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文学与商业共谋中的快感

时间:2024-01-22 点赞:46186 浏览:9045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文学作品类开题报告范文,与利润:文学与商业共谋中的快感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是经典论文网专业与文学作品及市场经济及文学创作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文学作品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有了快感你就喊》是池莉2003年的中篇新作.据说此标题来自70年代美国大兵行囊里的火柴盒封面.如此具有暗示题目的小说,描绘的却仍然是作家笔下时常出现的小市民庸常人生.夸张的题目和失却灵气的创作令人读后不禁慨叹:池莉对自己的作品如何吸引读者注意力是已经烂熟于胸了.其实,当今文坛深谙此道者不在少数.在市场日趋成熟的今天,文学和商业越来越呈现一种共谋的状态.

一 市场:无边的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转型中的市场经济体制极大地冲击着文学启蒙神话和精神乌托邦,文学开始进入一种众声喧哗的状态.进入90年代,中国社会转型加速,快步进入了“市场化时代”.市场经济成为中心,文学随之边缘化,话语权力旁落,文学失去了往日的轰动效应.任何一种写作样式都可以在市场的法则下取得自身的合法性和独立性,精英的、大众的、通俗的、高雅的各有天地.文学中心话语的消弭促使作家的文学价值观作出调整,启蒙性和教化性逐渐弱化,而娱乐性、消遣性则愈见凸显.

市场化时代本质上是一个消费时代.市场经济的兴起和繁荣,带来了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人们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泡吧、炒房地产、做广告.消费成了我们生活的另一重要主题.消费说到底则是对的消费.但是市场在给我们带来精彩生活的同时,也给行走在市场游戏规则下的人们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经济取得主导话语权,使人们对物质贫困化的恐惧,取代了对精神贫困化的恐惧.因而人们在劳作之余,更需要的是休闲、娱乐、消遣、释放.这样,文学也逐渐沦为一种纯粹的消费对象.于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流行的是消费性、娱乐性的“快餐文化”.故事性强、情节起伏跌宕的新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等通俗文字作品恰逢其时地大量上市.这类通俗文学读时有趣,读后不必深沉思考.它明显地有别于关注人的生存状态、严肃深刻的精英文学.市场化时代的人们已经对所谓的深度和崇高失去了兴趣和耐心.躲避崇高、拒绝深度是这个时代大众的普遍心态.人们从崇尚精神转向了对物质实惠的崇拜.在横流的物欲中,人们对物质、金钱关注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对自身心灵的关怀.“当财富和时尚迅速移位,成为大众的背景,精英们对这样一个全新的大众也许会感到有些陌生,甚至有点不知所措.”①素来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也在这种时代风气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在现实物质功利面前,精神姿态越来越不明显,越来越显得暧昧.

市场经济以一种“破坏者”的姿态义无返顾地唤醒了深藏在人们心中而久遭意识形态压抑的.禁闭打开之后,人们似乎看到真正的文学性时代也将到来.但人们被市场迷惑了,消费的膨胀与市场的繁荣正日益向原有的理想信念注入物质因素,文学理想国的地盘日益缩小.恰恰是市场对文学构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颠覆性.商业利润的诱惑使部分作家逐渐放弃了一贯的高蹈姿态,放弃了独立于消费社会的精英意识.市场化的浪潮对文学的冲击是非常强烈的,世俗物欲的价值不断被夸大.它伴随着一股拜物主义的狂潮,以物质实利的诱惑不断冲击着作家的精神堤防.在当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就文学作品来说,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在审美属性之上必须坚实地附着商品属性,而且后者的比重越来越大.文学艺术已同商业融合在一起,文学作品的生产和消费不可避免地受市场规律的统摄,并被纳入市场运作的轨道.市场诱导着人们的阅读,同时文学又必须尽可能屈就大众的阅读习惯,才可能占到较大市场份额.

像许多有杀伤力的事物一样,市场有自己的一套不容藐视的游戏规则,而这一规则是以“利益”编织成的.背离这一规则的作家,要想在文坛站稳脚跟那是难乎其难.一个作家要想走入读者的视野,他必须首先经过书商、出版社、编辑这层层关卡,最终才能获准进入市场.市场就像一个过滤器,它不喜欢的、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的作家和作品将被无情地筛选掉.市场其实总在左右着作家的创作,因此许多作家,不得不迁就市场运作的唯利原则和大众的阅读趣味.从这个意义上讲,市场其实是一种文化霸权的象征.它手中始终握着一把金钥匙,也就是大众的消费取向.只有顺应大众的精神状态和文化消费心理的作家和作品,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和商机,也才能获得生存权.

