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教育改革迈向中国梦的脚步

时间:2024-04-15 点赞:43962 浏览:8470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教育改革论文范文,关于教育改革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关注教育改革迈向中国梦的脚步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教育改革及义务教育及教育公平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教育改革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在会见中外记者时,对中国梦做出的上述深刻阐释,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庄严承诺,为中华民族如何赢得一个更加值得期许的未来,确定了航向.

2013年将成为中国梦圆梦征程上一个鼓满风帆的新开局.这一年的春天,“中国梦”是全国表委员们频繁提及的一大热词.在他们看来,中国梦也是在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方面让民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的民生梦.

中国梦的提出,必然折射出教育改革今后的走势.与二三十年前相比,今天教育改革的目标、路径、方式都更加接近“深入区”.为了让中国梦照进教育的现实,教育改革将着力于何处,怎样凝聚广大参与者的共识,无疑是一篇既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来书写的大文章.

期待更好地体现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和起点.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为国家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义务教育不均衡是多年来民众意见的聚焦点,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制约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教育公平表现在权利、机会、规则三个方面,”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说,“在权利公平(即保证适龄者入学)基本实现以后,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是要针对优质资源集中在所谓好的中学、小学这样的机会不公平,还有招生政策在沿海和内陆地区差异明显这样的规则不公平.”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副主席朱永新指出:“一个又一个动辄上万学生的超级学校被打造出来,却并没有改变许多地方义务教育薄弱的现状.我国大多数县区的校际差距比发达国家还要大,相当一部分乡镇的农村学生成绩达标率不到40%.”名校独大迫使周边学校难以为继,由此造成的两极分化现象绝不是受教育者的福音.独大的名校被讽为“高明的小偷”,偷走了政府和社会为营造良好教育生态所付出的努力.从长远看,除了需要改变现有的制度设计,更应反思根植于全社会的“只有分数至上,才能收入和地位至上”的成功标准.


任何改革都是对既得利益者的挑战,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此知之甚深:“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教育改革也不例外,不少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孩子都在名校就读,这个格局一时很难改变.由于一些地方热衷于评示范性学校,下面的应对之策就是拼命往优质学校投钱,让那些学校去争“星级”的招牌.因此,朱永新建议改革现行的教育考评机制,“如果评价教育政绩不是看当地最好的学校有多好,而是看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有多大,相关领导就会去抓义务教育均衡了.”

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认为,应取消向优质学校过多倾斜的政策或经费,通过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逐步缩小校际差距;实施教师流动制度时,要切实对流动的教师在收入、考核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促进优质资源向薄弱学校的流动,逐步弥补城乡鸿沟.

我国义务教育目前只是在数量上基本普及,而质量上与“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葛剑平认为,只有在体制、机制上改革创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逐步取消学校等级,才能促进教育公平、持续、均衡发展.

“我们要努力使人人享有平等的机会,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李克强首次以总理身份亮相时的这句表白拨动了老百姓的心弦,让不少渴望“靠知识改变命运”的民众特别想和他聊聊“每个人都能享有良好教育”的话题.

期待扎实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3年全国政协教育界别联组会上说:“我们教育的孩子应成为能够适应21世纪世界发展潮流需要的有用人才.”他在向与会者表达自己心中的中国教育梦时用了三个词:因材施教、有教无类、人人成才.

教育部长做的教育梦是这样一幅“背景墙”:(1)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应试格局依旧没有被撼动,学校对学生优与差的评价标准依旧以成绩为唯一,被纳入一个成才模式培养的学生学习依旧不堪重负,“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依旧止于口号;(2)教育行政者把学校举办权、办学权、管理权和评价权依旧集为一体,导致所有学校大同小异;(3)在教育体系自身,教育层面和学校层面依旧存在着等级,即使教育资源再丰富,也会引导大家只在乎最高等级的教育,从而人为地堵死了学生们的多元选择.

显然,要实现教育梦,就必须实行个性化教育,给学生成长提供多元选择的空间.为此,首先,需要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实现教学、招生、考试分离.只有打破集中录取制度,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把基础教育从应试格局中解放出来,才有实行个性化教育的可能.其次,要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让学校办出个性和特色.最后,要取消教育体系和人才评价中一系列带有学历歧视等的不平等制度.

