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梭人达巴经其文化内涵

时间:2024-03-15 点赞:42432 浏览:7980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祖先论文范文属于经典论文网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祖先类学士学位论文,与摩梭人达巴经其文化内涵相关经典论文范例。适合祖先及族群及文化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祖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内容提要:尽管摩梭研究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对其原始宗教达巴教的研究还非常欠缺.作为口承经典,达巴经几乎涉及摩梭社会文化生活的所有方面,是摩梭文化的基石.达巴经是摩梭族群认同的文化基础;蕴含着浓郁的“家屋”观念;具有丰富的尊崇女性的文化特质.

关 键 词 :原始宗教 摩梭人 达巴经

自20世纪60年代一批民族学者进入永宁地区开展摩梭社会历史文化调查,并把这里的“走婚”和“母系家庭”等独特习俗介绍给外界以来,摩梭社会文化成为了国内外民族学人类学界的研究热点,并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然而,在众多研究成果中,鲜有对摩梭人本土宗教达巴教的讨论.这不能不说是摩梭研究的一个遗憾.达巴经是达巴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记录了古代摩梭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研究、挖掘达巴经的文化内涵有助于理解摩梭文化的独特性.

达巴教概况

达巴教是摩梭人的原始宗教.达巴是对达巴教祭司的称谓.“达”意为“砍”,“巴”意为“刀痕”、“印迹”,两者合在一起意为:达巴在祭神驱鬼时,一本接一本地念着经文,就像刀砍向木石,一刀连一刀,印迹清晰,天地山川及祖先看得清清楚楚,因而降福人间,妖魔鬼怪则被一节一节砍断,它们对人间的纠缠和灾难也因此得以驱除.

达巴教是一种典型的泛灵信仰.它的核心是灵魂观念以及由此对世界进行人、神、鬼三界划分.达巴教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回到祖先的居住地“斯布阿纳瓦”,获得永恒;人类的生存总要遭遇灾难祸事,这些灾祸都缘于鬼魂作祟;有“鬼”就有可以求助的神,出于对自然的敬畏,这些神大多是人格化的自然神.达巴是神、人、鬼三者之间的使者,可以依据达巴教创始人目鲁阿巴笃传授的经典和仪式,为人们祈福禳灾以获得平安幸福的生活,并为亡灵引路回归故地以实现人们对生命无限性的理想追求.由此,达巴的宗教活动分为“哈”、“布”、“盘”三种:“哈”为祭祀、祈祷之意,即主持祭祀神灵、为死者安魂指路和安葬;布”为念诵、送走之意,即通过念经及巫术为人们治病、驱鬼;“盘”即占卜打卦.

早期,摩梭人完全依靠达巴计算岁时历法,祈福禳灾,讲述族群历史,传承族群文化.达巴教信仰是摩梭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16世纪时,藏传佛教传人永宁地区,由于自身的成熟性,再加上永宁摩梭土司实行政教合一制度,因此自传入以来,藏传佛教在摩梭社会取得了统治地位.但是达巴教并没有因此而消亡,而是与藏传佛教分工合作,共同为人们的心灵世界服务.具体说,在摩梭人的观念里,“达巴教是专事此生的宗教,而教是专事来世的宗教”.即达巴专为人们驱邪治病,为亡灵引路回归祖先居住地,以顺利完成人生的完整历程;专为死者超度亡灵,以获得美好的轮回转世.在现实的宗教活动中,二者的分工并没有如此清晰.同一个仪式,可能由达巴主持,也可能由主持,或者是由二者共同主持.只是,农历十月的祭祖仪式和丧葬中为死者送魂的仪式,则一定要由达巴主持.但是,藏传佛教的强盛还是削弱了达巴教的地位.20世纪中期的改革和“文化大革命”对宗教活动的打压,加剧了达巴教的衰落,最突出的是达巴的传承面临断代危机.