于是在市场化时代,作家和读者的角色发生了新变.过去作家是灵魂的工程师,今天却成了为满足大众消费的文学商品的生产者.一旦读者变成买主,文学变成商品,作家就必须按照市场的规律来理解文学.文学创作的思想追求和艺术追求,就自然会被削弱甚至忽略.顺应市场成了许多作家的当然选择.市场这只无形的大手操纵着文学创作.文学依赖于市场,市场培育着新的文学范式,文学与市场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市场以其物质的包容性彻底地消解了文学独有的批判性.它犹如一把饱含的、锋利的双刃剑,在使一些作家有机会获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使他们丧失了对文学那种执着的探索精神,而越来越陷入一种的深渊.

二 利润:永远的快感

书商是市场化时代的特殊产物.经营机制的放开,出版社的自负盈亏和卖书号使书商一夜间壮大起来.他们具有巨大的市场能量,是市场经济的绝对受益者.在书商眼中书稿是等同于金钱的,从选题开始就盯住一部书稿是否会盈利,是否能够有读者.可以说他们抓到每一部书稿之后,首先想到的是每一行文字能给他们带来多大的经济利益.利润是他们永远的追求,只有丰厚的经济利益才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快感.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看重作品的可读性,因为没有一定数量的读者就没有商业回报.这样在出版社和书商这两股势力的推动下,在作家的配合下,文学市场逐渐热闹起来,同时也更加鱼龙混杂.


书商、出版社和编辑在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中,都必须服从商业运作的规则,实现利润的最大化.一个书商在策划某一本书的时候,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对预期的市场作出准确的判断.利润的想象空间依赖于迅速而准确地寻找市场的卖点.这样,生产周期的长度无疑构成了产品利润大小的重要标准之一.产出作品的速度自然与商业盈利与否息息相关.90年代出现的长篇热就可以从中找到一些原因.因为“短期生产循环的机构,目的是将按照需要进行调整带来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这种需要是定向的,充满商业化流程和生利过程,商业化流程和生利流程用于保证收回利益,注定会很快过时的产品的快速循环加快了收回”②.如果出版社和书商试图出版客观上指向消费市场相反一极的作品,那他们是肯定要走向失败的.

商业运作的介入,使得作家重新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作品的质量似乎要由经济作为标尺来衡量.经济因素对作家原有创作理念形成了强大的解构力量.书商和出版机构对作家采取的诱惑足以令他们失去理智.在难以抗拒的利益引诱下,作家艰难建立起来的对文学的真诚感渐渐地消解.他们几乎完全不再去推敲自己的作品,而是高速写作,只要找准了一种能够获利的写作模式便一味地复制下去.写作成了部分作家向社会谋取暴利和名声的方式.近年来销量较好的“新市民小说”、“小说”和所谓的“另类小说”都有这方面的倾向.强有力的商业规则迫使作家将目光转向世俗.面对汹涌澎湃的商品大潮,作家的精神乌托邦渐见分崩离析,表现出一种对物质经济利益和商业文化的迎合,作家的兴趣和情致发生了重大的移位.作家逐渐认同于经济时代新崛起的物质功利原则,而缺乏对人的生存状况的更深层面的反省思索和对艺术创作新境界的探求.

商品化趋势和对商业利润的追求使得许多作家把可读性降低为对读者的迎合和俯就,而置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于不顾.作家“不仅要严格地遵循市场逐利原则,而且在创作上要高度重视接受者的娱乐、消遣、宣泄功能等精神需求,反对对独创性、艺术性和原创性文化要素的追求”③.这里充分显示了资本逻辑在文学领域的扩张和渗透.只有扩大读者的数量才能增加作品的销量.如果读者不肯为自己的作品付钱,那么前期的投资也就无法得到预想的回报.因此作家除了要学会编故事,还要学会揣摩读者的心理.琢磨读者到底想要什么、想读什么.也许是受了《白鹿原》和《废都》的启示,我们很不情愿地看到,计多作品中的性描写日益泛滥.“开篇上床式”也成为众多中国作家招徕读者的重要手段.在不厌其详地描写作品人物性事的同时也得到了自身获取商业利润的快感.当这些作家腰间的钱包逐渐鼓胀时,便可以扮成一副大众消费的代言人形象,大言不惭地说:读者的多寡是判断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在这样一种商业和文学共谋状态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作家是无法保证其创作的独立性的.因此,这种由作家、书商和出版社共同创造的文学市场的虚假繁荣中,能出现多少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很令人怀疑.那些赢得了广大读者的文学作品的价值也是很值得怀疑的.

三 炒作:制胜的法宝

市场的选择,迫使作家和出版社学会给自己的产品做广告.谁漠视市场,就意味着谁将惨遭失败.于是作家和出版社在整个作品的出版过程中都保持连续的炒作,目的是让读者知道他们要出的作品有什么新意,有什么看头,有什么卖点.炒作的范围包括作品的内容、作家的名气和生活经历,甚至是作品的题目.

