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教育目的的时代澄明

时间:2024-02-22 点赞:43168 浏览:8213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生命教育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培养人:教育目的的时代澄明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是国防教育专业与生命教育及社会发展及知识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生命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新人形象和教育形态,教育培养人这一永恒目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当今时代,以人为本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面发展的人是时代所要求的新人.教育应回归生命,复原本真形态,促进生命个体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

关 键 词 :工具人;知识人;生命人;教育目的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1-0003-04

无论教育被作何理解,教育目的始终是培养人.然而,“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的人之形象,每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教育”[1].因此,对于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不同时代的教育有不同的回答.总的来说,由于受所在社会发展的制约,教育培养人这一永恒目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中有着不同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工具人:社会机器的齿轮

随着工业生产时代的到来,机器大生产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变革.与此同时,工具主义思潮泛起,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主导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发展方向.教育为工业大生产服务已成为当时教育的时代主题.工业社会机器大生产盛行,使得教育物化为一台批量制造劳动者的机器.“为了有效地培养大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标准化知识人才,教育把受教育者纳入学校教育的生产过程中,用统一的教育技术、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育工艺流程,把人制造成标准化的教育商品,并且输送给大工业和经济运行模式.”[2]教育性质的物化导致教育过程的异化,“教育是一个塑造过程,如同钢轨的制造一样.经由这种塑造过程,人格将被塑造成所需要的形态”[3].在此情形下,学校变成工厂,教师成为工人,学生则是原料,教育过程变成了一种机械化的造物制器过程——学生直接成了生产工具.

人是社会性动物,并具有传承文化、发展经济、服务政治等社会功能.工具化教育强调把人造就成服务社会的工具,片面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和教育的社会功能,极易导致教育偏离原初形态.“为社会的教育,实际上把人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附庸和工具,不是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反而是压制人的自由发展,使人成为社会机器的标准件、螺丝钉.”[4]无论是将人培养成社会需要的文化人、经济人还是政治人,实质上都是把人视作非人性的社会附属物,都是经由工具化教育生产出的“工具人”.工具人是人的异化形态,它丧失了人的灵动性、主体性、独立性、独特性和完整性等个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工具人”并不能成其为人.

工具主义观念不仅主导着西方社会大工业生产时代教育的发展,也一直主导着中国传统教育的发展.中国教育源远流长,自进入奴隶社会,具有朴素的平等色彩的原始教育就演变为带有鲜明等级色彩的等级特权教育——只有奴隶主阶级的子弟才能“学在官府”,此时的教育成了奴隶主统治阶级培养继任统治者及下属人才以延续奴役统治的工具.其后的封建社会教育形成了官学与私学并存的局面,统治阶级子弟和平民皆可入学受教.一方面,皇族子弟及官僚子弟受教是为了“劳心而治人”,实际上是经受教而成为统治阶层.另一方面,平民可以通过“学而优则仕”进阶统治阶层行列.这看似平等,然而“学而优则仕”的实质却是“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面向平民阶层的教育实际上是为了培养维护以帝王为中心的统治阶级利益的人才.总而言之,封建社会的教育实质上是维护封建皇权统治的工具.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就是一种立足于政治的工具主义的德育思想,在中国历代严密的体制控制下,等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政客,就是培养奴才”[5].但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家天下”主导的皇权辖制内,政客与奴才在本质上都是维护统治的御用工具.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教育形态实质上是工具化教育.

1949年新中国成立,我国成为新主义国家,此时的教育演变为“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主义教育.而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发展新时期,社会性质的转变引起了教育的变革.1958年,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指出我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期间,教育被定义为阶级斗争的工具、无产阶级的工具,受到政治风潮的严重侵袭,正规教育名存实亡.拨乱反正之后,教育得到恢复和发展,被提升到战略地位.由此,我国教育发展进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教育目的发生了多次变化,但把人看做是工具和机器,把人的教育看做是对工具和机器的打磨与塑造的这种根深蒂固的物化思想却一直没有改变.”[6]从“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无产阶级的工具”到“教育的本质是生产力”,无不是突出强调教育的社会职能.教育的政治化或政治化教育,以及教育的经济化或经济化教育,实质上仍属于工具化教育的教育形态.

总的来说,工具化教育把教育视为社会的附庸,最终培养出来的是推动社会机器运转的工具人,“不问怎样使一个孩子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是问我们应当教他什么技术,使他成为只关心生产物质财富的世界中的一颗光滑耐用的齿轮牙”[7].

二、知识人:科技理性的奴仆

自然科学的发展,科学知识的大规模转化应用,促使社会生产生活大为改观.科学理性取代工具主义成为主导社会的意识形态,“科学就是力量”、“知识就是力量”的呼号已成为时代强音.人类积淀的知识越来越多,代际传承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教育与知识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加剧了人们对知识的迷恋,知识教育的强化引发了相关的教育问题.

