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高校体育教学

时间:2024-02-19 点赞:51147 浏览:10496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学前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素质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高校体育教学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适合素质教育及体育教学及人文素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素质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本文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与综合法、历史与逻辑法等研究方法,得出结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通过体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强调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之中,注重知识和能力在教学和实践中内化为素质的过程.

【关 键 词 】体育教育,素质,素质教育,人文,体育科学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战略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探讨把体育教学作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方法和手段,在加强身体素质培养的科学教育的同时,注重其价值观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提高其人文素质和创造能力.突破体育教学唯提高运动能力的体育科学教育模式,扭转我国体育教学偏重体育学科专业知识的积累,忽视体育教学中蕴涵着深刻的人文教育的功能,推进体育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人文教育促进高校体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高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或突破口,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和取得原创性成果的关键性措施.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与大学体育

1.1 当代教育和体育的发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教育不是把人作为经济工具,是作为发展的目的加以对待的.它使每个人的潜在才能得到充分发展.”推行素质教育是高校体育教育思想观念的一场变革.这场变革的核心既不在与“应试教育”的对立,更不在与“知识和能力”的对立,而在于教育的根本目的.长期以来,人们把教育看成是生产劳动力的手段,为国家的经济计划直接服务.把作为劳动力的人和生产工具一起看成是生产力,人与工具实质上是等同的,人只是活的工具而已.那时侯,教育方针所强调的德智体发展,只是对合格工具的基本要求.德的起码要求是“忘我”地服从组织,即服从计划的需要.而智、体的要求则是使人的知识、能力和体质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长期需要.当时体育的口号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是要成为长期的“工具”,起到“永不生锈”的作用.后来的“应试教育”则反映了尚未充分发育的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要求,其目的是取得某种证书.在市场尚未真正学会识别人才,不能明辨人的智慧和能力时,文凭或资质证书就是唯一表明人才的高低优劣的标志了.反映在体育上就是《大学生体育锻炼标准》实行“达标”的硬性要求.如果说计划经济时代强调体育的社会功利,把人看成是一种工具,那么“应试教育”强调了个人功利,追求的是一张能转化为钱币的“证书”.它们都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

1.2 体育素质教育改革的动因

随着工业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国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社会体育呈现多元化格局,出现了诸多不同的社会体育群体,体育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同体育群体往往有不同的体育诉求,促动高校体育的功能也具有多元化.高校体育改革就是为解决社会体育需求与高校供给之间的矛盾.

市场经济的巨大发展,特别是十六届三中全会“不断完善市场经济”要求体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中国经济改革坚持的方向在高校体育教育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逐步成为体育改革的方向和资源配制的基础方式,二是体育教学逐步成为对市场信号做出反应和促进体育教育功能的主要手段.国家对体育教育现在主要采取的是按照“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原则来制订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创造良好的体育发展环境,增强高校体育自主管理的能力,政府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体育改革实行的“教测分离”即是政府改革实行的“决策与执行分离”在高校体育中的具体实施,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动性,学生的自主性和兴趣.以此来实行对体育的宏观管理.

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下简称《决定》、《纲要》、《标准》),是适应建设小康社会对体育培养全面人才的要求,与时俱进推动高校体育向素质教育发展.


2.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素质教育

2.1 素质

素质是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为实现其社会价值和自身发展所具备的基本品质,其支撑要素是知识、能力、态度和体魄.可以分为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是人在探究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本质的认识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品质.能解决“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是求真,是知识体系、认识体系的能力.人文素质是对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对个人和社会的需求所具有的终极关怀.能解决“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做”的问题,是求善,它不但是知识体系、认识体系的能力,而且具有价值和伦理取向.

