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岗位需求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时间:2024-04-09 点赞:50028 浏览:10280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空中乘务论文范文,空中乘务类有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基于岗位需求的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空中乘务及空乘服务及服务行业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空中乘务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文章基于空中乘务专业就业岗位需求及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了高职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

[关 键 词]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臧杨柳(1978-),女,江苏徐州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西方文论.(江苏南京210048)徐明(1976-),男,江苏扬州人,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学.(江苏南京210032)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5-0123-02

一、空中乘务专业岗位需求及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空中乘务专业主要是面向民航业空中和地面服务岗位,培养从事空中乘务、空中保安、民航地面服务、礼仪服务、商旅服务等方面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空中乘务专业岗位群主要包括:机上乘务员、空中保安、机场安检、地面勤务人员、机场要务人员;相关工作岗位包括:酒店接待员、旅行社前台接待员、企业公关、企事业办公室文员等.空乘专业的就业岗位主要是面向服务行业,所以语言交际能力是该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的能力,此外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岗位应变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等.

根据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制定的职业标准――《国家职业标准:民航乘务员》,分析空中乘务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如右表所示.

二、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体系广而杂

大部分高职院校中,空乘专业基本挂靠在其他专业名下,例如:音乐学专业(空中乘务方向)、艺术设计(空中乘务方向)等.空乘专业普遍开设了所挂靠专业的部分专业课,另外开设一部分空乘方向课(如民航概论、空乘实务、空乘礼仪等).由于全国性的专业指导委员会还没有成立,该专业课程设置显得零散,针对性不强.就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09年该院设置了商务英语(航空乘务方向)和空中乘务(艺术类)专业.2009年和2010年为商务英语下设的一个方向,2011年起以单独代码招生.即便以单独代码招生,空乘专业的教学管理工作仍由商务英语教研室负责,开设了民航英语口语、民航英语听力两门民航英语类课程,其他英语课程均属于商务英语类课程.同时,职业技术方向课设置多而杂,除了包括航空乘务类专业职业基础课以外,还包括外贸单证、外贸函电、商务沟通与谈判等本应属于商务英语类的专业课.据调查,大部分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课程设置偏多偏杂,虽是为了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拓宽就业面,但是这些课程既与航空服务的关系甚微,又多是基础理论,学生并不能深入学习,实践能力锻炼也不多,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更不能提高学生的专业迁移能力,学生毕业后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贯通.


(二)实践环节薄弱

第一,实践教学体系设置不合理.空乘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包括课内外实训、专业综合实训、毕业顶岗实习三个环节.其中,课内实训在课程授课过程中完成,课外技能实训结合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或各类竞赛进行;专业综合实训包括航空乘类实践课程和语言类实践课程,之后,学生进入顶岗实习的环节.表面上看,空乘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识岗、顶岗、上岗的递进,但由于受实训场所、师资等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空乘专业的专业综合实训过少,仅能开设礼仪、手语训练和医疗急救等不需要特殊场所的实训,或者依赖挂靠专业所开设的实训.

第二,缺乏专业实训场所.为满足中国民航业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空乘人才匮乏,高职院校不顾实训场所的不完善,匆匆“上马”空乘专业.很多空乘专业不具备模拟客舱、模拟候机厅、模拟安检等专业实训室.空乘的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在模拟实训工作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练习,需要依托实训基地给学生以直观感性的体验,空乘服务的岗位需求对实践操作能力有更高的要求,需要高成本、大场地的硬件支持.实训场所建设不足是困扰空乘专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第三,顶岗实训等于“放水”.空乘专业的学习时间基本分配采用2+1(2年理论学习加1年实习)的模式.迫于就业压力,只要学生能够被航空公司录用,在第三学期便可以随时离开学校去上岗.这样的就业模式,打破了原来的教学步骤,顶岗实训的功效无法发挥.

(三)校企合作不直接

由于航空公司在就业招聘上占有绝对的话语权,不屑与高职院校展开校企合作,所以高职院校完全处于“失语状态”,难以与航空公司直接对话,航空中介公司便乘机伸出了热情的“双手”.为了达到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的要求,高职院校在无法和航空公司建立直接的校企合作的情况下,不得不与航空中介公司“握手”合作.中介公司负责空乘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课程,学生不仅要向学院交学费,还要向中介公司交培训费.

(四)专业教师队伍“不专”

各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专业教师的培养,但由于空乘行业的特殊性和保密性,高职教师没有机会亲身体验航空公司的乘务工作,并接受其专业培训,导致专业教师的“不专”现象,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践说服力,难以达到岗位需求.而外聘的“业界人士”虽有空乘行业经验,但没有经过专门教学培训,简单地将课堂教学等同于行业培训,缺乏教育理念及课堂组织方法,教学常规难以规范,学校也很难对这些外聘教师进行管理.

三、优化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对策

以岗位需求和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要求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需要基于岗位需求和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走访、调研航空公司,邀请航空服务界专家共同探讨课程体系的制定,引进航空服务行业的新理念,按照航空乘务专业岗位(群)包含的实际工作需求确定课程体系,制订完整、系统、专业、可行性高的课程体系.一是增强课程与岗位的关联性,删掉与空乘服务相关性较小的课程;二是开设更多民航英语类课程以代替大学英语通用课程,如:民航英语取代大学英语,让学生学习关于民航英语类语篇段落,在提高英语水平的同时获取民航知识;英语语言改为机场播音,以纠正学生机场播音过程中的语音语调等;三是将“双证书”制度体现在课程体系中,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及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要求的无缝对接.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校航合作”

第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综合实训中,空乘专业可增设更多航空乘务类实践课程,如:客舱设备运行实训、客舱餐饮服务实训、客舱安全与应急处理实训、民航地勤实训等.开设空乘服务语言类实践课程,如客舱服务英语实训、民航地勤英语实训、民航值机英语实训、民航要务英语实训、民航票务服务英语实训等,代替不属于航空服务岗位需求的实训.

第二,完善实训场所建设.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寻求政府、航空企业等的资金或设备支持,建设空乘实训基地,如模拟客舱、模拟候机厅.

第三,校企合作,变“放水”为“养鱼”.改变高职院校与航空公司之间长期缺乏沟通的局面,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不打破校企之间的隔阂,就无从实现空乘专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全世界的航空事业都在飞速发展,很多国外航空公司纷纷到中国招聘空乘服务人员,空乘职业必将变得更大众和普通,耀眼的光环即将褪尽,航空公司应该看清形势,放平心态,珍惜与高职院校的合作机会.政府部门也应积极推进“校航合作”,促进空乘教育良性循环,推动航空服务事业的健康发展,进而推动地方经济建设,实现“多赢”.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第一,将空乘服务行业人才引入高职院校成为专业教师.入职后,对其进行教师岗前培训,鼓励其考取教师资格证,成为“双师”(教师和职业技师),促使他们将丰富的行业经验、空乘服务理念引入课堂,再运用合理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空乘服务行业及思考职业生涯定位.

第二,帮助承担空乘服务专业课程的高职教师寻求机会参加空乘行业培训.即便没有机会亲身体验航空公司的乘务工作,但可以通过航空公司中介参加培训课程,各个高职院校的空乘专业通过互访、互学等灵活的方式来获得相关专业知识,为空乘服务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专业师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是今.我国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

[2]吴万敏.行业标准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许赘.旅游职业院校空乘专业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4]张岸滨.基于岗位需求的高职空中乘务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5]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组织部人才工作局.《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0.

相关论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本文是一篇学前教育论文范文,学前教育类有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学前教。

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本文是一篇金融保险论文范文,关于金融保险类毕业论文格式,关于高职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金融保险及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