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意义

时间:2024-03-05 点赞:43861 浏览:83891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篇教育改革论文范文属于教育管理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教育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提纲,与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意义相关教育教学论文刊物。适合教育改革及儿童教育及教育思想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教育改革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粱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先驱者.他认为中国如欲变法图强,必须培养人才,欲培养人才,必须进行教育改革.为此他提出了变科举、开学校、重师范、兴女学、改革儿童教育等一系列教育改革主张,对清末的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 键 词 :梁启超教育改革思想意义

中图分类号:J401文献标识码:A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教育家.梁启超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一百四十八卷,一千余万字,其教育著作几乎收录在此书中,包括《变法通议》、《倡设女学堂启》、《教育政策私议》、《论教育当定宗旨》《教育与政治》等.他通过教育引导国人放眼世界,给近代中国人展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和全新的视野.其教育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教育改革思想及实践尤其引人注目,不仅引领和促进了近代教育改革进程,而且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仍具有现实意义.

一废除科举和八股考试,设立新式学堂

19世纪末,面对严重的政治危机和民族危机,爱国志士纷纷寻求救国良方,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上层主张通过维新变法来挽救中国.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1)

科举制度对于封建社会选拔人才曾起过积极作用,后来成为维护封建政体的基础,是束缚知识分子思想和普及人民教育的桎梏,是封建文化的代表及核心.戊戌维新运动开始后,废除科举和八股成为维新变法的突破口.1898年5月中旬,梁启超发动当时在京应试的举人一百多人,联合上《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指出:

“强敌交侵,割地削权,危亡岌岌,皆人才乏绝,无以御侮之故.然尝推求本原,皆由科第不变致之也”.(2)

因为八股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于“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3)接受八股教育之人“农不知植物,工不知制物,商不知万国物产,兵不知测绘算数,妇女无以助其夫”,(4)少数八股楷法的佼佼者“不通古今中外之故,政治专门之业”,(5)科举制度还严重地摧残人才,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人的创造性才能的发挥.所以他极力主张改革科举,强烈要求皇上“特下明诏”,“将下科乡会试及此后岁科试停止八股帖试,推行经济六科,以养人才而御外侮”.(6)6月23日,光绪皇帝下诏,乡会试及童生岁科向用四书文者,改试策论.

梁启超的教育改革,并没有抛弃传统教育的精英色彩.但是,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摧毁了封建主义赖以生存的文化基础,是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领域里的一场大革命,使我国政治上、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并为我国近代学校制度的迅速诞生创造了条件.

梁启超认为国民素质决定民族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把学校教育作为开启民智、救亡图存的根本,废除了八股应试教育后,必须迅速成立新式学校,“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开学校”成为梁启超推行人才战略思想的首要环节.

l896年,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系列文章约60篇,大部分讲的是兴学校育人才.他慧眼观世界,指出:

“近百年间,欧罗巴之众,高加索之族,借制器以灭国,借通商以辟地,于是全球十九,归其统辖,智之强也.世界之运,由乱而近于平,胜败之原,由力而趋于智,故言自强于今日,以开民智为第一义”.(7)

而开民智的途径就是设立新式学校,“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8)

发表《变法通议》的同时,梁启超通过妻兄李端在中国首倡成立京师大学堂及地方各级学堂.1896年6月l2日内阁大学士、刑部侍郎李端上《请推广学校折》,引起朝廷的特别关注.上书两个月后,京师大学堂进入筹办阶段.1898年秋,京师大学堂开始招生,并于京师五城添设小学堂.从此,新式学堂开始兴起.1901年停科举,改书院为大学堂,各府设中学堂等,国内新式学堂逐步发展起来.

梁启超在教育领域提出的废除八股考试、改革科举制度、设立新式学堂等措施,顺应时代潮流,切中时弊,反映了其兴学育才、救亡图存的强烈愿望,加速了1905年科举制度的废除,对中国的封建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


二实行儿童教育改革

梁启超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尤其重视儿童教育.他专门写了《论幼学》一文,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儿童教育主张,论述了儿童教育的重要意义:“春秋万法托于始,几何万象起于点,人生百年,立于幼学.”(9)“欲救天下,自学究始.”(10)基于儿童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当时中国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梁启超倡导对儿童教育进行改革.

