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精神探析

时间:2023-12-18 点赞:51845 浏览:10628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精神探析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大学及精神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大学精神是大学活的灵魂,是大学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我国大学精神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迷失,对此,基于高等教育正逐步进入大众化阶段这一实际,概括当代大学精神迷失的现状,分析其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可行性的建议将会有着现实的意义.

关 键 词: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精神;迷失;重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7-0230-02

马丁特罗教授于1973年6月在世界经济合作组织主持召开的“关于中等教育的未来结构”的会议上提出著名的“精英一大众一普及”的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即高等教育适龄人口(18-21岁)入学率在15%以内为精英型高等教育阶段;15%-50%阶段为大众型高等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型高等教育阶段,而我国高等教育自1999年扩招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使高校在校生占同龄人口的比例从1998年的9.8%上升到2003年的17%,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正逐步转向大众化教育阶段.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步入到大众化阶段,大学已经从社会经济生活的边缘走向社会经济生活的中心,市场因素也已渗入到办学中,为适应这种趋势,各大学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办学理念、组织形式以及内部结构,然而在此过程中,我们大学的大学精神却在不断迷失,大学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因此,研究我国大学精神的迷失现状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对现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大学精神的内涵与基本内容

1.1大学精神的内涵

对大学精神含义及内涵的界定,学术界有不同的见解,王翼生认为,“大学精神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是建立在对办学规律和时代特征深刻认识的基础之上的,”苗素莲认为,“大学精神是在大学发展的形成和过程中,经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大学自身的角色定位,它体现了大学人对大学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同时它又以价值观念和文化规范的形式约束着大学的行为,显示着大学区别与其他组织机构的独特气质.”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精神是大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约束大学生行为的价值和规范体系,以及体现这种价值和规范体系的独特气质.”


在综合以上不同专家学者的观点之后,笔者进行了一番思考,并从大学精神的形成、发展所依托的载体,它的传播、体现所依靠的媒介,以及它最终的归宿、实质三个方面来解读大学精神.

所谓载体,即大学精神以何为依托,可以说大学是大学精神的形成、发展的土壤和温床.

所谓媒介,即大学精神一旦产生,那么它以何媒介传播、体现,大学精神只有被传播、体现出来,才能够真正被人们所感受得到,从而内化成为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自己的风格,气质,指导自己的行为和活动,笔者认为这里的媒介主要包括实体要素和非实体要素这两类要素,实体要素主要有教师(含有学校领导)、学生;非实体要素则主要是校风、校气、文化.

所谓实质,即大学精神为何能够得以形成、发展、传播.并且能够产生持久深刻的影响.大学精神究其根本,是一所大学其全体大学人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及奋斗目标的浓缩和升华,是一所大学的基石和支柱.

总而言之,大学精神就是以大学为载体,以实体要素和非实体要素为媒介所孕育出和体现出来的大学的独特气质,以及由此折射出的大学人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

1.2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

大学精神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自由精神、独立精神、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这六种精神各自独立,但又相互统一于大学精神之中,共同构成了大学精神.

一所大学只有拥有独立权,不是政府或其它机构的附庸、附属品,才能真正称之为大学,那么在此基础上自由也就有了保障,从而形成独立精神、自由精神.

一所大学不仅要有进行科学研究活动或教学活动的科学精神,更需要有人文精神,使大学生能够成长为一个全面、能称之为人的人.

一个民族没有创新精神,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失去活力,失去竞争力,最终被淘汰.同样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创新精神,那么这所大学也必然会失去活力,失去竞争力,无法发展下去.

2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精神迷失及原因分析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活的灵魂,对大学的发展和进步起着推动和促进作用,然而在高等教育逐步迈入大众化阶段,我国的大学精神却在逐渐迷失.

2.1大学过度行政化,失去独立、自主性

大学精神之所以能够形成、发展.自然离不开其载体――大学,我国的一流大学都在其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孕育出了独具一格的大学精神.如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科学”;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活泼开拓”.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像清华、北大、南开这样一些国内一流大学,它们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由此而产生的大学精神自然也具有难以模仿性,然而即便是清华、北大、南开这样的知名大学,在高等教育逐步转向大众化的阶段这一过程中,它们的大学精神也在逐渐迷失,笔者曾在新民网看到题为《北大:大学精神何处觅》的一篇评论文章,文章中说:“从2007年11月5日开始,北大将对进入教学楼的人员抽查学生证,若发现不能证明北大学生身份的人,校方会劝告他们自觉离开教学楼,”这一举措虽然为北大的学校管理提供了便利,但在一定程度上有违北大包容和接受的精神.据“燕园三老”之一的张中行教授在《负暄琐话》一书中回忆,上个世纪30年代初,他在北大就读时,发现那时北大的课堂几乎是对全民开放的,旁听生可以到任何一个教室自由地去听课,从来没有听说过不准入内之类的事.新民网上的这篇评论就认为现在北大对旁听生持排斥态度,表面上看起来好像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校园管理问题,实际上却反映了其大学精神在逐步迷失的这样一种情况.

