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高职《国际贸易理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

时间:2024-02-07 点赞:52933 浏览:11027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理论论文范文,关于国际贸易理论学士学位论文,关于改进高职《国际贸易理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及外贸企业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融合了理论与实务的课程,也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论与实际两部分,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应有所侧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本文针对目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中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模式改进

一、序言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课程内容包括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贸易实务两大部分,也就是关于国际贸易的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的两部分,在国际贸易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在课程体系里,在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学习过《经济学原理》《统计学原理》等课程,而在该课程之后,再安排《国际货运与保险》《报关实务》《国际结算》《外贸单证实务》《国际商法》等课程,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在国贸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要特别重视提高教学效果.本文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针对《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内容方面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理论部分包括国际贸易概述、国际贸易理论、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贸易组织等内容;实务部分包括市场调研、贸易术语、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国际货款支付、商品价格核算、国际贸易合同的磋商订立和履行.内容涵盖面广,涉及知识点多.而且随着国际贸易实践的发展,内容也在不断更新中.比如国际贸易理论部分的新的贸易保护壁垒——美国和欧盟新推行的“碳关税”,新的自由贸易区协议:如2010年9月12日正式生效的“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等;国际贸易实务部分,如2009年1月1日开始使用的新版英国《协会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国际商会新推出的自2011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2010》等.而很多教材即便是新出版的,也没有做到全面反映这些新的变化,而有的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活动没有充分反映国际贸易中的新变化、新动态,不能将最新的内容融合到教学中的问题.比如选取的案例发生的时间比较早,内容与目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教师要做到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方能确保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实用性.

目前教学中,部分教师在讲授理论部分时,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平均用力,不考虑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存在讲授内容过多,讲解程度偏深、偏难,脱离实际的毛病,学生感觉理论部分难于理解,不实用;而在讲实务部分时,不注意基本概念和操作原理的解释,一味注重所谓实际操作,比如对于国际货物运输和保险部分的教学,花费大量时间在运费、保险费的计算和提单、保险单如何填制上,造成与后续课程的内容的重复.另外不重视对于实务操作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国际国内法律的讲解、解释,结果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学生如果没有建立起总体上的国际贸易理论知识框架,没有建立起按照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进行规范操作的理念,掌握的实务操作会流于表面,对于后续课程的学习也不能提供足够帮助.


2.教学方法

目前很多老师上《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都会采用多媒体设备,特别是使用PPT课件授课已很普遍.而几乎每个授课教师也都会列举案例、提问学生和要求学生根据布置的题目分组讨论并进行课堂演讲的形式,但是由于多种原因,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有的教师使用PPT课件授课时,课件不够生动,加上PPT课件承载的内容多,教师不注意与学生互动,只顾自己讲,学生学习会觉得容易疲劳;

目前采用较多并且较为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是小组讨论,即由教师选取、或由学生自选适当的与国际贸易相关的实际问题,由学生组成小组来进行分析,并将其做成PPT,在课堂上演讲,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发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这种方法具有一定

的效果,但是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首先,由于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并且由于时间有限,不去充分查阅资料,不去自学相关知识,结果导致分析不到位,基本概念解释不清.结果导致讨论效果奇差,浪费课堂时间.

其次,教师没有很好的控制办法,出现了搭便车现象.小组中部分同学忙碌,部分同学不参与讨论,课堂发言往往是小组代表,没有达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师的教学方法应更加灵活多样,要能吸引大多数学生的参与,教学形式和方法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考试形式单一,考核不尽科学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考查教师的授课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师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改变考试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目前考试中存在以下问题:

对技能、能力的考核力度不够,考试形式单一,考试方式大多侧重笔试,对于口试、操作考试、演示考试采用较少.笔试的卷面分数在学期总评成绩的分值比例较高,笔试的考试内容偏重于知识记忆,名词解释、选择、填空、判断、案例分析等试题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考合一存在弊端.在传统的“教考合一”的模式下,任课教师既是命题人,又是阅卷人,为了提高学生的卷面成绩,任课教师往往在考前划重点,缩小复习范围或者用各种方式透露考试信息,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下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教学改革的建议

1.教学内容上

(1)教学内容要突出理论知识的应用

首先,教师要通过科研,真正理解教学内容的精髓,把握本学科或课程的发展趋势,及时吸收相关领域的最新的科研成果,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授课内容不可以局限于教材,可以从网络、有关的报刊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并以此来调整授课内容.比如,获知国家自2012年8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货物贸易外汇管理制度改革,取消核销单,企业不再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做出响应的调整,按照新的要求、新的办事程序介绍报关、退税内容.

