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育与构建国家认同的

时间:2024-03-31 点赞:45731 浏览:8942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地理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地理教育函授毕业论文,关于中学地理教育与构建国家认同的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地理教育及地理知识及高中地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地理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一、理论与研究综述

1.认同与国家认同概念

认同(identity),即“我是谁?”.最早由弗洛伊德通过精神分析法将其引入到心理学范畴进行思考.以弗洛伊德为基础,艾克里森提出“自我心理学”并认为“认同”是连续而有阶段性的心理社会发展过程,是人通过在社会交往中显现出的差异性而产生一种自我认知、自我界定,对自身特征的认识.而随着国外由逻辑实证主义向关注本体的人文主义学术思潮涌现,关于“认同”的研究更成为人文学科的研究热点,成为当代学术界一大流行词汇,并聚焦于民族(族群)、国家这类社会群体.事实上,在全球化时代,人们生活在一个“多样”、“流动”和“断裂”的社会环境中,思考自己是谁以及自己属于什么群体显得尤为重要,而寻找自身的国家认同常常处于弗洛伊德式“自我反省”的首要地位.对于权力机关而言,在越来越“平坦”的世界中,各民族、国家都在努力弘扬传统文化、夯实认同基础,以增强民族国家凝聚力.”

国家认同是人民对自己国家成员身份的接受,是一个包括许多成分的复杂心理结构系统,这些成分可分为认知成分系统、情感成分系统.认知成分系统指包括国家人群的地理分布和区域、历史传统等的了解和认同.情感成分系统指人们对于国家和人群的情感、情绪和评价等,如对自身国家和人民的依赖程度、归属感、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等.在一定程度上,国民对国家的认知与其对国家的情感紧密联系.而国家认同与社会秩序关系紧密,国家认同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因此,通过国家教育增强国民对于国家知识的认识有助于增强国民对于国家的归属感,促进国民凝聚力的形成.本文探讨国家教育的空间载体——学校空间、课程(尤其是地理课程)对于塑造学生国家认同的作用.

2.学校教育与国家认同的再生产

从空间生产角度出发,学校空间对学生国家认同的再生产有重要影响.自空间哲学家列斐伏尔提出“空间的生产”以来,空间的实践(spatialpractice)、空间的再现(representationsofspace)、再现的空间(representationalspaces)及三者关系背后的社会关系分析成为认识社会空间的最重要视角.诚然,在后现代地理学的空间思维中,文化已经成为了空间的“隐喻”(metaphor).在实质空间层面,空间乃权力与知识等文化要素转化成为实际权力关系之处,权力透过空间的构筑与使用而运作.从微观层面来看,空间权力运作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学校作为以传播知识与文化的正规场所(institute)一直受到微观政治学者的关注.在文化学家葛兰西看来,“学校既是经济机构,又是文化机构.学校通过把某些群体的知识确定为用以生产或分配的合法知识,而把其他群体的知识和传统视为不适合于学校的知识,从而有利于再生产处于支配地位群体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形式”.即主流群体通过对知识选择权的控制,建立主流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边界从而实现主流知识的再生产.同样地,后现代主义课程论专家阿普尔(MichaelApple)认为,主流群体、国家、意识形态正是通过“霸权”(hegemony)对学校教育进行控制,而“隐性课程”(latentcourse)的存在正是社会主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主要方式,即“什么知识才是最有价值”已经被“谁的知识最有价值”所代替.确实,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实质上是社会化的过程,是由“家庭人”到“学校人”再到“社会人”的转变.


本质上作为一种社会与文化的建构,认同从来都不是稳定或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地被“创造”和“操纵”.人的日常体验,社会关系,以及对地方知识的学习都会影响其对地方认同的强度.2011年《中国大学生的国际观调查分析报告》首次发布,调查显示地理教育对学生的世界意识及国家意识影响深远,地理学课程成为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地理教材对于学生对国家及地方认同的塑型具有重要影响.Tatjana使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利用斯洛文尼亚地理学教材对斯洛文尼亚学生形成“欧洲观”分析发现,地理教育通过在标准教材大量使用关于带有“欧洲”话语色彩的内容,因而对学生形成“欧洲观”具有积极的意义.确实,地理教育由于其对于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的阐述、地方文化的客观尊重、人地关系的辩证观、空间的相互作用及差异性知识的传播,因此其对地方及国家认同塑造的功能得到了学者的一致认可.

