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耽学堂大声地诵读经典

时间:2024-01-23 点赞:44174 浏览:8445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博士生及数学生及启蒙教育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博士生方面有关论文例文,与一耽学堂大声地诵读经典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博士生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出北京大学西门往西,有一大片老式低层楼房和古建筑混杂的居民小区“承泽园”,逄飞创办的一耽学堂便位于其间的平房内.把这个“学习、体认、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公益组织,得益于逄飞的默默坚守.

2000年12月,北京大学哲学硕士毕业的逄飞辞去了工作,他联合北大、清华等北京6所高校的30多个博士生、硕士生共同发起成立了“一耽学堂”,并专职担任总干事,意思是他总是干事的.“一耽”典出中国古籍《礼记》,意即是“自我的和谐”.逄飞说,道生一,一生二,“耽”就是道家所强调的内在充实和饱满,对生命原始状态的一种“停留”,不断的加深、不断的体验.

逄飞首先组织义工,在高校周围中小学和社区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活动,之后又拓展到城市公园和农村.他们定期去中小学、大学、社区,还有公共场所,讲授经典集著,带领听众朗读吟诵一些经典篇章.在创办初期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一耽学堂已经有了100多名义工,每周授课的中小学对象超过1200人.

学堂选用大量《三字经》《千字文》、“四书”、唐诗宋词等古代儿童学习传统文化的“蒙学经典”做为普及的阅读经典.在这个讲求现实的时代,一字一句地去讲古文,在很多人看来是件非常不合拍的事情.而逄飞总是回答:我们不是在复古,我们只是想从中国人自己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入手,寻找与现实社会的一种纯真的、文化的沟通.

逄飞曾经从一位义工那里看到日本作家井上靖的文集,其中一卷里有《孔子》的传记.从那时起,这本书一直陪伴他到现在.2006年,他组织北京几所高校的朋友们共同完成了这本书朗读录制,把制作的光盘免费赠送义工.当时社会上的国学热已经开始了,一耽组织学习孔子思想的思路是,先读井上靖先生的《孔子》,再是司马迁《史记》中的《孔子世家》,然后是《论语》.

他倡导的是要晨读,从文字本身出发,以音声为源头,要有群体生活.“早晨起来,万物苏醒,慢慢通过吟诵到呼吸,再到意识的苏醒,去体会前人的体会、境界,也是同大自然做一种生命的对话,通俗表达就是‘早起早读书’,但我是把它作为一个青年文化公益事业的修身觉悟的重点,不是简单的观念的出发,而是一个生命的体验与实践.”晨读就是一种修身.

他带领北大学生读《百家姓》,字本身也许没有什么意义,但通过音声去找出意义,音声就是最直接的体验,赋予文字最原初的意义.“很多人已经不再认真地去读书了,我们的方法就是要回到最原始的方法,书要去读,要自己感悟,不要先看(繁复的)注解,一字一句的去读.最简单的,实际上也最难,因为先有了自己的认知然后再去读的.”

在同事们眼里,逄飞是一个致力于做事的人,绝大多数时间都在一线投身公益实践,而承泽园的平房则是一耽学堂开展日常活动的办公场地和联系各地公益小组的“中枢神经”.“13年来,学堂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基层教化.”他解释,“教化“不是指谁有权力教育、感化别人,而是指“自我教化”,即发动普通民众参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教育和普及.虽然一耽学堂推崇“做事第一,静默为主”,但学堂工作者们并不寂寞―来自社会各方的踊跃参与、激赏好评就是明证.

多年来,一耽学堂已经发展了很多义工,借助这些身处不同城市的义工的力量,民间很多人都直接参加了传统文化的学习普及活动.学堂还在中国率先成立了两家现代连锁义塾―河北涿州文昌祠义塾和陕西榆林燕翼堂义塾,由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义务讲授传统文化经典.

这正是让逄飞感到所欣慰的事情―更多人发心立志愿,做义工、做公益,这是人类社会的正途,以前少,现在多些,早期的时候,有人口说而不能行,虽然如此,他也高兴.

在没有创办学堂之前,多年求学的逄飞经常为理想和现实的冲突而苦恼,“脑子里经常打架”.但是现在逄飞活得快乐而清明,因为他经过多年的实践后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他的理想是讲学,学堂书院遍天下,但他觉得是这不应该只是个人的理想,而应该是社会良治的理想.他觉得现在的“国学热”是有些混乱,“根本上说,是只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实用性,我们不该只把它当成一个工具,要真正理解它、消化它、创造它.”

喧桐教室

感受传统文人的生活

走进位于酒仙桥的喧桐教室,好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的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在知了声中安静地临习王羲之的《兰亭序》,一位穿着中式长衫的年轻女老师穿梭其中.这位看上去比大多数学生都年轻的老师,就是水墨画家林曦.尽管传统文化这两年重新受到关注,但是很多人还是觉得她在做一件“不合时宜”的事,用林曦的话说:“我希望大家在享受着当下野蛮生长的科技,又可以让自己的精神停在一个理想的时代.”