以上几项制度性改革的推进,必将遭遇到部门是否“放权”的难题.说是难题,是因为多年“行政主导”下形成的思想惰性,多年积习形成的办法惯性,以及多年“官本位”滋生的权力依赖,历经数次改革却始终没有从整体、从内在得到根本解决.一旦出了事担责的总是临时工,难怪网民惊呼:“体制内怎么会有那么多的临时工?”

2012年9月,国务院专门下发的《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被舆论广泛认为是对长达十多年的撤点并校后遗症的“迟到的修补”,因为一半小学被撤并掉,许多农村学生的命运已经被改变.由于地方教育决策多由行政单方面主导、拍板,即使有民众反对,也要强势推进,结果,当初反对的意见中诸如会增加学生的上学成本、会增加交通安全隐患、会加重家庭的负担、会导致学生辍学、会使城镇学校大班化更严重等,不幸一一变为现实.这个事例足以提示教育决策中公众参与程序的极端必要. 听证会、人大讨论和媒体都是这个程序的几种方式,只有经过多方利益博弈所做出的决策才会比较稳妥可行.如此从“审批型政府”到“服务型政府”转型的过程,可以重建民众对教育的信心,从而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期待更大力度地依法落实《纲要》

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下称《纲要》),是我国社会对解决当今重大教育问题所达成的来之不易的共识,其中所提出的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办学体制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都直指教育问题中的“老大难”,堪称亮点.分析近年来表委员们的议案和提案中涉及的教育问题,事实上有相当部分早已写入《纲要》.因此,解决教育难题的最优路径,就是落实《纲要》,而无需再把现实问题拿来分析,独辟蹊径.

回顾过去的10年,教育公平有所扩大,城乡义务教育全免费,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转移支付力度,特别是财政性教育投入2012年历史性地达到GDP的4%,都是与表委员的积极推动分不开的.因此,面对教育发展的诸多难题,仍然需要代表委员拿出当年追问教育投入的劲头,督促政府部门依法治教.

应该看到,《纲要》只是行政性的法规,并没有通过立法程序变为法律.由于现行教育法律都没有根据《纲要》所提及的改革精神进行修订,因此,它推进教育改革的正能量很容易被滞后的法律消解.落实《纲要》的最大困境在于:如果动真格儿落实,难免遭遇“违法”的风险;如果止步于“墙上挂挂”,教育部长的教育梦终将沦为空想.

当前社会发展和转型中的矛盾,大多带有体制机制性因素.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靠改革,解决不好改革的思想阻力和利益阻力,就不会有改革的实质性突破,关键是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和顶层推动.”

要办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无论是促进传统的教育发展理念和思维的转变,还是督促立法机构按照《纲要》的精神修订相关教育法律,以及质询、监督政府部门执法,都是“”代表委员们的职责所在.民众期待这些民意代表们为推动、深化教育改革能有更大的作为.

2013年“”会风的变化,是换届之年一系列新政的落实和持续.这些改变,真正体现了政治的本质.多元化的社会产生了多元化的利益主体和诉求.多一些交锋,让不同的利益观点面对面碰撞;多一些交流,让相对固化的群体间隔膜在理解中化解.只有不同的利益诉求都得以充分表达和有效沟通,才可能探寻出种种难题的解决之道.

期待织梦想,风起再扬帆.眼下距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还有七年,恰好与《纲要》提出的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的年限相吻合.其间,如果依法治教可持续地成为政府行政的基本方略,教育梦想中的公平正义就一定会美梦成真.

(责 编 子 君)

相关论文

户籍改革的中国梦

本文关于户籍及福利及户口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户籍方面论文范文集,与户籍改革的中国梦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现教育的中国梦

本文是一篇师德师风建设论文范文,师德师风建设方面有关毕业论文,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实现教育的中国梦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师。

中国教育改革和展望文参考文献

本文是一篇信息技术教育论文范文,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有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中国教育改革和展望文参考文献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信息技术。

关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本文是一篇师德建设论文范文,师德建设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关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师德建设及义务教育及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