融机构来讲,是难以接受的.同样,保证贷款也由于保证人的信用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无法确认其代偿贷款的能力,而不愿意发放此类贷款.

2 “三农”财产抵押的不合法性.“三农”贷款难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击问题.而“三农”贷款难的主要原因是担保难,按照我国的《担保法》规定,“耕地、宅基地、白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而事实上,上述财产恰恰是“三农”普遍拥有的财产,很显然“三农”经济能够用于贷款抵押的财产十分有限.难以满足金融机构抵押贷款的要求,而且处置困难,成本高,金融机构贷款意愿低.

3 “三农”贷款的高成本性.“三农”贷款由于存在金额小、见效慢、零散、管理难等特点,呈现出高成本性;“三农”经济由于生产周期长,不仅要面对市场的不确定因素,而且还要面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收益低,风险大;金融机构从自身的经营效益考虑,对办理“三农”贷款态度并不是十分的积极,甚至存在着排斥心理.近年来,金融机构大量从农村撤走营业网点也印证了这一点.

二、政府应为金融支持“三农”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从政府层面讲.应积极探索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宅产权的转换和流通,为“三农”贷款增加可供抵押的合法资产.

1 探索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转换和流通.改革开放初期开始实施的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然而,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已经开始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提升,优质增产必须依赖的农业现代化改革实际上已无法继续有效推行.最为显著的例子是农民承包的土地是分散的、零碎的,而且人均耕地面积较小.仍以海南省琼海市为例,截止2007年末,农业人均耕地面积仅1.32亩;农民承包的土地面积小且经营分散,其结果是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和科学化、规模化的经营管理.

在农村,农户之间、农村之间,实现承包土地私下转让经营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一些缺少资金、技术,承担风险能力较低而又不愿意耕作的农户将自己承包的土地出让给需要土地的人,而自己选择了打工.在这里产生了一个双赢的格局,一是土地承包者逐步实现了规模化的经营、经营成本的降低和抗风险能力的提高,从而产生了规模效益;二是土地出让者,通过收取承包土地出让金,获得了既得利益,而且打工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获得相对稳定的不需要承担风险的收益.但是对于那些有技术,又愿意承担风险而没有资金的农户来说,寻求资金支持是他所渴望的.但没有抵押的贷款,意味着金融机构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这对以商业化运作的金融机构来讲.显然是难以接受的,商业化金融机构不愿意也没有义务去承担这个风险.因此,实现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的转换和流通,既有利于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满足“三农”经济的融资需求,也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2 探索农宅的产权化,实现其可上市流通交易、流通变现.据媒体报道,在浙江温州、湖州一带各地都有政府推动的农宅抵押贷款的试验,浙江省嘉兴市在2007年底还出台了农宅抵押贷款的政府条例.为配合这个“农宅抵押”试点,嘉兴市还特意制定农宅产权证书.不过上面有说明:这证书只能拿去银行贷款抵押用,不能上市交易.积极推动“农宅抵押”,推动“三农”贷款的发放,无疑是一种进步,但这还不够,在这里就存在着一个问题,农民拿自己的农宅去银行抵押贷款,贷款到期不能收回,银行就要收房子,在农宅不能上市交易流通变现的情况下,很难想象银行会发放此类贷款.因此,解决农宅自由流转才是农宅抵押贷款的关键.

在我国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农宅的转换和流通是非法的,也就是说,农宅的转换和流通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法律制度规定是建立在城乡存在差别,严格限制农村人口流动基础上的.同样是建房,城镇居民由于房子是建在国有土地上,而成为资本:农民由于房子建在集体所有的土地上,不能算作资本,农民的财富因此就要大缩水.而事实上,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农宅私转已经非常普遍,北京城乡结合部大约1/3的农宅都存在“地下交易”.据中国土地协会2001年统计,1997年至2000年义乌市农村农宅80%都是私下交易,没有协议.同样在海南各市县,很多乡镇出让的宅基地也大都是集体所有的土地.因此,积极探索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宅产权的转换和流通,把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宅产权从私下转换和流通变为合法的上市流通交易或流通变现,不仅可以为农业现代化改革创造条件,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贷款长期以来抵押品不足的问题.

三、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支持“三农”发展的新途径

1 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创新支农的信贷新品种和新模式.在国家现有的法律框架条件下,“三农”经济可供抵押的资产是非常有限的,切实解决“三农”经济的资金需求,需要金融机构探索创新支农的信贷品种和模式.一是充分发挥征信系统的作用,增加“三农”小额信用贷款.金融机构要按照《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试行)》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积极收集“三农”的信用信息,建立“三农”经济档案,推动“三农”经济信用环境的建设,为发放“三农”经济小额信用贷款提供基础信用信息.二是金融机构要利用其自身的信息优势,甄别优质客户,而不是过度强调抵押品.三是要在广大农村进行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农民了解相关的金融服务方面的知识,为金融支持“三农”创造条件.

2 人民银行要加快县域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三农”经济的诚信建设之所以重要,就在于“三农”经济的诚信建设,决定着“三农”经济的发展程度,也就是说,“三农”经济的诚信度高,可获得金融机构支持的资金就多,发展速度就可以加快;反之,“三农”经济的诚信度低.能获得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就少.融资困难,资金不足将制约其发展.因此,人民银行县域支行应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积极推动农村信用工程向纵深发展,形成“人人守信”的良好氛围,对于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促进“三农”经济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银行监管层机构应提供更宽松的融资环境和政策支持.一是要支持和鼓励不同性质的金融机构参与和支持“三农”经济.如民间金融,可以通过降低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的门槛,引导民间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发展,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要积极为银行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当前我国实行的是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金融创新在大政府思路下很难出现.因此,金融支持“三农”瓶颈,银行监管部门还应在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同时,对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经济的信贷品种创新给予政策支持.

相关论文

加大金融支持推动现代农业

为您写农业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农业类硕士论文范文,与加大金融支持推动现代农业相关论文范文文献,包括关于农业及农村及金融方面的论。

沿海农渔业金融支持问题

本论文为关于农村经济相关金融学专业论文选题,关于沿海农渔业金融支持问题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可用于农村经济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金融支持中俄经贸合作的相关建议

此文是一篇人民币论文范文,关于人民币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金融支持中俄经贸合作的相关建议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适合不知如何写人民币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