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综述

时间:2024-02-23 点赞:50844 浏览:10251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服务业及金融服务及金融体系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服务业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服务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一、关于金融服务业的界定研究

作为现代经济核心,金融掌握着社会生活的命脉,其产品种类、市场体系、经营管理以至新兴理论和学科等一系列的创新,使得金融服务业的范围迅速扩大.但对于金融服务业的界定,经济理论界一直都在争论,尚无定论.纵观已有相关文献,学者们普遍将金融服务业的界定与范围等同于金融产业.

国外关于金融服务业界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的金融服务经济研究和微观的金融服务营销方面,尤以金融服务营销为主,或者直接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经济统计中.

国内学者研究并对金融服务业最早进行明确界定的是秦池江(1995),认为“金融产业是由金融企业组成的以社会金融资源为利用对象,经过自己的加工以后能够为社会提供特有功能和规模的金融产品,并通过市场交换为社会为自身带来净收益的企业群体.金融作为一种产业,从宏观管理上来说,不仅是要承认它的分支机构有公司法、商业银行法所规定企业特征,同时必须要对产业发展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扶植政策、市场规则和监管手段,把这种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内,保持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成长空间,避免产业膨胀和产业萎缩.从产业自身来说,金融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其产业群体特征,体现在产业技术优势、产品竞争优势、资源利用优势、经营能力优势、营销网络优势、人才开发优势.”

张作荣(1996)从金融产业成长导向经济要素流转与重组入手,界定金融产业及其成长的实质.曾康霖(2002)认为,金融产业是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同一属性的部门和企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集合体,自然就是国民经济中的产业.金融产业具有先导产业、风险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特点.金融产业在社会经济中既能发生正面效应,又能发生负面效应.金融产业作为金融本体内在构成经济的组成部分.张凤超(2003)指出,“所有金融要素按照一定比例参与地域运动,通过专业部门的运作,构建出完整、独特的价值运动系统,凝聚成具有统一属性的产业集合,即金融产业.金融产业不是虚拟经济,而是一种复合型组织体系,它一般由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等专业部门构成.”冉光和(2003)认为,“金融产业可持续发展是指金融产业部门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利益的最大化及不断发展的过程.等金融产业与真实产业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信用合作、平等互利的产业经济关系,金融产业应该按照产业发展规律进行规划发展和经营管理.”何德旭等(2003)从理论上对金融服务的内涵和全融服务业的范围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金融服务业增加值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增加值和吸收就业两方面考察了主要发达国家金融服务业近十年来发展状况,描绘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孙伟祖(2006)将金融产业界定为“以经济金融资源为利用对象,通过提供金融商品与服务,经实融功能,并从中获得净收益的金融组织的集合”.如按职能划分,金融产业应“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信托业和相关的金融服务业”.何德旭(2006)、徐丹丹等(2008)均沿用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GB/T4754-2002)的分类,将金融服务业界定为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其他金融业.中国台湾地区的金融服务业包括金融控股公司、金融重建基金、存款保险公司、银行业、证券业、期货业、保险业、电子金融交易业及其他金融服务业.针对国内从产业角度研究金融问题的理论成果薄弱这一状况,2006年和2008年,由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组织国内金融界的专家学者主持编撰的理论前沿丛书――《中国金融服务理论前沿(4)》和《中国金融服务理论前沿(5)》,通过以综合报告、主题报告、行业报告和专题报告的形式对中国金融服务业体制改革与组织变迁、发展战略与模式、产业关联、国际比较、金融服务集群、金融创新、政策保障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研究,大大丰富了金融服务业理论研究,对促进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支持.

二、关于国际竞争力中金融因素的研究

1.国际竞争力

国外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在国外,大多数国家的政府都建立了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或协调机构,为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开展工作.目前,研究国际竞争力最有影响的机构是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民间组织――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并且形成了基于国家或地区层次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原则、方法和指标体系.自1996年开始,WEF每年公布《全球竞争力报告》(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以未来5-10年的中长期人均GDP的经济增长为基础,建立多因素决定的系统评价体系;IMD每年公布《世界竞争力年鉴》(The World Competitiveness Yearbook),从国际竞争力概念的定义出发,着眼国际整体的现状水平、实力和发展潜力,兼顾国际竞争的资产条件和竞争过程、国内经济与全球经济、引进吸收与输出扩张、个人风险与社会凝聚力的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平衡关系,强化市场经济理论在系统描述中的评价原则的开发与运用,建立系统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

学术界开始关注国际竞争力问题则是在20世纪八十年代,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国际竞争力概念和来源的争论,以及从国际贸易、生产率、价格、成本、技术创新等角度进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在企业层次主要是进行调查和案例研究.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对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和案例逐渐增多,用标杆测定法对政府在宏观经济环境、创新、教育方面竞争力的测定,对产业竞争力及其决定因素、企业竞争力及其最佳实践活动的测定发展最快.竞争力理论权威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把产业组织理论引入战略管理研究,从产业这一中观层次对竞争力展开了深入分析.

