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

时间:2024-02-03 点赞:43303 浏览:8212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金融体系及金融投资及市场经济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金融体系类有关论文范文素材,与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金融体系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内容提要以世界的视野来考察,国际金融中心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条件.以这些条件来衡量,在发展中国家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难度很大.中国必须在保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以及对金融体系进行对内和对外的双重改革等前提下,选择适合的层级和区位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其面临的是深层的体制改革问题.

关 键 词国际金融中心世界视野条件中国现状构建路径

作者华民,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200433)

目前,构建国际金融中心已成为中国多个城市的追求.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搞清楚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条件、中国的现状以及选择适当的路径.

从世界的视野考察国际金融中心确立的条件

当我们将构建国际金融中心作为一项现实的目标时,不妨以世界的视野来考察国际金融中心形成的历史和条件.

从全球的范围来看,荷兰的阿姆斯特丹、英国的伦敦、美国的纽约、德国的法兰克福等城市,都先后出现过世界级的国际金融中心.

阿姆斯特丹是重商主义时代的国际金融中心,它的崛起是由于远洋贸易.远洋贸易跨期的、跨越空间的特点,需要现代金融提供服务.阿姆斯特丹是世界远洋贸易的一个重要港口,为了减少远洋贸易中的风险,阿姆斯特丹人开始金融创新.用法国伟大的思想家、经济史专家布罗代尔的话来说,荷兰人搞市场经济和金融交易是高开高走的,他们不是搞简单的融资,而是一开始就搞贸易结算和票据结算.16世纪的时候,阿姆斯特丹已经发展到近代史的顶峰时期,为跨期和远距离的交易活动提供了融资、票据、结算等方面的便利.

伦敦之所以成为工业化时代的国际金融中心,因为英国是产业革命的策源地,强大的制造业为它的流量的周转、交易以及投融资提供了物质基础.然后,英国又是第一个输出资本的国家,需要一个世界级的资金交易、结算中心,而英镑又是世界本位货币,形成了整个世界的英镑体系.这里面有两个条件,一个是世界本位货币,一个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伦敦取得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时,它完全是国际化的,能够辐射全世界.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经济和产业结构的重组,使伦敦的金融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投资银行规模集聚,金融衍生服务机构迅速发展,伦敦又从国际的金融交易中心转变为世界的金融服务中心.

早期的大西洋贸易中转,铁路的开通,股票的发行,使美国成为一个以股权融资为主的国家,激活了纽约的金融;此后以汽车为主导产业的第三次产业革命奠定了纽约的金融中心地位.但是,纽约真正确立国际金融中心的时代是在二战结束后,布林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得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本位货币,纽约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就因此而确立了.

法兰克福是在二战后,东西德分治时期逐步成为西德的一个金融中心的.德国是一个制造能力非常强大的国家,制造业对资金融通的需求量非常大.但是,由一个德国国内的金融中心变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是在欧洲央行总部选址法兰克福后.欧洲央行建立、欧元流通以后,法兰克福就成为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因为欧元是欧元区的本位货币.这样,法兰克福的地位就超过荷兰,超过巴黎,超过苏黎世,超过了阿姆斯特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条件目前并不具备.那么,中国能否先建立一个亚太地区的区域金融中心呢?我们继续考察亚太地区的、香港、新加坡等区域性金融中心形成的路径和条件.

香港是世界最大的转口贸易地,它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的确立显然与巨大的贸易流量相关;同时,香港的英国背景使它的国际化程度很高,甚至可以将其金融交易活动理解为伦敦金融市场在海外的延伸.然而,由于港币不是世界本位货币,所以它就没有能力冲击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但它绝对是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新加坡成为区域性金融中心,主要是由于跨国公司亚太地区总部的70%左右在新加坡规模集聚,需要相应的金融服务;此外,它还有新、马、泰增长三角作为支柱,紧靠马六甲海峡国际主航道,加上新加坡人的努力,“天时、地利、人和”为它成为这个区域的金融中心创造了必备条件.成长为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是和日本强大的制造能力相关,它处在亚洲的国际垂直分工的中心;特别是日本出口导向的对外贸易以及随之而来的日本公司的跨国投资,使得的金融交易量和投融资活动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可见,亚太地区三个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功能完全不同.为日本大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流;香港是一个交易的中心,股权融资非常发达;新加坡是亚太物流中转的中心.

由此,可以得出一些结论性的看法.一个城市要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或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条件,从世界的视野来看,它需要具备的条件有以下几个:成为金融中心的城市,必须是在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最理想的是世界或区域本位货币国家,然后,这个城市又必须是国内的金融中心.以上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则是,从空间布局来讲,这个城市应当具有比较优越的区位优势.鉴于以上两点,可以推出的第三个结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没有一个发展中国家出现过国际级或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城市;一个金融不开放的国家,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会出现国际级的金融中心城市;即使是发达的、开放的,但不是国内金融中心的城市,也很难成为国际级的金融中心城市.

中国的现状和构建金融中心城市的路径

中国有没有可能产生一个国际级,或者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城市,这需要从中国的现状来进行分析和判断.

第一,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刚刚达到1000美元,人均金融资产很少.具体来说,中国农村人口高达65%,和城市居民相比较通常具有更大的自给自足性,因此,在农村不仅很少金融活动,即使是交换、市场交易活动等都发展得不够充分.城市居民收入水平虽然要比农村高得多,然而今天中国城市居民很高的储蓄率,并不是用来进行金融投资和金融交易的,相当多的部分是为了应付转型经济中出现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政府放弃和不承担各种公众职能所造成的公共品供给不足所带来的医疗、教育和养老等问题,以及预防未来不确定的因素.因此,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金融活动就难以深化,很多金融工具的创新也会找不到足够的内部需求,来认购这样的产品,发展我们的金融体系.所以,在这种状况下,要创建一个金融流量很大、交易水平很高的金融中心城市,应该说是比较困难的.


