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理

时间:2024-01-22 点赞:45496 浏览:8770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会计信息论文范文,会计信息方面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资产减值会计的基本理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会计信息及资产减值会计及资产减值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会计信息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和技术条件的不断变化,资产减值问题已经引起各国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普遍关注.从经济学和会计学的角度全面解析了资产减值会计的涵义,并创新性的提出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观.

关 键 词:资产;资产减值;会计目标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8-0227-01

1资产减值会计的涵义

1.1资产的涵义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中指出:“资产是指作为以往事项的结果而由企业控制的、可向企业注入未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未消逝成本观强调,会计本质上不是一个计价的过程,而是收入和成本费用的配比过程.在这种观点下,资产负债表沦为成本摊销余额表,企业资产的价值不能得以真实反映.经济资源观根据会计原则来界定资产,认为资产取决于依据公认会计原则对经济资源的确认和计量,这显然颠倒了资产的实质与资产确认的主从关系,仍然未能揭示出资产的本质.

我国在2001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将资产定义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这一定义没有真正反映资产的质量特征,忽略了作为企业资产的最基本性质,即资产应当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其直接的后果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不能再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但因其符合资产定义,而仍然作为企业的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造成企业虚增资产、虚增利润,对外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所反映的信息也失去了真实性.前几年出现的中农信、广国投、海发行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财政部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采用未来经济利益观对资产进行了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按照资产的这一不可或缺的特征,不具备可望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资源,则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也不能作为资产继续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我国资产的定义更偏重于拥有和控制,这是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息息相关的,而且,此定义也符合会计原则中的稳健原则.

1.2资产减值的涵义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资产意味着“未来经济利益”,企业只有在资产带来的预期经济利益高于或等于其市场价格时,才会做出资产购置决策.但在有效市场上,供需双方的互动往往会导致商品的预期收益等于商品的生产支出加合理利润,亦即等于其市场价格.因而,购入时的资产价格代表了当时对资产在其寿命期内所能产出的未来经济利益的合理评价,并且在购买当时也已预计到资产的价值会随时间的流逝及资产的使用而减少.但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诸多在购买时无法预料的影响因素,从而导致资产取得时的价值会与企业资产的真实价值在特定时点上产生差距,而这个差距即资产的减值.

从会计学的角度看,由于“受到基本假设和原则的制约等按经济本质定义,资产确实是未来的经济利益,但用于会计确认,有些问题就不好解决”.因而,在对资产进行会计定义时,应当考虑资产的计量问题.正是基于此,在会计学角度看来,资产减值是分别运用历史成本与可收回金额这两种计量属性,对同一资产进行计量所产生的计量差异.

由上可见,资产减值的本质是资产的现时经济利益预期低于原记账时对未来经济利益的评估值,在会计上则体现为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历史成本.

2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融合观

会计目标不仅是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而且也是资产减值会计研究的逻辑起点.会计目标是会计系统期望达到的预期目的或境界,它是会计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决定着整个会计活动的发展方向和方式,是会计系统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会计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呢?这似乎还难以形成共识.由于研究者们认识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不同.西方会计学者在会计目标问题上形成了两种不同风格的会计目标理论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2.1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早在会计产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但作为一种比较完善的理论,则形成于公司制盛行之时,它的发展与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公司制下,由于财产的终极所有权和法人财产权的分离,资源所有者将其资源委托给受托者,这样,在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受托责任关系.公司制下受托责任关系的存在,客观上要求会计反映和报告受托责任,从而形成了以受托责任为目标取向的受托责任观.

该观点认为,会计涉及三方:受托者、委托者和会计人员.会计人员是处于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的中介角色.由于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往往存在着利害冲突,所以会计信息的客观性、中立性、不偏不倚性等等就显得尤其重要,会计人员只能以“第三者”的身份参与到委托受托责任关系之中,反映和报告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会计人员的行为既不受委托者的影响,也不受受托者的影响,而只受会计准则的约束.

2.2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它的形成和发展建立在对古典会计学派批判的基础之上.古典会计学派注重会计数据的精确性,强调历史成本和真实收益.决策有用学派认为,古典会计学派就会计论会计,一味追求会计数据的精确可靠性,忽视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因而主张将会计的视野扩展到会计领域之外,将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作为中心,强调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

该观点认为: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数量化信息,会计信息是经营决策的基础.会计涉及两方:一方是会计人员,另一方是会计信息使用者.其中,会计信息使用者处于中心地位,而会计人员仅仅是提供信息的仆役.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会计的目标就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对他们进行决策有用的信息,即强调信息的相关性.在资产计量上,决策有用观要求使用有别于历史成本的多重计量属性.

2.3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并存的融合理论

在西方会计学界,FASB提出的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信息,即决策有用观,它只提出了这样一个单一的目标.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财务报表或财务报告的目标,应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需求:一是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二是反映管理当局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即决策有用观与受托责任观同时并存.这样就出现了双目标,实际上,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并不互相排斥,从根本上讲,这两种观点是可以融合的.无论是受托责任观还是决策有用观,都是通过会计提供信息来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会计反映受托责任和有助于经济决策,是会计信息有用性的两种表现,也可看成是会计的两个具体目标.

按照资产减值会计的处理原则,在资产未发生减值时仍按照历史成本进行反映,只是在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才对资产减值予以确认和计量.因而,资产减值会计不是对受托责任观的取代,而是对其进行修正的一种做法.融合观点对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支持表现在:受托责任观下,运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提供事实性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决策有用观下,运用多重计量属性提供预测性信息,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而实现既反映受托责任又有助于经济决策的会计目标.

相关论文

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探析

本文是一篇资产减值论文范文,资产减值相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企业资产减值会计准则探析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资产减值及资产减值会计及。

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应用

本文是一篇资产减值论文范文,资产减值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资产减值会计准则应用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资产减值及资产减值会计及。

对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

本文是一篇资产减值论文范文,关于资产减值类毕业论文,关于对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资产减值及资产减值会计及资产减。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

本文是一篇资产减值论文范文,资产减值类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资产减值及资产减值会计及资产减。

资产减值会计内涵、与实施效果

本文是一篇资产减值论文范文,关于资产减值类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资产减值会计内涵、与实施效果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资。

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完善措施

本文是一篇资产减值论文范文,关于资产减值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资产减值会计处理完善措施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资产减值及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