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时间:2024-03-04 点赞:52314 浏览:10725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论文范文,关于计算机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计算机及计算机应用基础及计算机基础知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计算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针对当前我国大专院校存在的计算机教学目标单一或混乱、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以及褊狭的教学评价体系等问题,提出要将大专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于社会需求,要根据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人的学习层次选择或设计教材与教学方式方法,因需施教,因材施教,并建立考核指标体系来综合考评本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成果.

关 键 词: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大专

中图分类号:

F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10016201

1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

1.1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思想

与本科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同,大专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只有三年,而且更为注重操作技能方面.因此,越来越多的大专院校注重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授与电脑操作相统一,即与本科院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授与电脑操作课程相分离的教学方法不同,大专院校将二者集中到机房,在机房里相继完成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教授与计算机操作课程两方面.

1.2导入注重绩效的模块化教学方法

为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各大专院校在将理论知识与操作课程集中到机房后,还注重以绩效为中心,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模块化设置.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各大专院校注重将计算机理论知识讲授、计算机操作演示与学生自主练习(每个学生都有配套练习习题)集中统一到某一个授课时段中,以提升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例如,为提升学生们学以致用的能力,本校就将计算机的课程集中安排到大一某一学期一周的两个下午,以有利于紧凑教学以及相继开展一系列教学环节.另一方面,各大专院校注重以绩效为中心的模块化教学方法.即围绕学生们必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Inter使用、五笔汉字录入等内容,包括本校在内的各大专院校都进行了“模块化”教学,并依次开展.

1.3进行严谨的教案设计与课程安排

由于大专院校的学时短,强度大,故而,各大专院校都制定了以各教学模块为主、依次递进、严谨安排的教学日程,设计了详细的授课进度计划表.这一计划表细分了具体的教学内容、所需的课时、所达到的教学要求、教授的方法、练习要求等各项内容.而且,所有的教案都是按照预定的教学要求经过严格审核的,以便规范教学.

2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学习的目标单一或者混乱

受到高中那种高强度学习惯性以及接受新事物的学习兴趣等因素的影响,一部分大学生会专注单一的计算机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例如,为荣获奖学金,学生们会专注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而轻实际操作.另一方面,他们也容易因大学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和氛围而减弱学习目标的强度进而转向其他,例如,他们上网不是为了练打字、通过Inter浏览网页获取信息,而是通过电脑来娱乐(包括打游戏、聊等);或者由于在大学以前接触少,他们将计算机基础知识简单地定位于学好五笔打字或者浏览网页、开关机等技能.进而,由于课时紧,在教学任务或教学内容之外,任课教师往往不会安排单独的一节有关计算机应用价值的课程来疏导学生,因而致使学生的学习目标主观随意,缺乏系统认识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意识.

2.2理论知识广泛不易成体系

一方面,大专院校的学习时间紧,学习任务重,学习模块多,而且学习的模块与模块之间(主要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三大部分)的关联性并不强;而且,每一个模块自身的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另一方面,刚进大学深造学生的学习任务异常繁重,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有限,难以在短时间内接受所有学习板块的所有内容,而且,应试教育的弊端又会致使某部分同学偏重理论知识或者偏重某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模块.此外,由于学习模块的知识体系庞大、它们的关联性不强以及学生学习的能力有限,同时缺乏时间来进行重复往返的教学或学习,故而,学生们学习的理论知识不完全,进行计算机操作不熟练,或者易于忘记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操作方法.

2.3学习背景及其能力参差不齐

随着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初高中以来的开展,以及随着我国人均计算机拥有量的逐步提升,各个入学学生的计算机背景是不同的.表现在:一是某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就已经习得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简单的操作技能,对于五笔打字与网页浏览等知识熟知,他们对大专教学过程中重复的知识与操作技能感到乏味.二是一部分同学可能只熟悉某方面的计算机在线操作,例如开关机、Word文档的处理,而对于其他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不熟悉,在缺乏教师动机引导下,他们会产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为自己已经熟知了计算机所有的内容的问题.此外,由于家庭背景不同,有些同学自身拥有个人电脑,而有些同学则是刚接触电脑,不一而足.不同的家庭背景、个人的知识背景以及学习能力等因素共同造成了学生不同层次的计算机认知与操作水平.

