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化的方式有生命的语文教育

时间:2024-02-01 点赞:44857 浏览:8709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为关于语文教育相关写毕业论文经典网站,关于用文化的方式有生命的语文教育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语文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语文教育及语文教学及人文素质方面论文范文。

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育活动的出现和母语的产生几乎是同步的,其历史地、必然地肩负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基础性、文化性、民族性使命,具有关乎中华文化兴衰和中华民族存亡的重要意义.追根溯源,语文教育之“根”在文化,任何背离这一根本而追求语文教育的所谓完美都将注定是缘木求鱼、隔靴搔痒,最终将使语文教育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当自觉地将有序、有效地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到决定语文教育成败的高度,努力营造适宜文化传承、适宜学生发展的语文教育大环境,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生命的语文教育.

一、深刻认识传统文化教育意义,发展有生命的语文教育

原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著名学者刘国正认为:“中国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如胶似漆,密不可分.多年来,我们对这方面探索甚感不足.学习传统文化,使语文教育丰富多彩,不再是干巴巴的几条筋,还增进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著名学者吴宓先生曾提出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是“涵养心性,培植道德,通晓人性,谙悉世事,表现国民性,增长爱国心,确定政策,转移风俗,造成大同世界,促进真正文明”.陶行知也说过“智仁勇三者是中国重要的精神遗产,过去它被认为‘天下之达德’,今天依然不失为个人完满发展之重要指标”.由此可见,传统文化对于语文教育的意义和作用是显而易见,不言而喻的.

(一)传承传统文化是弥补学生素养缺失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实用经济思潮对传统文明的冲击,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宣传的缺失,学校教育过早地进行“理、化、数”的禁锢,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不足,家庭在传统礼仪文化教育上的忽视等等,都是造成目前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重要原因.由于人文素质教育的不完善,当前学生普遍正义感、责任感淡化,道德修养不足.不少学生埋头于科技理论知识学习,不注意伦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仪修养,在诚实、守信、认真、勤奋、谦虚等基本文明方面表现欠佳.

(二)传承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然要求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现代意义上讲,“人文”应该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社会道德、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思维方式等.人文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被内化为受教育者的人格、气质和修养,从而成为维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课标强调,语文教育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明确指出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背负着一个不可回避的使命,那就是首先成为传统文化的拥趸和实践者,进而将传统文化的种子更广泛、更深入、更有效地散播到学校、学区,甚至是社区,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互促互进.

(三)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内在一致性是促进二者相长的必然选择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无论在表现形式,还是在内在追求上,都存在着天然的、有机的联系,而这种联系决定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联系的图例示范如下:

从上图可以看出两点:一是传统文化讲究的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与新时期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相一致;二是语文教育可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养分,同时又可以反哺传统文化,丰富文化内容,扩大文化影响力.

二、精选传统文化载体,构建适宜时代需要、学生特点的语文课堂

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博大精深,举凡国学典籍、戏剧曲艺、建筑设计、饮食医药、天文历法等,艺术种类繁多,必须加以取舍,选取最能适合社会发展特点与易于学生接受的传统文化载体.为此,在选择这些载体时必须注意以下原则:

一是与语文教育联系紧密原则,即语文教育选取的传统文化必须具有语文味,有利于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培养,绝不能是遥不可及的文化的空中楼阁.

二是让学生喜闻乐见原则,即语文教育选取的传统文化应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保证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性.

三是便于课堂和课外开展原则,即语文教育选取的传统文化必须适合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或者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要为文化而文化,而应将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机融合.,实现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相得益彰.

(一)腹有诗书气自华——注重国学经典诵读

民族精神必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民族文化又以中国历史上优秀的语言文学作品最为精粹,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其根本意义在次.朱自清先生说过:“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等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读四大名著,感历史人生;品《论语》《孟子》《道德经》之为学,可以深化对文学经典、国学精粹的认识,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感受传统文化深刻内涵.比如,《论语》中提到的“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并不是常人所解释的,学得好就去做官,学得好就是为了做官.反而应该看到这两句的并列关系,是说做官做得好就要学习,学习好了就自然懂得做官了.这样仔细解读就有了正本清源的效果.再比如《论语》中讲“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这些都是“自我觉醒和自我认识”的提示,告诉我们要成为高度的自觉者,谨慎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忠实对自己的了解,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学会用仁、礼对待别人,成为仁爱之人.这些道理在物欲横流、浮躁喧嚣的世界里正是自我修心的良方.


