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

时间:2024-01-29 点赞:52507 浏览:10886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关于素质教育方面大学毕业论文范文,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对我国素质教育的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是养成教育专业与素质教育及学校教育及教育改革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素质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提高儿童的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这不仅是我国教育的战略方针,也是各项教育改革政策的战术方针,它反映了教育的目的.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改革,各项改革措施紧紧围绕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本文以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为分析基础,对我国的教育改革进行了反思.

关 键 词 杜威 教育哲学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07-219-02

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各级各类学校目前正在着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其重点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创新教育和提高实践能力的教育.它是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前提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它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国的未来以及年轻一代的成长,也关系到我国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探讨教育改革问题必须要站在教育哲学的高度来思考.

杜威(JohnDewey,1859―1952)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理论家和心理学家.他的教育思想体系对美国乃至世界教育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习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有几个比较重要的核心命题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儿童中心论”.杜威指出,儿童的本能生长总是在生活过程中展开的,或者说生活就是生长的社会性表现.他要求把学校办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会,一个雏形的社会”,使“每个学校都成为一种雏形的社会生活.”这些教育哲学思想虽然是针对当时的社会环境提出来的,但在今天看来也有其合理成分.在当前我国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杜威的教育哲学思想无疑对深化我国教育教学改革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重构课程体系,彰显多彩生活

当前我国中小学以及大学使用的教材内容大多与学生实际生活脱节,枯燥乏味,学生对老师上课不感兴趣,逃课现象严重.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师所教的并非是学生想学的.老师所讲授的内容要么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要么与实际生活和工作脱节.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近几年高考报考人数呈现下降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但至少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并不认同当下的高等教育.学生的知识不是来自于自己的经历,而是接受已有的现成经验.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老师教的书本知识越多,学生离生活实际就越远.现有的课程设置和考试方向体现了重视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从做中学”就很好地体现了其现实性和实用性的特点.教育,当它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时,“儿童的人格就会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满足.”近几年,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正在沿着这一路子走.“从做中学”就是让学生走出课堂,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在做的过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从做中学”理论促进了“研究型课程”和“综合性课程”的开展,为新课程的全面实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也为目前广泛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任务驱动学习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摈弃“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

“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大中小学教学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现在很多学校建立了多媒体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但一本课本、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依然是某些学校教育的全部.他们并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的各种便利条件如图片、动画、资讯等,只是把书本的内容换了一种表现形式展现出来.课本、教室和教师依然象征着知识的全部,学生只要竖起两只耳朵专心听老师讲课,课后温习书本,认真做作业就可以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于是各种赞誉就会接踵而来,就能得到老师的青睐和乡邻的赞美,就能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争取幸福的生活做好准备.这样就造成了学校与社会相隔离,教育与生活脱节.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受“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思想的影响,重视知识的传授和单一的老师灌输的教学方法造成了目前用一种教学方法教所有学生的局面,而实施素质教育的理想状态则是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采用各种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能从老师的指导中受益.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知道,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很难满足每一位同学的要求,那我们为什么不试着改变这种局面呢因此,当前亟需改革“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变学生适应老师为老师适应学生.老师要做的是努力创造一种、平等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杜威的“从做中学”理论能够让学生从单纯的“从听中学”中走出来,成为一名活跃分子,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求真思维和创造(下转第222页)(上接第219页)性格的养成,为学生的未来奠定良好基础.为了适应这种需要,教师则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方法,将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身要求,使学生逐渐养成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挥自己的特长,充分展现出自己的个性和才能,这样培养出的人才就不会是生产线下来的标准件,而是各有所长.相应地,对学生的评价就不能采用过去简单地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而应当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综合考察学生做和学的过程,把学生在做和学的过程中的每一阶段的收获纳入评价体系,给出一个阶段性的评价结果,供下一阶段作为评价参考,实行所谓的“档案袋管理”,贯穿于一个孩子成长的全过程.

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实践活动中人的要素,是活动的承担者,因此,从学校实践活动整体结构看,教师与学生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活动中他们共同作用的客体是教育活动的内容,这三方构成了学校教育活动整体层次上的主客体相互关系.但从教与学双边活动的不同方面来看,教师是从事教的活动的主体,在教的活动中,学生是教师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教育实践活动中学的任务的承担者,是学的主体,所以,从师生之间的内在关系来看,存在着互为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校教育实践活动中,过分地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教师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而教与学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如果不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杜威提出“从做中学要比从听中学更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他主张学生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从失败中学习,让学生成为“做”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创造者.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成为“助学者”.全面、科学、辩证地认识学校实践活动中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认识保证.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增强学校教育活动中学生自我教育的成分,使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具有自主发展的能力.

在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们要谨防重回应试教育的老路,要注重吸收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素质教育.因此,在教育活动中,教育必须从社会实情出发,努力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环境,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兴趣,促进学生求真务实性格的养成,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唯有如此,我国才能早日实现从人口大国向人口强国的转变.

相关论文

杜威在中国教育中的流风余韵

这篇教育思想论文范文属于赏识教育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教育思想类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与杜威在中国教育中的流风余韵相关如何写教育论文。适。

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

本文是一篇道德教育论文范文,道德教育类硕士学位论文,关于杜威的道德教育思想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道德教育及教育方法及教育。

略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

本文是一篇素质教育论文范文,关于素质教育方面毕业论文,关于略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素质教育及语文学科及推进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