国内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也是从国家层面开始研究的,而且与国外情况不同的是,国内政府机构参与和进行的竞争力研究并不多,相关研究成果更是甚少.1989年,原国家体改委与WEF和IMD合作研究国际竞争力,但真正将中国的部分数据纳入《全球竞争力报告》则是四年后的1993年.1994年中国加入《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分项目比较,自1995年开始,中国才进行《全球竞争力报告》的全部项目比较并参加全球竞争力排序.1996年,原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及中国人民大学联合组成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运用《世界竞争力报告》的方法对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并于1997年出版了《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6)》.

当国内政府部门与机构关注国际竞争力问题时,学术界也开始了相关的探索.1991年,狄昂照等承担了国家科委的重大软科学课题《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重点研究了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定义及度量方法,提出经济活力、工业效能、财政活力、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对外经济活动活力、创新能力、国家干预八大因素决定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并设立了这些决定因素的评价指标,进行了亚太15国(地区)国际竞争力的比较.1993年,任若恩等与荷兰格林根大学国际产出与生产率比较项目组的专家合作,进行中国制造业各产业部门的国际比较研究.从1995年开始,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金碚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进行了中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理论、方法及其实证研究,其提出的产业评价方法,被许多学者用来进行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从1997年开始,赵彦云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分专题连续出版了《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1997、1999、2001、2003)》,如1997年报告讨论了中国产业结构国际竞争力,1999年报告讨论了中国科技国际竞争力,2001年报告讨论了21世纪发展主题的国际竞争力,2003年讨论的区域国际竞争力等.裴长洪(1998)深入研究了利用外资和产业国际竞争力问题.邹薇(1999)运用国际竞争力的显示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指标,对中国1965-1995年九大类产业及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郭克莎(2000)从生产率、劳动成本、经济效益、进出口等角度对1993-1998年中国和世界工业的差距进行了研究.高世楫等(2000)在WEF和IMD框架下从国家层面分析评价了中国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彭丽红(2000)从环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企业内在竞争力四个方面进行企业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张金昌(2002)从竞争主体、竞争对象和竞争结果三个角度分别研究了国际竞争力.此后,国际竞争力问题成为了研究热点,学者们对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界定、经济分析范式研究和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构建等方面,并取得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成果.

2、国际竞争力中的金融因素

国外对金融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金融市场效率和金融服务竞争力的评价方法上,而金融服务竞争力评价又主要体现在银行竞争力上.在金融市场效率研究方面,Carlin等(1998)、Beck等(2000)认为发达国家的资本配置效率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对于金融服务而言,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职能是资本配置,资本配置效率是衡量金融服务体系竞争力的基本指标.在金融(银行)竞争力的评价方法研究方面,波特提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理论:一个国家的竞争力集中体现在其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表现,而一国的特定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取决于国内以下关键因素,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表现、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以及机会和政府.虽然波特并未专门研究金融竞争力问题,但是其倡导的诸如价值链分析、理论、五力模型等思路和研究方法却给研究金融竞争力问题提供了触发灵感的源泉和一系列实用的分析工具.WEF和IMD对金融业竞争力的评价是根据一国金融业对整体经济的作用和影响程度,把一国银行业整体的国际竞争力作为研究重点,主要包括银行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银行规模、贷存款利差、金融机构法律监督与金融稳定等.WEF的评价理论认为,金融是影响一国国际竞争力的八个重要因素之一.IMD提出了一个八大类含290个指标的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金融竞争力是其中的一类要素,包括资本成本竞争力、资本市场效率竞争力、股票市场活力竞争力、银行部门效率竞争力等4类子要素共27项指标.在IMD金融竞争力评价体系中,用股票市场筹资额、国内上市公司数、股票市场人均交易额、股东权利与义务、内幕交易情况共五个指标来评价股市竞争力;用银行规模、银行部门资产占GDP的比重、信用卡发行量、信用卡交易量作为评价银行体系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也就是说,IMD认为规模和交易量是体现和决定股市及银行部门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Shleifer,Andrei和Robert W. Vishy(1986)和Bhide,Amar(1993)认为股市的流动性过高,只能使股票持有者不注重所投资公司的经营状况,减少公众参与公司监管的可能性,因此消弱股市的资本配置功能.


