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金融优势与国际金融中心

时间:2024-03-08 点赞:49510 浏览:9923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金融分析专业金融危机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金融危机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集聚金融优势与国际金融中心相关论文范文集,适合金融危机及金融创新及金融产品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金融危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内容提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中心更是国际金融体系的核心.在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亟需适时建立中国的国际金融中心.本文通过对英国伦敦金融城集浆金融优势推动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历程分析,以构建金融软实力的战略视角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态势,进行相关要素的综合评判,进而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 键 词 :国际金融中心 伦敦金融域 集聚优势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

中图分类号:F01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09)06-024-05

一、引言

2009年3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首次以国家文件形式加以认可.

从国际范围来看,金融中心是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发挥和增强金融中心在现代金融体系的核心作用,对提高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新的国际环境下,环宇各国都更加重视金融中心在本国和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争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日益加剧.从自身发展来看,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上海面临的资源、环境制约日益突出,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更增加了上海“强身健体”加速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紧迫感.如何激发金融优势,学习和领会别国成功经验,审慎应对金融危机,充分发挥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和服务作用,使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瓶颈,增强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能力,已成为各级政府和金融产业界亟需解决的战略课题.

二、国际经验:伦敦国际金融中心集聚的金融优势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把视线转移到世界的其他地方,去探寻那些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成长的奥秘.一个生动的案例就是伦敦,伦敦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三大金融中心之一,伦敦金融城的产值占英国GDP的3%,每天的外汇交易量高达6300亿美元,是华尔街的两倍,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75%在金融城内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

伦敦金融中心是名副其实的全球巨人,她聚焦公司治理资源,是商业最佳选择:她聚焦监管环境,是英国通向欧洲的世界门户;她聚焦商法,聚焦金融创新,拥有卓越的地区优势,她聚焦外国投资,发展行业强项,在银行业、资产管理、保险,英国资本市场,伦敦的交易所等方面,以其卓越的专业服务,集聚了世界级的技能和创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集聚良好的基础设施

伦敦具有国际金融中心所必须的基础设施条件,伦敦严格控制市政建设规模,不去搞更多的高楼大厦,严防城市承载过重.历经多年的经营,已形成良好的建设成果.一方面,伦敦具有先进的公共服务能力,比如:治安、供电,供水、供暖等设备非常完善,另一方面,伦敦还拥有非常强大的物流,交通以及国际信息交换能力.作为国际交通中心,你几乎可以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找到飞往英国的航班;又如,伦敦的市内交通方便,地铁是市内主要交通工具.伦敦地铁的技术和管理设备先进,所有调度和信号系统均为自动控制.伦敦还有约)3万辆出租汽车.再如,伦敦港是英国最大的港口,也是世界著名的港口之一,与70多个国家的港口建立了联系,年吞吐量约4500多万吨.

(二)集聚庞大的金融机构

伦敦金融城集中了近180家外国证券公司,几乎一半的国际股权交易额是在这里进行的,这里同时还管理着28290亿英镑的全球资产.在伦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的数量(453家)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的交易所,全球外汇收入的三分之一在这里交易,而纽约只有16%,9%,新加坡6%.伦敦金融城承揽了全球36%业务量的场外衍生金融产品.近500家外国银行在伦敦金融城营业,经营着全球20%的国际银行业务.伦敦金融城拥有全球最大的黄金交易市场和有色金属交易市场.此外,伦敦金融城另外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就是以劳合社(Lloyds)为代表的伦敦保险市场.它是世界保险和再保险中心,有100家左右的跨国保险公司在此营业,其中世界航空保险业务的31%和水险业务的20%都集中在这个市场.

需要指出的是,伦敦金融城并不只是单纯集聚金融机构,她更多地是采取了高级集聚优势战略,即:通过金融家庭的外向型集聚,逐步渗透到世界其他的国际金融中心.推行全球化战略,控制各子区域的价值取向,并融入当地经济圈,比如,发源于金融城的罗斯柴尔德家族是欧洲乃至世界久负盛名的金融家族,他们和美国纽约华尔街金融业,如摩根财团、洛克菲勒家族等保持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可以认为,这些家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由国际金融价值链串联在一起的.根据专业财富管理咨询公司Scorpio Partnership估算,有超过300个资产在1亿英镑以上的超级富豪在伦敦开设了理财机构,对家族的财产进行保值增值,通过分享金融信息来提高全球投资能力.