首先,他主张初等教育阶段要实行义务教育.“今中国不欲兴学而已,苟欲兴学,则必自以政府干涉之力强行小学制度始.”(11)要政府强行推行义务教育,“既以造就国民为目的,则不可不举全国之子弟而悉教之.故各国通制,及年不学,罪其父母.盖子弟者一国所公有,非父母所能独私也.然国家学制未定,使民何所适才从故必用此法,先使学校普及,然后教育可以普及”.(12)

其次,通过对中外教育教学方法的比较,提出了对儿童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他批评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压抑儿童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中国的教学“未尝识字,而即授之以经.未尝辨训,未尝造句,而即强之为文”,同时“不妄施扑教,使无脑气,且养其廉耻也”.(13)“知其必不能解,而犹然授之,是区支其子弟,使以学为苦而疾其师也”,(14)即苦口呆读,必求背诵,不重理解,而且体罚学生,有背于教育规律.

梁启超对西方国家优秀的儿童教学法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他认为西方学校的教学是:

“先识字,次辨训,次造句,次成文,不躐等也.识字之始,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必教以天文地学浅理,如演戏法,童子所乐知也.必教以古今杂事,如说鼓词,童子所乐闻也.必教以数国语言,童子舌本未强,易于学也.必教以算,百业所必用也.必习音乐,使无厌苦,且和其血气也.必习体操,强其筋骨,且使人人可为兵也.”(15)

西人授课时数“日授学不过三时,使无太劳,致畏难也”.按照西方教学法培养儿童“用力少而畜德多,数岁之功.而毕世受其用也”.(16)

中国的儿童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与西方相比,弊端凸显.因此,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儿童教育,提倡为孩子创办新式学校,提出合乎教育科学原理的教学观点.如:教育内容要丰富多采,教育方法要适合儿童年龄特征,教学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从小就教儿童自然科学知识,开阔儿童的知识面,从小就教儿童外语,儿童容易学会,重视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尊重儿童个性的发展,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如采用演戏法、说鼓词、歌谣、音乐等儿童乐知、乐闻、易上口、易索解、无厌苦的形式进行教学,且“不妄施扑教”,教育儿童要“导之以理,抚之以术”等.

再次,梁启超认为现有教材非常落伍迂腐,“非尽取天下之学究而再教之不可,非尽取天下蒙学之书而再编之不可”,(17)主张改革儿童教育从编写儿童教学用书人手,建议为儿童编辑一套七种蒙学书籍,包括:识字书、文法书、歌诀书、问答书、书部书、门径书、名物书,并对以上书各应包括的学科内容和教学方法作了说明.还专为8―l2岁儿童拟出一张教学程序表.梁启超是近代最早提倡各科教材教法的教育家.

梁启超关于儿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儿童教育改革思想,虽然现在看来许多已成为常识,但在当时来说是非常先进的,对儿童教育产生了积极影响,对我们今天正在施行的教育改革及中小学“减负”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三倡导妇女教育

梁启超认为妇女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反映了一个国家实力的强弱,把“女学”与“强国”联系在一起:

“女学最盛者,其国最强,不战而屈人之兵,美是也,女学次盛者,其国次强,英、法、德、日本是也,女学衰,母教失,无业众,智民少,国之所存者幸矣,印度、波斯、土耳其是也.”(18)

所以“欲强国必由女学”.1896年他在《时务报》上发表《论女学》一文,这是中国近代较早倡导妇女教育的专论之一.其后他又撰写了《倡设女学堂启》和《上海新设中国女学堂章程》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妇女教育的主张.

首先,梁启超指出中国人才缺乏、民智不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广大妇女不读书,而不学的原因是男女不平等,女子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深受“女子无才便是德”封建古训的束缚,“必封其耳目,缚其手足,冻其筋骨,塞其学词之涂,绝其治身之路,非不才也,压力使然也”.(19)从”男女平权“的立场出发,梁启超积极提倡兴办女学,妇女不仅可以受教育,而且可以与男子一样接受同等的教育.