达巴不是全职宗教人员.他们有家室,有田地,要从事生产劳动、养儿育女,从事宗教活动只是业余工作.他们只是在别人需要的时候,受邀前往提供不计较报酬的宗教服务.与学习相比,达巴学徒不能脱离生产劳动,而且达巴教没有经书,经典全凭口传心授,需要学徒非常勤勉地学习并有较好的记性,学习过程较为艰苦;达巴并非“全职”,他们仍以生产劳动为主,其宗教收入微薄,因此,摩梭人更愿意学习当,而愿意学习并且能够学成达巴的非常少.目前,达巴仅有20余人,绝大多数生活在云南省宁蒗县拉伯乡、四川省盐源县前所乡、木里县屋脚乡等藏传佛教影响较小的山区.其中,既能念诵经典又能溯源解释的老达巴仅有2人.

达巴主要是在斯日内由男性传承,偶有在斯日外拜师求学的.以前,摩梭人的每一个斯日都有自己的达巴,专门主持本斯日的各种仪式.达巴教的基本教义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每个斯日有各自不同的迁徙路线等一些特殊的历史知识,所以每个达巴既要掌握达巴教的一般知识,也要熟悉自己所属斯日的专门知识.随着达巴数量的减少,达巴经常受邀去为自己斯日以外的家庭服务,他们的宗教活动不再局限于自己所属的斯日.他们由此也就需要了解更多斯日的具体知识.

改革开放以后,达巴教信仰重回人们的视野.达巴的传承危机引起了各方的重视:1994年,宁蒗县政协组织了达巴经的抢救工作,进行了达巴口诵经的录音和翻译整理;从2006年起,在拉木嘎吐萨等摩梭文化精英的倡导下,在村民的积极参与下,宁蒗县拉伯乡开办达巴文化传承点,并于2009年成立达巴文化传承基地,其他地区的一些摩梭民众也开始自觉地学习和传承达巴文化.例如,永宁乡开基村的阿和水退休后主动学习,现已可以布道念经.同时,达巴教信仰的民间诉求开始复苏,并不断增长.拉伯、前所、屋脚等地摩梭人的各种人生礼仪、节庆活动必请达巴,每遇大事也会请达巴占卜打卦.在永宁坝区,人们更重视藏传佛教,再加上达巴数量少,摩梭人的许多宗教活动都由主持.十年来,随着摩梭研究和泸沽湖民族风情旅游的升温,永宁摩梭人普遍认识并开始重视达巴教的本土意义,这表现在主持葬礼仪式一定要请达巴,孩子取名和成年礼等仪式也多请达巴主持.

达巴经的主要内容

摩梭人没有自己的文字,达巴教的经典教义全凭口授心记,形成了口诵的达巴经.据传,达巴经有110多部,但是现在仅存66部.依据内容和念诵场合的不同,可以分为史诗、祭祀、驱鬼、人生礼俗四大类:

1、史诗类.人类的起源和世界万物的本源是宗教的永恒主题,现存达巴经中有多部经典涉及这一题材.这些经典用神话的思维、诗意的语言记录了人类的起源、发展,以及摩梭人迁徙的历史,如创世纪《子土从土》、指路经《柔咪》;对生产生活中一些重要礼俗的本源进行了解释,如《古部》、《汁布汁都》、《哈那古》分别解释了狩猎、种植和豢养以及达巴传经布道的缘起.这类达巴经呈现了古代摩梭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摩梭先民对生命,以及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理解.

2、祭祀类.达巴教具有浓厚的原始宗教多神崇拜的特点,最突出的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如“目嘎啦”(天神)、“汗嘎啦”(风神)、“日则嘎啦”(山神)、“几嘎啦”(水神)等自然神、“目鲁阿巴笃”(达巴教创始人、主神)、各代“达拉”(祖先)等祖先神.这些神灵又进一步演变成为主宰生产生活的神灵,如火神变为锅庄神,天神、地神、山神和水神等在不同的仪式中不再是严格意义上的自然物神,而是变成长寿神、狩猎神、土地神等.这类达巴经通过赞美表示对诸神的恭敬,表达了人们敬畏自然、追求平安的心理.这类经文大多华丽、夸张而虔诚.如祭祀命运之神玛布子儒的经文:

玛布子儒神/白云当坐骑/手挥彩虹编织的鞭子/五彩霓裳做鞍鞯/在蓝天白云间/像天鹅大雁一样/飘飘缭绕降下来等玛布子儒神呵/大慈大悲好心肠/神 气非凡法力强/凭你的神威和福气/把天地万物沟通等玛布子儒神/要卜卦请来占卜我地方,要念经请来我地方念等