(三)集聚强力的科技支持

在主要国际金融中心高度集中的都是“高度秩序化”的金融和服务设施,具体包括:金融信息,咨询服务、转账业务、安全保障和数据处理等项目.这些金融服务机构的基本任务是传送大量的信息,需要有尖端的计算机系统以及灵敏度和安全度极高的信息传播体系.伦敦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大范围应用计算机,以科技创新来体现和保障金融服务业的高效和迅捷的行业特征.为确保产业运营的安全和快捷,它们大多建立了高度集中的数据过程单元,形成统一的金融价值链,这种价值链调节和配置均需要吸纳金额巨大的先进技术,伦敦市在这些IT技术创新,信息安全和技术应用方面居于国际前列.

(四)集聚显著的区位优势

从地理经济角度看,伦敦处于纽约和时区之间,可以形成一体化的24小时全球交易体系.全球金融业是个地理性非常活跃的领域,金融产品常常表现出根植于其中的信息的空间结构.除了一些城市外,大部分城市发展成为重要金融中心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在英国,伦敦绝对突出的地位使得其他省级城市发展成为超越有限金融功能的金融中心非常困难.从这个角度,伦敦类似一棵“见血封喉树”(这种神话中的爪哇岛有毒的树,充满剧毒,可以将其周围许多英里的生命毁灭).为突出这种瓶颈,需要其他城市做出相当大的协调努力,这方面,北方的爱丁堡比较成功,通过整合战略资源,吸收苏格兰银行的集聚优势功能.发挥金融创新的主动性能力,爱丁堡成为英国的第二金融中心,这种双中心模式为中国沪港双中心演化提供了好经验.

(五)集聚最优的人力资本

伦敦金融城是像硅谷一样知识经济中的“集群”,它聚集了欧洲顶尖金融人才,在伦敦,几乎世界上所有语种人才都能在12小时内找到,精算师,国际律师、高级财务分析师都可以在 第一时间为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伦敦是英国学生数量最多的城市,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学、学院,学校及学术研究机构.伦敦大学(university of London),皇家舞蹈学校、皇家音乐学院,皇家艺术学院和伦敦帝国学院(Iroperial College London)等都是英国的著名院校.伦敦周边的牛津和剑桥等世界知名大学也可以为伦敦金融城及时输送智力资源.高校通过和伦敦金融城合作,结合广大金融机构的实际需求,运用技术孵化器,私募和风险基金咨询、业务实习、委托培养、联合推介等诸多形式,已形成较为有效的面向全球的金融业“产学研一体化”系统,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产业建设.

(六)集聚独特的文化优势

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特征在于集聚全世界的目光,形成特别的金融中心文化,伦敦以它悠久的历史,斑斓的色彩,雄伟的风姿屹立于世界名城之林.作为一座驰名世界的旅游城市,伦敦拥有许多世界著名的文物古迹,相关艺术,娱乐形式极为丰富.伦敦是世界文化名城,歌剧、音乐剧,古典音乐,摇滚、爵士乐、皇家芭蕾、踢踏舞,应有尽有;大英博物馆建于18世纪,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集中了英国和世界各国许多的古代文物.伦敦更是全球重要的传媒中心,包括英国广播公司(BBC)和路透社在内的多家电视及广播媒体都在伦敦设立总部.

(七)集聚高端的战略制度

伦敦城在很小的地域范围内创造了大量相应技能和相关机构的集中,体现了高水平的战略定位和管理制度,具体包括三方面:第一,从国家层面看,英国王室和政府赋予伦敦金融城独特的战略地位,这表现在伦敦金融城市长的任命过程和职能权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独立运作空间,使其服务于整个英国,而不是局限于一城之耦,第二,从城市层面看,伦敦市政府和伦敦金融城政府分工明确,互相支持,有力配合金融实力提升第三.从企业层面看,良好的管理环境有利于金融机构的增长.伦敦的外资银行可以像“世界”银行一样运作,这点对美国和日本银行格外重要.它们可以联合银行业务和有价证券业务以获得最大利益,而这种联合业务在其国内是不被允许的.

三、上海选择:集聚金融优势的全球路径和战略机遇

伦敦金融城于2008年11月8日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最新排名调查报告,明确提出中国上海可能成为继伦敦和纽约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全球金融中心.由于这一排名的调查报告是根据400名国际业内人士指定的评估标准而得出,因此也表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前景问题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关注.此外,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外部冲击,中国政府审时度势,作出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决定,这又为上海以及整个中国未来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空间和可能.