当时给暄桐起名字的时候,她斟酌了“学堂”、“书院”等传统称谓之后,还是选择了“教室”这个词.“因为我本人不是泥古不化,会穿汉服的那种.”因此,林曦并不把暄桐定义为传统意义的国学讲堂,她会给同学看宋代书画,也会带着学生们一起看毕加索,包括一些当代优秀的艺术作品.对她来说,所有美的东西,都值得去学习,去创造.

林曦自幼练字习画,12岁在巴黎举办画展,从小到大被人叫“神童”.也是从那一年开始,弹古琴、学中医,三十年来她活出了古代文人的优雅.如今,林曦做画展、办茶会、创立喧桐教室教习书法.有人觉得她和今天的世界不搭调,自称“盲目”的林曦说:“做事情你首先不要想有没有用,比如创立喧桐,我只是觉得我喜欢,然后就去做了.”

起初林曦并不觉得书画可以大规模教学,她认为这其中有许多是很个人的体验.那时候因为怀孕生活闲散,林曦就把自己的经验写在微博上,竟没料到转发很多反响甚好.之后,有台湾的出版社找她写书法教程,朋友中医学堂里的书法班也想请她去讲课.林曦这才决定尝试看看,就在2011年的时候在中医学堂开了书法班.尽管第一堂课人很少,但几堂课下来不仅效果好,教室也开始人满为患了.直到这时,林曦才有了开设私人教室的念头和信心.


于是这才有了喧桐教室,林曦正式开班招生,一下子就收到了150封报名邮件.在招收学生的时候,林曦会看每一个人的简历:“我招收的学生也许对这个世界还太陌生,但他们都是非常投入地学习,在我看来这就是好学生.”喧桐的学生,多数都是比林老师年长的成年人,他们的职业都和书法没什么关系:有的官员,也有广告公司的总监,还有科研机构的研究员.

林曦希望,走进喧桐的人再走出去的时候,会是一个生动、活泼、精致、纯粹的人.就像一个学生说的:“其实林老师并没有教我多少写字的技巧,但是她给了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林曦认为,美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创造的美,一种是人创造的美.美,并且有难度,是暄桐教室的选择标准.“了解、学会这些难度,更有助我们理解这些作品创造者的不易和匠心.学习就是一个这样的过程.我们去临摹古代作品,其实是请它做老师,相隔千年,去理解宋代的名家如何去勾勒客观世界.”

微博上叫“林糊糊”的林曦,经常发一些学生作业的照片,工整娟秀的字让很多人质疑喧桐的学生一定都是有基础的.但事实上正相反,这里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零基础的,他们唯一有的就是一腔热情.面对零基础的学生,林曦不仅不紧张,反而觉得这样最好.喧桐的教学,一般是先写篆书、再写隶书,而后临习魏碑和楷书,之后发展到行书.就这样把中国书法史上的主要字体顺次研习下来,便是最好的循序渐进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一半是古来自有的经验,一半出自林曦的亲身经历.

六七岁开始学习书画,林曦的启蒙教育算是来自民间,自由散漫.后来她考入美术学院,又经历了学院的约束,懂得规范.于是,在林曦的教学里,民间的自由和学院的规范并行不悖.不仅如此,为了更适合学生临习,喧桐用的笔纸都是林曦从湖州和宣城的.从形式到内容,林曦都要求做到“有样”,这个“有样”并非形式而是精神.人

伴随着书法的研习,林曦也开始教学生们画画,在她看来书画本是一体,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生活方式.在书画背后,伴着古琴和茶道,便走进了另一个世界,是林曦心中理想的时代.远离当下喧嚣的生活,让内心平静、脚步缓慢,这大概也是每一个走进喧桐教室的学生的终极目标.

相关论文

诵读经典光亮人生

为您写课堂教学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课堂教学方面毕业论文模板范文,与诵读经典光亮人生相关论文范文集,包括关于课堂教学及语文教学及初中。

品味诵读经典,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是一篇小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小学生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品味诵读经典,提高语文素养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小学生及社会关系及。

诵读经典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语文教师经典论文范例,关于诵读经典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语文教师及小学生及学生语文方。

诵读经典美文提高学生素养

这是一篇关于阅读教学开题报告范文,与诵读经典美文提高学生素养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是经典论文网专业与阅读教学及语文教师及语文课程方面。

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

本文关于学生及语文教师及语文课程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学生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如何培养小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兴趣相关毕业论。

诵读经典,提升气质

关于经典教育及经典及古典文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经典教育类经典论文范例,关于诵读经典,提升气质相关论文范文素材,对写作经典教。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

本文是一篇古典文学论文范文,关于古典文学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古典文学及国学经典及和谐社会。

语文教研教改文诵读经典诗文

本文是一篇教研工作论文范文,关于教研工作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语文教研教改文诵读经典诗文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教研工作及能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