3、驱鬼类.达巴教把人类遇到的一切灾祸、疾病都归鬼魂作祟,因而产生了许多驱鬼的经文,如驱凶死鬼的《楚垮敌》.达巴教还把各种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归因于鬼魂,可通过诵经进行驱除,其本质是借鬼喻世,实现社会道德规范的作用.如《嘎巴》:

嘎巴鬼家族/火塘的心做出生地/路旁暗缝是它的窝/施出秽气灭火塘/传出伎俩让亲人翻脸等嘎巴鬼踏出的红路有一条/这是红脸红眼人走的路/它要把人推向互相残杀/这条路走不得/不要上嘎巴鬼的当等

4、人生礼俗类.此类达巴经内容丰富,既有对礼俗本身的来历和意义的解释,也有关于人生的祝福祈祷和除秽避邪.这些经文及相关的仪式,表达了摩梭人对生命历程的体验和期望.成年礼是每一个摩梭人都要经历的人生礼仪,于受礼者长及13岁那年的春节举行,表明受礼者从此进入新的人生级别.因而,达巴要诵经祈求神灵降福降神威,祝福受礼者健康成长,同时进行道德规范的教育.葬礼是摩梭人最隆重的仪式,讲究排场,大事铺张.一个达巴教的葬礼繁杂冗长,所诵经文种类很多,包括解释死亡的“日木夸”、安魂的“来哈”和“软昌”,以及点酥油灯、祭酒、献饭、奔丧等各环节时所念的不同经文.即使葬礼由主持,也必须有两个仪式由达巴完成:一是为亡灵指路的“柔咪”,二是如果死者一生没有结婚而保持走婚,则要陪葬一只鸡以使亡灵回归祖先的路途免受孤独,这时就要念诵“丛德鲁依依”.

下表为现存达巴经的名称和主要内容(表见下页).

达巴经的文化内涵

虽然达巴教在历史进程中不断受到冲击和挑战,但是它作为“一种象征体系,通过阐述关于生活的一般存在秩序的观念,在人们心中产生了有力的、具有渗透力的、持久的心态和动力”,以“根深蒂固的‘心智’倾向”影响着摩梭人的民族心理、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达巴经是这一观念体系的表述者,是摩梭文化真正的基石.这里从三个方面对达巴经的文化内涵进行讨论.

1.达巴经是摩梭人族群认同的重要基础.

潘蛟认为族群是人们在交往互动和参照对比过程中自认为和被认为具有共同起源或世系,从而具有某些共同文化特征的人群范畴.宗教信仰是族群认同的重要方面,它所解决的是族群认同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一类根本性问题.摩梭人作为一个族群得以存在,达巴经典发挥了重要作用.

达巴经讲述创世纪过程的《子土从土》为摩梭人提供了族群认同的文化基础.其内容大致如下:

远古时期,一场滔天洪水吞没了整个大地,只有一个叫丛德鲁衣衣的男子,遵照神谕及时杀了耕牛制成皮囊,得以逃脱.幸免于难的丛德鲁衣衣孤寂无伴,艰难度日.后来,在神兽的指引下,他遇见了下凡游耍沐浴的天女柴红吉吉美,坠入爱河,于是一路追到天上.但是,他的求婚受到了天母的阻拦.天母用开荒种地、盘田收粮、打猎、取虎奶等诸多不可实现的难题拒绝他.可是,在柴红吉吉美的暗中帮助下,丛德鲁衣衣化险为夷,通过各种考验,最后携天女返回人间.从此,二人相亲相爱,用天女从天上偷带下凡的五谷种子,辛勤耕种,繁衍生息、繁荣世间.

这是使用最频繁的一部达巴经,每逢过年、祭祖、丧葬等重要仪式达巴都要吟诵.而且,这部达巴经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成为摩梭社会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无论是宗教仪式中的吟唱,还是茶余饭后的讲述,摩梭人通过创世纪故事追溯到了共同的族群起源,引起了共同的情感回响;丛德鲁衣衣和柴红吉吉美的始祖形象,也因此成为了摩梭人族群象征的重要文化符号.

