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本科课程学分分配之比较

时间:2024-02-26 点赞:52146 浏览:108178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环境科学论文范文,关于环境科学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本科课程学分分配之比较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环境科学及吉林大学及自然科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环境科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是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基于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影响因素及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规范,选取四所典型综合性大学(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大学)对环境科学本科课程学分分配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不同高校课程设置的特色,探讨环境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发展模式.

[关 键 词]环境科学专业综合性大学学分分配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437(2015)01-0040-02

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是由多学科到跨学科的庞大科学体系组成的新兴学科.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有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为目标,集中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良好的科学素质和环境意识、较强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专业课程通常由通识通修课程,学科专业平台与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教学实践课程等模块组成,各模块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一、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及影响因素

环境科学专业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强.对环境问题的系统研究,要运用地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医学、工程学、数学以及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多种科学知识.2.研究领域广.研究内容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技术科学诸多方面,研究的空间尺度从微观粒子到宏观的宇宙环境,时间跨度从皮秒到万年.3.分支学科多.分支学科包括环境地学、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环境医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等.4.研究的整体性.环境中的各种变化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研究和解决环境问题时,需从起因、机理及控制途径进行系统的综合研究.[1]

环境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1.国家及社会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人口的增加,在环境监测、产业污染控制、循环经济建设、城乡环境建设、环境教育等诸多领域都需要大量的环境专业研究型及实践型人才.2.环境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污染控制技术、生态保护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循环经济技术,乃至环境伦理、环境法律、环境管理、环境经济学的快速发展,高等环境科学教育需要适应环境科学专业知识更新的节奏,寻求全新的模式以适应对环境科学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2]3.相关学科的进步.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高度的复杂性和综合性,无论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还是技术科学或者哲学的进步,都会给环境科学研究带来新的机遇和变化.4.环境监测设备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环境监测设备的广泛使用推动环境科学从定性描述向量化方面的纵深发展,而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与全球定位系统为主体的空间信息技术、系统建模技术等也获得长足发展,提高学生对这些技术及方法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环境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5.师资队伍的稳步成长与教学手段的不断改进.高水平、高素质、结构优化、质量优秀的教师队伍是环境科学专业发展的有力保障,而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实现环境科学类专业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3]6.专业实践教学的加强等.专业实践具有直观、综合、与实践结合紧密等特点,在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主要途径之一.[4][5][6]


二、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学分要求

环境科学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环境保护及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以及继续深造的专业人才.环境科学专业的学制一般为4年,实行学分制管理,要求至少修满150学分方可获得学士学位.根据高等院校理工科本科专业规范的要求,环境科学本科专业教学内容由普通教育(通识教育)内容、专业教育内容和综合教育内容三大部分17个方面构成.

普通教育内容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实践训练等.专业教育内容包括:环境学,环境自然科学,环境技术科学,环境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实践训练等.综合教育内容包括:思想教育,学术与科技活动,文艺活动,体育活动,自选活动等知识体系.

三、典型高校环境科学本科专业课程学分设置之比较

本研究选取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及内蒙古大学四所综合性大学,进行环境科学本科课程学分设置的比较,以此为基础,分析不同高校本科课程设置的特色与优势.四所高校环境科学专业课程统一按照通识通修课程,学科专业平台与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教学实践课程(毕业论文,综合实习,社会实践等)进行设置,学分分配情况如图1所示.

图1各高校环境科学专业学分分配

从图1可以看出,四所高校中,吉林大学总学分及通识必修课学分要求最多,内蒙古大学总学分要求次之,通识必修课要求学分较少,但学科平台及专业核心课学分偏多,中山大学与南京大学要求的总学分、通识通修课程、学科平台及专业核心课程、实践教学学分大体相当.

图2给出各模块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其中必修课是指通识通修课程和学科平台与专业核心课学分之和.

图2各模块学分占总学分的百分比

从图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就通识通修课程而言,内蒙古大学通识通修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相对较低,吉林大学相对较高,中山大学及南京大学通识通修课程所占比例居中,对于学科平台及专业核心课,内蒙古大学所占比例明显偏高,达到40%,其他三所高校基本持平,对于专业选修课,吉林大学专业选修课学分所占比例较少,内蒙古大学次之,中山大学与南京大学相对较高,实践教学中,吉林大学要求学分比例较高,其他三所高校基本相当,就必修课而言,四所高校学分百分比在61%~68%之间变动.此外,吉林大学增设课外培养计划,而其他高校目前尚未开展此类计划.综上所述,四所高校必修课修读比例相当,课程设置遵循《环境科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变动性相对较小.对于选修课,不同高校有不同的设置方式,南京大学与吉林大学分方向设课,其中南京大学按照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及环境规划管理方向设课,吉林大学按照环境基础、环境化学及环境规划与管理方向设课,中山大学与内蒙古大学未分方向设置专业选修课.四所高校中,中山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内蒙古大学专业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分别为32.48%、30.00%、14.14%、22.86%.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四所学校各有特色,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分方向授课,突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专”的特质,而中山大学、内蒙古大学则体现“综合”的特性.其中,中山大学专业基础教育偏重于化学课程的讲授,化学类课程占全部基础课的一半左右,南京大学侧重于培养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及环境规划管理方向的专业人才,课程设置专业性极强,吉林大学集中加强学生专业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实践能力,内蒙古大学则侧重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加强教学与建设项目的衔接,将环境影响评价、清洁生产、节能评估、工程设计等案例融于教学过程,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环境科学专业几乎覆盖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环境科学专业布点数最高.因此,以“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有特色”的人才培养要求为目标,提高综合类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意义重大.环境科学专业特点决定其所需基础课内容广,专业课门类多,然而学生在校时间有限,合理的教学计划、有效的课程设置、新课程的补充、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都至关重要,对于这些环节的改进与创新则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注释]

[1]易秀,谢娟.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及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07-108.

[2]王艳,李学军.环境科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26-128.

[3]朱启红,夏红霞,宋仲容,等.环境科学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2-84.

[4]李强,曹优明,朱启红,丁武泉,宋力,谢云成.环境科学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5-80.

[5]王琳,郭廷忠,杨永芳,王艾萍.环境科学专业研究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J].科技创新导报,2009(4):156.

[6]杜庆才,孙兰萍,朱兰保,丁艳,李婷芸.工程化背景下环境科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探析[J].长江大学学报,2013(1):103-105.

[责任编辑:陈明]

相关论文

ESP视角下的综合性大学英语课程设置

本文关于学生及课程及大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学生方面有关论文范文集,与ESP视角下的综合性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

西北大学本科课程编码明

本文是一篇应收账款论文范文,应收账款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西北大学本科课程编码明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应收账款及科目及增值税方。

西南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

本文是一篇国家级论文范文,关于国家级方面毕业论文,关于西南大学本科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国家级及数学建模大赛及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