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不组织胜过组织

时间:2024-01-26 点赞:48779 浏览:96825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论文是一篇学生有关教学论文刊物,关于课堂教学,不组织胜过组织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学生及常规教育及笔者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学生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有效组织教学是老师的必修课,但真正的有效组织教学并不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的外在形式,而是那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学生自己有把握且熟知的最朴实无华的内容.教学有没有效益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能力、素质有无发展.

【关 键 词 】组织教学 兴趣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59-02

所谓有效组织教学主要是指教师通过运用一定的组织教学手段或方法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组织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同样,教学有没有效益,衡量的指标并不是教师有没有进行组织教学,而是看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能力有无发展.

纵观十几年的教学经历,有一些课堂笔者并没有过多地运用组织教学的技巧,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些课堂令笔者难忘,引起笔者对真正有效的课堂组织教学进行反思.其反思结论是:一些课堂不需要过多教学组织技巧:一是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并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的;二是能抓住“思维引火线”的;三是学生对内容熟知且有把握的.


一、教学内容贴近学生并能引起极大兴趣

中师毕业时,笔者曾教过小学一年级(寄宿生),经常产生这样的经历与叹息:精心准备了一堂课,可走进教室一切都变了,不时会有各种与课堂不协调的音符冒出来,完全与当初所设想的背道而驰、大相径庭,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停下来使用各种“绝招”来组织教学,以期学生每一颗心都沉静而不浮躁,每一双眼睛都充满对知识的渴求,每一颗脑袋都积极思考.记得有一学期新生刚入学,为了学生日后养成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使今后的教学少一些障碍多一些顺畅,全体一年级组教师举办了将近一周的新生入学常规教育.但是,在进行常规教育后的第三节课上,教室里乱作一团,无论笔者怎样引导提示,孩子们早已忘了刚刚学习的“说话之前先等,不能等”.教室里随便走动的身影多了,小蜜蜂似的嗡嗡声也越来越响了,对这样一群懵懂的孩子,笔者不好发作,而他们对笔者严肃的目光看不懂,不明其意,照样率性而为,那时自己真的很茫然,对这样一群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今后要怎样组织才能使他们有条不紊地学习、生活呢?

一周一个的晚自习悄然而至,鉴于课上的“惨状”,笔者认为必须变换招数,要让学生明白老师对他们寄予怎样美好的期望——希望他们将来能拥有一双敏锐的会观察的眼睛,拥有一颗善于分析、思考的灵活头脑.那天下午,笔者恰好读到了一篇关于获诺贝尔奖科学家瑞利的童年的小文章,而这则文章恰好可以把笔者的这一希望悄然传递给他们,就是那个晚自习,就是那个不经意的故事使笔者惊讶不已.

笔者把小瑞利的故事娓娓地讲给孩子们听:“小瑞利和你们一样大的时候,一天,他家里来了很多客人,为了节约时间,妈妈把泡好的茶水放到托盘里送到客人面前,小瑞利发现妈妈端茶给第一位客人时,托盘倾斜,其中的一个茶杯向下滑了一下,杯中的水漾出来了,接着妈妈给第二位客人端茶时,托盘同样倾斜了,但小瑞利却惊奇地发现茶杯并没有向下滑,杯中的水自然也没溢出来,这一现象使小瑞利非常惊讶,百思不得其解.”讲到这里时,教室里鸦雀无声,一双双眼睛充满了好奇.“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为什么第二次托盘同样倾斜了,而茶杯却没有向下滑动?水也没有溢出来?”这个问题一提出,教室里依然很静,孩子们都在思索着,几分钟后,陆续有人举手一个接一个说出自己的猜测与判断,有的还能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令笔者不敢相信的是,在那几十分钟里,无论是笔者还是同学讲话时,竟然没有一个人插嘴,相反,他们听得那样认真、专注!也没有一个人按捺不住来回穿梭走动,一切是那样井然有序,孩子们不失积极主动地思索并发表见解,这不正是自己所期望的一幕吗?

当笔者把真正的原因(第一次杯子底下有油,杯子才滑动导致水溢出,而第二次,因开水把杯底的油冲走了杯底没有油,因而杯子未滑动,也正因为有了这最初的观察和思考,为他以后发明润滑油奠定了基础)说出,同时告诉他们从现在起留心观察生活,做一个有心人,说不定也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时,笔者分明看见了孩子们眼中的光辉与那份踌躇满志,他们是那样的可爱、聪明,而自己又是那样的轻松、愉快.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问题不在于教孩子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这一堂课正好诠释了这一理念.

