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予同:平民教育的先驱

时间:2024-03-11 点赞:46524 浏览:9053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国文有关函授本科教育学论文,关于周予同:平民教育的先驱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国文及平民及学校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国文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周予同(1898―1981),我国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和教育家.他所提出的平义教育思想,对当时我国的教育改革事业作出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贡献.其针对我国语文教学工作所提出的指导意见,对现今的语文教学工作也依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周予同,原名周毓懋,学名周予同,又名周豫桐,1898年出生于浙江瑞安一户贫苦家庭.少年时代,他就读于晚清经学大师孙诒让创办的蒙学堂,毕业后进入瑞安中学.1916年,周予同以第一名成绩考取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国文部,1920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1933年,周予同应邀在安徽大学任教,历任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并于1935年赴暨南大学任教.1945年起,周予同开始了在复旦大学的任教生涯,直至逝世.在毕生的教育生涯中,他先后撰写了《中国学校制度》《中国现代教育史》等教育论著,积极投身于教育研究和教学实践中,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打破枷锁 倡平民教育

清末民初,一场轰轰烈烈的新主义运动让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熏陶的周予同经受了一次改革思潮的洗礼,也让他对中国社会的教育问题有了新的认识――社会制度的不平等直接导致了教育制度的不平等,若想达到教育上的真正平等,必须保证广大贫苦大众都能受到平等良好的教育.对此,他针对当时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平民教育理念,自此投身于教育平等改革事业中.

提倡打破教育贫富差距.周予同提出,教育不应有贫富差距,每个接受教育的人都是平等的.针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他指出:“现在的学校可算是富者的专有品;贫的人对于这精神幸福生产是没有份的.各文明国自豪的义务教育,不过是注射麻醉剂,使一般平民将来可以盲目地狂热地为特殊阶级或国家去牺牲自己就是了.”为此,周予同提出“新组织的学校应当容纳全人类中的6~24岁的少年和青年,不仅像现在不彻底义务教育免除学费,并且应该由社会担负一切的消费”.他认为,只有国家承担一切教育费用,才能彻底根除教育中的贫富差距、贫富阶级的界限.

提倡实行终身教育.周予同提出终身教育的概念,使“教育支配个人一世的生活”.他认为,教育不是口号文章或对学生加点军事化课程,它需要国家花费大气力付诸实施,使大众能够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他提出的终身教育的实施方案中,他将人的一生分为五个阶段,即胎教以前时间的教育、胎儿时期的教育、幼儿时期的教育、学校时期的教育和社会时期的教育.他认为,人一生中无论处于哪个时期,都是缺少不了教育的,“教育就是生活,而人的生活一定要受教育的支配.人所以为人,在于他的理性,而理性不是教育不是陶冶的.所以个人没有受充分教育的机会,而责备或禁止他的不道德行为,这不过反证社会组织的不完全就是了.”在他看来,要想造就完美的人,就必须实行终身教育.

提倡注重教育实用性.周予同提出,学校应注重教育的实用性,不能一味注重“精神层面”的教育.在当时社会,许多人将工作劳动视为一种“下等”行为.因此,周予同提出,学校教育应注重教育的实用性,要避免出现有劳动能力的青年,在可以劳动的时间内进行“种种无生产而消费的游戏或运动”.他指出,从国外移植过来的所谓新教育,在我国推行和应用的过程中,遇到诸多失败的地方,除了经济原因之外,另一方面是因为学校教育缺乏实用性.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从中学毕业后的学生最后真正能升入大学者,不及中学毕业总数的15%,绝大部分学生迫于经济困难返回乡里从事社会工作或处于失业的境地.当时虽然也有少量的职业学校,但由于“设备太差,校内多无实习场所,导致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根本不能学到真正的技术.即便是偶尔学到一二,又会因毕业后无法寻得生产工厂的接受,导致最后在社会上还是没有出路”.以上种种现实都证明了教育如缺乏实用性,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定是不能“学能所用”,这不仅无法实现教育的目的,还由于偏重“精神方面的教育”而沦落成统治阶级的工具.


周予同敢于冲破传统教育思想的枷锁,大胆提出自己的平义思想,具有极大的时代价值.

深思熟虑 推语文教改

周予同多年从事高校教学工作,在教育学的研究上造诣匪浅.他凭借深厚的文史功底,运用新的教育理论,推动了我国语言教学工作的改革.

