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文化语境中的素养教育

时间:2024-01-15 点赞:49487 浏览:9862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该文是健康教育专业当代艺术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当代艺术有关毕业论文,与亚文化语境中的素养教育相关论文例文,适合当代艺术及亚文化及素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当代艺术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实施媒介素养教育是培育和提高艺术公赏力的重要途径;亚文化揭示了当下的文化症候和社会矛盾,在符号和想象的层面上解决了尚未化解的矛盾,实现了美学风格的创新,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和审美价值,有利于提高媒介素养,也有益于公众识别和享受艺术的素养的培育和提升;容不下亚文化的社会是脆弱而僵化的,不能正视亚文化的艺术公赏力和媒介素养教育也是难以顺利完成的.

关 键 词 :艺术公赏力;艺术素养;媒介素养;亚文化

关注艺术公赏力,培育和提升公众识别和享受艺术的素养,一个必要的途径和管道是重视和推进媒介素养教育.这不仅是因为当代艺术的生产、传播和接受都离不开大众媒介,还因为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作为国民素养的主要构成,在培养目标和教育策略上颇有相通之处.本文将讨论媒介素养教育中一个容易引发误解但又难以回避的话题,即如何认识亚文化(特别是青年亚文化)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关系.在我看来,这个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对亚文化的认知和评价,而且也影响到人们对艺术素养、艺术公赏力的探究与思考.

这里所说的亚文化,主要是指通过风格化的方式挑战主导或主流文化的附属性文化形态,具有风格化、抵抗性和边缘性等特点.形形色色的亚文化构成了青年文化的底色,也直接影响了素养教育的开展.从国内学界对亚文化与素养教育的研究来看,我们可以发觉这样一种微妙的心态:一方面,人们意识到亚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有很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生命力,即使暂时遭到压制和收编,也会改头换面以另外的姿态和风格出现;另一方面,由于亚文化群体对主流文化缺乏认同,产生了疏离,素养教育的实施者和研究者总是试图以自上而下的方式改造亚文化,使之朝着主流文化的方向发展.比如有学者认为:“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努力使青少年从对亚文化的强烈认同中转化过来”,媒介素养教育所要做的工作是“要让青少年学会控制自身行为”,“只要加以适当引导,充分发挥其积极面,它就会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在我看来,这种观念至少存在着三个误区:其一,没有充分考虑到亚文化是媒介文化和当代艺术形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亚文化本身也是素养教育的对象;其二,没有把亚文化看成是青少年当下生动的、真实的生活实践,从而以一种介入性的立场进行回应,而是以学校教育所固有的主导文化或精英文化的标准去批判与苛责亚文化,这样就难免把亚文化看成是需要纠偏和“转化”的不良文化,在衡量亚文化功能的时候也失之偏颇;其三,把素养教育和亚文化群体简单对立起来,似乎它们之间只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关系,忽略了亚文化在素养教育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上述误区的产生,首先是因为媒介素养和艺术素养教育在我国真正实施的时间还不算太长,相关理论和经验还不够成熟;其次是因为长期以来人们对亚文化的研究,与亚文化丰富的形态相比是很不相称的,人们对亚文化的误解远远多于理解.应该指出的是,青少年不仅强烈认同媒介文化和当代艺术中的亚文化,而且也在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持续地建构着亚文化;青年亚文化实际上已是校园文化中的潜在课程或隐性课程,成为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习得的知识、价值观、规范和态度,深刻影响和规定了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教育策略.因此,我们有必要充分重视和准确评估亚文化语境,这才有助于素养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

一、当代艺术、媒体文化与青年亚文化

近三十年以来,亚文化一直是审美文化中活跃的要素,当代艺术与亚文化有着不解之缘,摇滚乐、大话文艺、涂鸦文化、恶搞文化、网络亚文化、山寨文化、草根文化等,都成为了当代艺术中抢眼的亚文化风景.从根本上说,媒体文化(大众文化、流行文化)具有娱乐文化的性质,这与具有抵抗性、边缘化的亚文化有很大区别,但由于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抵抗”采取的不是激烈和极端的方式,而是较为温和的仪式抵抗,主要体现在审美、休闲、消费等领域,因此亚文化和媒体文化常相互借用和催生:亚文化群借用、盗用媒体文化的符号,把不同的文化商品作为未成品和原料,进行拼贴、戏仿和即兴改编,对媒体文化和经典艺术进行颠覆和解构,构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亚文化现象;同时,媒体文化也常常从亚文化那里汲取灵感和资源,将其大量复制和生产,形成流行的时尚以获取利润.