为什么同样的学生,只是内容不同,他们的表现会有如此大的差别?是笔者的组织技巧提升的结果吗?但自己根本没有组织!是什么力量使这些开始令我担忧,甚至有些束手无策的孩子变化如此之大?与其说是组织教学的作用,还不如说是教学内容贴近他们并能引起他们极大兴趣的一个故事的功劳.可见,一种愉悦的学习情境,一个好的教学内容,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与,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上课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愉悦.那么课堂还需教师怒目圆瞪、煞费心思地去组织,去牵强地把学生的心思硬往回拉吗?试想,如果内容单调、呆板,离学生很远,没有丝毫趣味性、探索性,纵使有再高超的组织技巧,到最后,也只会落得个“黔驴技穷”、“一声叹息”!

二、抓住“思维的引火线”

大学毕业后,笔者进入一所高职高专学校任教,其间任教了一个五年制大专班,这些学生初中毕业没考上理想的高中,自认为考不上大学,就来读五年制大专,以期拿一个大专文凭.他们大部分基础较差,学习态度欠端正,课上埋头睡觉、玩手机的现象时有发生.笔者在课上经常停下来组织教学.但有一次课却令笔者异常难忘,他们不再睡觉,而是仰头皱眉思考了.

那一堂课的内容是演讲与口才,讲的是常用说理方法.在讲类比法时,当笔者讲完类比的概念(一种利用事物的相同属性或相似点进行比较、对照,由个别推出个别的说理方法)并举了一些实例后,笔者设置了一个情境: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刘绍棠先生有一次在四川大学进行讲座,到了自由提问时间,一名女大学生递上来一张纸条,上面的问题是:“既然文学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那为什么您总是唱赞歌,而不唱悲歌呢?难道社会就没有阴暗面了吗?”笔者提出的问题是:假如你是刘绍棠先生,该怎样回答这位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求用类比法回答.接着,笔者说:这可以说是一个具有挑战性而又尖锐的问题,其实刘绍棠先生“总唱赞歌,而不唱悲歌”反映了刘先生的创作倾向及对创作题材的审美取舍.也就是说,在美与丑、光明与黑暗面前,他选择的是美的、光明的、积极向上的,这也符合大众的审美倾向.大家想想,该如何回答呢?原本以为,会没有几个学生思考,更别说积极回答了,最后还是自己一个人唱独角戏.但这“以为”错了,令笔者惊诧不已的情形发生了:学生思维异常活跃,答问空前踊跃,答案千姿百态.那些回答至今令笔者印象深刻!举例如下: 学生1:如果我是刘绍棠,我会说:“你进教室时,你为什么总会选择桌面干净、凳子结实的座位就座,而不会选择桌面胡乱涂鸦、凳子缺胳膊少腿的就座呢?”

学生2:如果我是刘绍棠,我会说:“你去买衣服时,为什么你总会挑合身的、穿起来漂亮的,而不会选不合身的、不好看的呢?”(类比得非常贴切,同学们鼓掌了)

在这两位同学回答之后,学生答问可说是争先恐后,回答的内容也异彩纷呈.

学生3:如果我是刘绍棠,我会说:“照相时,你为什么总是笑,而不哭呢?”(同学笑了)

学生4:如果我是刘绍棠,我会说:“赏花为什么总是在花儿灿烂娇艳时,为什么不选择飘零凋谢时呢?”

学生5:如果我是刘绍棠,我会说:“买肉时,为什么总挑选新鲜的,而不买腐烂的呢?”

学生6:如果我是刘绍棠,我会说:“作文集里的作文,为什么总选择写得好的,而不选择差的呢?”

学生7:如果我是刘绍棠,我会说:“为什么你总是会把最好的一面呈现在老师面前?”

学生8:如果我是刘绍棠,我会说:“祭文中,为什么总是歌颂死者生前值得称颂的事情,而不写他那些令人不齿的事呢?”

这一堂课让笔者对这些学生刮目相看,惊讶于他们反应的迅速,更惊叹他们思维的多样性.这样的效果是笔者组织技巧提升的缘故吗?笔者只给他们提出能引起他们思考的问题而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思考越积极,学起来就越愉快,教师教起来就越轻松,而要让学生一边听讲一边思考,则必须要有“思维的引火线”.这堂课,笔者不过是给了学生这样一根“思维的引火线“而已.