国内的研究主要是遵循IMD的思路对中国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的针对金融整体进行研究,有的仅针对银行业进行单一层次研究.1995年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课题组第一次按照IMD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测定和比较排序.赵彦云等(2000)参照IMD的金融体系竞争力指标体系,从资本成本大小、资本市场效率高低、股票市场活力和银行部门效率等4个方面运用27项指标对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进行了研究,指出金融体系国际竞争主要是资本与银行服务效率的竞争,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发展缓慢的原因是由于金融效率不高所致.赵旭等(2001)在分析传统共谋假说(结构-行为-绩效理论)与有效结构假说的基础上,运用DEA综合效率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绩效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效率是影响银行绩效的重要决定因素,而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与利润率呈负相关.谭庆华(2002)以金融资源论为指导,提出了金融竞争力理论研究的另一种思路和发展趋势.雷宏(2004)对中国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方案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彭丽红等(2006)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下,一国金融部门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一国现实与未来经济的增长,而金融部门竞争力与自身的实力和效率、宏观和微观层面的诸多经济、法律因素相关.李静萍等(2007)结合IMD金融环境要素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遵循规范性、金融现实性等原则构建了资本成本竞争力、资本市场效率竞争力、股票市场活力竞争力4个要素18个指标所组成的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李正辉(2008)同样以IMD国际竞争力评价中的金融体系要素为基础,运用单项要素评价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资本成本竞争力、资本市场效率竞争力、股票市场活力竞争力、金融机构效率竞争力4个层次24个指标的金融体系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关于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国外理论界关于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银行业、保险业.英国的《银行家》、《欧洲银行家》、《亚洲货币》等杂志每年都根据银行的一级资本规模、总资产及其增长率、资本资产比率、利润总额及其实际增长率以及反映经营状况的资产收益率、资本收益率、盈利能力等对世界1000家大银行进行排名,这既可以考查单个银行,又可以考查一国银行的实力水平.标准普尔公司对银行评级的方法重点考虑商业风险和财务风险因素.其中,商业风险因素包括经济风险、行业风险、市场状况、业务种类及业务地域的分布、管理及政策等;财务风险因素则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融资及资金流通性、资本率、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财务灵活性等.穆迪对银行业的评价内容包括经营环境、所有权及公司治理、品牌价值、盈利能力、风险结构与管理、经济资本分析、管理重心和战略等七个层次.CAMEL评级是将资本、资产、管理、盈利、流动性五项作为评价商业银行经营状况的指标进行评价分析.2001年,CAMEL评级在原有五项指标基础上增加了敏感性指标,从而构成了新的CAMELS评价法.Wendy Dobson和Pierre Jacquet(1998)认为服务业的发展是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发展金融服务业就应该放松管制和对外开放.Philip等(1998)研究了保险业的竞争力.Rasoul Rezvanian(2002)对新加坡商业银行业的成本结构和盈利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G.N.Bajpai(2003)认为金融业正在原有基础上被重新界定,具体表现在金融服务范式上的改变;提高金融服务竞争力必须从个人、企业、经济和监管等方面展开.Fariborz Moshirian(2004)认为,增加金融创新和产品差别化的金融服务,使得主要金融机构出现了金融服务的产业内贸易,放松对金融服务业的管制和许可,有利于扩大一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增加外国直接投资有利于提高东道国金融服务业的效率和竞争力.Gee M. von Furstenberg(2008)研究指出国际金融服务(IFS)行业正在进行内部重组和地点调整,宏观经济的稳定、具有国际竞争力水平的技术以及节省成本的基础设施,有助于吸引国际金融服务业务.

国内很少专题研究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问题,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业尤其是银行业的竞争力上,且没有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大部分还停留在对概念的挖掘和财务指标的对比与分析上,对除银

本文关于服务业及金融服务及金融体系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服务业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综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服务业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行业外的主要细分行业竞争力研究则很少涉及.

