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失衡演进历史的国际比较

时间:2024-01-09 点赞:49573 浏览:9939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贸易论文范文,贸易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贸易失衡演进历史的国际比较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贸易及世界历史及数据库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贸易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从跨时贸易的视角来看,贸易顺差、逆差的转换是一国跨时贸易模式变化的结果.当期生产能力强、未来生产能力弱时,一国跨时贸易的模式是出口当期产品,进口未来产品,贸易出现顺差;当期生产能力弱、未来生产能力强时,一国跨时贸易的模式是进口当期产品,出口未来产品,贸易出现逆差.跨时贸易模式主要受跨时比较优势的影响,跨时比较优势的变化与一国的技术优势、经济发展阶段、劳动力成本、国际分工地位以及产业结构的演变密不可分.各国贸易失衡的演进历史与跨时贸易理论相符.

关 键 词:贸易失衡;跨时贸易;跨时比较优势

中图分类号:F7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3890(2013)01-0044-06

一、引言

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是相对封闭的,虽然有一些对外交往但规模很小也还没有引进外资的做法,进口所需的外汇完全由出口多少决定,这种量入为出的对外贸易模式使我国的贸易基本保持了平衡.改革开放后的前几年,对外需求和对外供给的活力得到释放,对外贸易的规模扩大,我国的对外贸易有顺差的年份也有逆差的年份,且逆差的年份居多.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对国外先进的设备和生产资料有着旺盛的需求,而我国在劳动力密集的产品上的比较优势尚未得到开发和形成.我国持续的贸易顺差是始于1994年,除因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中国入世影响的短暂几年外,我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长.尤其是2005年贸易顺差较上年增长218%,各界对贸易失衡的关注达到顶点,国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贸易摩擦.2007年之后,贸易余额的增幅有所回落.2009年开始,贸易余额规模有下降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贸易失衡的总体情况见表1.

我国自1994年以来持续的贸易顺差已经形成了贸易失衡,但贸易失衡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现象.英国、美国、德国、日本分别在三次工业化过程中的不同时期都曾出现过大规模的贸易失衡,而且持续时间较长.根据克鲁格曼的跨时贸易理论,各国贸易的顺差、逆差是各国从事跨时贸易的结果,跨时贸易的模式(出口当期产品,进口未来产品或进口当期产品,出口未来产品)的改变决定了贸易顺差、逆差的转换,而且跨时贸易模式主要受跨时比较优势的影响[1].跨时比较优势又与一国的技术水平、经济发展阶段、劳动力成本、国际分工地位和产业结构有关.

工业革命前,世界贸易的基础是各国的自然资源和各自固有的生产技能的差异,贸易的功能在于互通有无和商业牟利.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各国和世界的自然经济结构,世界贸易的基础不仅仅是各国的天然资源,各国生产技术、产业规模不同而产生的生产成本的差异成为决定贸易模式的重要因素.随着国际分工的不断发展,劳动力成本优势引发的产业转移对贸易模式的影响越来越大.国际贸易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从英美的独霸天下、德日的崛起再到新兴经济体的参与和中国的赶超,各国的贸易也经历着顺差、逆差的不断变化.本论文将各国贸易顺差、逆差的转换看作是跨时贸易模式变化的结果.选取对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的贸易失衡的历史演进进行分析,以期找到影响各国贸易顺差、逆差转换的普遍规律即隐藏在跨时贸易背后的技术优势、经济结构和国际分工的变化.之所以选择这四个国家,因为它们在国际贸易的不同阶段曾发挥过主导作用,且都是世界经济的大国.通过对这四个国家的分析和与中国贸易失衡的比较,我们就能清楚地发现我国贸易失衡演进历史的一般性与特殊性.由于我国的贸易失衡主要是货物贸易的失衡,所以对各国贸易失衡演进历史的考察也限于货物贸易历史(英国除外),而没有将服务贸易历史纳入分析框架.

二、英国贸易失衡的演进史

为了清楚地描绘出各国贸易失衡的阶段性变化,本论文对各国贸易余额数据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处理.贸易顺差的年份用1表示;逆差的年份用-1表示;贸易平衡或缺失的年份用0表示.对英国贸易历史的考察阶段为1816至2010年,数据主要来源于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和联合国的贸易数据库.由于英国货物贸易的特殊性及其大量的资本输出,“大进大出”的特点和对殖民地长期的原料掠夺使得英国的有形贸易长期逆差,而其无形贸易长期顺差[2].为了更合理地反映英国的贸易情况,本论文对1993年以前英国贸易失衡的考察既包含有形贸易也包含无形贸易,1993年以后只包含货物贸易,其贸易历史的演进见图1.

