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

时间:2024-02-06 点赞:48914 浏览:9682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经济发展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发展及差异及地区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经济师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经济发展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本文基于扩展的MRW模型考察实物资本投资率、人力资本投资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工业化水平、对外依存度和政府支出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000-2010年间,中国地区经济差异出现缩小趋势,经济增长存在β条件收敛现象,人力资本累积率、工业化发展水平、对外依存度与经济增长率正相关,而实物资本投资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和政府支出水平与经济增长率负相关.正确调控这些因素有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

[关 键 词 ] 经济增长差异; Theil指数; 内生增长理论; MRW模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7. 047

[中图分类号] F2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7- 0075- 0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地区间经济差异也逐渐显现出来.研究表明:1990年以前中国各地区经济差异逐渐缩小,而1990年以后这种差异开始不断扩大[1].我国各地区由于资源优势、发展能力以及享有的政策待遇不同,出现发展差异不可避免,但发展差异持续拉大会影响资源配置效率、阻碍经济均衡发展,有悖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因此,准确测定当前地区经济差异十分必要.

1.文献综述

学术界对经济增长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Solow提出的新古典增长理论[2],该假定技术外生,生产中只有劳动和资本两种投入要素,规模报酬不变,劳动投入量固定增长,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经济系统将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稳定增速,最终达到稳定状态,系统各个地区间不存在差异,经济趋于收敛.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指出了该理论的缺陷:首先,技术进步并非外生,它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例如:经济系统的开放程度是决定技术发展水平进而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关键因素[3];其次,新古典理论增长模型投入要素应加入人力资本投入要素,Romer[4]指出,人力资本有规模效应,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地区将产生更快的技术进步和增长速度.同时,会吸引更多的人力资本,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此外,人力资本还可能产生外溢效应[5],例如一个地区人力资本存量增加会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产生的内生增长理论弥补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内生的,同时在劳动投入过程中可以形成人力资本.目前,对地区经济差异主流研究是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具体围绕经济收敛问题进行.

经济收敛是指地区间经济差异不断缩小的趋势,具体分为σ收敛和β收敛.σ收敛是指不同地区间人均GDP标准差随着时间变化而趋于缩小的现象;对σ收敛研究的实质是测度地区间经济差异变化趋势.β收敛是指经济增长率与初期经济水平呈负相关关系的现象.若控制一系列因素后,经济增长率与初期经济水平有负相关关系,则称存在β条件收敛,这些因素影响着地区经济差异.

近20年来中国地区经济差异作为热点问题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杨伟民[6]通过基尼系数和变异系数测算人均GNP,认为1978-1989年间全国及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的收入差距呈缩小趋势.魏后凯[7]测算人均GDP的β收敛系数,得出1978-1995年间中国各地区经济存在着显著收敛趋势的结论.蔡昉和都阳[8]认为1978-1998年间中国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存在整体收敛趋势,但存在东、中、西三个地区的内部收敛,同时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投资率等因素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促进作用,而政府消费的增加减缓经济增长速度,这些因素影响着地区经济收敛.沈坤荣和马俊[9]认为1978-1999年间中国省份经济不存在收敛趋势,而东、中、西三个地区内部存在收敛特征,人力资本水平、对外开放度以及工业化进程是影响经济收敛的重要因素.汤学兵和陈秀山[10]将中国分为八大区域,研究得出1978-2004年间中国各地区经济不存在显著的收敛,而八大区域各自内部存在收敛;对外开放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工业化水平对经济收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董亚娟和孙敬水[11]认为中国各地区经济存在条件收敛,贸易依存度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可以缩小地区差距.

上述文献研究多集中于描述和解释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到20世纪末的地区差异状况,而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不变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2000年不变价人均GDP的1.5倍①,在这高速发展的10年间,地区经济差异变化趋势如何?前人研究得出影响地区差异的因素在当前是否适用?本文将在梳理上述文献的基础上,着重研究2000年以后中国地区经济差异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2.内生增长理论的MRW模型

2.1 模型设定

本文以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基于MRW框架建模,参照Mankiw[12],设生产函数为:

Yt 等于 AtKαtHβtLμt (1)

式中,Y代表产出,A、K、H、L分别代表技术水平、实物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α、β、μ分别代表实物资本、人力资本和劳动对产出的弹性,三者均大于0且满足α + β + μ 等于 1.At 等于 A0eg tOIG,O代表贸易依存度,I代表工业化发展水平,G代表政府支出水平,三者是影响技术水平的因素,α1、α2、α3表示各因素的弹性.Lt 等于 L0ent,n表示人口增长率,g表示技术进步率.