其次,要引导学生关注有关理论的背景、作用,并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分析现实问题.比如自由贸易政策和保护贸易政策都是政府为了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而采取的措施,都有其实施的条件、作用和目的,从不同角度看又都会有正反两方面的效应.教师要设法带领学生去联系实际,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从国际贸易地理方向上看,统计数据表明,同前些年相比,欧美日仍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但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的贸易增势强劲.可以向学生提出这一问题:贸易地力方向变化后面的原因是什么?带动学生去做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第三,加大对贸易理论部分中实用性内容的教学力度.比如“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非关税壁垒”等,都是我国外贸企业要实际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熟悉国内外贸企业如何应对外国的“两反一保”措施,我国如何对进口产品进行“两反一保”.外贸企业如何突破外国的非关税壁垒,尤其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学生熟悉和掌握的这些知识,是他们进入外贸企业工作必备的常识.

(2)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实务部分内容任课教师应通过各种渠道,与外贸企业人员共同开发课程,将企业的工作流程、实际案例引入课程教学内容当中,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3)突出考证要求.以职业技能鉴定为参照系,结合有关的考证要求安排教学内容.目前有关国际贸易专业的考证有单证员、跟单员、商务师、外销员等考试,教师要密切有关这类考试的大纲要求和试题内容,以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这类考试,这也是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方面.

2.根据教学的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且做好课堂设计和教学组织工作

制作PPT课件要增强吸引力.可适当增加图片、视频,笔者在课件中加入了有关外贸单证的实例,在讲非关税壁垒措施时,播放有关的电视新闻视频,增强了直观效果.

科学的分组和有效管理是提高分组讨论效果的途径.教师在分组时要求明确小组成员的角色和分工,小组成员的角色经常变换,使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扮演不同的任务角色.力求使小组成员在性别、成绩、能力等方面具有异质性.小组的管理策略:选择合适的题目,确立小组目标;合理分工,强调个人责任;监控学生行为,提供技能指导;确立标准,强化评估.

在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案例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实施案例教学要注意:

(1)选择合适的案例

案例选择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应用时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采用合适的案例讨论方法

对于简单的案例,可以随授课进度当堂提出,教师让学生短暂思考后请学生发言或学生自由发言,最后教师进行案例总结.对于综合性的有难度的案例,可以预先布置、分组讨论,规定时间让学生完成案例分析报告.

(3)教师做好案例总结

教师对案例分析的评析和总结能够整理学生思路,统一认识,进一步提高案例讨论的效果.教师要对学生的发言或报告进行评价,指出其中的对错、优缺点.然后教师要简明扼要地总结与案例相关的知识点,并比较分析容易混淆的地方.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模拟实践操作,学生很感兴趣,针对某些章节的内容可以采用,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讲授国际货款结算的金融票据内容时,通过分小组模拟票据流转过程,可以使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使用从外贸公司获取的真实空白票据的复印件,分发给各个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给出的资料和要求模拟完成一系列的票据行为,包括出票、背书转让、提示、承兑、拒付、追索、付款.通过模拟操作,使教学与实际操作环节相融合,不仅可以加深对相关流程的理解和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3.考试模式改革

(1)丰富考核形式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的考试应该突出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重视创新能力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理论论文范文,关于国际贸易理论学士学位论文,关于改进高职《国际贸易理与实务》课程教学模式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国际贸易理论及国际贸易及外贸企业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国际贸易理论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的考核为改革方向,打破传统单一笔试的局面,采用不同的考试方式.比如,增加口试.要求每位学生画出某种支付方式(汇付、托收或信用证)的主要流转过程图,并进行讲解;提交有关问题的专题报告或小论文;期末的笔试加大主观性试题的比重,综合性的主观题能够测试出学生综合分析、创新思维能力.口试、专题报告或小论文以及笔试成绩按照一定比例计入学期总评成绩.

(2)建立试题库,实现教考分离

试题库不仅克服了个人命题容易出现的片面性、随意性,而且保证了试卷测试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提高了试卷的保密性,能够更加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教考分离也是对学生的有效激励,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四、结语

以上是我对改进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粗浅认识,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教学活动中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理念,加强自身的科研力度,密切关注国际贸易有关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及时丰富、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改进考核方式方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相关论文

《国际贸易理与实务》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国际贸易理论论文范文,关于国际贸易理论方面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国际贸易理与实务》教学方法相关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国际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