指路经《柔咪》进一步强化了摩梭人的族群认同情感.《柔咪》是为亡灵指明回到祖先居住地的路途中所要经过的村庄、山林、河流等各个路站的地名.它向人们强化了一个观念:虽然不同“斯日”的路线可能稍有不同,但是所有摩梭人都是从北方的斯布阿纳瓦迁徙来到永宁的,所有的亡灵都会回到祖先居住的那个唯一的地方,即摩梭人就是源于同一祖先的族群.此外,达巴经中许多强调摩梭风俗习惯的经典也强化了摩梭人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如讲述达巴传经布道来源的《哈那古》、讲述火葬习俗及其来源的《阿嘎拉》,都表达了摩梭人与周边民族在生活习俗上的差异.

摩梭人居住在川滇交界的泸沽湖地区,自称“纳”或“纳日”.在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中,生活在云南境内的“纳”被识别为纳西族,四川境内的“纳”则被归并为蒙古族.然而,无论是摩梭人自身还是周边各民族,都认同“纳”的族群性.随着摩梭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20世纪90年代以后泸沽湖地区民族旅游的不断发展,摩梭人表现出了更强的自我认同和对自身独特文化的自觉意识.其中,除了服饰、建筑等族群认同的“物质边界”外,本土的达巴教信仰,尤其是表述共同起源的经典,与“走婚”、“母系家庭”等突出的文化特征,一起构成了更为恒久的“情感边界”,在族群认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达巴经蕴含着摩梭人浓郁的“家屋”观念.

摩梭社会通常因其对母系血缘的重视而被称为母系社会.可是,到底怎样解释这种“母系”意识,至今没有取得共识.争论中有一种倾向认为:摩梭社会更是一个“家屋社会”(house society),其社会交往最重要的原则是对“家屋”观念的重视.笔者也倾向于用家屋理论认识摩梭社会,认为“家屋”及其象征符号家名的绵延是摩梭人生活和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则,母系继嗣只是因其更有利于家屋延续及和睦兴旺而被优先选择;并且认为,家屋观念源于达巴教的祖先崇拜.

达巴教认为,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历程只是生命的短暂阶段,并没有安稳感和充实的意义;只有在死亡后,其灵魂回到斯布阿纳瓦,找到自己家屋的祖先们,成为这个群体中的一员,这个“人”才找到了最终的归宿,获得永恒,也只有在此时,死者的身份和地位才得以认定,这个“人”才获得了生命的意义.如果人死后,不能回到斯布阿纳瓦,其灵魂将永远漂泊,这个人也就被排除在摩梭人群体以外.因此,获得回归斯布阿纳瓦的送魂路线显得尤为重要.摩梭人称“家屋”(house)(或R

这篇祖先论文范文属于经典论文网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祖先类学士学位论文,与摩梭人达巴经其文化内涵相关经典论文范例。适合祖先及族群及文化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祖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20;家户”、“家庭”)为“依都”,拥有共同送魂路线的若干“依都”构成一个“斯日”.斯日不具有财产及权力分配的性质,但是斯日有着重要的仪式意义,即同属一个斯日的家屋所念诵的指路经《柔咪》一样,农历十月的祭祖也是以斯日为单位.因此,对于摩梭人而言,就必须有一个可以归属的“家屋”,并由此而获得这个家屋所属斯日的送魂路线.因此,“家屋”是摩梭社会文化逻辑的核心:逝去的祖先与在世的活人虽然分属两个不同的世界,但两者共享一个“家屋”――逝去的祖先使“家屋”有了永恒的意义,在世的人则努力让这个“家屋”得到延续和兴旺.

葬礼是摩梭人最隆重的仪式,也是达巴教祖先崇拜和摩梭人家屋观念最集中的体现.关于葬礼的达巴经内容丰富而且系统完整,其内容包括火化之前宽慰亡灵、诉说亲人对亡者的感情、交待家屋的历代祖先,指明回归祖先居住地的路线等,其核心任务就是指引亡 灵顺利回到斯布阿纳瓦成为祖先.火化之后,达巴还要在母屋中念诵招魂经,将已成为祖先的亡魂招回家屋,供奉在被称之为家屋心脏的神龛“斯通”之上.这时,这位死者的身份终于被确定,成为了这个家屋的成员.葬礼作为生者表达各自家屋“面子”、以及斯日关系的极佳机会,因此,往往场面盛大、铺张浪费.