2.4教学考评指标单一

当前,我国还未达到完全进素质教育的完全转型,而且要评价教学成果,应试成绩往往是最客观可计量的评价内容,故而,各大专院校往往注重单一应试成绩的考评.对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评内容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是为在校大学生顺利毕业以及达到以成绩来展现学校计算机教学水平的目标,各大专院校都将通过国家或省级计算机应用等级考试作为教学初衷.二是以课程考试为主.即对Word、Excel、PowerPoint、Inter使用、五笔汉字录入等学习模块进行分类考试,最后再将各模块的成绩加总得到学生的总的学习成绩.由于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背景与学习能力等因素,这种考评方法并不科学,并不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3完善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对策3.1教导学生们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目标

针对学习目标的单一或混乱情况,我们应该要促使学生们端正学习立场,促使其在心目中树立符合社会需求这一目标.首先,要进行课程的学前教育.针对大一新生脱离“高中”应试思想与情景后的现实情况,作为第一次见面课,任课老师应该帮助学生们厘清大学计算机教学或者学生学习的初衷,即要阐明大学计算机教学旨在培养学生们适应社会的一般技能以及确定自身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而且,要读好大学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其中,要学好计算机这门课程更难,因为它是寻找好的工作与正确定位人生的至关重要的一门课程.不学好此门课程,会让个人与科技发达的网络社会相脱节,变成与电脑技术日益进步相脱节的“文盲”.此外,学好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学习更高层次的二级(C语言)、、四级计算机的“基奠”,计算机课程远远不止基础课程这么简单.

3.2优化教学资源,不断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与操作的模块之间关联性小这一问题,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与方法方面着手:一是要优化教学内容.即建立Word、Excel、PowerPoint、Inter使用、五笔汉字录入等各个学习模块的相关关系,尽量在教授或操作某一模块时涉及其他不同模块的理论知识与操作内容.例如,五笔打字的技能是其他各个模块的基础,教师可以设计教学内容,将五笔打字与Word、Excel、PowerPoint的操作相融合;此外,教师更加需要让同学们自主搜获网上资源,因为通过关 键 词可以搜索到任何搜索人想要得到的信息,例如,设计课程内容,建立Word、Excel、PowerPoint等内容与Inter使用之间的关系.二是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并鼓励同学们自主建立学习不同模块之间的关联性.

3.3因材施教,鼓励同学们互助学习

针对不同的学习背景与学习能力,教师应该在学生们初学时就注意观察(最好是多加了解)每个同学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能力,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注意缩小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距,并在课时或者业余时间多关心与了解学生们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进程.此外,教师应该鼓励同学们相互帮助,营造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并通过设置学习项目、分组讨论、设计学习小竞赛等方式来增加互助学习的氛围.

3.4建立多种指标体系综合考核学生学习情况

针对当前注重应试方面的教学成果评价困境,教师应该着手引入综合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首先,要引进学习过程考评体系.即除了注重考试结果这一评价指标外,更多地赋值与学生们学习的过程,适当提高教师所打平时分的比例――例如,可以将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对半分――根据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好学程度以及学习提升进度等综合要素来考评学生们的平时成绩.其次,在考试评级的评定过程中要注重评价学生们单独完成项目的能力.即在考试过程中要细分笔试与机试成绩,并通过构建笔试与机试的关联性的考试模块来提升学生们在学习理论知识或者操作计算机过程中的水平;而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参与一项“作品”评价内容,即由教师给出一个题目由学生们自主设计某一模块或设计各个模块相结合的综合性作品,也可以在学生们的考试项目中添加更加新颖的考试内容.


相关论文

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范文,计算机应用基础类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大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计算机应。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文化基础论文范文,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计算机文。

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论文范文,关于计算机方面本科毕业论文,关于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计算机及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