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体育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

时间:2024-04-14 点赞:55355 浏览:11755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这是一篇体育院校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体育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是德育专业与体育院校及创业教育及大学生方面相关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资料,可作为体育院校方面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以河南省体育院校学生、辅导员等为调研对象,分析当前体育院校就业创业现状及就业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为深化就业创业教育改革,突出体育专业特色,进行教学实践操作提供理论参考.

【关 键 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体育院校;就业创业教育;改革

1前言

我国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迅猛发展,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规模为504万人,在校生2300万人,毛入学率21%,正式成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以高等体育院校为例,随着体育院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加大,据统计,我国现每年有体育类毕业生近10000名.据《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2010届本科毕业人数最多的100个专业中,失业率最高的10个专业,体育教育专业位列第7,成为红牌专业,即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包括体育教育专业在内的薪资较低的前10个专业,为高失业风险型专业〔1〕.研究体育院校体的就业创业现状,推动就业创业教育改革,对体育院校提升教育水平,创新教学机制,拓宽学生就业创业渠道将起到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及河南省部分高校体育系的1000名学生、30名体育院系辅导员和就业指导教师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根据研究目的,共设计两种问卷,涉及体育类10个专业,效度及信度符合研究需要.问卷一针对大学本科大一至大三学生发放800份,回收680份,有效问卷660份,回收率85%,有效率97.1%.问卷二针对大学本科大四毕业生及已就业学生采取寄发等方式,发放300份,回收240份,有效问卷229份,回收率80%,有效率95.4%.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3.1.1体育院校整体就业形势严峻,就业态度理性务实

以河南省为例,调查中大一至大三学生61.9%认为体育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68.4%的学生认为社会上存在着对于体育院校毕业生的歧视,45.2%的学生对于就业态度比较乐观,35.9%的学生感到迷茫没有信心.针对大四毕业生及已就业的同学调查表明,48.5%的学生自信可以找到工作或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在毕业去向的调查中,本科各阶段高过半数的学生都选择先就业后择业,理想意向择业单位的前三位分别是:政府部门、学校、国有企业.可见,体育院校学生对于工作稳定性强,工资收入相对较高的就业单位选择与本科其他专业学生目标基本一致,也与当前大学生热衷报考公务员的现状较为符合.大四已就业学生在实际寻找工作的过程中,针对就业地区问题,超半数学生选择在河南就读城市或省内其他城市发展,表现出较强的地缘与人脉意识.在择业时考虑的就业因素的前三位是:薪酬与待遇、个人发展机会、自己的性格与兴趣.对于最低月薪,大一至大三38.8%的学生认为在2000-3000元,37.7%的学生认为在1000-2000元;而在经历一番求职探索的毕业生及实际就业学生能够接受的最低月薪:34.5%的学生在2000元左右,23.6%的学生在1500元左右,说明体育院校大学生渐渐放下工资高要求,找工作更加理性、务实.面对如今的考研热,在调查中,大四考研者选择考研的动机主要有社会压力大、还没有做好就业准备、为了提高学历、研究生就业前景较好.

通过数据分析,目前体育院系大学生对于就业形势与压力有明确的认识,就业态度谨慎乐观.一方面希望通过进一步深造提升学历、转移就业,同时渴望得到稳定性强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针对当前体育院系较大的就业压力,大学生也愿意放下架子从低工资、零经验着手,做出从大学到步入社会的自我选择.

3.1.2求职前职业规划不明确,求职中欠缺就业技巧

对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调查表明,80%的学生喜欢本专业,但76.2%的学生对于是否会围绕专业选择职业持不确定态度,57.3%的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有模糊的职业规划,但缺乏对就业政策的了解.55.7%的学生认为目前所学专业课程基本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对大四毕业生及已就业的学生调查中,49.8%的学生考虑过职业规划,但没有详细做过并予以实行,只有45%的已就业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性质与大学所学专业完全对口或具有较高相关性,呈现出专业热爱程度与求职意向倒挂.大四毕业生择业面临的问题有欠缺就业技巧、专业不对口、就业信息少等问题.寻找工作中尤为欠缺的素质统计前三位的是:缺乏相关工作或实践经验、专业知识技能、沟通协调能力(表1).

3.2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3.2.1在校创业比率偏低,优势领域不明显

在对大一至大三的学生调查中,47.9%的学生表示会考虑创业,而其中68.6%的学生并未付诸实际行动.63.1%的同学表示赞成创业,但会考虑综合因素,反对盲目、不顾一切创业.多数学生创业想法来于周边朋友、同学和创业成功人士,学校创业教育影响较低.47.8%的学生认为最佳创业的时间段应为工作后再创业.在对已就业的毕业生调查中,42.4%的学生对创业政策了解很少,根本不了解的占26.6%.就已创业人群的创业目的分析,43.7%的学生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24%的学生是因为找不到合适工作,14%的学生是不想为别人打工.在创业领域上集中分布在零售领域,没有突出体育教育、大众健身领域优势.数据表明,学校创业教育力度不足,创业政策宣讲和优惠扶持实践仍需进一步加大,应端正大学生创业目的,强化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价值观教育.