其次,梁启超阐发了发展妇女教育的重要意义,认为开展妇女教育有以下几点好处:

第一,从经济的角度看,女子如接受教育,可变“分利”为“生利”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可以减轻男子的负担,使家庭和国家都能富强起来,

第二,有利于家庭和睦幸福,知书才能达理,

第三,有利于培养、教育下一代,“蒙养之本,必自母教始,母教之本,必自妇学始”,(20)说明早期家庭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步骤,

第四,从胎教优生的角度看,妇女接受良好的教育,“上可相夫,下可教子,近可宜家,远可善种”.(21)

再次,梁启超认为发展妇女教育必须从破除女子缠足陋习、给妇女行动自由开始,提倡妇女解放.“缠足一日不变,则女学一日不立”.(22)1897年6月,他与反对缠足的进步人士在上海成立了“不缠足会”,“使会中同志可以互通婚姻,无所顾虑.庶几流风渐广,革此浇风”.(23)同时,他批判“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说这是“祸天下之道”,造成妇女愚昧无知.他认为妇女不应该深居闺阁,足不出户,乃至孤陋寡闻,而应该“师友讲习,以开其智,中外游历,以增其才,数者相辅,然后学乃成”.(24)

最后,为了兴国智民,梁启超主张仿照美国、日本,创办女学.他说:“西方全盛之国,莫美若,东方新兴之国,莫日本若.”(25)他认为凡男子可学的,妇女亦可以学.“国中所宜讲者,惟农商医律格致制造等事,国人无男无女,皆可各执一业以自养,而无或能或不能之别,故女学与男学必结合.”(26)他认为接受教育是妇女应有的权利,也是男女平等的保障,提出女子与男子相比,各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中国应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一巨大的人才资源.

1898年,梁启超在上海积极参与了中国第一所女学――经正女学的筹办,这是梁启超女子教育思想的具体实践.他在《倡设女学堂启》中对妇女学堂的办学宗旨、课程设置、管理制度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并附《女学堂试办略章》于后.在《论女学》中,梁启超介绍了日本女学开设的十三科,即:一修身,二教育,三国语,四汉文,五历史,六地理,七数学,八理科,九家事,十习字,十一图画,十二音乐,十三体操,为中国女学的创办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梁启超从男女平权思想出发,极力倡导兴办女学,提倡妇女解放的进步思想,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思想充斥的清末,无疑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开拓了时代的新风气,有利地推动了政府对妇女教育的改革.此后中国掀起了一股自办女校的,打破了中国没有妇女教育的历史,为妇女教育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伟大的丰碑,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就是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妇女教育状况仍然存在问题,女性的文盲率超出男性,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低于男性,男女平等、妇女解放依旧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和追求的目标,这一切都使得梁启超的妇女教育思想及实践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四首论师范教育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较早提出设立师范教育的教育家.1896年,他发表《论师范》一文,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文论述师范教育问题,认为合格的教师是兴学校、养人才的先决条件,师范教育在整个教育中居于关键性的地位,而当时中国师资匮乏、师范不兴.他认为要变法兴学,必须培养出一批通古达今、学贯中西的教人之人.

首先,梁启超对当时新、旧学堂的教师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存在的弊端:

(一)府州县学、书院和蒙馆等传统学校的教师孤陋寡闻、素质低下,都是一些“不通六艺、不读四史、不知五洲、不识八星之人”,(27)更不了解西学的最基本常识.

(二)新式学堂中聘请的外国教习,也存在多种缺点:语言不通,翻译转述费时,强半失真,外国教习幼学于国外,所以教法不同,往往事倍功半,外国教习长于西学,于中学向无所知,其所以为者,专在西学,忽视中学,外国教习,不专一国,各用所习,事杂言庞,不能一致,“西人教习,既不适于用,而所领薪俸,又恒倍于华人”.(28)

梁启超认为中国缺少合格的教师,每年花费巨资“养无量数至粗极陋之西人”,“由前之说,此吾国数百年积弱之根原,由后之说,则数十年来变法之所以无效也”.(29)中国急需兴办学校,但如聘上述两类人做教习,“是欲开民智而适以愚之,欲使民强而适以弱之也”.(30)

其次,梁启超阐述了师范教育的紧迫性与重要性.他从开民智、提高国民素质的角度,阐发了师范教育的紧迫性,从变法和国家学术发展水平的需要出发,充分肯定了师范教育的与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师资的重要性:

“师也者,学子之根核也.师道不立,而欲学术之能善,是犹种稂萎而求稻苗,未有能获者也.”(31)

他指出师范教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基础,“故师范学校立,而群学之基悉定”.(32)

再次,梁启超对师范学堂的设置方法和教学内容也提出了一些有开创性的建议.关于师范学堂的设置,他认为应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主张参照日本寻常师范的规则,并根据中国的国情“略依其制而损益之”.具体的做法是:自京师以及各省府州县,同时设立小学和师范学堂,师范学堂的学生同时兼任小学堂的教习,以后师范生的知识能力提高了,采用考试递升的办法来挑选可以担任中学堂和大学堂的教习.关于师范学堂的教学内容,应包括六经大义、历朝掌故、文字源流、列国情

