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古诗文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4-02-14 点赞:42892 浏览:8075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关于初中语文及初中语文教学及古诗文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初中语文类论文范本,与优化古诗文教学的策略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初中语文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关 键 词 】初中语文 古诗文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B-0055-01

古诗文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璀璨耀眼的明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古诗文教学,引导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增加思想内涵,提高文化素质.下面,就古诗文教学实践,谈谈笔者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走近作者,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开展古诗文教学,通常需要了解作者所处时代以及创作诗文时的社会背景.同一作者由于人生道路发生曲折变化,其前期作品与后期作品的创作风格也会发生变化.比如,如果我们不熟悉杜甫生活的社会历史环境,不知道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的疾苦,不了解诗人有心怀天下苍生的济世情怀,便难以体会诗人“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的凄苦,也难以理解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俱欢颜”的博大胸怀,甘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自我牺牲精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以,笔者进行古诗文教学,注意指导学生走近作者,了解作品创作背景.


二、诵读成韵,引导学生领悟诗情

古诗文情感丰富,语言精练,节奏明快,音韵和谐,应引导学生应反复吟读,领悟感情.古诗文的诵读,首先要注意对情感的把握.比如,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喜悦,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忧思.李煜的《虞美人》表达悲苦愤慨、凄凉伤感.然后,引导学生反复吟诵,领悟诗情.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感情,进入诗歌的意境之中.王维的《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句诗意境辽远、雄浑壮阔,要读出掷地有声的效果.岳飞的《满江红》因为押仄声韵,读出的情怀应该是慷慨悲壮的.

三、借助意象,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古诗文中意象是情感的载体,它本身蕴涵着丰富独特的情感信息.在古诗文阅读时要抓住意象,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所蕴涵的意象展开丰富的想象,进入诗文的意境中,品味深蕴其中的诗情.笔者在教学《天净沙·秋思》时,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意象.该诗前三句以九种意象景物的渲染,为末句“断肠人”作了铺垫.首句中“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组合成一幅枯寂、黯淡的画面,反映着游子孤独而沉重的心境.第二句以“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组合成一幅轻快、温馨的画面,浸染着诗人淡淡的喜悦.第三句以“古道”“西风”“瘦马”三个意象,组合成一幅苍凉、萧瑟的画面,体现了游子的悲凉、落魄的心境.最后,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整首词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我借助对诗歌中几种意象的揣摩,引导学生进入全诗意境之中.

四、领悟内涵,读出诗文背后的深意

中华民族文化在古诗文中常活化为一种精神、一种情怀.古人运用诗文形式观照世界、诠释人生、抒发情怀、表达心志和彰显人格.积极入世与归隐山林这两种处世态度,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比如,教学陶渊明的《饮酒》时,我引导学生理解诗人超凡脱俗的归隐思想,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境界,体悟“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领会陶公那“欲辨已忘言”的真意,体会“心远地自偏”与官场距离有多远.笔者觉得有必要引领学生体会古人是如何理解世界的,引领学生从文化视角领悟古诗文背后的深意.“山气”“日夕”“飞鸟相与还”等这些大化流行的景象,体现陶公对自然的一种放眼、一种理解:“吾悟之道皆在吾心.”这种放眼文化、回归自然、无为而治的意蕴,可以作为我们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切入点.

相对而言,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回荡着浩然正气.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句表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引导学生从文化视角来欣赏古诗文,体悟前人是怎样看待问题的,从中受到感染、得到升华,构筑我们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五、传承美德,弘扬诗文中人文精神

学习古诗文时应传承美德,发掘古诗文中的人文精神.古诗文中人文精神的内涵是综合的、全方位的.引导学生学习古诗文,可以起到以文教化的作用.比如,惜时勤学类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还有一些诗文教育人讲究诚信,以诚信作为立世之本,都有助于初中生坚守思想道德底线.

(责编 李景和)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