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的影响

时间:2024-03-02 点赞:49938 浏览:102563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大学生论文范文,大学生方面有关毕业论文格式,关于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加强自我保护能力的影响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大学生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大学生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内容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在校受伤害事件时有发生.其中,因就业挫折、网络成瘾、恋爱挫折以及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不良心理问题而引发的学生自残自伤或伤害他人的案件比例呈现梯度上升态势.因此,为了更好的加强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适时的在高校普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关 键 词]心理健康教育;自我保护能力;大学生

据中国保监会主办的首届校园安全与风险管理论坛上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全国每年约有3000名大学生非正常死亡,并且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1].以2009年为例,当年的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2144.657万人,非正常死亡的大学生人数达到在校生人数的1.40%.这一数字验证了对当代大学生开展自我保护能力研究的必要性.继续分析研究发现,除一些意外事故如溺水、突发疾病死亡等外,因心理问题而引发的死亡事件比例逐年加重.2010-2011年间,某高校接连发生两起因抑郁症导致的学生身亡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既给当事学校带来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又给当事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情感和经济负担,同时,也会扰乱校园的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影响事件中心同学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最终,对学校的和谐稳定局面形成一定的破坏和冲击.因此,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的体系架构之中,是十分必要的.

一、国内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教育的现状调查

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可以拓展为自我保护和自我救助两个方面.从理论研究工作的开展而言,国内对于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这方面起步较晚,通过中知网以关 键 词“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为主题搜索,仅搜索出文献资料11条,且多集中于2010年之后,这说明国内关于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研究开展比较缓慢,与发达国家是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层面,查阅有关资料得知,截止2010年,我国接受急救训练培训的人员大概5000万左右,而2010年11月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人口数据为1370536875人,因而国内实际具备急救知识的人员比例为3.65%,而该比例在法国平均为40%,德国为80%.从数字比例而言,国内民众的自我保护能力知识的掌握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如果再细分到高校层面,大学生接受自我保护能力教育的比例更低.绝大部分高校并没有把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教育纳入正式的课程计划当中,甚至有部分高校完全没有开设类似的课程,因此,目前国内的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教育的现状堪忧.


从具体内容分布看,在目前部分已经开设相关课程的高校中,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教育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方面.一是安全知识教育,重点强调学生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提升自我防范能力,同时注意加强对社会负面思潮的抵抗能力.二是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强调通过心理咨询常规技术的教授提升学生的心理效能,提高内在的心理素质,使学生能够身心健康的投入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三是性安全教育,重点强调教会学生正确对待性生理和性心理成长,形成正确的恋爱观和婚恋观,防范因错误的性行为认知而带来的一系列个体和社会问题.

二、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以心理健康的知识入手,通过评判、分析健康与否的标准以及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引导大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培养、锻造他们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好的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和生活.一般来说,主要从自我意识和人格、情绪管理、学习心理、就业心理、网络心理、恋爱心理、适应心理以及人际交往心理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讲述和引导.其中就业挫折、恋爱挫折、网络沉溺、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导致的心理障碍产生特别容易引发学生自我伤害事件,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其特点如下:

1.实践操作性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步骤一般为“课堂+课外+理论+实践”,即授课教师课堂内部教学与指导学生课外心理训练活动相结合,团体辅导训练与个体心理咨询相结合的教学组合模式.教学中突出实践环节,通过心理协会等学生社团活动、5.25心理活动日等大型主题心理体验活动、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团体班级训练等强化学生心理体验,增强他们遭遇危机时自我救护的意识与能力.

2.专业识别度高

有别于一般的师资队伍,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一般都拥有心理学的专业背景,多数为心理学专业出身或者是经过专门的心理学课程学习,并取得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认可资质的团队成员,因此具有相对较强的心理学知识背景,可以从专业角度给予学生自我保护的相关建议.

3.特色区分鲜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一般心理咨询相比,具有一般社会心理咨询所不具备的教育学特点,它能够根据青年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的编著教材,并采用体验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将心理测试、课外训练活动、心理体验分享与心理知识的讲授融为一体,以“一对多”的教学手段加强对学生的正面激励,提高学生心理效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素质锻炼方法;而一般的心理咨询多采用“一对一”的单项咨询访问模式,并且多数只能是被动的解决问题,较难唤醒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主动的参与到心理健康模型的建设当中.所以相比较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更容易被广大学生所接受.

4.架构合理,制度有所保障

2008年以来,教育部及各省教育厅都下发红头文件,要求各高校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设,从经费投入、场地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全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已经逐步认识到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配套相关政策支持,从制度上和物质条件上给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工作巨大支持,这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乃至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工作是十分裨益的.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中的作用

自我保护是个体维护心理平衡的一种自发性行为.即是通过压抑、补偿、文饰和升华的手段改变对心理紧张的主观感受,掩饰不能接受的内在冲动和虚拟现实环境的危险,用以减少痛苦以及对痛苦的意识,达到心理平衡的行为反应[2].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近些年国内高校的急速扩张,大学生在校内可能遭受的伤害已经由初期的水电(火灾)安全事故、意外伤害事故、盗抢受害逐步扩展到涉及人际关系紧张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极端案例如马加爵事件)、恋爱问题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极端案例如长沙中南大学大二女生被割喉事件)以及不良心理障碍引发的自残自伤事故(如因抑郁症导致的跳楼身亡事件)等,因此,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中的工作力度是十分必要的.

1.加强生命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通过在大学生中开展生命教育,使青年学子能够充分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与此同时,联系一些具体案例,逐步讲解什么是错误的生命认知,什么是潜在的心理障碍,从而帮助大学生识别心理危机的信号,并掌握初步的干预方法,预防心理危机,维护生命安全,使大学生能够在心理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产生快速的自我防护反应,有意识的采取各种办法,保护自己避免受到不良情绪的侵害.

2.强健内在心理素质,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首先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内容教学,使青年学子了解常见的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的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其次,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心理咨询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内容和类型,建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念以及自助求助的意识;第三,了解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困惑与异常心理,了解心理疾病,懂得哪些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咨询进行解决,哪些心理疾病需要专业医疗机构整治.三管齐下,从而达到强健内在心理素质,全方位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目的.

3.正确面对人生挫折,掌握自我保护的手段

通过教育,使学生正确理解压力和挫折,了解大学生压力及挫折的主要来源,了解压力与挫折对人生的意义,学会正确管理压力和应对挫折;与此同时,有针对性的加强挫折应对训练,根据不同类型的挫折反应,掌握不同的处理手段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抗压能力和素质,以便在后期可能遭遇同样状况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更好的进行自我心理防护.

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教育的现状,指出了国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特点,提出应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研究的体系架构中,并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中的作用,旨在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