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环境学在创作实践中之应用

时间:2024-03-14 点赞:51831 浏览:10569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建筑环境论文范文,建筑环境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建筑环境学在创作实践中之应用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建筑环境及城市道路及建筑设计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建筑环境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文章结合华东师大二附中的设计,以建筑环境学的角度出发,从建筑与自然的融合、环境的时间性、建筑与城市的对话等方面叙述了作者对建筑创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体会.

关 键 词:建筑环境;全天候设计;历史与未来;人与自然;对话

中图分类号:TU2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07)01-0016-03

收稿日期:2006-10-25

作者简介:徐仁林(1949-),男(汉族),上海远东建筑设计院院长,教授级高工.

建筑设计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物质建构活动,环境领域论的思想观念深刻影响乃至决定建筑创作的方向与风格.基于广义建筑学的哲学思考帮助我们发现当今中国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探求出正确的、科学的设计观念.本文就是要通过创作实例――华东师大二附中方案设计的分析,阐述运用建筑环境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心得体会,以与各位同行共享.

1 设计背景与理念

华东师大二附中创建于1958年,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育改革实验基地.1963年被定为上海市重点中学,1978年被定为教育部直属重点中学,是上海首批通过示范型、实验型高中规划评审的学校.二附中的这次迁址,是为了充分依托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充满创新活动的环境氛围.校区占地面积100,000m2,建筑面积50,000m2,规模为30个班寄宿制高级中学,总投资22,500万元.

鉴于华东师大二附中的优良传统,新校园的规划设计指导思想是以其悠久的文化渊源为依托,充分考虑当地气候条件,力图创造人文环境、历史环境与自然环境三者和谐一体的校园环境.

2 全天候的校园设计

建筑环境因素中的气候类型与特征以及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都会对建筑产生影响.上海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为1110mm,60%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因此我们在充分满足日照通风和动静隔离的前提下,将校园建筑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不同功能的建筑物之间以风雨廊相连接,为师生在校园内的学习和工作赢得最大方便.这些相互贯通的公共连廊成为实现校园内全天候步行的关键,它们是介乎室内和室外空间之间的“室外覆盖空间”,既可遮挡骄阳、雨雪,又增添了室外空间之情趣.同时,位于校园中部大面积水体两侧的风雨廊将学生宿舍楼连接为一个整体,其东部连廊高四层,为封闭式,以玻璃围合;西部连廊高两层,为开敞式.为了避免连廊过长而产生单调感,设计中将宿舍楼梯间与连廊相咬合,而且每隔一段便作变化,使之富有节奏与韵律.

这种风雨连廊的存在还能够鼓励课堂教学以外的某种活动发生.因为空间环境同发生在其间的交往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在教育建筑中,环境对人的教化功能以及对行为的促发功能应当被有意识地应用到设计中.这部分空间的功能是不确定的,因而就具有了丰富的可能性.除了交通外,它可以成为师生们交流与沟通的互动场所.

宿舍群是另一个促进交往的空间.考虑到上海夏季炎热,冬季湿冷,所以从学生的生活条件出发,宿舍楼设计为北侧走廊、房间全部朝南的形式.正所谓“向阳门地春常在”,本案在间距设计上充分满足日照、通风要求,后排宿舍不受前排遮挡,这样即使不设置空调系统,也能使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除了合理安排朝向,我们还合理地选择建筑物的体型与布局形式,这样有利于防止太阳辐射和争取自然通风.同时,通过设计窗口的位置,确定窗口的形式和面积,争取导风入室.上海夏季潮湿、多雨,良好的自然通风可以降低居室的相对湿度,加快室内换气,有助于保持优质的空气环境.此外,我们将食堂布置在生活服务区的最北端,这样夏季风向就不会给宿舍群带来油烟污染.同时,垃圾收集点设于整个校园的东北角,使主导风向可能带来的异味不会影响校园生活.