第二,就我们的金融体系本身来讲,开放度还不够.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外的开放度.到2006年底,我们将履行加入WTO的承诺,允许外资银行自由经营人民币等业务;但是,在近期,资本项目的开放恐怕还看不到,对外开放度显然是不够的.然而,正像我们在上面的分析中所指出的那样,资本项目下不可自由兑换的地方,是难以产生国际级或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的.二是对内的开放度也不够.至今,商业银行的所有权主要还是由国家所有或控股,民间部门不能自由经营金融体系,从事投融资活动,而且民间企业、私人企业也很难进入到正规的融资系统里获得他们发展急需的资金.

第三,我们的金融体系本身还不够发达,除了开放度不够之外,发展的程度也不够.这表现在市场规模过小,因为大部分农民、大部分人口不参与市场活动,股市、汇市、期市规模也都很小,而且又不能进行衍生工具交易.更重要的问题在于金融系统仍处在过多的行政干预之下.过多的行政干预产生两个问题:一个是市场信用的缺失.可以从一个角度来观察投资者眼中的市场信用度.比如,进入中国的外国投资者基本上采取的是直接投资的方式,为什么很少采取金融投资的方式?除了金融开放度不够,关键就是信用度不够.因为,直接投资含有无形资产,如专利、商标等等,当市场信用度不高时,直接投资受到的冲击有限;但金融投资则可能被完全剥夺,使投资者流入的金融资产蒙受巨大的损失.当金融资产的投资受阻时,产生国际级或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也是困难的.另一个问题是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很低,金融资源相当大程度上用来补贴国有企业.当市场中行政干预依然频频现身时,压缩了市场机制的作用空间,金融中心配置稀缺的金融资产的基本功能是不可能充分发挥的;过多介入又把这个市场给肢解了、分割了,使它行政化了.套用一句政治学的用语,即它的“合法性”将出现问题.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就需要认真思考和讨论“如何在中国构建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或者将来构建国际级金融中心的路径选择”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有13亿人口,中国的经济在高速增长,中国的金融活动(下转第25页)(上接第18页)与中国的产业活动已严重的不相匹配,确立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为了构建这样的金融中心,从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至少需要在以下一些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保持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没有总量的增长,就不会有一个足够的金融流量来支撑中国产生一个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城市.但令我们担忧的是中国经济增长正在出现减速或向低点收敛的趋势.这可能和最近一些不当的行政干预有关.因此,我们必须找到一条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路径,维持经济总量,然后在强大的经济增长基础之上来逐步成长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第二,需要对金融体系进行对内和对外的双重改革.对内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现在这三者的关系没有处理好,以至于金融系统市场化、自由化的发展进程受到严重的阻碍.所以,尽管我们所讨论的题目看上去是一个创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问题,其实背后是一个深层次的制度、体制改革的问题.事实已经表明,假如没有中国体制改革的深化,要想在中国创建一个比较健康的金融体系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去建立一个国际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因此,在我们构建金融中心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改革企业制度,转变政府职能,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改革金融系统.而对外改革的目标就是开放资本项目,让人民币自由可兑换.但是,所有开放国家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开放资本项目的逻辑顺序是先对内改革,然后才能对外开放.如果对内不改革,匆忙地去开放资本项目,就有可能招致金融危机.

最后一点,是关于中国构建金融中心的层级和区位选择的问题.我的研究和国际的经验表明,中国至少在目前没有能力去创建一个国际级的金融中心,我们应当把在中国再造一个类似于香港这样的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主要服务于整个中国市场,作为现实的目标选择.在明确了这样的目标之后,还有一个建设金融中心的区位选择问题.根据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情况来分析,中国建设金融中心的区位,应当选择上海.上个世纪、80多年以前,上海就已经是远东地区的一个国际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再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就制度与文化而言,无论是人才的规模集聚,还是对制度的理解,上海都要优于国内其他区域.而且,上海历来是内外经济接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枢纽,与其他地方比较,上海周边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流域经济,它不仅是太湖流域经济,而且是长江流域经济.现代交通的发展,使它可以一直延伸到中西部的武汉和重庆这些地区,把大半个中国带动起来.再从国际经验来看,全世界的国际金融中心通常都不在首都.历史的、全球的经验都表明,首都通常都会有所谓的首都经济问题,比如,很高的寻租成本等.所以,首都通常并不是发展、构建一个国际级或区域性的金融中心的最佳选择.金融活动是高度市场化的,一定要放在一个市场环境最优越的地方,才能创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构建中国国际金融中心既是中国的国家战略,就应当是市场经济力量选择的结果,国家的战略应该遵循经济规律.这样,就可以利用国际国内的市场力量来创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而不是通过行政干预来选择.

相关论文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比较

关于金融市场及金融创新及国际金融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金融市场类金融保险专业论文,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比较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博弈

该文是金融分析专业金融市场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金融市场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博弈相关论文范文例文,适合金。

京沪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各有蓝图

本论文为关于金融服务相关金融实证论文,关于京沪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各有蓝图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可用于金融服务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国际金融中心向亚洲转移

本文是一篇金融市场论文范文,关于金融市场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向亚洲转移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金融市场及金融危机及国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