正因为如此,亚文化、当代艺术和媒体文化的关系变得比较复杂.文化研究学者霍尔、费斯克等人都认识到了这一点,霍尔认为:“青少年文化是本真和复制的矛盾混合体.对青少年来说,它是一个供青年们自我表达的领域.对商业供应者来说,它是水清草肥的牧场.”“大众文化既不是大众的、完整的、自足的和真正的文化(文化主义),也不是统治阶级实行霸权的场所,而是大众与统治阶级之间的对抗的文化场域.”霍尔在这里揭示出了大众文化和青年亚文化内部存在的复杂甚至是对抗的状态.费斯克干脆将亚文化称之为“大众文化中的游击战”,并认为“游击战或大众文化的要旨在于它是不可战胜的.尽管资本主义有近两百年的历史,被支配的亚文化却一直存在着,并永不妥协地抗拒着最后的收编――这些亚文化中的民众一直在策划着‘撕裂着他们自己的牛仔裤’的新方法.”费斯克的意思很明显:在当下各种文化互渗的语境中,亚文化的生命力极其顽强,是媒体文化和当代艺术不可忽略的现实.

如上所述,耍开展素养教育,要培育艺术公赏力,我们不仅应该重视对当代艺术和媒介文化中的主导文化、精英文化文本的解读,也应该关注其中的亚文化现象,否则,很难想象素养教育能够顺利开展.凯尔纳在讨论媒介素养的时候指出:“我试图在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中辨别出那些抵抗统治秩序的更为自由的表征和社会力量,旨在批判统冶,追求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秩序,促成社会进步和变革的出现.这当然包括教育民众去抵抗主流文化的操纵,在媒介面前变得耳聪目明.这样,我对增强媒介素养(media litera-cy)开始兴趣盎然等”凯尔纳在这里对亚文化力量在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的高度重视,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二、亚文化的功能与美学意义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青年亚文化它真的只是所谓的“不健康、不积极”的不良文化吗青年亚文化因何而产生亚文化的风格有什么样的美学功能

要回答这些问题,有必要回顾亚文化理论史上的一个著名理论即“问题解决”理论,这一理论由美国芝加哥学派提出,被伯明翰学派发扬光大.它的核心内容是:亚文化的行动是为了“解决问题”(Action is problem-solving).这里所说的“问题”,主要指的是工人阶级青年面对资产阶级关于工作、成功和金钱的价值观所产生的“地位挫折”(staturustration)、失业、文化空间的剥夺等等.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语境将它理解为尚未解决的一切社会和文化矛盾.

根据“问题解决”理论,产生亚文化的原因不是由于青年与父辈文化之间出现了代沟,而是青年亚文化试图“表达 和解决了――尽管是‘想象般地’――父辈文化中仍然隐藏和没有被解决的矛盾”.这就是说,亚文化的出现是试图解决父辈和青年一代共同面对的社会难题;只要强势文化、支配文化对次属文化、弱势阶级的压迫还存在,只要权力结构存在着不合理的、不公正的和丑恶的现象,亚文化就会异军突现、风云再起;按照斯科特《弱者的武器》一书的逻辑,亚文化也是一种“弱者的武器”,是普通大众避免直接对抗权力者的反抗形式,是被支配者与既得利益者之间持续不断的斗争方式,大众运用这种方式参与公共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隐蔽”的微观反抗,可以将底层参与政治的危险性降到最低值.亚文化固然与年龄有关,但更与社会结构有关.以恶搞亚文化为例,它们通过恶搞的形式对社会生活中依然存在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进行嘲讽和解构,以达到在想象和符号实践中“解决”社会矛盾和难题:《做人不能太CNN》嘲讽了西方媒体的傲慢与偏见,《大电影之数百亿》用戏仿和搞笑的方式揭示出百姓与房地产商的矛盾,台湾“恶搞奥斯卡”嘲讽了民进党“执政”的荒腔走板等正是因为现实中存在着荒唐、邪恶和无知,所以才有了恶搞亚文化的愤世嫉俗和嬉笑怒骂.正如一位网民说的那样:“为什么要登山呢因为山在那里.为什么要‘恶搞’呢因为世上有太多道貌岸然在那里,有宏大叙事一统江湖,有精英意识妄想千秋万代.而野百合也有春天,一个草根也耍发言,也想把自己的想象力发挥出来,把内心的感受发泄出来.”

这样看来,虽然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亚文化,然而亚文化的功能是大致不变的.如果我们不能准确发现和深刻理解亚文化试图解决的“问题”和文化认同,就会对青年亚文化做出错误的判断.试图用年龄和代沟来解释中国当代青年和青年亚文化就是一例.有人时而用"80后”、“90后”、“新新人类”等标签亳不含糊地概括青年亚文化,时而又把“鸟巢一代”、“火炬一代”等桂冠赐给了同一代人,褒贬态度转换之快,不由让人茫然.其实,青年仍然是青年,亚文化仍然是亚文化,只是人们判断的标准出现了混乱,对亚文化的评价也出现了强烈的反差.