素质的提出,使我们对人才和人才体育培养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从素质的观念出发,构成人才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态度和体魄,体魄是从事任何工作的自然基础,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心理素质,而态度则是对待自己、他人、群体、社会和国家,以及对待环境、所从事的工作和事业所持有的感情、心态和姿态.人的态度是决定事业成败的要素.体魄和态度是两个最基本的要素,在此基础上造就知识和能力,而在它们共同的基础上形成了人的素质.所以素质是一个统观的、总和的概念,它高于它所建构的那些成分.根据教育部的正式提法,素质涵盖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人文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体心理素质是支撑(本钱).四者相互交叉和重叠,但素质主要还是一个总体的概念.

从这一意义出发,人才素质的体育培养,是融传授体育知识、培养能力、端正态度为一体,又以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为根本,提高其人文素质(如儒家人文中的“仁义”“诚信”和道家的“无为”等中国传统人文以及讲求“平等”“公正”“自由”的西方人文)为基础,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成为一种新型的人才体育培养观念,或称之为体育素质教育观念.就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体育养成和实践提高,在体育教学与活动中,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素质与知识、能力密切相关,但素质是更深层次的东西,素质提高的过程也更复杂.在高校体育培养人才的要素中,有比知识、能力更为重要的东西存在,对于人才接受和获取知识、提高和发挥能力更具影响力的东西存在,或者说使人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发挥作用的主体内在的东西存在,那就是“素质”,其核心就是一个人的为人之道,就是“做人.”所以加强或注重素质教育,就要在体育教学中更加注重渗透性、养成型的教育,就是在人才体育培养的过程中,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人文素质提高为一体,将人文素质教育的思想渗透到体育专业教育之中,更加注重受教育者的人文体验、知识内化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品格和社会交往,与他人共处、共事、合作,即“做人”的能力.仅仅是运动表层知识的灌输或运动能力的简单养成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的.

2.2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宿.”现实的存在已经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人格的体育养成,促使体育教育对人才素质的提高所带有不自觉性和不确定性,这种体育不能算是完善的教育.体育是实践占绝对地位的身体活动过程,促动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文化、觉醒思想、塑造品格.体育教学按照《纲要》素质教育的方针,主要应该从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

首先,《纲要》倡导“健康第一”的生理(身体)素质,有别于“应试教育”的运动能力,后者是外在的,是显件、现象,而前者是内在的,是隐件、基础.体育教学要通过科学的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过程,提高学生“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形成健康的营养和生活方式、以及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

其次,心理素质,有别于人的生理素质,不是先天生来就有的,是通过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也就是说,是教化和内省的结果.同时,心理素质也是知识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素质,知识只是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没有知识做基础,素质的形成或提高便不具备必然性和目标性,但只有丰富的知识并不等于具有较高的素质.《纲要》的心理目标中强调,“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最后,社会适应素质也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的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通过外在形态(社会适应的言行)来体现,因而相对持久地影响和左右着人对待外界和自身的态度.《纲要》的社会适应目标是运动过程和社会生活和工作中“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通过体育教学尤其是体育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体育形成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人才的局面.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素质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加以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点拨,实现人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而不只是关注知识和能力的教与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运动实践中感受团队、凝聚力、个人价值,以及正确看待竞争与协作、公平与正义,克服观念和行为的盲目性.可以说这种教育观也具有功利性,但这和以追求直接的、狭隘的、短期的社会功利为体育的教育目标是两种境界.

3.现行体育素质教学和体育评价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3.1 积极作用

《纲要》和《标准》针对《决定》精神实行“教测分离”,克服了原来“测什么,教什么,练什么”的弊端,淡化了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强调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减轻了学生、教师和学校测试工作的负担,激励了学生体育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兴趣.有利于师生发挥教学和学习的创造力,有利于各高校针对本校和学生的特点进行特色教学.

3.2 消极作用

正如中国社会转型一样,体育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教学改革也需要渐进式的改革,跨越式的变革或改革的步子太大,必然要产生“阵痛”,甚至容易迷失改革方向.现行的体育教学和评价存在很多亟待完善的方面.

