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公共政策对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

时间:2024-02-08 点赞:51084 浏览:10479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此文是一篇城乡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城乡教育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我国教育公共政策对城乡教育差距的影响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适合不知如何写城乡教育及农村教育及教育发展方面的继续教育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城乡教育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城乡教育差距由来已久,造成这种差距是由多方面造成的,但究其根源,从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脉络可以看出造成城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政策.鉴于此,本文从政策角度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缩小城乡教育发展的差异,达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关 键 词 】公共政策 教育公共政策 城乡教育

引 言

教育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动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也是体现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城乡教育差距由来已久,造成这种差距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历史原因,又包括了现实因素.张玉林认为,二元分割的中国城乡关系,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和资源配置是城乡教育差异产生的根源.袁振国认为地区学校间的差距是国家人为的对重点学校进行投资行为既误解了教育效益的内涵也是对教育平等和效益的片面理解.同时他指出与二元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城市偏向的公共政策和教育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是中国教育差距产生和扩大的主要原因.从学者所研究中可以看出偏向于城市的公共政策严重地影响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公共政策、教育政策

公共政策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持不同的观点.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 Lasswell)强调:公共政策是一种暗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威尔逊(woodrow wilson)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由此可见,公共政策更多的是一种政治行为,是政府意志的表现,是各方利益的权衡和较量.

教育政策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广义的教育政策如霍根认为,制定教育政策的主体包括主体和非主体.狭义的教育政策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一定的教育任务而规定的调整国家与教育之间、社会各领域与教育之间、教育内边各种关系之间的行动依据和准则.

二、教育公共政策下城乡教育发展现状

城乡教育差距从根本上说是教育资源的差距,而教育资源是依靠公共政策来配置的,教育政策它直接决定了教育资源在教育系统内的流行和规模.因为,从教育政策的本质来看,它是调整国家与教育之间、社会各领域与教育之间、教育内部各种关系之间的行动一致和准则.它不仅引导国家教育发展的方向,规范着整个教育过程,而且具有决定国家教育资源分配的重要功能.所以,城乡教育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公共政策的不适当干预而造成的.比如,学生受教育情况、师资配备标准、办学条件等都是由教育政策加以规定的.

(一)公共政策下的城乡入学率及升学率

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为了实现追赶型的工业战略目标,也采取了先发展城市后发展农村的二元经济模式.要发展工业就需要相应的人才,但也要为发展工业的人提供足够的保障,农村人要为城市人提供税粮等.因此,国家通过打压农村教育来实现这一保障.

鲍传友在对学龄儿童入学率及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进行了研究,表明除了在“大跃进”和“”两个特定的时期,城乡的入学率和升学率差距不大以外,其他时期段,农村的入学率和升学率都大大低于城市.以1962年为例,城市和县镇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分别为45.8%和39.5%,而农村仅为4.2%.由此可见,城乡教育的差距从中国成立之初就初见端倪.

(二)透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下的城乡教育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百业待兴的情况下,如何发展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被提上了重要的日程.1985年8月,在的指导下,通过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确定了“两条腿走路”发展教育事业的方针.然而,这个方针却特别的表明了国家对城市和农村教育发展的不同态度.在此方针下的《关于讨论试行全日制中小学工作条例草案和对当前中小学教育工作几个问题的指示》中提到“我们首先要努力办好国家办的中小学等在农村有条件的情况下支持群众办农业中学和简易小学等简易小学毕业能过适应参加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另一文件《批转河北省农村教育问题的两个材料》中涉及“用一条腿走路的办法普及教育,只能用强迫命令的办法,而且国家开支不起.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可以多快好省的普及教育.”国家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完全就牺牲了农村教育.这个“两条腿走路”的方针直接导致优先发展城市教育的政策选择,对城乡教育采取了不同的办学模式,逐渐的教育也形成了城乡二元教育结构.

