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转型

时间:2024-02-15 点赞:55468 浏览:11840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转型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新兴的办学形式,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开始出现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由于在中国这种办学方式起步较晚,加之该类院校中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与以往学生群体的差异性,使得该类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原有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模式日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以2012年上半年的一次相关调查为基础,分析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和所面临的挑战,思考传统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转型路径.

关 键 词: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挑战;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3-0267-04

中国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并在短短的20年间,以其灵活多样、多层次、多领域和多学科的特点迅速发展,其学生群体也日益增多.随之而来,该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也层出不穷.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政治心理又是中国21世纪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受到中、西方两种价值观念的影响,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该类高校学生的社会主义信念和培养良好的政治心理素养就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2012年上半年对苏州工业园区科教创新区若干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调查,对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初步的探讨和思考.

一、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的身心特点

(一)一般心理特征

对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身心特点,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该类高校的大学生往往表现出两种极端的特点.从积极方面来看,由于受良好的家庭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从小就接受良好的教育,家长比较重视孩子兴趣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使得学生表现出了非专业方面的知识涉及面较广,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等特点[1],但家庭背景的优越,也使一些学生表现出了自私、独立性差、集体观念意识淡漠等的特点.同时,由于他们对社会上新鲜事物接触的比较多,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对社会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意识更加多元化,这给学校的思政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政治心理特点

为了进一步把握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群体政治心理的特点,通过在苏州工业园区科教创新区的几所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调查,我们发现该类大学生群体在政治心理方面有如下一些基本特点.

1.在政治认知上,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学生对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或不够清楚.

2.在政治意愿上,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课外途径获取有关政治资讯,网络、期刊在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学生能够积极地参加各种党团组织和社团组织的活动,但是,他们关注更多的是就业和实习方面的信息.由此可以看出,该类高校学生在注重现实的同时,对于现实也有更多的功利性追求.而在自身权益的维护上,尽管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关注,但在实际行为的选择上仍较为被动.

3.在政治评价上,学生首先表现出了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建设事业伟大成就的肯定,对当前关涉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方面问题总体上持相对较为积极和正面的评价.而对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3个主要方面:公共政治课、公共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工作总体评价也较为满意,但也反映了当前的该类院校学生工作尚存在一些问题.除了知识的讲授外,学生管理也是老师和辅导员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包括除了学习以外的心理状况的调整、党员关系的发展、团队和集体的构建等各个方面,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升学生工作的效果是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4.在政治情感上,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多数同学都有较为富足的家庭经济基础,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多数学生仍拥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操,也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贡献社会的价值取向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还是很肯定的.那么,如何让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在中、西方思想与价值观的碰撞中继续一如既往的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包括各类课程老师(尤其是公共政治课教师)和辅导员在内的学生工作的职责就显现的尤为重要.

5.在政治动机部分,在入党、参与学生社团和校园文体活动上,多数学生还是有较强的参与意识的.但在落实在参与行为上,往往苦于没有权利表达渠道或者权利行使的途径,以参加学校各类选举为例,许多学生往往不参加或者不重视学校的选举,往往是出于“只是走形式、上面已经定好人选了”、“谁当无所谓,反正我又不了解候选人”等等的动机.这说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在党团组织建设方面尚存在一些不、不合理、不透明的现象,学校的学生组织和管理体制上,尚有诸多的不适应时展要求的旧做法、旧体制,阻碍了学生政治参与意愿和能力的提升.

二、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身心状况和政治心理状况的特殊性,使得该类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通过我们的走访与调查,我们发现,从学校的教学方式与管理方式、家庭教育、周围的同学、老师、校园文化以及中西方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碰撞,都在影响着该类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

相对于低年级学生,高年级的学生对于政治的评价更为积极一些.随着他们年龄的不断成长、对政治理论学习和理解以及知识的不断积累,会逐渐认识到,政治对于自身来说,不仅仅是学习内容,也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塑造自身政治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必要条件.由此可以看到,现有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还是发挥了一定成效.但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高校难免具有盈利性质的诉求,基于成本节约的考虑,学校往往会套用原有的学生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很少试图积极探索适应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和学生特性的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这样,就很难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学生群体自身的心理特点出发,做到实事求是的培养学生.有的该类高校甚至把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当做是预科班、培训班,功利性很强,只重视短期效应[2],将工作的重心更多放在学生的出国签证上,只要学生在校期间顺利的拿到出国签证,外语学习上过关,在校期间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秩序就可以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学校往往不太重视针对学生群体开展相应的思政政治教育和心理引导,即便是有涉及,也更多是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而做的表面工作,而专门针对学生开展的思政教育却是少之又少.(二)学生的党团组织发展