从英国贸易平衡的点分布,我们可以将英国的贸易平衡情况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如表1所示:第一个阶段为1816―1930年、第二个阶段为1931―1947年、第三个阶段为1948―1986年、第四个阶段为1987―2010年.英国的贸易历史大致经历了顺差―逆差―顺差―逆差的演变.这种演变可以看作是英国跨时贸易的实践,是跨时贸易模式变化的结果.哪些因素推动着这种变化呢?影响一国跨时贸易模式变化的因素无非是其技术水平、经济发展阶段、劳动力成本、国际分工和产业结构的变化等.

英国最鼎盛时期始于1763年与法国的七年战争结束后,18世纪60年代到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的地位,拥有了占世界三分之一的殖民地.始发于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的霸主地位持续了一个多世纪之久.它让英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居世界之翘首.尽管19世纪70年代后期,由于歉收以及战争(主要是与其殖民地的战争)、外国工业的成长(特别是内战后美国的成长以及统一后的德国的成长)、关税和白银贬值所造成的出口渠道的阻塞,英国货物贸易逆差逐步增加.但是由于无形贸易的巨大盈余,英国总体的贸易仍然持续顺差,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殖民地巨大的廉价市场使英国产业集中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产品上,而对新兴的钢铁、化工、汽车制造等产业的投资不足,未能跟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贸易也由发达国家转向英联邦内国家,英国未及时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品到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转变.英国对外投资增加,导致国内技术革新和企业投资不足,加速了英国产业的落后.英国对其他国家资源的控制加强了其殖民倾向,对外商品贸易长期赤字但对外投资收益长期盈余.各殖民地的独立战争和国有化,使英国的对外投资化为乌有,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贸易情况彻底逆转.二战后初期,由于国际资本流动的限制和主要工业国的货币不能自由兑换,经常账户的失衡较轻微.英国的贸易也是时而顺差时而逆差,并未表现出持续的失衡状态.由于欧洲复兴计划,英国的贸易此时出现了较多年份的顺差.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由于浮动汇率制的采用和金融行业的技术进步使各国取消了国际支付的限制,以及石油美元循环,国际资本流动规模扩大,贸易失衡的规模也逐渐变大.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劳动力成本的劣势和产业虚拟化等原因,英国开始了持续的贸易逆差.英国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市场的份额也从1870年的30%,下降到1913年的14%,1963年的7%及1987年的3%.三、美国贸易失衡的演进历史

本论文对美国贸易失衡历史的考察从1790年至2010年,1993年以前的数据来自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1993年以后的数据来自联合国贸易数据库.两百多年来,美国货物贸易的历史演进如图2所示.


从图2,我们清楚地看到美国贸易失衡的历史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个阶段为1790―1873年,美国贸易以逆差为主,偶有顺差的年份;第二个阶段为1874―1970年,美国贸易几乎完全顺差,偶有逆差;第三个阶段为1971―2010年,美国贸易几乎完全处于逆差,偶有顺差.具体统计见表2.总的来看,美国贸易失衡的历史经历了逆差―顺差―逆差的演变.在第一阶段,美国主要对联合王国(英国)、法国、德国有较多的贸易逆差,但对加拿大顺差居多.第二个阶段美国对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基本上都是顺差,但对加拿大和德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转为逆差.另外,这一时期美国新增了两个重要的贸易伙伴――日本和墨西哥.美国对墨西哥基本保持顺差,对日本开始是逆差,从1933年转为顺差,1965年后又转为逆差.第三阶段特别是80年代后美国对几乎所有重要的贸易伙伴国保持逆差居多的情形,尤其是新增的贸易伙伴国中国和东盟.像美国贸易失衡历史的演进一样具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美国出口商品的结构经历了农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的转变.