关于金融业竞争力的研究,田华等(2003)从IMD指标和贸易角度分析了中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并运用实证方法研究了中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熊德平等(2003)指出金融产业竞争力是内生于金融系统的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制度竞争力、金融政策竞争力和金融企业竞争力的统一体.殷兴山(2003)构建了由金融聚集力、金融资源力和金融区位力的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统计方法对长三角15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了评估.于尚艳(2005)将金融产业成长划分为量性指标和质的量性指标,其中量性指标包括金融产业的组织扩张、生产能力扩张和区域扩张,质性指标既包括结构指标和效率指标,也包括金融产业成长的产业、空间结构以及金融产业的宏观、微观和市场的效率.牛丽花(2005)认为,要提高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就需从金融创新、金融风险、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采取措施.代桂霞(2006)则指出,金融业竞争力主要在于技术再造,银行可以通过技术再造完善新的银行业务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改变现有信息技术的成本和服务结构,对相互冲突的资源需求进行协调,利用技术的力量大幅度改进银行与市场互动的效能.上海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研究中心(2007)将金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划分为现实竞争力分和潜在竞争力,其中,现实竞争力主要是通过现有的金融细分产业的数据指标进行分析评价,潜在竞争力则通过对制度性因素,如政府政策、监管制度、公司治理、创新机制等进行分析评价.辛伟(2008)依据现代金融业的产业和贸易性质选择变量并构建模型,实证发现资本劳动比率、技术、人力资本和银行业国外资产额是中国金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而韩景华(2008)通过研究发现,全球金融环境的剧变及银行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缓慢是制约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国应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借鉴国际先进的金融监管经验,改变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提高金融监管效率,创造公平竞争环境,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保险业及证券业,以形成国际竞争优势,提高中国金融业国际竞争力.

关于金融业主要细分行业竞争力研究,焦瑾璞(2001)将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分解为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竞争环境以及竞争态势等四方面,并针对各个方面设计指标体系.现实竞争力指标体系包括盈利能力、流动性、资产质量分析以及资本充足率分析;潜在竞争力包括法人治理结构、业务体系及创新分析和监管有效性分析;竞争环境指标包括宏观经济金融运行、金融政策和相关产业发展;竞争态势研究的是现实、潜在竞争力和环境因素随时间发展而变化的趋势.殷雷(2002)从波特的竞争力理论出发,提出商业银行竞争力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在兼顾其社会责任和公众服务义务的同时,拓展市场、开创未来的能力.朱衍强等(2004)从现实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方面深入研究和评价了中国证券业的全球差异.熊剑庆(2005)认为,我国证券业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必须构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即资本融资能力、业务创新能力、服务营销能力、研发学习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蔡红艳(2006)从中国银行业重组中全面分析和研究了金融竞争力的形成机制及其与金融改革的关系.闫磊(2007)认为,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率是中国保险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根本途径.张晶等(2008)运用波特的模型具体研究了中国保险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指出应从培育保险人才、激发保险需求、发展混业经营、参与市场竞争、促进保险创新等方面来提升其竞争力.王艳平(2008)从银行规模、经营能力和服务质量、盈利能力、不良贷款比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分析了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薛昊(2008)根据波特的模型对中国银行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分析.陈晓静等(2008)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制约中国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为创新能力不足、经营环境较差、公司治理结构欠完善.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为人们研究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与启示,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如关于金融服务业内涵,理论与实务界并没有形成一致观点,也未形成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完整的研究体系,有的还停留在对概念的挖掘和财务指标的对比分析上,对银行业以外的其他细分行业竞争力较少涉及,更缺少一套公认的全面、客观衡量金融服务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而这些也正是学者们应认真探讨与研究的.

相关论文

我国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

本文是一篇服务业论文范文,服务业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我国金融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服务业及金融服务及。

金融服务业集群演进问题国际动态

为您写服务业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服务业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金融服务业集群演进问题国际动态相关论文范文,包括关于服务业及金融服。

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文献综述

本文是一篇农产品论文范文,关于农产品大学毕业论文,关于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文献综述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农产品及畜牧业及农业投。

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

这是一篇关于金融服务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提升我国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是国际贸易专业与金融服务及贸易及。

香港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

该文为金融服务方面毕业论文范文,与香港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实证相关国际贸易论文英文版,可作为国际贸易专业金融服务论文写作研究的。

金融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范文,国际贸易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金融对国际贸易影响的文献综述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国际贸易及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