通过符号创造,亚文化在“解决”了难题的同时,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美学和美学创新,如泰勒考恩所说:“局外人和被边缘化的少数派常常推动艺术创新.”这种风格和创新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在底层、草根和弱势群体中传播、扩散.西美尔曾经把时尚的流向概括为“往上看”:“较低的社会阶层总是向着较高的社会阶层看齐,他们在那些服从于时尚兴致的领域很少遇到抵抗.”而亚文化的风格传播恰恰相反,不是从高雅文化到通俗文化自上而下地传播,而是自下而上地对高雅文化进行反哺.亚文化改变了流行文化的趋向和时尚潮流,有学者形象地将其描述为文化的“拉锯战”:“已经有许多实例证明确实有许多流行风格的来源,是上流社会以外的其他各种阶级(比如从街头上或从亚文化里产生出来的).因此,顺流而下这个字眼并不符合流行变迁的实情.各种文化的拉锯战这种比喻或许较能代表各种美学符号的争斗.”在这场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文化拉锯战”中,没有永恒的胜利者,但显然亚文化经常占据着上风.以最常见的亚文化服装风格为例,T恤、皮夹克、牛仔裤,现在虽然是人们最习以为常的、老少咸宜的服装,但是在1960年代,这种好莱坞式的“三件套”是典型的亚文化服装,只是在一波前卫的“坏男孩”中流行,几乎是不良少年的标志.在当时,T恤、牛仔裤和皮夹克已经和社会是一个意思,如果学生穿着T恤去学校,会被拒绝人内.

从亚文化的功能和美学意义上看,亚文化对艺术和美学观念的更新从来都是希望和危机同在.亚文化和主流文化的分离、差距以及界定都是相对的,今天是亚文化的事物,明天可能会和主流文化沟通、融汇.任何容不下亚文化的社会是脆弱的、僵硬的和迟钝的,不重视亚文化的素养教育也是难以成功的,对提升艺术公赏力也无所助益.


三、青年亚文化与素养教育的实施

亚文化之所以经常受到素养教育者的轻视和冷遇,从根本上讲,应该与文化保守主义有关.在素养教育研究史的经典著作――《流行艺术》中,文化研究的领袖斯图亚特霍尔等人对此有过批评.在该书的《媒介与社会》一章的开头,霍尔等引用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一个原始部落居住在舒适的环境里,亘古不变.所有的孩子在父辈们的传统中被抚养成人,被传授如何在清流中摸鱼,猎杀剑齿虎.虽然下雪后溪水浑浊了,剑齿虎也向南迁移了,但部落仍保留着这些传统方式.他们清理出一方溪水,好让孩子们继续抓鱼:他们把老虎的头颅填充进东西,好让孩子们学会打猎.这时一个激进的年轻人去找部落的长老问:为什么孩子们不能被传授在浑水里摸鱼,为什么不能捕杀近来危害乡里的北极熊但长老愤怒了:我们一贯传授如何在清水里摸鱼,如何打虎,这是经典的科目.况且.要学的课程已经够多的了!

从素养教育的角度看,霍尔在这里描写的“部落长老”无疑是一位思想落伍、不合时宜的冬烘先生.时代和语境已经发生了转变,我们看待媒体文化、艺术形态和青年亚文化的视界也应该“与时俱进”,不能食古不化、亘古不变,否则就会像“长老”一样荒唐可笑.霍尔在《流行艺术》一书中提倡对包括青年亚文化在内的媒介文化进行细致的解读、分类,我们也有必要从教育的主体、宗旨等方面进一步考察亚文化与素养教育的关系.

先看教育主体.在素养教育中,人们一般把教育主体仅仅理解为教师、家长或媒体从业者,其实,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不是教师、家长和媒介从业人员独自占有的资本,青年亚文化群体也可以成为素养教育的主体.从媒介素养教育的环境因素上看,青年亚文化群体对媒介日常活动和表现的经常性和自觉性的参与,已经为素养教育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加拿大的媒介教育者普赞天(Pungente)提出了媒介教育的八大成功要素,第一个就是“媒介教育必须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草根运动”

该文是健康教育专业当代艺术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当代艺术有关毕业论文,与亚文化语境中的素养教育相关论文例文,适合当代艺术及亚文化及素养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当代艺术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这就是说,青年亚文化群体本身可以成为素养教育的主体,与教师等一道成为平等对话的参与者.