3.达巴经具有丰富的尊崇女性的文化特质.

达巴教有突出的女神崇拜.达巴经中有许多女神(包括女性祖先)的形象,其中有两个最为鲜明:仙女母祖和格姆女神.仙女母祖柴红吉吉美不仅在面对难题时表现出了超出来自人间的男祖的智慧和勇气,而且是她生育繁衍了人类,因此,与男始祖相比,仙女母祖明显处于优势地位.格姆女神来自泸沽湖畔的格姆山,在达巴神谱中居重要地位,而且,她还被人格化为穿白衣白裙、骑白马、拥有众多追求者的美丽女神,与许多男山神有走访关系.达巴经所塑造的格姆女神美丽健康、自由自在、备受追捧,表达了摩梭社会对女性角色的肯定和赞美.

达巴经中有许多关于男女的象征表达.例如,月亮神和太阳神是一对重要的神灵,有时与达巴教的主神(笃神和塞神)重叠,有明确的性别角色,其中,太阳神是塞神,是女性,代表温暖和善良.这与达巴教占星术关于天体的性别区分完全一致:太阳为女,月亮为男;北极星为女,金星为男.达巴的解释是,太阳温暖、光明,能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生命,具有繁殖力,因而是“女性”.这一太阳的意象,反映了女性中心和优势的性别观念.与此类似,达巴经中的方位观念也被赋予了女性优势的意义.摩梭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来自位于北方的斯布阿纳瓦,北方是“生命源头”,因此,北方总是和女性联系在一起,例如,北方的神兽被指定为一头雌性牦牛,北极星被视为是女性的.达巴教关于母屋中女柱和男柱的解释也隐含着性别观念:二者分别代表家屋中所有的女成员和男成员,二者必须取材于同一棵树,女柱取材于靠树根的下半截树干,男柱取材于靠树尖的上半截,表示全体男女成员均出自一个根源,归属于同一个家屋,而且,女性带来了这个家屋的生命,是家屋的根源,居于优势地位.总之,在达巴经关于性别角色的表达中,女性总是与“生命源头”联系在一起,呈现出善良、美好的品质.这种观念作为摩梭人社会性别观念的根源,奠定了摩梭人尊崇女性的文化基调.

此外,达巴经中有专门礼赞母亲的经典,如葬礼中的《亚达克》,有专门祈求女性健康和长寿的经典,如祈求孕妇顺产的《恰得》,这些经典与其他大量涉及女性的经典,都明确提倡尊重女性、敬奉母亲,反映了摩梭社会尊重、关心女姓的良好风气.

总之,达巴经记录了摩梭社会文化发展的诸多信息,表述了达巴教的观念体系.摩梭社会绝大多数的风俗习惯及相关的民间文学都来源于达巴经典,摩梭人独特的走婚、母系家庭和尊崇女性的文化特征,都可以在达巴经典中找到其缘起.达巴经在摩梭族群文化传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为2009年度国家民委课题“永宁摩梭人基础教育中的乡土教育研究”(编号:09YN02)阶段性成果.

[责任编辑:高荷红]

相关论文

中国外交的文化内涵

本文是一篇文化论文范文,关于文化本科毕业论文,关于中国外交的文化内涵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文化及中国外交及外交方面的的大学硕。

少林武术的起源文化内涵

该文为文化艺术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与少林武术的起源文化内涵相关医学论文综述范文,可作为畜牧兽医专业文化艺术论文写作研究的大。

***传播:文化符号到文化内涵的转变

本文关于受众及文化及文化传播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受众类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海外传播:文化符号到文化内涵的转变相关本科论文范文。

温泉旅游文化内涵

为您写温泉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关于温泉类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温泉旅游文化内涵相关论文范本,包括关于温泉及旅游及景区方面的论文。

自贡民俗彩灯的文化内涵

关于彩灯及民俗及川剧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彩灯类发表论文,关于自贡民俗彩灯的文化内涵相关论文范文,对写作彩灯论文范文课题。

英语文学作品人物命名的文化内涵

此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方面论文范文资料,与英语文学作品人物命名的文化内涵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