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之外的道德约束

时间:2024-04-08 点赞:47611 浏览:9307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社会公德论文范文,社会公德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法律之外的道德约束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社会公德及道德及家庭暴力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社会公德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当今网络上流行这样一个名词――“人肉搜索”.虽然“人肉搜索”有着发掘真相与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但“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权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本文指出探讨“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权的背后所产生的正面效应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对“人肉搜索”我们应加以合理的规制,疏堵结合,而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

关 键 词人肉搜索隐私权道德约束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9-003-02

当今网络上流行这样一个名词“人肉搜索”.顾名思义,人肉搜索就是指利用人工参与来充当搜索引擎从而提供信息的一种机制,也就是通过其他人来搜索自己搜不到的东西.当用户的疑问在正常的搜索引擎中得不到解答时,网民们就会试图通过其他几种渠道来寻找答案,或者通过人与人的沟通交流寻求答案,人肉搜索便应运而生.有关人肉搜索的具体案例相信大家也并不陌生,如贾君鹏事件、女子事件、华南虎事件、辽宁女骂四川灾民事件、林嘉祥女童事件、天价烟局长事件等.

对于“人肉搜索”所带来的后果,网民们众说纷纭,具体态度呈现两边倒的趋势.一是极力抵制,认为人肉搜索侵犯了公民的隐私权,给相关人甚至不相干的人带来了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如贾君鹏事件所引出的网民对姓名为“贾君鹏”的几个“嫌疑人”的个人私生活的干扰.而另一种是极力维护,认为这是网络民意的体现,可以使某些贪官污吏或者无道德心、无羞耻感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如林嘉祥女童事件,犯罪分子依仗自己国家干部的特殊身份飞扬跋扈、甚嚣尘上,但仍旧敌不过网民的强大力量,最终得到了法律的制裁.“人肉搜索”如同一把锋利的双刃剑,一面强硬地打破网络与现实生活的界限,通过网络对社会生活进行有力的道德规范、舆论监督,积极地推进着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一面又不断地侵犯他人隐私、干涉他人的正常生活,甚至还引起网络暴力的蔓延.对此,笔者认为,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两面性,“人肉搜索”既然在当下这种环境中产生并存在,就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其产生的利与弊我们应当一分为二地去看待.公民的隐私权固然重要,但因为一棵树而放弃整个森林的做法并不可取,探求“人肉搜索”在侵犯公众隐私权背后的道德约束层面上的积极作用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何谓道德约束

面对铺天盖地的“人肉搜索”,社会各界人士分别有着不同的看法.在宪法保护者大力强调隐私权神圣不可侵犯的背后,“人肉搜索”带来的为民除害、大快人心的积极作用让公众对此更加兴致勃勃、群情激昂.“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群众的言论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某种共识.但众多网民顶着侵犯隐私权的风浪依旧对人肉搜索事业孜孜不倦,这不能不说明某种事实,那就是人肉搜索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大过了负面效应,而这种正面效应正是法律所不能企及的道德层面所反映的问题.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的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在实践中,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时代,道德所包含的评价标准大致可以分为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

1.社会公德指在人类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的、要求每个公民在社会生活中涉及到其他人利益或公共利益时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社会公德是一种约定俗成的道德,没有法律规定,我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全靠社会去评定.

2.家庭美德是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主要包括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3.职业道德就是人们的职业活动、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职业者在职业活动中做好自己份内工作之外,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其内容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

二、道德约束走入困境

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约束已然成为了一项“弱约束”.人们的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多样化甚至偏离社会主旋律,产生出各种各样的异化行为.中国古代的道德习俗常常将违反传统道德的人公示于众,甚至动用私刑,这是中国道德审判的基本样式,是狂热的“多数人暴政”.

我们都知道法律是“最底线道德”,只要不冲破最底线的道德就不是违法行为.理所当然的,面对在道德层面上的受害者,相关部门不会主动提供援助也没有理由提供援助.而且法律法规在某些问题上也确实存在解决无力的现状.

道德约束走入了困境,公民的道德沦丧日益严重.社会矛盾、公众矛盾也因此而激化,这时候就自然而然地有人充当“正义者的化身”,“道德”,投身网络“人肉搜索”,帮助弱者抑或净化社会风气.

三、“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

(一)法律的缺位

曾经有人对中美两国的“人肉搜索”做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人肉搜索”在美国并不像中国这么流行.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国有着庞大健全的法律体系,公民的任何不当行为基本上都能在这一体系内找到相应的约束和规制甚至惩罚.就拿中国的“事件”来说,由于中国《动物保护法》的缺位,当事人肆无忌惮地将猫虐杀后并没有受到任何法律制裁,最多只受到道德的谴责.而同类行为在美国就将难逃法网.所以,法律的无所不在致使网民无需以人肉搜索的方式惩恶扬善,伸张正义.

(二)公权力的缺位

在某些公权力不能够涉及或公权力故意不作为时,网民通过“人肉搜索”进行自救或他救的方式就应运而生.“人肉搜索”就是这样一种自力救助机制,因而公权力救助不必完全排斥它.我国地域辽阔,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司法资源相对匮乏.合理限度内的自力救助不仅可以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得以及时保护,还相应提高了违法者的违法成本,减少了违法者的违法机会.同时又节约了司法资源,也填补了现实制裁手段的不足.

