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传播的“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

时间:2024-02-21 点赞:46810 浏览:9339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文学类写论文经典网站,关于文学传播的“大题小做”与“小题大做”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文学及同志及理论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文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文学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传播、保存、延续和发展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产物,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的.王运涛同志的《文学传播纵横谈》是应势而生的理论著作,也是国内又一部以传播学视角研究文学活动的理论创新成果.

【关 键 词 】文学传播,《文学传播纵横谈》,“大题小做”,“小题大做”

自从有了人类社会,文学与传播活动就开始了.文学传播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是传播、保存、延续和发展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产物,它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的.仅就中国的文学传播而言,早在战国时代,就有晋国的史官董狐,以写了一句“赵盾弑其君”出名,成为较早的文学传播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从温饱走向小康,神州大地文学热风起云涌.但与此同时,文学传播理论的研究却远远落后于文传实践,负面影响日益显现.不光文学传播界,社会上也亟待传播正确的观念加以引导,传播科学的文学理论加以指导.

从传播学立场出发,用传播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发展以及文学思想、文学现象,符合我国传播学研究趋向,也体现出传播学学科的与时俱进.王运涛同志的《文学传播纵横谈》是应势而生的理论著作,也是国内又一部以传播学视角研究文学活动的理论创新成果.传播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起源于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形成一门学科是在四五十年代.传播是研究人类社会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传播是人类的一种社会行为.传播活动无时无刻不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身上.而从文学传播的角度着眼,制造出什么样的信息让大家分享谁在制造这些信息通过什么渠道或载体谁在分享为什么在这样的时刻和场合以这种方式显示出来能产生什么效果等等.对这些从传播学角度出发所提出来的问题的探究,正好可以说明在当今文学市场中文学作品是如何得到成功传播的.

目前,在中国研究较多的是新闻传播学,已出版了不少专著,成为一门“显学”,而文学传播学的研究则是一个薄弱环节.毋庸讳言,传播学并非纯粹的自然科学,总是带有某种意识形态色彩,美国的传统学派如此,欧洲的批判学派也不例外.这就注定了,西方传播学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在诸多研究结论中,总有其不尽科学的成分,总会有与马克思精神实质相逆反的内容.这是不足为奇的现象,不能成为把传播学视为“资产阶级货色”而弃之门外的理由.但是,在介绍和研究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原则,坚持对传播学已有成果全面而具体的分析,坚持立足于本国国情的消化和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在我看来,“述而不作”,照抄照搬,是不可取的.

从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角度看,文学传播是一个系统工程.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是一个传递与反馈的有机过程.文学的传播信息源在于作家,作家创造出作品首先经出版部门(传媒)“过滤和处理(即把关)”再传递到读者.而读者对作品再一次“处理”便构成了一个新的信息源,仍可以经过一定的渠道反馈至作家,循环往复,文学传播就表现为一种信息流程.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的双向互动就在信息流程中进行.文学传播的社会互动是对文学生产和文学消费的调节和控制.传播者与接受者在传播互动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作家和传播者之间的这种共同影响、共同作用,就使文学作品朝着作家和读者共同期待的方向去发展.

我手头的这本《文学传播纵横谈》,是王运涛同志到郑州广播电视大学以后给我寄来的第二本书稿.王运涛同志是我在郑州大学时的学生,那时我的文学传播学理论初具雏形,在授课的时候便多次提到了关于创建文学传播学学科最早的一些思考和学术尝试,处处留心的运涛同学由此敏锐地捕捉到了文学传播学的研究价值,可喜的是运涛懂得坚持的意义,自此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汲汲以求,醉心文学传播.在我刚刚落脚沈阳之后,他的文章就连篇而至,后经我提议出版了《中国古代贬谪文化与经典文学传播研究》一书.几年之内,即写出两本书,足见勤奋.有志者事竟成,努力终究会有收获.


据我所知,《文学传播纵横谈》是一部顺其自然、时到花开、瓜熟蒂落的著作.王运涛同志到郑州广播电视大学讲授古代文学课程以后,学校的科研氛围和他对经典文学的情有独钟与孜孜追求,为其深入钻研终出成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书的确是创作性的研究成果,在成熟之前,其中一些章节作为论文发表在学术期刊上,就曾受到一些学者的重视.整体而言,本书信息密度很大,其中不乏独创性见解,行文中又往往妙语连珠.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并非普遍性法则,但在运涛同志“文人”相符的没有什么折扣了.思路开放而又严谨,思维敏捷而又准确,表达流畅而又简洁,写作讲课都没有什么多余的话,这是听过他的课和读过他的文章的人的共同感受.这样的思维特征,使他在科学研究中稳健深沉,受益匪浅.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青年向学,坚持下去,定有所成,何况运涛现在已有小成.他长期从事文学传播研究工作,在文学传播学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除出版过《中国古代贬谪文化与经典文学传播研究》专著外,还主持过《中华民族凝聚力与经典文学传播研究》、《民族发展与文学传播》等省市课题,时时追踪国内文学传播研究前沿,偶尔现身国内传播学论坛.高度重视古代文学传播研究的科学性,充分注意吸收现代西方传播学的成果,是王运涛先生从事文学传播理论建构性研究的一个重要特色.我甚至在他这种追求和痴迷中看到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希望和将来.相信他这理论研究之作《文学传播纵横谈》,不仅为文学传播学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话题,也能丰富文学传播学的内容,在文学与传播学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运涛写文章,注意宏观问题,视野开阔,提出了很多极富研究价值的问题,这很好.但这类文章不易掌控,容易流于空泛.上下几千年,找几个例子总是不难,但是这些例证是否还有其反面所言是常态还是偶然似是而非,未必能确定.当然,书中几个宏观的题目本不容易做,敏锐地提出,大胆地探索,本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我始终觉得,青年学人开始做学问,最好从小处着手,深挖广拓,由一点辐射开去,具体问题研究得深入而广泛了,再从中提升概括出理论,再琢磨一些宏观的问题,由点及面,先点后面,则易于把握,即通常所谓“小题大作”也.

学术研究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这需要研究者观念的更新与视野的拓展.本书文学传播的阐述多以古代文学为例,就书名而言近代文学传播部分不够深入全面,现当代文学的传播更少涉猎,其中个别问题的论证尚显单薄,某些观点甚至还比较稚嫩,但瑕不掩瑜,特别是作者以独到的感悟对中国古代文学、文化的传播所作的独特解析,必将对中国文学传播学的构建产生一定的推动之力.因此,看到有志于学的运涛同志,执著地把自己对于文学传播方面的思考公之于众,我个人觉得这就是很好的事情,就值得鼓励和激扬.我为运涛同志近年来取得的学术成绩欣慰的同时,也极愿意诚恳而热心地把本书介绍给学界的朋友,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更多的还是凭读者自己去判断.

相关论文

手机短信对文学传播的影响

这是一篇多媒体方面有关本科论文范文,与手机短信对文学传播的影响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是美国文学专业与多媒体及文学作品及手机短信方面。

图像与文学传播

这是一篇图像类有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与图像与文学传播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是广播电视史专业与图像及文学及宪章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

文学期刊与我国的外国文学传播

本文是一篇外国文学论文范文,关于外国文学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文学期刊与我国的外国文学传播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外国文。

当代文学***传播的几个问题

本文是一篇当代文学论文范文,关于当代文学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几个问题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当代文学及文学作品。

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传播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关于大众传媒时代的文学传播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网络文学及信息系统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