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刍议

时间:2024-03-25 点赞:51938 浏览:10652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文化产业管理论文范文,文化产业管理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刍议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文化产业管理及文化产业及综合素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文化产业管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体系模式单一,结构不完善,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现实相脱节.由此,应构建多层次、特色化、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应用性与针对性,加强实验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 键 词]文化产业,课程体系,人才

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它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对当前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改革与创新,进而构建符合时展要求和社会需求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已经成为高等院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应体现系统性、高起点、立意新、整体性的特点,遵循新时期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规律,注重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学生的个性发展,具体应遵循四个原则.

1.强化基础原则.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才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适应时展对个体知识更新和深化的需要.因此,文化产业管理课程体系设计必须强化三个层面的基础:首先是支架性基础课程,如经济学、数学、计算机等,其次是管理学的基本课程,如管理学原理等,再次是文化素质型基础课程,如人文、艺术、社会、法律等方面的课程.

2.创新原则.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对未来的社会需求应具有预测功能,要有超前的战略眼光,所设置的课程要能满足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对管理创新人才的要求.减少传习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性,引入项目教学、课题教学,将教师的科研成果向课程资源转化,增设自由研究性课程,引领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激发创新意识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课程编制、实施与评价方面的巨大作用,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建立符合中国文化国情和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新的课程体系.

3.市场导向原则.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在课程设计、内容选取等方面必须满足社会的需要,适应实际的要求.市场导向原则要求高校应通过科学的调查研究确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4.特色化原则.特色化原则是指高校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确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特色,设计主要课程内容和选取教学方法等.首先课程设置要有弹性,要适应社会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便于学生在课程体系范围内具有职业迁移能力,要使课程体系具备适应社会需要随时动态调整的功能.其次,课程设置要讲究个性化,设置专业特色课程模块,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爱好,为学生主动学习、独立研究和全面发展留有余地,从而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结构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全面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实用课程和定量分析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课程体系设计的路径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和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相关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成功做法,我国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的核心是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心的教学体系,即构建以提高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为目标的理论教学体系、以提高基本技能与专业技能为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和以提高综合能力和拓展专业外延为目标的综合素质提升体系.

1.科学配置理论课程结构体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由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具有知识面较宽、基础较扎实、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课程体系设计上需要加强理论课的整合,突出理论教学的应用性,构建目标明确、逻辑性强的平台与模块化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理论课程可设置“四层次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具体包括:(1)通识教育课程.即公共基础课程,由学校统一开设.这部分课程,如四门基础政治理论课、大学语文、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体育为必修课,其他如自然科学、信息技术等课程可设立为公共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修一定的学分即可.(2)文化产业管理的专业基础课程.即该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以便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便于学生综合利用各门学科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即必修课,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特色课程.(4)职业迁移模块选修课程.职业迁移模块选修课程是为了拓宽学生就业适应面,配合学生的兴趣特点而设置的.具体有市场营销模块课程、运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模块课程、国际贸易模块课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课程等.理论教学体系的设置以基础课、专业课为主,旨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以综合课程、边缘交叉课程、跨学科课程等课程为依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渠道,选修课程,则以反映学科前沿的课程和学术讲座为主,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的思维能力.


2.构建多层次、特色化、全方位、立体化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这一课程体系中,应做到三个结合,即基础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体系和特色课程体系相结合,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和课外创业教学环节相结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首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教育.教师首先在观念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其次,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背景,性格特征、兴趣爱好及特长.在规范要求下引导学生发展具有创造性的人格特性,鼓励并积极创造条件帮助学生思考热点问题.最后,引导和培养学生发展合作性人格品质.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通过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针对性地使用案例,训练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强化学生在模拟、仿真管理环境中的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判断能力以及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深化理论教学的效果.

3.增大选修课范围,增强课程的应用性与针对性.哈佛“课程体系”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其独立的核心课,坚持以育人为本,关注当代重大问题,强调学科交融、全面统一,“它将自由和秩序、多样化和专门化、灵活性和规范化、深度和广度、个人兴趣和学校指导结合为一体”.为实施素质教育,拓宽学生专业口径,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可以适当压缩专业必修课,增大选修课范围.通过采取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适度放开专业方向选择权等措施,优化学生知识、能力结构,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

4.建设课程精品教材.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工具,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首先,加强与国外名牌高校和学科的联系、交流,了解世界先进水平教材的发展与特点,对于一些国际前沿研究、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可以直接引进外文原版教材.其次,开放课程教材的开发工作,改革教材的编写、出版机制.最后,加快与国外优秀教材体例的接轨工作,改革教材编写体系.

5.加强实验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育过程必须突出实践性,强化实验与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培养合格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所以,在课程体系设计中,应将实验教学及实践教学纳入整个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部分.在课内实践方面,一是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典型的案例教学、案例分析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激发其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举办突显学科前沿水平的特色论坛、讲座.在社会实践方面,一是社会调查,可事先由老师确定调研目标和计划,然后让学生深入到文化企业进行调研,最后形成调研报告,二是专业实习,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文化企事业的实际管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辑/丹桔)

相关论文

艺术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建设

本文是一篇文化产业管理论文范文,文化产业管理类学年毕业论文,关于艺术类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文化产业管理及文。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刍议

本文是一篇文化产业管理论文范文,关于文化产业管理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刍议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文化。

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

本文是一篇文化产业管理论文范文,关于文化产业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建设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化产业管理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