事实上,知识教育由来已久,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一方面,知识是人类经验、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教育赖以存在的基础和教育实践活动的载体;离开了知识,教育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一方面,迄今为止,最为便捷有效的教育途径就是学习已经系统化和组织化的间接经验——知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知识的地位也被提得越来越高,乃至知识被认为可以改变命运.受科学理性思维的影响,科学知识被认为是最有价值、唯一正确的知识.对绝对的、客观的、终极的、中立的科学知识的狂热追逐,最终导致知识拜物教的产生.在此情形下,教育变成传授知识并发展知识的工具,知识教育随之异化为知识本位的教育即知识化教育. 在知识化教育视阈中,知识是手段,更是目的;教育意味着知识,知识控制着教育;教育以知识为中心,并为知识而教育.知识化教育的泛滥导致学校课程教学出现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偏差:尽可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成了全部教育活动的宗旨,学校成了专门传递知识的场所,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由于知识被认为是客观的外在物,学生就被看成一无所知的“空白人”,教师的任务则是将现成的知识施加于学生.显然,知识化教育是一种强制性的、封闭式的知识灌输教育.“这是一种‘壶杯’教育理论,教育者(壶)拥有智力和实际知识,而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杯),知识从壶里倾倒在杯中.”[8]无疑,知识灌输教育会严重抑制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力,最终结果就是:“学生是用知识一片一片搭建起来的,充塞于学生心灵的惟一就是知识.”[9]由此,学生就变成了“知识人”.知识人所受的教育越多,就越受知识的内外夹击,他们自身的情感、需求和意志都随着知识的日渐增多而日趋消解.

从工具化教育演变到知识化教育,从塑造工具人到培养知识人,这是教育观念的一大历史进步.然而,知识人尽管适应一时之需,但终究是教育目的的反动.知识化教育异化成的知识人奉知识为圭臬,降身为知识的奴仆,自身原有的主体性丧失,以致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终不能成其为完人.

科学理性至高无上是现代主义的重要特征,现代教育也随之被打上科学知识本位的烙印.及至后现代主义哲学兴起,终极绝对的科学理性逐渐被消解,传统的知识观念随之革新.知识不再被认为是客观事物的如实反映,而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自我建构;知识不是现成的结论,而是动态的生成,需要个体主动去活化和体验;科学知识不是知识范畴的全部,人文知识也是知识的重要成分;除了普适的公共知识,还存在个体独有的个人知识;不仅存在显性知识,还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缄默知识;知识的性质发生转变,知识的客观性、普遍性和中立性等特性被解构,生发出文化性、境域性和价值性等新的特性.知识不再凌驾于个人之上,人成了更高层次的创造者,是自身存在发展的主人.知识与教育密切关联,知识转型必然引发教育革新.在此情形下,知识化教育随之转变为人的教育、个体的教育,实现教育之于人、之于个体的生命回归.

三、生命人:教育本真的原点

教育为人类所特有,是关于人、通过人、为了人的活动.教育的对象是人,而生命则是人最根本的存在特性.因此,“教育活动的展开当以生命为原点,任何偏离原点的教育,都不是真正的教育或是对教育的异化”[10].以人为鹄的,以生命为原点,是教育的返本归真.

生命教育是生命化教育.生命的基本品质是自由和生长.被异化的教育——无论是工具化教育还是知识化教育,都是将个体放置于附庸的地位,以外在的要求为导控,而不考虑受教育者自身的身心发展需要.这种思想导致教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处于绝对主导的位置,而学生只是被规训、被教化的对象;并且,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知识的逻辑组织为参照,而不是以学生的心理发展为根据.尽管知识化教育和工具化教育能系统地传授知识并培养技能,但从根本上却是对受教育者生命的抑制.确切地说,教育是人“止于至善”的自我建构,其初衷亦即最终的目的是“润泽生命”.生命教育尊重每一个受教育个体的生命特性,摒弃用外在要求来束缚生命个体的自由发展,给予学生自主的空间,让他们在学校自由学习.与此同时,生命个体也在自由成长.质言之,生命教育是生命化教育,是生命个体的享受过程.