这篇教育改革论文范文属于教育管理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教育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提纲,与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意义相关教育教学论文刊物。适合教育改革及儿童教育及教育思想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教育改革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状、格致专门、诸国言语,这些内容“皆以深知其意,能以授人为主义”,目的是使师范生掌握广博的知识,能通古今达中西,能有益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三年之后,其可以中教习之选者,每县必有一人等十年之间,奇才异能,遍行省矣”.(33)

师范教育思想是他整个教育改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提倡师范教育,旨在培养一批在知识结构和思想观念上都符合救国图强要求的新教师,建立具有一定规模和素质的师资队伍,既弥补师资的不足,又从西方列强手中夺回教育权.19世纪末,国人还未意识到师范教育的重要性,而梁启超却视师范教育为“群学之基”,并大力倡导,这在当时是一种远见卓识,而且至今仍对师范教育的改革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教师是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提高教师素质是教育发展的永恒需要.

五结语

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丰富而深刻,远不是上述所列内容能够涵盖的,本文就这个问题进行论述的目的,一方面旨在说明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的主流是进步的、爱国的,作用是积极的,对清末的教育改革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发展完善奠定了基础,在中国近代转型时期教育的发展树立了一座伟大的丰碑,丰富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史的内容.正如现代学者所评价:“梁启超堪称是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奠基人.”(34)

此后,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改革的紧迫性,教育改革的思想逐渐在教育领域及较高阶层形成共识,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他的主观努力.另一方面,办好教育事业,提高民族素质仍然是振兴中华的重要举措,梁启超的人才强国、教育为本思想对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

无庸讳言,梁启超的教育改革思想不可避免的会打下时代和阶级的烙印.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不可能认识到只有在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前提下,其教育改革思想才能真正的得以实现.我们对此不应过分苛求梁启超,重要的是挖掘其思想精华,以便更好的为现实的教育改革提供某种历史的借鉴.

注释:

(1)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张品兴:《梁启超全集》(第一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

(2)(3)(4)(5)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张品兴:《梁启超全集》(第一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

(6)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夏晓红编:《梁启超文选下册》,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

(7)(8) 梁启超:《变法通议学校总论》,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9)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10)(15)(13)(14)(16)(17)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11) 梁启超:《上南皮张尚书论改书院课程表》,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12)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中华书局,1936年.

(18)(19)(22) (24)(25)(26)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女学》,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20)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论女学》,《饮冰室合集文集一》,中华书局,1978年.

(21) 梁启超:《倡设女学堂启》,舒新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

(23) 梁启超:《试办不缠足会简明章程》,《饮冰室合集文集二》,中华书局,1978年.

(27)(28)(29)(30)(32)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师范》,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31)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师范》,《饮冰室合集文集一》,中华书局,1978年.

(33)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师范》,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34) 黄敏兰:《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梁启超》,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相关论文

梁启超新闻思想

本文关于新闻传播及启蒙教育及参考文献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新闻传播类有关论文范文集,与梁启超新闻思想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对。

梁启超与胡适写作教学思想之比较

该文为关于思想类毕业论文题目范文,与梁启超与胡适写作教学思想之比较相关专业论文修改,可作为改论文专业思想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

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其对新闻学的贡献

本文是一篇新闻学论文范文,关于新闻学方面硕士毕业论文,关于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其对新闻学的贡献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新闻学及报馆及政治学。

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

本文是一篇教育思想论文范文,教育思想方面毕业论文模板,关于梁启超家庭教育思想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教育思想及家庭教育及教育子女方。

对待医生要像梁启超那样宽容

本文关于医学院及博士生及手术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医学院论文范文文献,与对待医生要像梁启超那样宽容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

解读梁启超的小

本文关于小说及文学及理论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小说类论文范文资料,与解读梁启超的小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小说论。

梁启超:政治流亡者到终结大清英雄

本论文为清廷有关政治论文课题,关于梁启超:政治流亡者到终结大清英雄相关大学毕业论文,可用于清廷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

梁启超:书生金融家

这篇博物馆论文范文属于金融工程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博物馆方面电大毕业论文,与梁启超:书生金融家相关金融产品设计论文。适合博物馆及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