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方程分别为:

等于 SkY - δkK (2)

等于 ShY - ShH (3)

Sk、Sh分别为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率,δk、δh为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折旧率,假定δk 等于 δh 等于 δ.人均产出为yt 等于 Yt /Lt,人均实物资本kt 等于 Kt/Lt,人均人力资本ht 等于 Ht /Lt,则人均产出表达式为: yt 等于 Atkαthηt (4)

综合(2)、(3)、(4)得到人均有效劳动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的动态积累方程:

等于 Sky - (n + δ + g)k (5)

等于 Shy - (n + δ + g)h (6)

稳态时,人均实物资本为kt* 等于 Skyt*/(n + δ + g),人均人力资本为ht* 等于 Shyt*/(n + δ + g),进而得出稳态时人均产出表达式:

lny* 等于 +lnSk+lnSh - ln(n + δ) (7)

(7) 式表明,稳态时,人均产出水平与人均实物投资率、人均人力资本投资率正相关,与人口增长率、折旧率负相关.对lny*进行泰勒展开,得到经济增长方程(8):

lnyt - lny0 等于 (1 - e-λ)(lny* - lny0) (8)

将(7)式代入(8)式,并化简得到β条件收敛的表达式:

γi,t 等于 ci + β1lnyi,t - 1 + β2lnSki,t + β3lnShi,t + β4ln(ni,t + δ + g) + β5lnOi,t + β6lnIi,t + β7lnGi,t + μi,t (9)

γi,t 等于 lnyi,t - lnyi,t - 1表示各省份第t年人均GDP增长率.Oi,t表示各省份第t年贸易依存度,Ii,t表示各省份第t年工业化水平,Gi,t表示各省份第t年政府支出水平.ci是各个地区都不同的截距项,ui,t是随机分布扰动项.

2.2 数据说明

本文数据来源于《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和各省2011年度统计年鉴,研究对象涵盖3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由于西藏自治区数据较难获得,故将其排除.

本文涉及的主要变量及度量方法如下:

(1) 人均GDP增长率.以2000年为基期,对各地区各年份人均GDP数据进行平减,得到不变价人均GDP,并由此计算出人均GDP增长率.

(2) 实物资本投资率.用各地区各年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占支出法计算的GDP比重表示.

(3) 人力资本投资率.用各地区各年份每万人口中在校大学生的人数表示.

(4) 人口增长率.用各地区各年份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

(5) 资本折旧率与技术进步率.参考Mankiw[12],各省份资本折旧率与技术进步率和为0.05.

(6) 对外依存度.用各地区各年份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表示.

(7) 工业化水平.用各地区各年份工业总产值占生产法计算的GDP的比重表示.

(8) 政府支出水平.用各地区各年份政府消费支出占GDP比重表示.

3.地区经济差异描述分析

人均GDP σ指数是描述地区经济差异的常用指标,它是人均GDP对数标准差,图1是2000-2010年间中国30个省份人均GDP σ指数变动趋势图.

从图1可以看出,11年间30个省份经济差异在缩小,人均GDP标准差从2000年的0.445下降到2010年的0.408,降幅约为8.1%.这个时期地区经济差异变化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03年以前经济差异呈缓慢扩张的趋势,人均GDP标准差从0.445上升到0.448,约上升0.8%;2003以后经济差异呈现大幅缩小趋势,人均GDP标准差从0.448下降到0.408,约下降8.9%,除2004-2005、2008-2009年间基本保持平稳外,其余年份经济差异不断缩小.进一步,参照汤学兵和陈秀山[10]的做法,将30个省划分为八大地区②,通过Theil指数分解,考察地区内差异和地区间差异变化情况,分解结果见表1.

从表1可看出,2000-2010年间中国地区经济整体差异呈现出下降趋势,这与σ指数结果基本一致.地区总差异的Theil指数从2000年的0.115下降到2010年的0.058,同时可以看到,地区间差异与地区内差异也不同程度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缩小对整体经济差异缩小的贡献最大.表1显示,2004年后地区内差异变为负值,这并非表明各地区内部不存在差异,下面通过8个区域内部差异变动折线图(图2)和Theil指数分解公式解释这种现象.