“酒香不怕巷子深”已经成为古老而遥远的谚语了.市场化时代是一个眼球经济时代,是一个以量取胜的时代.过去那种单靠一篇小说就成名的时代似乎一去不复返了,一炮走红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作家必须不断地在大众传媒上频频出现,保持一定的出镜率.并且最好是把自身的真假难辨的“传奇经历”和自己作品的某些内容联系起来,激起读者的好奇心.作品宣传必须跟商业广告一样,不断地让批评家和书评人去吹捧.经过一段时间,读者自然就记住了.这样作家和作品就有了知名度.知名度就是一种无形资产,能够为作品的畅销提供更大的可能性.实在不行也可以在小说的题目上下下工夫,让劲爆的、醒目的题目为作品自身进行炒作.比如,带上“快感”、“再舒服一些”、“裸奔”、乳啊、臀啊什么的,冲击那些不明真相的读者,让他们多花点注意力在自己的作品上.

炒作成了作品畅销的最后法宝.“无论对于作家还是批评家,画商还是出版商或剧院经理,唯一合法的积累,都是制造出一种声名,一个有名的、得到承认的名字,这种得到认可的资本要求拥有认可事物(就是签名章或签名的效用)和人物(通过出版、展览等等)的权利,进而得到赋予价值的权利,并从这种操作中获取收益的权利.”④通过炒作来迅速地确立一种名气和资历,从而获得读者的认可,最终确保作品商业价值的有效实现.文学出版中的商业炒作行为所产生的广告效应,逐渐地大于它的文学效应,它对小说的促销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比如,当年对贾平凹的《废都》以当代“金瓶梅”的名义进行炒作.王小波的死同样也为书商和出版社提供了一次巨大的商机.如果能最终使读者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见了某位作家的东西,不管它质量是好是差就手痒想买,大概是文学商业炒作的最高境界了.炒作就是逐渐培养出读者追赶时尚的心理.

于是,我们经常发现,某些轰动一时、发行量惊人的作品,事后读者却迫不及待地想把它当垃圾处理掉.可叹的是,如此粗劣的作品,竟然骗取了读者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这其中商业炒作是“功不可没”的.但是,水分太多的东西终究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玩注意力把戏,很快就会遭遇这一把戏的报复.当读者上当的次数不断增多的时候,当读者对了无新意的文学作品毫无兴趣的时候,那么他在感叹文坛世风日下的同时,可能就会悄然地退出文学阅读空间.毕竟,这样一个经济日益发展的时代,人们的消费方式不断地趋向多样化.人们可以转向电视媒体,可以上网进行网络点击.最终受害的只能是文学自身,受冷落的也只能是文学.

结语:欲说还休的经典

在这样一个市场化时代,文学创造经典文本的时代似乎已经结束,写作越来越像是一种商业图谋,部分作家的创作追求的是畅销.经典和畅销之间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经典未必是畅销书,畅销书也未必是经典.经典是那些具有永恒文学魅力,能经得起时空检验的作品.任何写出经典的作家都会为自己的作品畅销而高兴,但这与作家的创作动机无关.

从文学发展史来看,每个阶段几乎都有大师级的作家和经典作品的出现.如果把写作仅视为谋生的手段,视为文字游戏,那么这种文学作品最终只能沦为商业文化的附庸,根本就谈不上经典的创造.写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创造活动,坚决拒斥急功近利的浮躁.它需要作家及时地调整好创作心态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不为利益所驱动,不为媚俗而写作,不为金钱而写作.

面对市场,迎合或拒绝都只能是给文学创作带来更大的危害.作家只有充分利用中外文学发展过程中一切可资借鉴的文学资源,并以当下的或本土的眼光把它纳入到自己的写作视野中去,才可能最大限度地激活写作的想像力,创造出真正的文学经典.

注释:

①韩少功:《进步的回退》第84页,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②④[法]皮埃尔布迪厄:《艺术的法则》第175页、第182页,刘晖译,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

③吴秀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学思潮》第36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本文作者系暨南大学中文系硕士生)

相关论文

《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导》看叙事

本文关于文学理论及叙述者及文学理论教程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理论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关键词:文学 批评与理导》看叙事相。

关于新会计准则中营业利润的构成

本文是一篇资产减值损失论文范文,资产减值损失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关于新会计准则中营业利润的构成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

涂鸦艺术元素在商业产品中的应用

本文是一篇涂鸦艺术论文范文,涂鸦艺术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涂鸦艺术元素在商业产品中的应用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涂鸦艺术及产品设计。

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

本文是一篇英美文学论文范文,英美文学有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新时期网络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英美文学。

文学自觉与汉、魏晋文人的精神困境

本文关于文人及文学创作及文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人类论文范文数据库,与文学自觉与汉、魏晋文人的精神困境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