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样趋势下的通识教育的探析

时间:2024-01-24 点赞:45218 浏览:8778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学前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通识教育相关硕士毕业论文,与多样趋势下的通识教育的探析相关论文范本,适合通识教育及高等教育及素质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通识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通过对通识教育概念的梳理,我国高等教育文化素质教育、专业教育、自由教育及通识教育关系的辨析,探究本土化的通识教育概念界定,在通识教育概念界定之下,寻求通识教育最优化课程设置.

关 键 词 通识教育 自由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专业教育 课程设置

解放初期,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高等教育由解放前的通才教育向专业教育转变,“专业化”教育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导思想.专业化的教育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急需的人才.随着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社会的发展,这种过分专业化的弊病开始显现,培养出来的人才基础较弱,素质较差,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1995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进行改革,文化素质教育成为改革的核心,并在此基础上开始了通识教育的实践和探索.比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中山大学等大学都已经积累了关于通识教育的经验.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理念与目标的偏差,常常使通识教育成为一种形式被泛化,使其课程设置偏离其教育的本质.本文通过对通识教育、素质教育、自由教育之间的关系辨析,期望能对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给予一定的借鉴.

一、通识教育概念梳理

迄今为止,通识教育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我国李曼丽学者搜集了从19世纪初期通识教育一词到提出以来到目前为止、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著作及著名学者对通识教育内涵的表述,共计50种左右.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历史时期,通识教育的内涵被赋予一定的时代特征,而且各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本身定位不完全相同,通识教育的内涵也稍有差异.我们不能追求概念表述的统一,但要把握通识教育最基本的要义,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更好的开展通识教育.

80年代中期,中文“通识教育”一词由台湾学者根据general education,liberaleducation的思想翻译转换而来.翻译借鉴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通”和“识”的解释.19世纪之前generaleducation,liberaleducation一般指中小学教育的总称.第一个把通识教育与大学教育联系在一起的美国博德学院教授帕卡德(A.S.Packard).他指出,我们学院预计给青年一种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一种古典的、文学的和科学的,一种尽可能综合的(prehensive)教育,它是学生进行任何专业学习的准备,为学生提供所有知识分支的教学,这将使得学生在致力于学习一种特殊的、专门的知识之前对知识的总体状况有一个综合的、全面的了解.1945年,美国哈佛大学委员会在《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inAFreeSociety,俗称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中对通识教育第一次做了界定,指学生整个教育中的一部分,该部分指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1998年,AmericanTaskForceon GeneralEducation报告对通识教育作出定义,即“通识教育指非职业性和非专业性的教育等目的在于培养健全的个人和自由社会中健全的公民”1999年李曼丽对通识教育做了界定:“就其性质而言,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教育;就其目的而言,通识教育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公民;就其内容而言,通识教育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卜洁认为,通识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通过教育理念、培养模式与制度相结合的方式,使受教育者成为具有较高道德修养和较好文化艺术素养的能够融汇自然、社会、人文科学基础知识的全面的社会公民;旨在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优秀人才.


综上所述,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教育体制,对于通识教育的定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自从1945年《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一书把“自由教育(liberaleducation)”改成“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以来,对于通识教育概念的辨析,学者基本上比较认同的观点就是一种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的教育.

二、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的关系

要准确把握通识教育的内涵,首先应该对目前我国学校教育中通识教育、素质教育、专业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1.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从60年代起,我国就开始纠正大学教育过分专业化的问题,直到90年代中期,提出文化素质教育的概念,理念上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强调鼓励与尊重学生个性,兴趣的发展,与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如出一辙.我国学者宋东锋认为,文化素质教育内涵比通识教育要窄,但它体现了通识教育哲学观.从这个角度,我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可以说是通识教育的另一种称谓.陈向明学者在《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一文中指出:通识教育是位于素质教育之上的一个概念,是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而素质教育更多的是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教育的实施形式.二者的教育目的从本质上来说是一致的,都是以人的发展为基本核心,主张教育尊重个体的自由发展,培养健康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2.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一书中对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专业教育的关系这样论述:

教育可以被分成两部分,通识教育(generaleducation)和专业教育(specialeducation).“通识教育”这个术语有点模糊苍白.它并不是“一般”知识(如果有这样知识的话)的空泛的教育;也不是普及意义上的针对所有人的教育.它指学生整个教育中的一部分,该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养成一个负责人的人和公民.而“专业教育”这个术语,指的是在培养学生将来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能力的教育,此两者同为人的生活的两个方面,是不能完全分离的.认为这两种教育是有明显的区分是错误的.自由教育的根本含义即“适于或有助于造就“自由人”.从这一意义上讲,通识教育和自由教育的目标是相同的.自由教育可以看作是通识教育的早期阶段,它的本质相同但程度有所差别.