由图2可知,北部沿海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各自内部差异在11年间稳步下降,南部沿海地区内部差距在11年间保持负值,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差距在2001年后也变为负值.Theil指数分解公式的地区内部差异计算方法是:

Tw 等于 GDPi/GDPln(pergdpij/pergdpi) (10)

pergdpij表示i地区内j省的人均GDP,pergdpi表示i地区的人均GDP,GDPi表示i地区GDP总量,GDP表示全国GDP总量.若pergdpij/pergdpi介于0~1之间,则ln(pergdpij/pergdpi)为负值.统计数据表明③,2000-2010年间东部沿海地区内部和南部沿海地区内部均衡发展,各省份人均GDP基本都占地区人均GDP总量的1/3左右,因此各省份人均GDP占地区GDP的对数值为负,同时,由于两地分处长三角地区与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二者对经济影响程度也最大,2000-2010年间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平均约为20%和15%,因此可以认为两个地区负的地区内部差异共同拉动了八大地区内部差异值趋于负数.

4.影响经济增长因素实证分析

4.1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为避免“伪回归”,确保估计结果的有效性,需事先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表2给出了LLC和ADF检验的结果.

表2表明,除人均GDP增长率、人均GDP、人力资本投资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外,其余变量都是非平稳的,但它们的一阶差分变量平稳,故用非平稳变量的一阶差分变量代替原变量进入模型(9),得到新模型(11): γi,t 等于 ci + β1lnyi,t - 1 + β2ΔlnSki,t + β3lnShi,t + β4ln(ni,t + g + δ) + β5ΔlnOi,t + β6ΔlnIi,t + β7ΔlnGi,t + μi,t (11)

ΔlnSki,t表示i地区第t年实物资本投资率增速,ΔlnOi,t表示i地区第t年对外依存度增速,ΔlnIi,t表示i地区第t年工业化发展水平,ΔlnGi,t表示i地区第t年政府支出增速,其余变量含义不变.

4.2 地区差异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面板模型有混合模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个体随机效应模型3种,表3是Eviews 6.0运行3种模型的结果.

根据LM检验和Hauan检验结果,选择个体固定效应模型作为最终模型,模型共有298个观测数,通过了整体显著性水平F检验,解释变量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外依存度增长速度变量通过置信水平为5%的显著性检验,政府支出水平增长速度变量通过了置信水平为10%的显著性检验,其余解释变量均通过了置信水平为1%的显著性检验,DW值表明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1) 2000-2010年间中国30个省份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现象.在控制实物资本投资率、人力资本投资率、人口自然增长率等影响因素后,经济增长率与前一期经济水平显著负相关,说明30个省份经济增长存在条件收敛趋势.

(2) 工业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最显著.这表明进入21世纪后工业化发展水平仍然是制约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增长依赖工业部门扩张的局面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改变,工业化水平低下制约着生产率的提高,进而影响着经济增长,国家出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本文是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经济发展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经济发展及差异及地区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经济师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经济发展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8221;和“中部崛起”战略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政策优惠,引导各地区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提高经济增长率,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3) 实物资本投资率增速对经济增长抑制作用最显著.这与预期理论分析有差别,究其原因,可能是当前阶段我国普遍存在的投资率与消费率比例不合理造成的.李鲁阳[13]指出当前我国最合理的投资率区间为35%~40%,消费率区间为60%~65%.而计算2000-2010年间各省平均投资率后发现,除广东省、上海市、黑龙江省和福建省外,其余省份11年间平均投资率均超出40%,并呈现不断上升趋势.投资率过高并且不断上升会导致“供”大于“需”,进而出现最终消费不足、供给过剩、生产力闲置和库存投资增加的局面,所以投资率增速过快制约经济增长.

(4)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与之前研究得出的结论一致.沈坤荣[9]指出,教育部门人力资本的积累会进一步积累专业化人力资本,并通过外溢效应,提高地区的生产能力和经济增长率.现实中,一些落后地区政府为取得政绩,往往将有限的财力投入到物质生产部门而忽略对教育部门的投入,这种着眼于短期利益的做法牺牲了经济长期增长率.