(三) “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下的城乡教育

“”以后,国家重新审视教育,在198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 “义务教育事业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里程碑,是适应市场经济改革的重大教育制度创新.它极大的调动了地方和政府和个人投资教育的积极性,奠定了我国多渠道筹资的义务教育财政拨款框架.但这样的“分级办学”体制下并不能掩盖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分配的严重不公平,以及由此加重农村居民教育的严重负担.初中和小学的管理责任主要是在县以下,自省至县的各级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也主要倾向于各自管辖的大学、高等和中等专业学校以及高中,而很少流向农村义务教育,根据按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自实施义务教育以来在农村义务教育资金的投资比例中,政府负担的部分仅为2%,省和地区的负担部分合计也只有11%,县和县级市的负担为9%,而乡镇则负担了全部的78%.城乡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严重不平等, 1993年城市小学生的人均经费为476.1元,而农村为250.4元,城市初中生的人均经费941.7元,而农村为472.8元,差距分别为1.9倍和2倍.

(四)重点学校或示范性学校视角下的城乡教育

为了弥补“”期间培养人才的损失,为了加紧培养人才,提出“办教育要两条腿走路,要办重点小学、中学、大学,经过严格考试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教育在经济和社会资源分配中的作用凸显以及改造社会化思潮的崛起,倾向于精英教育的重点学校政策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质疑.为了缓解矛盾,国家教委明确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不设重点班,继而改为示范性中学.这样一种概念的变化只是转移大家的视线,其政策价值观念仍然是偏向城市的.不可否认,重点学校对于为社会某些岗位所需的精英人才做出了贡献,但是从价值取向和实践取向上看,这种一味地强调加大力度办重点学校或示范性学校,偏其城市而废弃农村教育是不当的.教育资源是公共资源,国家在分配这些资源该持公平分配原则.但是根据1982年对重点中学的一次调查显示,在13个省、市、自治区的348所重点中学中,城市243所,占70%,县镇98所,占28%,农村7所,占2%.其中7个省市农村1所重点中学都没有.这种以牺牲多数人的发展来保障少数人的优势发展是社会公正的一大缺失.目前由于高考制度的原因,重点学校的推崇无疑又得到了大大的增加.政府加大对优势学校的投入、家长教师对重点学校的追捧,不仅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还造成了阶层严重分化以及教师数量和质量的城乡分配不均等问题. (五)城乡有别的教师政策

教师是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城乡教育差距的另一关键因素是教师水平.这种差距与城乡有别的教师政策具有深刻的影响.城乡教师政策有别之一为教师待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28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对城市教师住房的建设、租赁、出售实行优先、优惠.”这种城乡有别的待遇标准导致大量乡村教师,尤其是骨干教师流入到城镇.这严重导致农村教师队伍质量下降,乡村儿童就更无法享受到与城市一样的教育水平.另外师资匹配标准使其雪上加霜.2001年国务院转发了编制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按照在校学生数量核定中小学教师编制.初中阶段,农村为18∶1,城市13.5∶1,县镇为16∶1,城市为13.5∶1,小学阶段,农村为23∶1,县镇为21∶1,城市为19∶1.这种城乡有别的师资匹配标准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学质量.

三、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制度设计和政策构思

(一)教育政策的价值目标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

以办重点学校或示范性学校的手段来实施精英教育政策目标,使得公共教育政策出现了严重的城市偏向,导致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不同阶层之间分配的失衡.尤其是在义务教育阶段,精英取向的教育政策目标背离了义务教育公共性的基本要求,加剧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因此,提出教育政策的大众取向首先是从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出发的,其次,教育政策目标从大众向精英的转化也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现实需要.强调教育政策从精英向大众的转化并不是要否定和消灭高质量、高水平的义务教育,而是要过改变公共资源的配置途径,使其为社会大众所共享,使所有人都享受到大致平等的基础教育.也就是说政府在制定任何教育方针政策的时候应该把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放在同一水平线上来考虑,不能偏废其一.