三、学生对内容熟知且有把握的

在给新生上演讲与口才课时,其中有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敢登台当众表达且言之有物并有一定的条理性.一般来讲,由于紧张加上准备不充分,许多学生初次登台时只说几句就会语无伦次,脑子一片空白,要么站在台上发呆,要么不好意思地跑回座位.怎样才能让每一位学生登台后做到有话可说,而又不雷同、不枯燥呢?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对他知道的、熟识的、有把握的内容往往更容易产生兴趣且更有信心.那初次登台当众讲话的内容就应该选学生熟识的、有把握的,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遇到因紧张而无话可说的境况.鉴于此,笔者第一次实训的内容是——我的家乡(因班内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即使是同一省份,地区、家乡也不尽相同).要求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与众不同,可介绍家乡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家乡优美的风景,家乡的特产,近现代以来对社会有影响的人物等.笔者只希望每个第一次登台的学生能做到敢说且内容不过于空洞就可.没想到这一次学生们又给了笔者一个大大的惊喜!一位来自湖南湘西的同学,介绍了传说中的“赶尸”和“放蛊”,湘西凤凰古城,沱江,沈从文故居和他的墓地及碑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以及风味绝佳的腊肉和糍粑等,可谓内容奇特,引人入胜.一位来自云南的学生特别有意思,他一开始便详尽地介绍了云南的地理位置,经度多少纬度多少,人口多少,森林覆盖率多少,年降雨量多少;接着介绍了云南多样的少数民族及其各具特色的习俗,他选取了最有名的泼水节及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也称“女儿国”)来介绍.他介绍了摩梭人至今保留着的母系社会,至今还实行以感情为唯一基础的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习俗等,引起许多同学对“女儿国”走婚习俗的刨根问底,同时同学们也都惊叹于他的记忆力——各种数据他都能流利地背下来.

一位来自新疆的学生为我们介绍了天山、天池、克孜尔千佛洞、火焰山等奇异风光和披着雪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富有西域风情的饮食习俗,还讲了某些奇怪的忌讳、如忌讳别人当面赞美自己的孩子,尤其不能用胖、漂亮、胃口好之类的词句,不论是亲戚还是朋友,忌讳一进屋就去抱主人家的孩子,尤其忌讳远道而来的客人去抱,认为这样会使小孩受惊生病.而要说“这个小孩太难看了”之类的话等等,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同学们都嚷着要去新疆围着火炉吃西瓜.更令人惊喜的是,这次不少同学做了精致的PPT,把家乡的优美风光、家乡的土特产及家乡的不凡人物介绍得图文并茂、异常精彩!很多同学末了还不忘盛情邀请老师和同学到他的家乡做客.这次实训气氛空前活跃、轻松愉快,笔者没想到这次实训会如此成功.整节课几乎没有怯场、无话可说的情况出现.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听得津津有味,笑声掌声一片.细想成功的原因应归功于学生对实训内容熟知且有把握这一前提吧.

可见,真正有效的组织教学并不是花样百出层出不穷的外在形式,而是那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思考、学生自己有把握且熟知的最朴实无华的内容,教师多花时间琢磨这些,学生的能力、素质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

相关论文

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组织的几个案例

本文是一篇课堂教学论文范文,课堂教学类毕业论文,关于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组织的几个案例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课堂教学及语言及学生方面。

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

本文是一篇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政治学科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课堂教学。

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

这是一篇课堂教学类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科学组织课堂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效率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是幼儿园教学专业与课堂教学及学生。

如何组织好政治课堂教学

关于课堂教学及政治教育及教师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课堂教学方面高中教育教学论文,关于如何组织好政治课堂教学相关论文范本,对写。

怎样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

本论文是一篇关于课堂教学类英语毕业论文提纲模板,关于怎样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课堂教学及教学经验及。

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组织

该文是参考文献专业教学法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教学法方面有关硕士毕业论文,与课堂教学中分层教学的有效组织相关论文范文文献,适合教学法。

如何组织好实习课堂教学

此文是一篇学生论文范文,关于学生方面论文范例,与如何组织好实习课堂教学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学生及数学生及多媒体方面的。

我国高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

本文是一篇课堂教学论文范文,关于课堂教学方面电大毕业论文,关于我国高职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课堂教学及多媒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