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其

时间:2024-03-18 点赞:49510 浏览:9923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方面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现状其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教育体制及中小学教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为了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面向基层创业就业,国家和地方近年来陆续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很多大学生对到基层就业产生了较大热情,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时也暴露出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介绍目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现状,分析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提出7几点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的建议.

关 键 词:大学毕业生 基层就业 教育体制

1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基本情况

一般来讲,“基层”既包括广大农村,也包括城市街道社区:既涵盖县级以下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也包括社会团体、非公有制组织和中小企业,既包含自主创业,也包括自谋职业.目前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基本情况如下:

1.1 大学生就业基层成效显著

2009年4月23日,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国务院扶贫办等八部门联合召开2009年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实施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指出,自2006年实施“三支一扶”计划以来,共招募8.804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9年8月,从教育部获悉,截至目前多数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去年同期相比稳中有升,选择到西部、基层就业的人数显著增加.2009年北京大学有157人赴基层和西部地区就业,与去年同比增长30%,其中64人到基层单位、93人到西部地区就业.2009年清华大学有383名毕业生前往西部、东北地区就业,比去年同期增长25%以上,约占毕业生的13.7%,超过300人应聘各地基层选调生项目,大学生“村官”项目、征兵入伍项目、北京社区工作助理等项目.

据江苏省教育厅透露,截至2009年9月1日,江苏全省高校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人数达27.3万人,占总就业人数的72.8%.2009年全省“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共招录5010人,选派优秀大学毕业生赴农村学校任教3000人,参加志愿服务西部和苏北计划,绵竹计划等项目1000余人.

1.2 大学生基层就业占比有限

目前到基层就业仍未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流.2007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18.7万人,年度就业率为90%,但到县以下基层就业的毕业生明显偏少,只有8248人,仅占毕业生总数的4.4%.沈阳、大连两市接收的毕业生人数占到总数的2/3,其他12市则不足1/3.全省44个县法院多年来没有新进一名法学类本科毕业生,1033个乡镇卫生院从业的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不到2%;农村初中、小学(含县、镇)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只占1/3.


由于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的影响,一些地区多数毕业生宁可不就业也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2009年河北人才市场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单位依次是国企、民营、外企、分别占33%、18%和15%,10%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而首选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则分别占5%和16%,其他单位3%.46%的大学生希望留在大城市就业,32%的毕业生希望留在中小城市就业,仅有4%选择在乡镇就业,1%愿意去边远地区就业,表示无所谓和其他的占17%.

2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

提倡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是我国政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的举措之一.但这项利国利民的良策至今在一些地区还未见大的成效,基层人才的匮乏与都市人才的浪费并存.要真正让大学生顺利到达基层,特别是扎根农村安心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主客观方面面临一些新的现实问题,值得全社会重视.

2.1 主观上有思想障碍

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主要思想障碍是嫌工资待遇低,嫌办公条件差、怕吃苦受累,做基层工作觉得不体面,看不见发展前途.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称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甚至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工资不及同龄农民工.在各高校的论坛上,不少刚刚工作的毕业生在发帖诉苦,称自己的工资远低于预期,扣除税费等,已经所剩无几.

许多大学生对择业的期望相当高,希望到生活条件好,福利待遇高的大城市,大机关、大公司工作,而不愿到急需人才但条件艰苦的中小城市和基层小单位.2009年8月,青岛市相关部门在街道,社区设置公益性岗位,原本是想让应届大学生在此积累工作经验,然而,在不到4天里,就有1/4的大学生不辞而别.

2.2 客观条件制约

大学生去基层就业的限制因素除了来自自身的思想问题,还受外部的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基层普遍存在编制问题、经费紧张问题.专业不对口问题、住宿难和找对象难等问题.

在基层,特别是偏远的农村,大量需要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水利和畜牧等行业的专业人才,特别是教师.按照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规定,城市、县镇和农村小学生师比为19:1、21:1和23:1,初中生师比为13.5:1.16:1和18:1.此标准致使我国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编制大幅减少,加剧了农村中小学教师数量的严重不足.因为受编制限制,一些有心到基层从事教育事业的大学生,被挡在了门外.

在一些偏僻边远地区,即使来了大学生,也常因为交通、通信、生活等方面费用高,且岗位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差等原因而很快流失.山东桃园镇近几年先后有50多位教师离去,而新分配来的教师才20多个,全镇在职在岗的教师已经由2000年的500多人急剧下降到如今的320人.笔者曾调查过一个村联合小学,校长争取了三年,好不容易要来一名英语教师,是刚毕业的女大学生,一个人要教三个年级8个班的英语,每天从上午到下午,一刻不停地讲.因为缺钱,学校没有录音机和播放设备,没有伙房和宿舍,女教师晚上一个人住在简陋的教室里,整天为生活和安全担忧.为此,校长天天担心“水浅养不住大鱼”.

3 如何促进大学生到基层就业

2009年1月初,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第一项就是“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这足以说明党和政府对促进就业的重视.大学生到基层就业不仅考验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同时也在考验政府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要从根本上解决人才不平衡现状,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仍需从多方面完善有关制度,有待各方面共同努力.

3.1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在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基础上,要更多地引导毕业生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为此,高校应把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始终摆在做好就业工作的首位,帮助他们正确看待就业形势,合理调整就业预期,勇敢面对就业竞争,自觉将个人理想实现与奉献祖国建设结合起来.

3.2 采取经济鼓励措施

为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公布了50种享受国家补贴政策的大学生就业岗位目录.同时,人社部将继续对各地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开发工作进行跟踪了解,适时推出新的岗位目录.

根据国家有关部委统一部署,河南省加大了对“三支一扶”计划的财政保障力度.从2009年7月起,“三支一扶”大学生在服务期间的工作、生活补助标准,参照服务地乡镇事业单位从高校毕业生中新聘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的标准.经测算确定,研究生不低于1000元/月、本科生不低于900元/月,大专生不低于800元/月.这一补助标准,平均比往年提高了300元/月.

广西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广西高等学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规定自2009年起,对毕业后自愿到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3年以上(含3年)的高校毕业生,其学费由国家实行代偿.在校学习期间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代偿的学费优先用于偿还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及其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

3.3 高教体制有待改革

大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就业现象,当前突出的表现形式就是“民工化就业”.“民工化就业”反映出目前教育体制、人才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隐忧.首先,国家及家庭为培养大学生花费了巨大的成本,如果大学生毕业后用非所学,会造成极大的浪费:其次,“民工化就业”的大学生往往背负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会认为自己多年的努力学习没有价值,长此以往,“读书无用论”将再次盛行:再次,大学生“民工化就业”现象,直接反映了目前劳动市场需求下降、供给过剩带来的就业压力,间接折射的却是人力资源总量供给矛盾、结构性矛盾及高等教育无序扩张,人才配置脱节断档等深层次矛盾.

“民工化就业”可能导致很多大学生难以在一个岗位上长久地工作,流动性大,不利于企业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成长.要解除这些隐忧,单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转变思路,放低身价是不够的,必须在教育体制和产业结构方面进行改革.学校应该面对市场进行专业和课程设置调整,有关部门对市场饱和的专业申报要评估、限制,否则“一窝蜂”地开设所谓“热门”专业,将来就业会很困难.

相关论文

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就业的

本论文为大学生相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中西部就业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可用于大学生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

当代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与措施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当代大学生基层就业现状与措施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基层及产业结。

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难的原因

本文是一篇就业指导论文范文,关于就业指导本科毕业论文,关于农业院校毕业生在基层就业难的原因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就业指导及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