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往往都是校龄不到10年的高校,在党团组织建设方面会存在着一些不足.学校的党、团组织是学生开展实践、锻炼能力的场所,也是学生陶冶政治情操、提高政治素养的阵地.但是,现在很多的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将党团组织作为行政管理的一部分,采用科层制组织结构,在领导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对于学生而言,党团组织有了一种神秘感,由此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排斥情绪,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党团组织的相关活动.党组织或者团组织的建设问题也是当前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一大挑战,在党员发展方面存在不合理、不透明的现象.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并不愿意通过党团组织这一平台行使自己的权利,例如,很多学生不愿意参加学生会组织的选举,是因为他们认为这只是走形式的一种表现,自己参加与否并不能影响结果;或者自己对于候选人不理解,认为选不选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学生的这种不信任、质疑的态度,和当前学校党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没有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不合理、不、不透明的问题有密切关联.在党员发展方面也存在着走后门、拉关系的现象,让学生对于党团组织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造成了学生管理上的困难.

另一方面,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学校的党团建设对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形成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如果学校存在不合理的制度或者做法,是否学生干部对此作出反应有显著差异,这体现了学生干部的身份对一些学生能否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还是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但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首先让学生干部具有积极行使自己权利的主动性,起到带头作用;其次也要积极更有效的动员,为更多的学生参与学生党团和社团组织提供更便捷宽广的渠道.

(三)教育教学团队建设

学生工作最直接的主体是教师和辅导员,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抓好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学生面对双重的课业压力,既要学好专业课,又要学好外语课,而许多专业课甚至就直接是英语教学,从而为将来的出国做准备.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的拿到出国签证,教学管理部门往往将日常工作的中心放在学生外语学习上,加上学校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上的忽视,使得学生的政治素颜偏低,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连基本的政治理论常识都不清楚,理论学习上不去,素质的培养更是难上加难.

还有一方面,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思政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学水平和责任意识不强,教学人员流动性较一般普通高校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类高校思政教学的效果,使得思想政治课这一学校最为重要的政治教育平台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基础性作用.正如调查中有老师反映:“学校不重视,所以没有对老师进行培训,但是会参加教育厅组织的对思政老师的培训,老师自行负担费用.学校开的课程是教育厅规定的公共课.”[1]而对学生的调查也显示,90%以上的学生是通过电视、网络、期刊、杂志等的途径来获知时事政治,而通过课堂来接受政治知识的只占不到10%.这启示我们,不仅要加大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力度,更要注重课外学习的辅导,当学生出现思想上的困惑或者思想上的波动时,没有老师给予及时的疏导和指正,就会给学生带来困惑,从而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挑战与转型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四)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孩子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也是造成学生心理上出现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学生的家庭经济和社会状况优越,这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学习的辅助工具更加到位,该类学生往往比同年龄层次的学生眼界更加开阔,接受到的现代信息比较早也比较广,会具备比较独立的意识和现代的权利意识,先天优越的家庭背景造成了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但是同时由于他们的心理年龄不够成熟,而父母正处于事业发展的高峰期,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往往容易无暇顾及,使得这类学生对新事物的理解往往有很大的偏差,对于中国的传统道德与文化没有很好的理解,不能准确的把握与坚持,造成他们价值评判标准出现一定偏差,对于美丑、善恶的鉴别能力较差[1].父母的宠爱和没有经受过挫折的成长历程使他们的心理特点往往表现为团队意识不强,集体意识差,具有很强的自尊心,不重视别人的感受,太自我、太自私等等.

(五)学生同辈群体的从众效应

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然而他们思想尚不成熟,识别能力较差,往往会产生错误的判断.虽然中国中外合作办学学校的招生已经纳入了国家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计划[3],但由于该类高校发展尚不成熟,在招生管理方面还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所以生源参差不齐,不同学生之间,无论是在家庭背景还是在阅历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有些学生对于某一方面比自己优越的同学就会盲目的效仿,从而形成了与自身特点不相符的错误的价值观.由于他们生活背景相似,在大学之前几乎没有在学校集体生活的经历,从而造成了他们缺乏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产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生活散漫、危机意识不强等问题.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相对固化的心理和行为习惯,给学生管理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难度.