(一)上海集聚优势的全球路径

1 以功能建设为先导,建设金融优势集聚的基础平台.功能建设比形态建设更为重要.伦敦金融城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著名的金融市场,除了特定的历史渊源外,关键在于其完善的金融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能够充分满足金融服务的需要.上海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全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区”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已远远超过伦敦金融城的面积,在形态建设上已经具备规模.今后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完善功能建设上来,从而增加自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由于国际金融中心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发挥聚集效应,摊子过大反倒会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2 以政策协调为保证,提供金融优势集聚的战略保障.国际金融中心几乎都是在国内金融中心的基础上发展而来.英国各主要的金融监管机构如英格兰银行、英国金融服务局等均位于伦敦市内,这使得它不仅是一个金融交易中心,而且也是一个金融决策中心.这种安排使得金融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更容易发挥金融中心的整体集聚和辐射作用.相比之下,从严格意义上,上海目前还不能算作国内金融中心,政府应该加强统一协调和整合国内金融业资源,下决心克服种种体制障碍,充分把握住这次金融危机的机遇,举全国之力发展上海,才有可能最终打造出国际金融中心.

3 以对外开放为动力,开拓金融优势集聚的发展远景.全方位打破壁垒,宽领域扩大对外开放.伦敦金融城的国际化程度或开放度很高,其保险市场40%的业务来自美国,33%来自英国,其余部分来自欧洲大陆和世界其它地区.伦敦金融城内除了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之外,还有一大批为整个金融市场服务的海外中介机构,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投资咨询公司、保险经纪人组织等.金融城内每年创造的律师收益就将近10亿英镑.上海可以适当借鉴伦敦市场的经验,一方面,鼓励和吸引大型跨国集团的总部或地区总部,国际著名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等落户,另一方面,还应尽快培育一批中资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培养大量精算师、反避税师等高级国际人才,以完善国际金融中心的服务功能.

4 以政府信用为承诺,理顺金融优势集聚的长期路径.要兼顾政策、制度创新与“长期承诺”之间的关系.英国王室和政府赋予伦敦金融城独特的战略地位,伦敦金融城的职能权限具有很大的独立运作空间,是服务于整个英国长远利益,具有全球战略属性,因此,从政策制定,对外承诺到管理体系,具有长期连贯性,使得外界国家、地区和企业法人对在此地进行经营运作具有坚定的信心和稳定的预期.就此而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重要因素是要保持政府公信力,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激发跨国公司和国际友人的投资信心,维持政策的权威和连贯性.既要通过制度变迁不断解决存在的问题,激发发展活力:又要避免过度演进和政策多变导致“长期承诺”的缺失.

5 以金融创新为突破,创造金融优势集聚的裂变单元.金融创新是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不竭源泉.伦敦金融城在国际金融历史上较早开发出利率定价体系,AIM市场、私募基金平台和场外离岸交易等多种金融创新模式,也由此取得显著的绩效.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同样离不开金融产品创新,比如,可以尝试全力推进“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anghai Inter-bank Offered Rate,SHIBOR)建设,促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的LIBOR(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伦敦同业拆借利率).上海应该积极推动Shibor广泛进入各类金融产品的定价,如金融债,企业债,短融券、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票据转贴现与回购,同业借款与存款,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等等;同时,要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要全力打造人民币金融产品中心,要积极发展多层次的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不断推出实质性的适合各类企业的融资工具,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

(二)上海集聚优势的战略机遇

上海市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最适合上海发展的战略路径,消除自身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所束缚,上海市完全有条件实现跨 越式发展,逐步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1 化“次贷”之“危”为“机”.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传统意义上的美国纽约,英国伦敦等全球金融中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各国经济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影响.然而,金融危机也是一个洗牌的过程,它为上海带来发展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比如,有利于上海进一步集聚国际人力资源.金融危机的直接后果之一便是发达国家金融界大规模的裁员降薪,这为上海获取相对廉价的高端金融人才提供了机遇.又如,促进上海有效集聚海外的金融资本.金融危机导致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受到很大的冲击,资本回报率急剧降低,不少金融机构面临巨额亏损,需要进行资本战略转移.这一形势使得上海有可能通过进一步加强“资本避风港”的可信性,广泛吸收海外溢出资本.