一是关于国文课程的设置问题.1922年,我国中学学制改为“三三制”,并实行选科制和分科制,也就是后来的“新学制”.新学制的确立,对中学语文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学习年限由原来的四年延长至六年,高级中学分普通科、师范科、职业科;并且在各科内部又要实行选科制,这就要求语文课程提高程度和增添学目,以适应新学制的教学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周予同在当年的《教育杂志》上发表了《对于普通中学国文课程与教材的建议》,对辛亥革命后政府制定的《中学校令施行规则》和《中学校课程标准》中确定的五项学目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具体来说,其一,新草拟的学目扩充了原有的“文法要略”的内容,将语言基础知识的内涵扩展为现代汉语(国语法)、古代汉语(国文法)、 应用文法式、修辞(修辞要略)、论理学(逻辑学)大意,其内部构成因素较于之前的学目更加完备.其二,赞成重视读书的观点.周予同认为,“讲书”仍有存在的价值,不过如果光是“讲书”而忽视“看书”,那弊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因此他专门提出了一个名为“阅书质疑”的学目,使“阅读―见疑―质疑―释疑”这一合理的阅读流程得以在学目中落实.其三,对国文教材的选材标准和排列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在选材标准上,周予同提出了著名的“一概不录”的选材建议,即“凡思想学说带有神权或君权的色彩,不适合于现代生活,或不足为将来生活的指导的,一概不录;凡卑鄙龌龊的应酬文章和干禄文章,一概不录;凡虚诞夸浮的记传碑志及哀祭文章,一概不录;凡陈义过高、措辞过艰之文章,一概不录”.他对于语文教学的指导建议,对于当时教育体制下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其对教材选择的观点和主张,对后世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耿直刚正 做良师益友

无论是为人为友,还是为学为师,周予同都堪称楷模.

周予同为人耿直刚正,不畏艰难.1927年,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大屠杀,曾公开致书表示的周予同处境万分危急.随后,胡适写信邀请周予同离开上海到武汉任教.本来周予同可以趁此机会逃离险境,他却婉言谢绝了胡适的邀请,毅然决定留在上海与黑暗势力作斗争.

在朋友们眼里,他事事与人为善,非常容易相处.大革命失败后,周谷城从武汉来到上海,他对周予同说:“没有饭吃.”周予同则回答说:“不要紧!不要紧!大家来想办法,先到《教育杂志》去写社论文章,并且可以预支稿费.”随即便从口袋里拿出十元钱给了周谷城,虽然是个小数目,但在当时对周谷城是很大的支持.

而在重大问题上,周予同更是敢于坚持真理.1965年,在一次座谈会上,周予同敢于批评姚文元的文章,为老友吴晗讲了几句公道话.他说:“吴晗的自我批评文章,我看了.吴晗我是熟的.他很爽直,文如其人,有错就认了等”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不管社会环境如何,遇有不平之事,敢于坚持真理,为朋友鸣不平.

观其一生,周予同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我国的教育事业,其冲破思想藩篱提出的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平义教育思想,为我国推行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借鉴.他一生不畏,不顾个人安危地为人民、为朋友秉直而言.其为人为友的高尚品格,是广大青年后辈学习的榜样.

相关论文

周予同与《教育杂志》

本文是一篇教育学会论文范文,关于教育学会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周予同与《教育杂志》相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教育学会及教育改革及经济。

华南圭:中国建筑工程教育的先驱

本文是一篇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土木工程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华南圭:中国建筑工程教育的先驱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土木工程及博物馆。

《周易》的教育理念综述

本文关于教育改革及教育理论及教育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教育改革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周易》的教育理念综述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

苏州的平民教育运动(19241928)

本文是一篇平民论文范文,关于平民类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苏州的平民教育运动(1924-1928)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适合平民及义。

晏阳初在新都的平民教育实践

本文是一篇教育实践论文范文,关于教育实践类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晏阳初在新都的平民教育实践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教育实践及化。

我国建筑工程教育的先驱之一

本文是一篇工程师论文范文,工程师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我国建筑工程教育的先驱之一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工程师及建筑工程及建筑。

让情与智同现教育的殿堂

本文是一篇班主任论文范文,关于班主任毕业论文格式范文,关于让情与智同现教育的殿堂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班主任及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