3 动静合理的功能分区

按照中学的教学、生活规律,校园功能区分为三部分较为合理.教学行政区及生活服务区布置在基地西侧,沿城市道路祖冲之路和科苑路形成相对完整和连续的建筑界面与城市景观.其中教学行政区靠近晨晖路,以入口礼仪广场为中心布置主要的公共建筑.生活服务区靠近祖冲之路,以休闲性的开敞空间为中心.体育运动区则位于基地东侧,靠近校园北入口,为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时的管理工作带来方便.

我们对各建筑单体的不同属性与功能、建筑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功能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作了清晰的动静分区.教学行政区为安静区,生活服务区为次安静区,两者间以大片集中绿化相对隔离.体育运动区为动区,相对独立.这样,在保证实际使用中关系密切的建筑单体之间便捷联系的同时,又使各功能区相对独立,避免相互干扰.

4 建筑环境的时间性

“环境的意象是直接感觉和过去经验记忆的共同产物,取得良好的环境意象者,可得到情绪安定的重要感觉”.华东师大二附中有着45年的悠久历史,其优良严谨的校风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师生们引以为豪的,所以新校园的迁建让我们必须在历史与现在之间找到某种精神联系.,同时又能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建筑所创造的新环境,是人在生理上和感情上的综合体现,我们希望新校园能充分反映出在此学习、生活的二附中师生们蓬勃积极的时代精神.

这种整体环境形象与场所精神是通过它的空间结构所体现出来的,其主要特征为一系列不同属性的开敞、半开敞公共空间以及把它们串联起来的两条轴线交织.这样的空间结构体现了与科学精神相对应的严谨秩序和与人文精神相对应的浪漫与变化.

轴线之一是公共空间序列轴.它始于主入口,贯穿校园南北,串联主要的建筑群体和开敞空间,是校园整体空间结构的主轴.沿轴线从南到北,首先是校园入口广场,作为最重要的礼仪性公共空间,对校园整体环境氛围和建筑形象的塑造作用极大.位于广场一侧的钟楼是整个校园的制高点,也是广场整体空间构成的重要控制要素,同时成为校园在城市环境中的突出标志和视觉导向.人口广场往北通过一系列跌落的台阶、绿化和水景完成从地面层到信息楼二层半室外灰空间的转换.该空间在垂直方向上是贯通六层的共享空间,是公共空间序列轴向北延伸的转换节点,也是把周边建筑聚合为一个整体的重要环节建筑,同时是各种活动和人群交往的场所.公共空间序列轴北段以休闲性空间为中心,由生活服务区的建筑群围合而成.这一主轴体现了校园空间结构的有序性,在其两侧是一系列的庭园式公共空间.

轴线之二是主题景观节点序列轴.该轴线是一条始于艺术楼,穿过校园主要建筑和公共空间,结束于体育馆的自由曲线.它的连续性体现在具有同一鲜明主题的空间意象上,而非连续的物质实体.在这条轴线上,主要设立名人塑像、名人题刻等,以激发师
生们对于历史的怀念,鼓励中学生奋发学习、认真做人.这条轴线是校园空间结构的活跃要素,与有序的公共空间序列轴形成对照,交相辉映.

建筑外饰以红砖墙为基调,延续华师大二附中传统建筑的色彩,旨在唤起师生们对老校园的回忆.新的二附中是在历史中诞生的,不是孤立的、割裂历史的东西.迁校工程正值世纪之交,她要培养的是21世纪的新人才,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必须使师生都有一种创新精神,这也是我们在设计中着力体现的.所以在红砖墙的基础上,我们使用了白色构件、金属材料和透明玻璃与砖墙并置、组合,从而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体现强烈的时代感.大块面的墙面上不作过多装饰,以保持其连续性,而建筑细部则力图体现工业化所具有的精巧特征.特别是对建筑形体塑造的特殊构成要素,如阳台、楼梯、风雨廊、附加屋顶等部位精雕细刻,这些手法同样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对比与和谐.如此新旧结合,既满足了新生活的要求,又继承了历史文脉,沟通了过去、现在与未来.