第一,《纲要》在体育课程性质、目标、结构、方法和评价等全方位给予指导,体现出大学体育教育方针的科学性和人文性,给了体育教师进行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教学实践的巨大空间.然而,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有些学校和教师由于在素质教育认识上的差异性和滞后性,而过分依赖体育教育方针的具体化和细分化,教学方式上偏重体育的科学性,唯技能化趋向,忽视人性养成,不利于学生的品性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第二,《纲要》的体育课程评价部分指出“学生的学习评价应该是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体能和运动技能、认知、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然而很多学校对学生只进行《标准》内容的体育考核,只评价生理健康,不对体育学习内容进行学习结果的考评,更不对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情意表现等进行评价,造成《纲要》考核内容的缺失.有悖于《纲要》强调的素质教育的精神,不利于学习兴趣、终身体育意识和个性的培养,又走向了“应试教育”短期功利的方向.

第三,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很难在体育教学中确立,很难深入到广大教师的思想观念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中.由于评价不涉及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师很难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进行知识、能力教育,更不可能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当中,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内化.自觉很容易造成随意,责任心和职业道德要靠制度来约束.我们逐渐认识到,体育需要渐进式的改革,尤其是观念的转变.

第四,由于评价与学习脱离,学生的学习态度很难端正,对其兴趣培养很容易盲目,不益于学生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更不利于其品性的培养.相应的知识和能力需要在不断地强化过程中,才能内化和升华为更高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格.效率和自由需要统筹兼顾,过分地给予体育自由,必然会损失素质培养的效率,现在只是大学生体质状况已足够社会担忧的了,更不必提体育对品行和道德的培养,有些迷失了改革的本意.

第五,由于测试容易通过、内容和教学脱离并且简单,很容易使本不受学校和学生重视的体育轻易地沦为可有可无的境地.许多学校随意挤压体育课时,有的学校一、二年级体育课时总计才96学时,同《纲要》要求的144学时相差1/3,很难完成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对高校体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就业市场需求的是有体质保证,综合素质高(排在《中国青年报》就业前三位的素质是诚信、协作、创新)的人力资源,尤其是人文素质,而专业能力则退其次.可见现实的体育教育还不太适应社会的需求.

4.人文素质培养是体育教育的根本

体育教育的精神力量最终体现在培养人文素质的底蕴中.对于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来讲,人文素养的培养比运动能力的培养更基础,因为人文素养是多方面能力的总支撑,这种支撑作用具体表现在为理性的思维、宽阔的心胸、健康的心态、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足

该文是学前教育专业素质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素质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与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高校体育教学相关论文范文数据库,适合素质教育及体育教学及人文素质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素质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够的合作意识等等.这些人文素养可以贯彻始终地在体育教学中培养.

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对问题的洞察力和对事物发展的前瞻能力,而这些能力都是创造能力的重要内涵.所以,将人文素质培养在体育教学中内化,不仅是必要的,也是人和社会的发展所必需的.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相互渗透和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高度综合化时代社会中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必然.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对于培养大学生宽阔的学科视野、高尚的情操、完美的人格,特别是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造能力起着重要而根本的作用.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里素质,即真正提高其全面的素质,内化知识为个人素质,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健康教育的全过程.推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根本措施.

5.结论与建议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体育加强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只有建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念,才能进行体育教学和管理模式与评价方式的变革.

2)推进人文教育和体育科学教育的融合,探索结合人文教育进行体育素质教学的方式,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注重知识和能力在教学和实践中内化为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按照《纲要》要求,全面而科学地进行体育学习评价,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目的、态度、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在体育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以此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关论文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探析

本文是一篇人文素质论文范文,关于人文素质方面学年毕业论文,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探析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人文素质及。

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探微

该文是健康教育专业情感教育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情感教育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高校体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探微相关论文范文素材,。

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本文关于素质教育及高校体育及体育教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素质教育类论文范文,与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范。

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

本文是一篇终身体育论文范文,终身体育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终身体育教育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终身体育及体育教育。

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

本文是一篇体育教育论文范文,体育教育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终身体育教育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体育教育及体育。

网络教育平台对于高校的教学

本文是一篇网络教育论文范文,关于网络教育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网络教育平台对于高校的教学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网络教育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