三、提升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的建议与思考

(一)转变教学观念与创新教学模式

要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首先需要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把政治知识的学习、政治素养的提升和思想政治教育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面对.学校党委、行政部门应该定期考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习工作,制订适合于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学习内容,做到因材施教,并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重点建设课程.学校教务、宣传、科研和人事各部门应做好协调工作,全力支持思政课程建设.学校领导最好能参与教研实践,深入教学第一线进行督察,积极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提升的工作中来.在教学模式上,积极探索以自学—指导模式、实践模式、情感德育模式、互动模式等为主要形式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4],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学质量和效果.(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生学习的最直接主体是教师,因此,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业化水平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学校在选拔思政教育工作者时,一定要有严格的选拔标准,严格笔试和面试程序以考察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其次,学校要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规划,相关制度能有效落实;其次,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按时备课,定期开展主题座谈会,就教学过程中的教学难点、疑点、重点进行研讨,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推进教学改革,创设精品课程,树立思政教学的教师典范和授课典型,从而让老师积极主动地为开展好思政教学献计献策;再次,教师应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配合学校开展的相关的学生工作,多组织课外理论的学习活动,通过网络、期刊、杂志等多种传媒方式,让学生开拓眼界,获得更多时政资讯,增强学生学习思政的兴趣.在教学方式上,有老师建议:“对学生不能进行命令式、灌输式教育,而是要采用体会式、参与式的方法,更多的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判断.课堂讲授也要从学生日常关注的焦点话题出发,这样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5]教学途径上,充分利用好现代媒体平台,尤其是微博等网络平台优化不同方式,弘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旋律,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共同学习进步的模式,构筑新型的互动关系、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6].

(三)加强学生党团和社团组织建设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成以上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学生对本校的学生工作不满意或不太满意.学校的党团和社团组织是实现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的重要机构.与其他院校的学生群体相比,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学生对于中国的认识更加多元化,由于合作办学的大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会选择出国,他们往往认为入党与否与他们的发展没有多大关系.因此,辅导员应做好学生们的心理疏导工作,抓好党组织建设,要配合党团组织大力加强对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教育,更好地发挥学生党员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让他们成为辅导员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核心辅助力量.同时,在发展党员时,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增强学生对于党团组织的归属感,使得党团组织真正成为学生行使权利的场所.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的心理不够成熟,他们往往容易受到周围同学或者社会意识的影响,具体的表现就是对同龄人的从众心理,在面对他们并不熟悉的事物时,为了被共同体认同,他们往往不假思索的追赶时尚,亦步亦趋的顺从潮流.尤其是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的大学生受到中、西两种价值观的影响时,对于西方的思想他们了解的并不深刻,受到西方新鲜事物的诱导,好奇心促使他们不明所以的模仿,在获得更为开放客观的政治心理特征的同时,也可能影响更为健康政治价值观的形成.而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至关重要,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政政治素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校园文化可以促使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奋发向上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从而完成从社会人到政治人的蜕变.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国外合作院校的教育资源,搭建中西文化的交流平台,使学生更多地了解西方文化,扩大国际视野,实现东西方文化有益的互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不仅依赖于学校教师队伍思想觉悟的提高,同时也依赖于学校相关活动的开展.学校也可定期的开展和思想政治有关的主题团日活动、晚会、座谈会、讲座和辩论赛等,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政治无处不在,关注时事焦点,从而加深他们对于课堂知识的理解,提升他们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

结语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高校或项目将会在各地越来越多地出现.因此,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借助这一国际化的教育平台提高中国学生的思政政治教育水平是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必然选择.通过我们的调查和研究发现,中国在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上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因此,只有明确该类高校学生思政教育的教学规律,并从实际出发,通过中外合作办学这一国际化的教育平台开展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充分发挥中外合作办学的资源优势,为中国培养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

相关论文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及大学生及教育方法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教育论文网,关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论文范。

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大学生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校教育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方面职业教育论文征稿,关于加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