5 景观节点与绿化体系

为了体现校园生活的井然有序,我们把一系列公共的开敞和半开敞空间作为环境景观的节点未处理,结合相关的建筑性质和校园活动,形成一个个各具特色又组成完整体系的活动场所,它们同整体空间环境和丰富的校园生活融为一体,提升了校园的综合文化品质.


入口广场是最为重要的景观节点,构图严谨,以体现其礼仪特征.它的围合方式考虑了同城市空间的关系以及校园主入口的人流方向.穿过入口广场,便可拾级进入信息楼内贯通六层的共享空间,这是第二个景观节点.第三个节点极具特色,它是生活服务区内的休闲性公共空间,以大片水面为主.水面两侧为风雨廊,设有宜人的亲水台阶,以体现江南水乡的传统环境特质.

合理的绿化体系组织与设计能够起到优化校园环境小气候的积极作用.校园内的集中绿化以大片草地和乔木种植为主,是校园生态环境营造的基础.同时,我们把教学楼和宿舍楼之间的庭院设计成环境优美、尺度宜人的园林式空间,以硬质铺装为主,结合花坛、休息坐凳等设施,为师生创造良好的交往休憩空间.现代教育强调沟通与交流,所以这样的空间是必不可少的.硬地广场主要位于学校主入口区,符合其空间属性和使用特征.水面则分成两部分,首先是入口广场的跌水和喷泉,尺度小,变化多,使礼仪性的广场不乏趣味.其次是位于生活服务区内休闲空间的大片水面.如此,软景与硬景相互依托,为校园增添了无限色彩与生机.

6 与城市对话的建筑设计

对于建筑形态,我们更着意于意境的营造,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精神,展示人与自然、人与科学、人与环境高度融合的意境.

新校园的设计强调建筑环境与自然环境之间相互穿插渗透的关系,同时注重建筑与城市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建筑群体在构成上体现了一种传统的空间序列,并与城市道路获得方向上的一致性.连续的界面使得建筑的立面保持了形式的完整性,而且又与周围环境相呼应.建筑在形式上强调本身体块的丰富变化,所以屋面以平顶为主,只在重要部位,如沿街建筑、周边场地比较空旷的建筑以及作为空间序列尽端的建筑上设置拱形屋面,使建筑群体的天际轮廓和第五立面更加丰富和完整.

信息楼正对学校正门,南部的圆弧形建筑对科苑路和晨晖路的交叉口有一定的朝向性,达成与城市环境的完美契合.大楼圆弧形体块外墙以透明玻璃为主,形成面向入口广场的空间和视觉交流,丰富了建筑内外空间的层次感.

科学楼的设立使入口广场的界面围合更加完整,并使广场向科苑路和晨晖路的交叉口开敞,形成城市空间和校园空间的意象联系和自然过渡.由于它距离晨晖路较近,为避免对城市道路产生压迫感,设计成南部三层,北部四层的体形,并利用前后屋面高差,覆盖以拱形屋面,形体更加丰富,有利于美化城市街景.

西部学生宿舍邻近科苑路,从城市景观角度出发,应对宿舍进行适当遮挡,故在宿舍西侧连廊以外设连续的墙面,在学生活动室处开洞.

华东师大二附中新校园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环境的诸种因素,紧密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建筑风格特征既有对传统的沿袭、对过去的观照,又不拘泥于现状,极富时代创新精神.这一设计理念充分体现了建筑与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历史与未来的沟通.

作者单位:上海远东建筑设计院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相关论文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改探究

本文是一篇建筑环境学论文范文,建筑环境学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建筑环境学课程教改探究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建筑环境学及教。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改探究

本文关于课程及学生及建筑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课程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建筑环境学课程教改探究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的

本文是一篇建筑环境学论文范文,建筑环境学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建筑环境学》课程改革的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

本文是一篇建筑环境学论文范文,建筑环境学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建筑环境学》课程教学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建筑环境学及建筑环境及。

调查走向环境的建筑计划学

本文是一篇建筑设计论文范文,建筑设计方面毕业论文,关于调查走向环境的建筑计划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建筑设计及建筑学及环境方面的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