再看媒介素养教育和艺术公赏力的宗旨.如果我们仔细考察当代亚文化的代表文本,我们会发现,当代青年亚文化和素养教育的隔阂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远,相反,亚文化的一些特质甚至直接体现出素养教育的宗旨.比如,按照学者卜卫的看法,媒介素养教育应该被定义为“培养公民媒介素养的教育”,包括四方面的内容:第一,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第二,学习判断媒介讯息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第四,了解如何有效利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媒介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公民对讯息的批判性选择和有效的利用.这就是说,媒介素养教育的宗旨是培养更主动和更有批判的媒介使用者,培养受众对媒介信息主动质疑的态度和习惯是最重要的目标,这与艺术公赏力强调公众在艺术接受中的“辨识力”和“鉴赏力”等能力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亚文化的功能与媒介素养教育、 艺术公赏力的宗旨在一些重要方面是不谋而合的.亚文化旨在揭示隐藏于社会中无所不在的权力斗争、支配与反支配、霸权与反霸权的关系,这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宗旨非但不矛盾,反而有些吻合.例如,在某种程度上,在网络亚文化中,亚文化群体在接收海量的媒介信息的过程中具有了较强的主体意识,有效地承担了传播者和创造者的角色:在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炒作中,在御用文人的吹捧中,一介草民胡戈以敏锐而睿智的判断力,通过戏仿和拼贴,暴露出《无极》在视觉盛宴之下隐藏的空洞和虚妄,这难道不算是一种批判性地使用媒介“我是打酱油的”、“很傻很天真”等网络亚文化用语的流行,不正是对热衷八卦新闻的娱乐界的犀利的嘲讽“正龙拍虎”、“俯卧撑”、“藏猫猫”不正深刻地暴露了信息管控中的虚假性和不公正近年来热热闹闹的山寨文化尽管有侵权之嫌,但它强调“人人都是艺术家”,支持“自己动手来做”,鼓励“DIY”的精神,这是否也可以说是使用媒介、制造信息的另类的生动表现可以说,亚文化所体现出的自下而上的美学风格,亚文化的符号抵抗功能,并非只是解构和颠覆,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受众获得了制造信息的平等和自由,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话语建构权力.这些恰恰都不同程度地达到了媒介素养教育和艺术公赏力教育的目标.

青年亚文化风格化地揭示了当下的文化症候和社会矛盾,表现出被强势媒体忽视或不屑表现的草根体验,在想象层面上解决了尚未化解的矛盾,是消费至上时代中的“噪音”,扰乱了商业霸权的顺利实现,为弱势群体赢得了文化空间,在素养教育中无疑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我们在开展素养教育的时候,对亚文化不应该只是横眉冷对,在学校、家庭和宣传教育中都应该注意区分媒介文化中的亚文化因素,如开设和举办“影视欣赏与亚文化”、“亚文化与媒体文化”、“亚文化与艺术创新”等课程或相关活动,充分重视亚文化群体的主体性建构.

当然,重视亚文化在素养教育中的作用,并不意味着无条件接受亚文化.毕竟,如果亚文化一味追求游戏性、娱乐性,不断冲击文化和道德的底线,有可能会沦为负文化(即丧失信念后处于绝望状态的破坏行为,特点是颓废和放弃价值,丧失道德底线),变为素养教育和艺术公赏力的反面教材.黑格尔说过:“一件事物,如果不是本身之中包含着可以嘲弄和讽刺的成分,要想用外在的方式去开它的玩笑是不可能的.”“如果主题本身之中不包含着矛盾,喜剧就是肤浅的,就是没有根据的.”这提醒我们:如果亚文化由于过于追求搞笑、搞怪、另类,沉迷瞬间快感,肆意肢解传统,滑向无聊和虚无,沦为追逐商业利益的帮手,那么,它对当代审美文化的创新,对艺术素养和媒介素养的培养与开展终将是无所建树的.

相关论文

试析加强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为您写医学生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医学生方面有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试析加强医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相关论文范文例文,包括关于医。

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

这篇信息论文范文属于大学毕业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信息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与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相关如何写毕业论文。适合信息。

提高幼儿信息素养教育有效性

关于幼儿园及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幼儿园方面教育论文格式要求,关于提高幼儿信息素养教育有效性相关论文范文。

亚文化语境中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这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属于大学毕业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方面电大毕业论文,与亚文化语境中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的存在看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为您写媒介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媒介方面有关开题报告范文,与“”的存在看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相关论文范文集,包括关于媒介及素养及信息。

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此文是一篇图书馆论文范文,图书馆类有关论文范例,与生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图书馆及信息检索及数据库方面。

幼儿英语启蒙素养教育

本文是一篇启蒙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启蒙教育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幼儿英语启蒙素养教育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启蒙教育及英语学习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