美国的崛起始于1861―1865年美国内战之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统一的国内市场、丰富的自然资源、善于发明创造的国民性为美国经济的腾飞准备了条件.但是,1870年以前的世界是英国的世界,美国尚处于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和产业的阶段,美国在1790―1873年以贸易逆差为主.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推动者美国有着绝对的技术优势,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其货物贸易也经历了近一百年的贸易顺差,而且在二战后到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前(1946―1970年),美国经济的霸主地位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美国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并未真正显现.在整个19世纪,农产品在美国出口商品中的比重超过70%,一直到一战还是主要的出口商品.虽然在1900年,美国已经变成重要的工业和农业技术的出口国.但此时美国的出口产品仅仅部分完成了从森林、田地、矿产部门向制造业部门的历史性转移.初级产品仍然占所有产品和服务出口的2/3(主导产品是:可再生动植物产品――棉花、谷物、肉类、木材和烟草).美国相关的自然资源产品出口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达到高峰[4].二战前,美国在科学领域并没有达到领导地位.这一状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了显著改变,二战后重大的科技与管理创新主要发生在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国成为第一次世界产业转移的主要推动力量,美国国内制造业的比重下降,产业开始空心化和虚拟化.自1971年开始,美国货物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美国经济实力的下降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第三产业的发展,美国加速了产业的空心化和虚拟化,美国的贸易逆差一直持续至今.美国的工业总产值占世界的份额从1870年的25%,增加至1913年的36%,1950年的60%;又由1963年的40%下降至1987年的24%.

四、德国贸易失衡的演进历史

德国是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中和中国一样处于贸易顺差的一端,德国௚

本文是一篇贸易论文范文,贸易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贸易失衡演进历史的国际比较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贸易及世界历史及数据库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贸易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0;贸易顺差历史早于中国但和中国的贸易失衡大致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和相同的货币体系下.和中国一样,德国贸易受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较大.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第一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是美国,产业承接的主体是日本和原联邦德国.本论文对德国贸易历史的考察从1880年至2010年,1993年以前的数据来自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1993年以后的数据来自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统计结果见图3.

从德国贸易平衡的点分布图3,我们可以看出:德国自1880年以来的贸易情况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1880―1887年,德国的贸易顺差年份较多,但不具持续性特征;第二个阶段为1888―1913年,德国贸易表现为持续的贸易逆差;第三个阶段为1914―1950年,德国贸易由于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两次中断;第四个阶段为1951―2010年,德国贸易持续顺差.具体统计见表3.德国贸易特征明显,阶段性很强,表现为一战前持续的贸易逆差和二战后持续的贸易顺差.

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建立,促成德国工业以巨人般的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国家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同时,阿尔萨斯―洛林地区的获得,使德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又增加了宝贵的铁储备物.德国还占有一个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独特的优势:一开始就拥有比英国较陈旧的设备更有效的新式机械.而且,德国政府还通过建立运河网和铁路网、必要时提供关税保护和津贴以及制定能培养出一连串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技师的有效的教育制度,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同时,德国还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的推动者,这些因素使德国到1914年时能在钢铁、化学和电力工业方面超过欧洲其他所有的国家,能在采煤和纺织工业方面跟随英国之后[5].二次世界大战对德国贸易的影响是毁灭性的,导致其中断了二十几年.二战后,欧洲复兴计划使德国经济复苏,德国承接了美国的一些制造业.自20世纪50年代起,德国持续了60余年的贸易顺差.20世纪以来,德国制造业的比重较美国、英国等国家更高,而且相对稳定.没有像美国和英国一样出现过度虚拟化和产业空心化,1870年以后德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一直维持在10%左右.

五、日本贸易失衡的演进历史

日本和德国一样是当前全球经济失衡中和中国一样处于贸易顺差的一端,日本的贸易顺差历史和德国处于同一历史时期,都是在二战后,和中国的贸易失衡大致处于同一历史时期和相同的货币体系下.另外,日本和德国一样受到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影响,不同的是日本既是第一次国际产业的主要承接国,同时又是第二次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转移国.本论文对日本贸易历史的考察从1868年至2010年,1993年以前的数据来自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1993年以后的数据来自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统计结果见图4.

相关论文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态势应略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论文范文,关于国际贸易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失衡态势应略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国际贸易及农产。

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失衡问题

这是一篇关于国际金融方面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与人民币汇率与中国贸易失衡问题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国际贸易专业与国际金融及宏。

IMF为全球贸易失衡开“药方”

本论文为关于宏观经济方面有关国际贸易论文,关于IMF为全球贸易失衡开“药方”相关本科毕业论文,可用于宏观经济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

中非贸易合作的历史进程与前景展望

此文是一篇经济发展论文范文,经济发展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中非贸易合作的历史进程与前景展望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经济发展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