(三)腐败问题日益突出

腐败问题是我国社会的一大弊病,相关机关屡禁不止.而且,面对各色各样的隐性腐败,正面的监督机制更是无能为力.此时“人肉搜索”便体现出它的优越性:庞大的网民队伍,广泛的地理分布,随时随地的监督,使得腐败官员无处可躲,办事效率非专门执法机关可以比拟.因此,“人肉搜索”拥有无比巨大的威力.

(四)家庭矛盾愈演愈烈

在中国,家庭和睦自古就是很重要的一项美德.但随着社会转型,各种物质的、精神的充斥了整个社会,人们抵挡不住各种诱惑,进而引发各种家庭矛盾.如“第三者插足”、“婚外恋”、“家庭暴力”、“不孝顺父母”等等.这些属于道德层面上人们应该自律的行为得不到法律的规制,家庭矛盾便会愈演愈烈,到最后引发社会矛盾.不得已,网民们自发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去帮助弱者,惩罚没有羞耻心没有道德感的伪君子.

因此,可以这样说,惩恶扬善和维护道德正义是人肉搜索的根本动力.

四、“人肉搜索”带来的正面效应

网络虚拟世界的“人肉搜索”反作用于现实,监督和制约着现实社会的失范行为,维护了社会道德.中国网民遍布网络的各个角落,形成一个无孔不入的监督网,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监督机关都无法做到的.而且,“人肉搜索”对失范者生活所可能产生的巨大影响,对失范者起到了很大的震慑作用.具体讲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人肉搜索”是中国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是公民表达自由的体现.公民表达自由是宪法规定的一项重要权利,任何人不能剥夺公民的表达自由权.

第二,“人肉搜索”用于,推动了信息公开的步伐和监督体制的完善,使得中国社会更加和透明.这些行为反过来又带动了全社会公民意识的觉醒,促使公民振臂疾呼,保护自己的权利.

第三,“人肉搜索”体现了人们对正义和美德的追求.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起到了维护社会公序良俗的作用.

第四,“人肉搜索”通过对劣迹的约束了个人行为,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为公共政策法规的制定提供了必要的群众信息,成为中国政治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人肉搜索”带来的正面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并且在网络和现实中都发挥了不可取代的作用.为了使这种正面效应得以发扬光大,对正负两方面效应加以平衡和规制是很有必要的.

五、如何加以平衡和规制

“人肉搜索”是一把双刃剑.作为工具和手段的“人肉搜索”,它本身既不是一个褒义词,也不是一个贬义词.对它的价值评价与其所关注的领域和事件本身有十分密切的关系,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应该在尽量发挥人肉搜索“引擎的正面功能的同时,将其负面效应减至最低.

第一,各类网站的管理人员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网民们的各种明显的网络侵权话语和行为进行审查.网站管理人员对网上公开发表的各种网络言论进行审阅,对明显的侵权行为及时制止,可以有效、及时地避免人肉搜索”侵犯他人人格权.

第二,是网民自律.网民应提高自身道德道德品质与法律素养,加强自律.“人肉搜索”本身无正邪之分,关键在于网民如何运用,因此从源头抓起,加强网民自身约束十分重要.网民们在根据人肉搜索的结果对现实中的当事人发出批判时,要注意行为的方式和手段,掌握分寸.不能在惩治违法和失范行为的同时自己又触犯了法律或违反了道德.

第三,完善立法,明确法律责任.基于“人肉搜索”

本文是一篇社会公德论文范文,社会公德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法律之外的道德约束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社会公德及道德及家庭暴力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社会公德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340;特点及其积极作用,笔者认为,隐私权的范围应因人而异.公众人物如官员和明星等人的隐私范围与普通人应有区别.建立合理的法律机制保护隐私权需要掌握一个“度”,严格的一刀切切断了“人肉搜索”,但或许会挤出另一种“搜索”,网民的力量是强大的,疏堵结合,大家都掌握一个“度”,网络才能平静,社会才能和谐.

六、结语

“人肉搜索”在舆论监督、道德规范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看到“人肉搜索”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沦丧问题所带来的约束和挽救作用.对“人肉搜索”的管理策略不应该是全面否定、“一刀切”,也不应该是完全任其自由发展.疏堵结合,对其进行引导与规范,才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只要方法得当,“人肉搜索”完全可以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注释:

百度词条..

百度词条.

秦璐,卢楠.谁动了“人肉搜索”.社科纵横.2008.12(25).

杨澜.透视人肉搜索现象.西北农林科技.2008(11).

侯晓红.从网络社会的去个性化现象看网络道德建设.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2).

田飞龙.“人肉搜索”的社会功能及其规范化需求.北大公网.2008.07.14.

相关论文

用法律来捍卫道德

本文关于道德法律及失物及道德和法律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道德法律类有关论文范文检索,与用法律来捍卫道德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

影响法官司法的法律之外因素

本文是一篇法官论文范文,关于法官电大毕业论文,关于影响法官司法的法律之外因素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法官及司法及法律方面的的大学硕。

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之区判

本文是一篇义务论文范文,义务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之区判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义务及道德及法律方面的的大学硕。

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之区判

本文是一篇义务论文范文,义务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之区判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义务及诉讼法及刑法学方面的的。

法律是否需要道德

本文是一篇纳粹论文范文,纳粹方面有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法律是否需要道德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纳粹及法律及实证主义方面的的大学硕。

法律能否强制道德

本文是一篇道德论文范文,关于道德方面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法律能否强制道德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道德及社会关系及道德和。

大学生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

本文是一篇道德教育论文范文,关于道德教育类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法律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道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