(二)加强教师培训,合理配置师资

农村地区教师数量不足、素质偏低一直是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为了提高教师素质,国家各级各类政府机构要进行分级分层次的对教师进行培训.在农村教师教育培训这一块,国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政策入手.第一,继续有质有量的推广国培计划,加大力度监控各高校实施的效度,如实提高农村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素质.第二,培训内容要有圈有点.农村教师的培训要做到科学客观,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和实际效用性.就以贵州省为例,在对贵州农村教师进行培训的时候,要考虑到贵州农村教育的资源匮乏,培训的内容就不能一味地培养现代技术的运用,而是培养农村教师的创新思维,培训教师如何就以当地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变成适合农村的校本课程和特色的教学模式.

在师资配置这一块,国家更要做出创新性的举措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教师去农村就业.教师工资是目前大多数教师都不愿去农村执教的根本原因.本身农村是最苦最穷的地方,若薪金报酬更是微乎其微,那么又有谁会去一个地方受苦受累呢?尽管说教师是太阳,可是不要忘记教师首先是一个自然人,若是他连最基本的生存温饱问题都得不到解决,那么谈什么奉献精神.所以,国家在农村教师待遇上应该做足工夫.除了改善农村教师的待遇,还要利用诱导机制鼓励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如职称考核指标,工资福利待遇等.此外,国家要以法规政策的形式让更多的人去农村执教.如国家统一各省的教师招聘,再统一分配到个城乡学校,这样就可以避免优势学校积聚优势教师于一身,而农村是屈指可数.

(三)加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制度化

城乡教育差距问题由来已久,仅依靠政策来改善仍存在力度不足的现象.因为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临时性和随意性,行政特色十分明显,容易受决策者和执行者的主观意志的影响.长期以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都没有得到法律的保障.缩小城乡教育差距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稳定而有效的支持系统,对诸多涉及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如投入标准、师资标准等必须予以立法规定,并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来保证农村教育发展指标的达成,以使农村教育日渐成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体现在教育投入上,所以国家要完善农村教育经费保障体制还需要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该详细界定、省级政府、地市级政府和县级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比例;第二,乡镇一级政府虽然不再承担农村教育投资的主要责任,但应该为其参与农村教育发展留出空间;第三,在新的教育经费体制下,应该正确处理国家投入和民间资本的关系,在确立农村教育依靠公共财政为主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和激发民间资本参与农村教育发展的积极性.

结束语

城乡教育差距由来已久,要完全消除是不可能的.但彼此之间的差距因该保持一定的度,必须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以内,差距过大必定会带来发展的停滞和社会的动荡.因此,国家在制定教育公共政策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公正、公平,避免城乡教育的“剪刀差”越来越大.在有必要的时候,要针对农村教育作出补偿性和差异性的政策,以达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论教育[M]. 北京:文献出版社,2002.

[5]选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鲍传友.教育公平与政府责任[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7]袁振国.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转变—对我国重点中学平等和效益的个案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8]金一鸣.教育社会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相关论文

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

这是一篇城乡方面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的文献述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是参考文献专业与城乡及社会科学及技术经济方。

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与解决思路

该文为城乡教育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与城乡教育差距的原因与解决思路相关中等职业教育论文,可作为德育专业城乡教育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

我国教育培训产业政策环境

本文是一篇法律法规论文范文,法律法规类有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我国教育培训产业政策环境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法律法规及教育。

城乡教育差距问题解决措施的探究

此文是一篇城乡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城乡教育相关论文范文素材,与城乡教育差距问题解决措施的探究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城乡教。

城乡教育差距的和

本文是一篇城乡教育论文范文,城乡教育有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城乡教育差距的和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城乡教育及农村教育及文化建设。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问题探析

本文关于城乡教育及教育公平及义务教育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城乡教育方面论文范文例文,与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问题探析相关研究生毕业。

关于我国教育网站网络营销的

本文是一篇网络营销论文范文,网络营销类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关于我国教育网站网络营销的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网络营销及网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