3.2.2创业缺乏系统指导,资金、管理成制约瓶颈

对大一至大三学生调查表明,71.4%的辅导员没有具体了解过学生的就业创业意向,在创业方面能够提供帮助的更多的是家长、院系,对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帮助认可度不高.对已创业学生调查表明,认为体育院校学生创业的前三位优势是:学历水平、创新思维和人脉关系.结合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领域,尽管很多高校举办过创业论坛、创业方案大赛等多项活动鼓励学生创业,但仍缺乏后期有效的创业资金、系统的创业指导、整个流程的产业孵化等措施.因而一方面是体育院校学生创业范围局限于小规模零售或网售等,并成为在校期间创业典型案例宣传学习的重点,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跟踪服务与扶持力度,为规避较大的市场风险,创业项目往往难以做大做强. 4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应是当前高校实施就业创业教育改革的风向标.调查表明多数学生认为现在具备一些基本创业知识或亟需创业能力培养,对当前各校开展的就业创业教育活动的基本认识总体感觉一般,最希望通过就业创业教育获得知识的途径是:亲身实践尝试、成功人士经验分享、参加比赛或者模拟训练等.结合教师访谈表明(见表2),当前对体育院校开展的就业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和教学课程、消息不通畅,与外界社会缺乏接触、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列为教学重点等.因而,创新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可以尝试以下几个方面(见表3):

4.1优化课程设置,树立系统的就业创业意识

课程教学是优化就业创业的基础.从调查结果分析,55.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就业创业课程基本适应需求,同时57.1%的学生认为创业教育要着重惠及对创业感兴趣的学生,激发创业热情,掌握创业技能.自2007年起,部分高校将就业创业教育纳入基本课程,并把就业创业教育课程列为本科生必修课,讲授我国就业创业基本政策,解读就业创业基本知识,包含课程有《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大学生求职与择业》、《创业管理入门》、《创业实务》等.为进一步强化就业指导课程的实效性建设,应从低年级新生抓起,培养学生较好的职业规划意识与学科发展方向,形成本科四年就业创业教育的系统化体系,通过专职教师、辅导员、德育教师联动,避免出现低年级学生热情高涨,但缺乏方向引导,高年级学生精神懈怠,错过学习良机的两级分化状态.2011年6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类课程,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2〕.这一通知的出台,对于优化创业课程设置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2落实教育政策,创新教育形式

探索新型有效的教育方式,使其转化为学生实用可靠的技能本领是就业创业教育的关键.在对河南省体育院校学生的创业调查数据中,大一至大三学生最需要接受的就业创业教育知识前三项为:人际沟通的方法技巧、市场运行方式、领导管理能力,对于获得这些知识的前三种途径是:亲身实践尝试、与成功人士经验分享、教师课程讲授.反映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体育院校学生突出表现为专业技能扎实,沟通能力欠佳的问题,也表现出更加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因而就业创业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商务沟通与交流能力、团队训练能力、现代企业意识等.在针对大四及毕业生就业指导方式的调查中,33.6%的学生选择模拟职场方式、26.2%的学生选择政策理论宣讲,17%的学生选择案例分析.因而采用多种教育途径,让学生真正触摸到就业创业脉搏,而非仅仅是囿于校园本身,成为就业创业教育的突破口.各地高校要贯彻科技部建设“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推动建设“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的意见,同时也要有效利用当地资源环境,创建了一批大学生创业实习和孵化基地.〔3〕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为例,大一就开设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初步培养学生就业创业意识,大二开设《体育经济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等选修课程,邀请校外专家举办讲座、定期进行创业专题指导,基本满足了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需要.同时,建立了中小学体育实习定点合作单位、商业健身俱乐部、社区大众健身指导等多种实践基地,通过参观、实习的方式锻炼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为学生步入社会寻找工作有了更为清晰的定位.

4.3做好服务工作,完善就业创业教育体系

服务工作是就业创业教育取得成果的保证.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平台,也是做好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者和带动者.调查表明,学生最希望从校方就业创业指导中获得的服务主要是:用人单位信息、应聘技巧、求职心理等,毕业生认为有效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主要有:浏览网站(30.6%)、参加招聘会(26.6%)、依靠人脉关系(22.3%)等,这些就业创业机会的获得在很大程度取决于校方的信息沟通与对毕业生的宣传介绍力度.学生在校期间,所在班级、院系的学生干部构成比例、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实习与社会实践、就业指导,都成为日后影响学生就业环节、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因素,因而应打造信息沟通渠道畅通,集心理、生理、法理于一体的教育体系,探索网络远程面试、手机信息报、网上办理就业手续等新服务形式,以便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

4.4强化专业特色,扩大品牌效应

强化专业特色是发展体育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的动力和源泉.体育院校是以体育专业为特长的综合性高校,涉及体育教育、体育新闻管理、体育旅游、体育英语及田径、球类、武术套路等多种专业,是为国家输送优秀体育人才、发展学校体育,推动大众体育的重要平台和力量.因而体育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关系到体育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形象和声誉,也关系到群众参与体育建设的热情和后劲.在校大学生是推动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活力与希望,就业创业也是当前大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因而进一步打造过硬的教学训练设施、强化师德师资建设,提升体育竞技水平,拓宽体育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是体育院校创新就业创业机制的生命线.

5结语

体育院校就业创业教育具有较为鲜明的专业特色,它更加强调了体育技能与人文素养的结合,在我国高校不断扩招的形势下进一步提升现有的体育类大学生就业水平,消除社会存在的体育专业就业歧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必须进一步改革专业课程与就业创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探索新型有效的教育形式,打造实习基地,明晰发展定位,完善服务体系,不断交流和学习兄弟院校、综合性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成果和经验,大力推进体育院校就业创业教育的创新发展和科学发展.

相关论文

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究

本文是一篇创业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创业教育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体育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探究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创业教。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