(二)要识琴中趣,还劳弦上声——注重传统艺术品鉴

古书讲到“琴道”时常说,陶渊明,膝上常抚一无弦无徽之琴,道“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意思是只要参透琴的意境,何必拨动琴弦,令其发出声音呢.陶渊明说的或许是人们在精神世界里应该保有的一份独立与清净,不管会不会抚弹高雅的古琴,都应该有所怀抱.让学生泛知古琴、古筝之基本常识,享受现场表演,更能在自己拙笨而真挚的拨弦声中荡涤心灵,真正地劳弦上之声,更识琴中之趣啊!书法高居中华传统艺术之冠,生息发展历经千年而不衰,它禀承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特别是体现了儒家的“中庸” “中和”思想.古人云,中和之极归于平淡,大和之美方臻大道之境.连法国总统都盛赞“中国书法艺中之艺”.语文教师应该将书法训练作为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掌握指实掌虚、掌竖腕平的执笔基本,横平竖直、重心平稳的结构要领,亲历书法世界中的“正”“清”“和”,贯通人生与书写中和谐在矛盾中化解的对应关系,彻悟现实中清静无为的精神幻化为书法中虚实、布白的似无还有的审美志趣. 三、采取有效策略,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互促互进

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感人至深的传统艺术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也是语文教育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因此,语文教育必须彻底摒弃呆板、单一的灌输、填鸭方式,注重对传统文化的运用、渗透,在理念上要大力提倡,在方法上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切实采取有效策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实现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互动.

(一)诵读经典,知书识礼

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先割除重理轻文或者只学、只考、只闻读书声的办学理念.将人文素质这个全方位的大课程融入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教室、课堂、黑板、宣传栏等阵地,将国学经典融入其中;我们可以适当地组织相关的美学美文欣赏与诵读的比赛;我们还可以通过家长会引导家长们重视孩子们的国学教育.如果能坚持营造儒雅轻松的诵读氛围,就有理由相信学生们在诵读经典美文的过程中,能潜移默化地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比较全面地掌握传统文化中关于爱国、爱家、道德、伦理、尊老爱幼等等一系列塑造人文素质的重要思想.当然,熏陶积累不应是被动的无思考的诵读,而是强调有理解、有分析、有比较、有批评地自我建构.人文素养的塑造也不能仅仅靠单纯的传统文化思想教育来解决,更需要在重视传统文化的整体社会风气中慢慢熏陶养成.

(二)书写经典,怡情养性

笔者认为,书法是素质教育天然的载体.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隐含的书法教育的潜在因素,穿插一些历代书法名家学书的故事,适时激发学生对学习传统书法的兴趣.中华书法禀承了儒、释、道的思想精华,特别是体现了儒家的“中庸”“中和”思想,学生能在实践中体会到书法艺术中的哲学内涵,比如礼让、向上、和谐等等精神志趣,从被动接受到自觉修得,通过感受汉字去了解、体验民族的文化、思想、情感与民族精神.当然,中国传统文化中能和书法一样怡情养性的艺术品类还有很多,譬如古琴、古筝等等.

(三)静态文物,动态体验

目前,可以学习借鉴国外已成体系的整体教育模式,即博物馆与学校整合教育资源,在寓教于乐中传承国家传统文化.也就是以博物馆的文化资源作为学校教学素材,在帮助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继承传统文化,培养高尚情操和增强审美能力.比如,在讲《过秦论》一文时,学生对“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一句中建筑的特色表示了极大的兴趣,教师虽然展示了相关的建筑图片,可是学生仍然感觉隔靴搔痒,此时如果能带他们参观一下陈家祠,让他们留意一下广东四大名园,亲身游历,或许就能一解困惑.再比如,学生总是很难记住“觥筹交错”的写法,或许带他们见识一下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里的玉角杯,他们就能更感性地理解觥筹的含义了.课本用文字传承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与智慧,博物馆则用文物承载悠悠中华文明史.千百年来文物默不作声,如果我们不能主动亲近它们,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就无以发扬光大.因此,对这些静态的历史、文物,我们完全可以让其扮演重要角色,与学校课程有机结合,使其真正成为学生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资源和创新源泉.同时让孩子们从中得到美的教育,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文化之于教育,具有给人熏陶、给人感染、给人激励,陶冶性情、增添智慧的巨大作用.因此只要文化之于教育的根源性作用不改变,只要人类社会需要以教育延续历史的方式不改变,语文教育工作者就都应自觉地实践文化育人的理念,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生命的语文教育.如此,语文教育一定能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三中学

广东广州 510000)

责任编辑 余志权

相关论文

文化视域中的大学语文教育

该文为关于大学语文类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文化视域中的大学语文教育相关应届毕业生论文网,可作为大学毕业论文专业大学语文论文写作研究的。

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生命关怀意识

本文是一篇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关于语文教学相关毕业论文,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中的生命关怀意识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语文教学及。

多样文化与大学语文教育的关系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多样文化与大学语文教育的关系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语。

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

本文是一篇小学教育论文范文,小学教育类有关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生命意识的培养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小学教育及语文。

文化传播方式与文化传播手段

本文是一篇文化传播论文范文,文化传播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文化传播方式与文化传播手段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文化传播及互联。

语文教育的人格塑造

为您写文学作品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文学作品方面本科论文范文,与语文教育的人格塑造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包括关于文学作品及语文教育及。

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

本文是一篇人际交往论文范文,人际交往类硕士毕业论文,关于小学语文教育生活化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人际交往及小学生及语文教学方面的。

寻求中职语文教育的新变化

本文是一篇中职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关于中职语文教学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寻求中职语文教育的新变化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中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