(5) 政府支出水平与经济增长负相关.政府支出过多会操纵市场,妨碍市场机制自发调节要素分配功能发挥作用,最终导致市场扭曲,阻碍经济增长.

5.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本文在对200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异进行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基于MRW模型,进一步研究影响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因素,得到如下结论:

(1) 2000年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差异呈现出缩小的趋势.中国地区经济差异经过2000-2003年缓慢上升的过渡,在2003年后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主要得益于国家对经济发展宏观战略做出的一系列调整,党、国务院先后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使我国形成了中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越来越多的内陆地区进入了经济发展快车道,地区经济差异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不断缩小.

(2) 控制一些因素后,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存在β收敛现象.人力资本投资率、对外依存度和工业化发展水平仍然不同程度地对经济增长起着促进作用,而人口自然增长率、实物资本投资率和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起抑制作用,在所有影响因素中,工业化发展水平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影响作用最显著,实物资本积累率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最显著,这些因素影响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β收敛.

5.2 建 议

(1) 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减少实物投资.政府应协调好实物资本投资与人力资本投资的比例,杜绝为追求短期政绩而过度进行实物资本投资,应注重投资效率的提高.同时,各级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方面要加大对教育等培养潜在人力资本领域的投资,另一方面,要为当地企业人才提供优质生活保障,减少其后顾之忧,避免人才外流.

(2) 提高工业化水平.工业化发展水平与地区初始禀赋有关,受比较优势影响,地方政府不能做太多改变,但应该紧跟国家政策,大力扶植自生能力较弱的企业,在不违背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尽可能提升工业化水平.

(3) 提升对外依存度.虽然全球金融危机过后国家大力提倡释放居民消费力,扩大内需,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内需仍然不足,经济增长依靠外需的现实并未改变,因此,落后地区要想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异,应该提高对外依存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吸引外商投资;另一方面,鼓励企业提升产品竞争力,打开外部市场.

(4) 减少政府干预.政府过多干预市场不利于市场机制发挥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正确定义自己的职能,适度减少对市场的干预,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调节经济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刘明兴. 中国的经济增长收敛与收入分配[J]. 世界经济,2003(8):3-14. [2] R M Solow. A Contribution to the Theory of Economic Growth[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56,70(1):65-94.

[3] R J Barro,X Sala-i-Martin. Technological Diffusion,Convergence,and Growth[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1997,2(1):1-26.

[4] P M Romer. 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71-102.

[5] G S Becker,K M Murphy,R Tamura. Human Capital,Fertility,and Economic Growth[J].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12-37.

[6] 杨伟民. 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1992(1):70-74.

[7] 魏后凯.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J]. 中国工业经济,1997(3):31-37.

[8] 蔡昉,都阳. 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趋同于差异——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启示[J]. 经济研究,2000(10):30-39.

[9] 沈坤荣,马俊. 中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经济研究,2002(1):33-39.

[10] 汤学兵,陈秀山. 我国八大区域的经济收敛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1):106-113.

[11] 董亚娟,孙净水.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中国地区经济增长差异分析[J]. 财经问题研究,2009(3):14-21.

[12] N G Mankiw,D Romer,D N Weil. A Contribution to the Empirics of Economic Growth[J]. Th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2,107(2):407-437.

[13] 贺铿,李鲁阳. 投资、消费与经济增长[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相关论文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差异

此文是一篇经济全球化论文范文,关于经济全球化方面论文例文,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差异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不知如何写经济。

中国地区经济复杂度与经济增长

为您写复杂度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复杂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中国地区经济复杂度与经济增长相关论文范文集,包括关于复杂度及经济及地区。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统计特征

本文是一篇区域经济增长论文范文,区域经济增长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统计特征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区域经。

中国服务贸易推动经济增长效应

该文为关于循环经济方面开题报告范文,与中国服务贸易推动经济增长效应相关论文标准格式,可作为论文格式专业循环经济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

中国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此文是一篇金融体系论文范文,关于金融体系论文例文,与中国金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适合不知如何写金融体系及经济发展及。

中国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为您写对外贸易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对外贸易类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中国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包括关于对。

中国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这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属于计量经济学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经济发展方面有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中国区域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