生命教育是个性化教育.每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差异性是生命个体的基本特征.教育是生命个体参与其中的活动,学校是生命个体生长其中的地方.对于受教育的生命个体而言,教育理应是差异性教育.然而,被异化的教育——无论是工具化教育还是知识化教育,都是片面强调教育的同一性和标准化,用同一内容、同一方法、同一模式将全部学生都塑造成用同一个脑袋思考的人.“如果让生命活动就范于某种固定的模式,无疑会丧失生命的丰富性、流动性,使生命失去个性化.”[11]这种标准人丧失了作为生命体的灵动性和创造性,实际上被当作社会机器的标准件,成了无生机、无活力、无个性的“物”,最终不成其为“人”.与此对应,生命教育承认、尊重并关注生命个体的差异性,肯定各生命个体独特的禀赋、兴趣和性格;针对不同的受教者开展不同的教育活动,将公共教育转化为个体教育.这种基于生命差异特性的个体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个性教育,致力于满足每一个生命个体各不相同的发展需要,使每一个受教者都能成其为自己.

生命教育是全人教育.人是完整性和全面性的存在,生命是多层次和多维度的存在.被异化的教育——无论是工具化教育还是知识化教育,都是片面强调智育、强调受教育者认知能力的发展,结果造就了理性有余而感性不足,富含科学气息却缺乏人文素养的“单面人”.全面发展的人应是身心健全、理性与感性共存的统一体,教育应当促进生命个体认知、情感、态度和技能的和谐发展.生命教育立足于生命的完整性,不仅发展认知能力,还培养情感态度;不仅激发科学精神,还提升人文素养;不仅塑造生命个体的社会性,还随顺他们的自然性,促使生命个体的知情意合一,最终实现每个受教育生命个体全面而充分的发展.

质言之,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本然形态——教育,又是教育的应然形态——人性朝着本然状态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生命教育既是教育的理想形态——现实教育因关涉社会需要而无法完全回归生命,又是教育的原初形态——原始教育随顺人性而具有朴素的生命色彩.无论如何,教育必须立足个体、契合人性,排除干扰而返璞归真,润泽生命并成全生命,唯此,才能摆脱教育“目中无人”的异化困境和“人是机器”的生存危机.

归根结底,教育的社会属性、历史属性导致了教育目的在不同时代的各式澄明.也就是说,教育目的具有时代性,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而不断进化.事实上,也只有将教育看作是一个历史过程,一项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社会事业,教育思想才不会固步自封,教育体制才能适时变革.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和社会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教育观念必然也会不断革新,新的教育形态必然应运而生.当今时代,以人为本已成为社会共识,全面发展的人是时代所要求的新人.时代生成新人的形象,教育的主题随之革新.以人为本、回归生命,是时代、社会的要求,更是教育本身的要求.教育以人为鹄的,以生命为原点,唯此,才能为人的发展、为教育自身的发展、为社会的进步奠定根基. 参考文献:

[1]王啸.全球化与中国教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10.

[2]金生鈜.理解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25.

[3]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4.

[4]冯建军.教育即生命[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4(1).

[5]邓晓芒.教育的艺术原理[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科版),2003(2).

[6]岳伟.批判与重构——人的形象重塑及其教育意义探索[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84.

[7][英]伊丽莎白·劳伦斯.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M].纪晓林,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9.

[8]卡尔·R·罗杰斯.罗杰斯著作精粹[M].刘毅,钟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79.

[9]鲁洁.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

这是一篇生命教育有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与培养人:教育目的的时代澄明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是国防教育专业与生命教育及社会发展及知识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生命教育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信条:塑造知识人[J].教育研究,2004(6).


[10]冯建军.论教育学的生命立场[J].教育研究,2006(3).

[11]燕良轼.生命哲学中的教学理念蕴涵[J].高等教育研究,2004(7).

责任编辑:杨孝如

Cultivating People: Period Clarification of Education Goal

FENG Jia-yu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Each epoch bears its unique images of people and educational forms, so that the eternal educational goal of cultivating people shows specific clarifications in different times. At present, person-orientation has bee a consensus in the whole society. Meanwhile, well-rounded people are the new generation required by the modern times. So education should return to life and recover its original state, promoting individual self-improvement and prehensive development.

Key words:instrument person; knowledge person; living person; education goal

相关论文

教育目的和教育评价标准

该文为综合素质类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与教育目的和教育评价标准相关初中生教育论文,可作为继续教育专业综合素质论文写作研究的大。

道德教育:目的、手段与教育的有效性

本文关于道德教育及目的及社会道德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道德教育论文范文数据库,与道德教育:目的、手段与教育的有效性相关硕士。

试述教育改革与教育目的的融合

这是一篇知识经济类专科毕业论文范文,与试述教育改革与教育目的的融合相关学年毕业论文。是高中教育教学专业与知识经济及教育改革及教育理。

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

本文是一篇德育工作论文范文,德育工作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与教育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德育工作及校园环境及幼儿园。

残疾儿童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

本文是一篇特殊教育论文范文,关于特殊教育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残疾儿童自信心的培养和教育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特殊教育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