今天,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我国正逐步改变高等教育单一化的路径,转而选择多元化的路径,除了以往传统意义上的大学,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在应运而生,如高职院校、民办大学等等,但是,与这种多元化路径相适应的高校体系和制度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政府运用行政手段管理和控制大学,大学成为政府的附属单位,在学校内部表现为学术权力弱化、学术权力从属于行政权力,这样就难以实现大学的科学管理,教授治学、治校的智慧和积极性就无法调动起来.笔者认为北大拒绝旁听生的这一措施就是学校出于行政管理方面的考虑才实施的,但是如果从学术角度来考虑的话,那么这种措施是根本不可以实施的,然而行政权力强化,学术权力弱化最终导致了这样一种令人惋惜的管理措施.总而言之,大学这个载体被过度行政化,大学独立性难以保证,学术自由难以实现,使得独立、自由的精神失去了依托,逐渐地消失.

2.2教师、学生认识偏差,失去创新性、批判性

一所充满活力、充满生机、有特色的大学必定有一位或几位大师,他们不仅在学术上有研究,在做人方面同样颇有建树,在他们身上肯定体现着一所大学特有的精神.正如清华校长梅贻琦的名言所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当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不可能每一所大学都会有大师,这也是教学资源配置的结果,普通的教师(包括教授)才是大学教师资源的主要构成,他们的教学、科研活动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大学的发展,从而对大学精神产生影响,然而在现阶段,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对待科研学术活动都有所偏颇,其中学术腐败是所有问题中最严重、也是很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在这种风气之下,大学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又怎么能够得到传播,体现呢.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学之外,其他类型的学校也应势而生,这样更多的学生就有机会进入高等学校学习,然而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的投入规模却滞后于学生增长的速度,导致学生无法享受到更好的教学资源,同时学校也无法更好地监督、引导学生,导致学生思想产生偏差,认识错位,产生一系列诸如逃课、厌学等问题,更不用说形成正确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生作为大学的主体,他们是大学精神的吸收者、传承者,而现在我们的大学生受到外界以及学校不良风气的影响,功利主义盛行,学术能力薄弱,普遍缺乏创新精神,长此以往,大学精神就谈不上传承和发展了.

良好的校风、校气,深刻、简洁的校训都是一所大学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然而在现阶段,每所高校的校训基本一样,相差无几,毫无自己的特色而言,这样以来,大学肯定难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园文化.

2.3大学精神品质削弱,商业气息浓厚,失去人文内涵

大学精神的实质就在于它能够体现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生命力,是一所大学其全体大学人的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及奋斗目标的浓缩和升华,是一所大学的基石和支柱,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因素介入到高等教育中来,使得大学过分注重经济效益,导致大学文化教育功能削弱,大学一定程度上弥漫着商业主义的气息,而大学特有的精神品质却日渐削弱,在这种大环境之下,怎么谈共同理想、信念、价值观和奋斗目标这样以来,大学精神的实质在现阶段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对于大学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就无法真正地发挥.

3重建大学精神的建议和措施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支柱,对大学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的大学精神在逐步迷失,这种迷失已经发展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制约了我国大学的发展,也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为适应时代和未来的需要,重建大学精神是我国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建大学精神.

3.1政府应审时度势,处理好与大学之间的关系

随着大学在国家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各国政府对大学的财政、规模、布局、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在加强控制,政府和社会在大学制度的建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国政府也不应违背这种发展趋势.因此我国政府应该科学、合理管理高校,依法落实高校自主权,支持高校进行内部体制改革和建设,以适应大众化的发展趋势.

3.2高校要找准优势,清楚定位

大学精神之所以能够形成、发展、传承,就在于它&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有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大学精神探析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大学及精神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高等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30340;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这样才能称之为大学精神.而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许多高校迷失大学精神,其原因就在于定位模糊,那么要找回迷失的大学精神,首要的工作就是根据自己的传统、资源、特色、优势和外部需求等,确立正确的、符合自身实际的大学理念和办学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凝练和培育自己的大学精神.

3.3建立健全学术评估和监管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现阶段,我国的大学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学术腐败现象,影响了学术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在高校建立专门的学术评估和监管部门,可以允许一些教师长时间地从事某项科研活动而未出成果,未发表论文,给予他们更多的时间和支持,这样能从制度上保证学术的独立性、创新性,防止学术腐败.与此同时,根据时展的要求和特点,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并进行专业素质考核,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使教学活动能够取得更大的成效.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术自由,也才能使教师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体现出其所在大学的精神.

3.4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传承大学精神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因素的介入,社会生活的多样性造成了青年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我们在肯定大学生思想主流健康一面的同时,要看到他们不足的一面,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积极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使同学们能够感受到,并参与其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观念、思想,吸收、传承先进的文化,从而有助于大学精神的重建.

相关论文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的提高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高等教育类有关硕士学位论文,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的提高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

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资源共享

本文是一篇高等教育论文范文,关于高等教育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资源共享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高等教育及教育发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