2 2010年世博会为上海金融助力.充足以及可循环的资本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必备要素.“世博景气”效应对于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具有显著的带动作用,世博会的举办将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的资金配置功能,拓宽市场间沟通渠道,特别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间沟通,将促成资金的优化配置.利用世博会举办的有利契机,在巩固上海交易中心地位的同时

该文是金融分析专业金融危机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金融危机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集聚金融优势与国际金融中心相关论文范文集,适合金融危机及金融创新及金融产品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金融危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上海金融市场的资金结算功能,集散功能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增强.世博会在上海的举办将促使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有利于人民币金融创新产品的开发,国外客商以及游客的大量涌入,需要为他们提供保值增值的金融服务,金融工具的创新更是势在必行,相应金融竞争力得以提升.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必须打破常规,实现跨越式发展.上海建设金融中心,必须走集聚优势的道路,要在高端利用自身要素禀赋的基础上,大量的吸收和运作符合国际开放要求,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要素优势,升级自身体系势能,推进金融实力,进而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第一,制定高水平发展战略,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由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体制,机制,政策各个方面,因此既要上海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得到国家层面的战略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两根“软肋”,即人民币仍然不可自由兑换以及金融监管环境较严,金融自由度较低.从主导方向上来看,这两个问题已非上海自身所能解决.上海应该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加快建设国际性金融中心,充分发挥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作用和优势,上海应继续争取并落实政府在机构设置、业务创新,金融监管,法制建设等方面对上海工作的指导和支持,设法邀请金融部门干部来上海挂职,加强沟通,了解与合作.

第二,打造优势集聚平台,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世界著名金融城,都是国际金融中心的载体,因此强化和加速陆家嘴金融城的构建,则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题中之义.要抓住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契机,加大金融改革创新突破的力度,不断强化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努力把陆家嘴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活舒适、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金融贸易区.着力扩大经济规模,培育旗舰式特大型金融机构,发展完善高效的金融市场:形态建设和环境营造方面,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以吸引更多机构,更大市场,更多人才的云集,奠定和提升陆家嘴金融城的国际地位.

第三,扩展优势集聚环,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在建立良好平台基础上,集聚优势过程还必须扩展优势集聚环,以克服缺陷、形成持续增长和全面增长的回路.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也总是以自己拥有影响巨大的金融市场而自豪.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相适应的金融环境,将是一个立体性,多方位的系统工程.必须积极构建长三角金融圈,推进长三角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必须积极向长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拓展服务空间和服务领域,形成区域资金集散中心.同时,要主动建立与香港及海外金融机构的对话机制,通过业界交流、金融产品推介会,高层次金融论坛等活动强化民间交流.

第四,集聚科技优势,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科学教育是现代社会生产的核心要素之一,发展现代金融服务业可以有效发挥金融中心辐射作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与现代金融结合,最终会导致未来的国际金融中心走向无形化、无中心化和知识化.这种未来发展模式的趋向,要求必须加大对高级生产要素的投入,提升相关产业与支持性产业的竞争力.上海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科技和文化资源,大力推动发展信息和网络技术,推动服务创新,完善信息流通机制,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社会化信息服务体系.

第五,集聚人才优势,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集聚金融人才,将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针对目前上海金融行业紧缺高级管理人才、高级资金运作及新产品研发人才的现状,必须要采取多元化、全方位造就人才的模式,进一步构筑国际人才高地,大力培养和引进包括专业外语人员,高级商务师,国际反避税师,高级精算师等高端紧缺人才,塑造良好的人力资源集聚体系和环境,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核心主导作用.

第六,集聚创新优势,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创新包含产品创新是其永久性的推动力,要加快推进产品创新,大力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全力打造人民币金融产品中心,金融业的发展要特别体现“市场化”,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发挥自身的优势,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提升整体金融竞争力,积极发展多层次的以资本市场为主体的直接融资体系;要调整政府和市场参与者的角色定位、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明确金融创新产品的市场定位.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外开放程度和世界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迫切需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面临挑战,但机遇更为有利.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史早已昭示,中国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并不是幻想.只要中国政府充分重视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潜力,举全国之力把握历史机遇,加快资本市场的战略转型,加快金融市场环境的完善,上海率先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理想一定会成为现实.

相关论文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比较

关于金融市场及金融创新及国际金融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金融市场类金融保险专业论文,关于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比较相关论文范文资料。

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博弈

该文是金融分析专业金融市场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金融市场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竞争的博弈相关论文范文例文,适合金。

京沪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各有蓝图

本论文为关于金融服务相关金融实证论文,关于京沪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各有蓝图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可用于金融服务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

国际金融中心向亚洲转移

本文是一篇金融市场论文范文,关于金融市场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国际金融中心向亚洲转移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金融市场及金融危机及国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