这一论述是在社会下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培养目标关系上的区别与联系,也从目标和本质上对自由教育与通识教育做了说明,这在本质论上帮助了我们对于它们关系的认识.基于此,自由教育、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从本质上都是相同的,它们都是给专业教育提供肥沃土壤和培养有责任公民的教育.尽管各国在实施途径和程度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且通识教育建立在自由教育之上,通识教育是一个人成为社会人的基础,专业教育为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方向.

三、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课程是实施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迄今为止,高等教育界对于通识教育已经普遍接受,而且成为一个热点讨论的话题,对于通识教育的实课程设置却良莠不齐,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高校还是“两边抓”.一边高喊通识教育口号;一边轰轰烈烈搞专业教育,特别是地方高等院校.一方面是由于对通识教育概念内涵的理解偏差,另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和社会施与的巨大就业压力.这就迫使地方高等院校始终脱离不了专业教育的阴影.在课程设置上高校决策者自然倾向于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所以在我们强调通识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能力,作出恰当判断能力,辨别价值能力”的同时,也基于“政府与文化精英主导的共识诉求”.在这种共识下,高校决策者从课程设置入手,寻求我们最优化的课程设置.笔者从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最新的课程改革设置来探讨我国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1.哈佛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

19世纪至20世纪,哈佛大学共进行了四次通识教育改革,其中1978年通识教育改革计划即“核心课程报告书”最有影响.进入21世纪,哈佛文理学院宣布启动自1978年以来最大规模的课程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核心课程.最终在2009年哈佛大学全面实施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通过的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课程结构由3部分组成:通识课程、主修专业课、自由选修课程.通识课程分为8个领域:艺术与诠释、文化与信仰、经验推理、伦理推理、生命系统科学、物理世界科学、世界诸社会、世界中的美国.其中包括两三门必修科,一般是英文写作、外国语言、计算机等.本科毕业生在校需修满32门课,其中需要完成12门通识教育课程,3门公共必修课程和9门核心通识课程,占总课程的37.5%.从哈佛大学每次的改革中可以看出:哈佛大学在各个不同时期对学生能力和价值观目标的要求是一致的,而现在的每次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价值观教育和思考方法的教育.

2.我国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现状

中国目前的课程设置组织分为三层:国家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原理、中国近现代史、军事理论)、学校课程(全校公共课和选修课,英、体、计、数选修课为素质教育通选课)和学院(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而我国普通高等地方院校的课程设置包括:“两课”、语言类课程、体育类课程与一些工科或文科类学生必须修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必修课共49学分左右,学生的自由选修课一般只有6学分左右(最少的3学分,最多的10学分左右),公共选修课与公共选修课的比例一般为10!1,台湾地区为3!1,日本为1!2,美国为1!3.5.

3.理想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组织三层系统之下,笔者认为:在国家课程和专业课程选课制不变的条件下,对学校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分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并且国家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总和数量应该不低于学校通识教育课程的数量.对于通识教育必修课包括:语文写作,计算机,英语;通识教育选修课可以参照复旦大学通识教育“六大模块”(文学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智慧与批判性思维、世界视野与现代化认识、科学精神与科学探索、自然生态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根据不同的专业,在选修课上有选择性的侧重.比如说,今天人类的所有知识划分为:人文、社会、自然三大类,人文学院的通识课程,要加强社会和自然领域方面加强;工学院要加强人文和社会领域;商学院要加强人文和自然领域.

通过以上理想的课程设置,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今天,才能使大众化的我国高等教育从传统的专业化教育中走出来,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的有教养的国家公民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顶尖人才才能成为一种可能.

相关论文

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职能探析

该文是养成教育专业图书馆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图书馆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与高校图书馆通识教育职能探析相关论文范本,适合图书馆及通识教育。

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的

这篇通识教育论文范文属于教育管理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通识教育方面有关电大毕业论文,与高职院校加强通识教育的相关最新教育论文。适合通。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本论文为课程有关毕业生论文网,关于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可用于课程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

通识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本文是一篇通识教育论文范文,通识教育有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通识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通识教育及思想政。

大学通识教育之我见

该文为通识教育方面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与大学通识教育之我见相关教育教学论文期刊,可作为安全教育专业通识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