二、研究目的意义与方法

1.目的意义

回看中国大陆,目前对于教育与学生社会化的研究已经逐渐得到关注,其成果主要集中于教育社会功能(衍生功能)的探讨,其中少数民族教育与国家认同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总体而言,目前中国大陆的研究主要关注与“教育”大概念下对于学生国家认同的塑造,通过单一学科来了解学生在学校空间中进行认同再生产的机制的较少,而从地理学科教育的角度出发的更是鲜见.

基于认同自身的历史动态性以及学校空间的对认同的再生产能力,从地理教育对塑造学生国家认同的视角切入,通过文本分析的研究方法,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为例,探讨地理教材对其国家认同的塑造能力,以其在理论上对补充目前国内对于地理学与国家认同交叉研究成果,在实践上也为地理教育培育国家意识,更大程度地发挥地理教育的社会功能进行有益的探索.

2.研究方法

选择高中阶段地理教育为考察对象,从认同型塑的可能性及强度而言,中学教育于认同有着特殊的型塑意义,处于11~20岁的青少年是认同的敏感期,认同可塑性最大.学校教育过程的实施,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途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教材作为教育内容的核心部分,是教育者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因此选择从教材环节出发,由它所体现的对国家认同的建构比较有代表性地反映了高中阶段地理教育的总体状况.

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育所使用的国家认定教材有四种版本,其中使用最为普遍的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此套教材的知识维度、思想文化内涵维度、教学维度,以及教材特色维度在国内都属于领先的意义.本文采用文本分析方法对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到必修三)中文本及图像的地名关 键 词进行词频统计,通过将关 键 词在不同空间尺度中的归纳,形成教材中地名关 键 词的出现数量的对比性分析,以期反映主流教材所体现的培养学生国家认同的价值取向.三、地理教材的地名词频分析

对地方认同而言,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是整体上的认同,以一个国家为单位,在国与国之间的对比中的认同,即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二是具体化的认同,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在各区域差异大,按省份划分,各省份都独具魅力,各有精彩,这就有了地方认同,即中国视野下的地方知识差异.三是本土化的认同,即从身边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出发,认同本土的所有,这一维度更多是出现在校本教材上,在统编教材上不具备代表性.故本研究从前两个维度解剖地理教材.

1.国际视野下的中国

通过对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到必修三进行文本分析,以“中国”及其地理要素作为参考系,与各大洲的关 键 词及其地理要素做出词频对比可知,“中国”元素占总词频的62%,而其它大洲共占38%.这说明地理教材的编写以“中国”元素为主,同时兼顾“国际”元素,通过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地理知识的对比而形成的差异性知识将有利于学生在国际视野下逐渐形成对于中国的理性国家认同.

差异性是产生认同的根本方式.从表2可以看出,在全球性地理知识的介绍中,北美与欧洲的地理知识占绝对的话语权,由词频所体现的教材中欧美地理知识共占所有国外关 键 词词频的61.54%.而中国所在的由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及中东地区所形成的“亚洲组团”共占的比例仅18.48%.可见,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中国”元素大多在与欧美地理元素的对比中强化,“中国意识”在对比强化中同步被逐渐型塑、增强.

2.中国视野下的地方知识差异

国家认同不仅可以通过中国与其它国家的地理知识差异性中习得,同时也能在国内的区域性知识差异中得到深化.以省为单位统计教材中在其空间内出现的地理要素关 键 词频数得出(表略).首先,“中国”作为出现频数最多的关 键 词,说明教材编写中充分体现“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整体意识的体现,是让学生形成对中国更深刻理解的重要途径.其次,在“中国”统一的国家意识背景下,不同区域知识的强度存在差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辽宁、上海、江苏、广东、内蒙、四川、河北及黑龙江等省份的地理关 键 词获得较多的出现次数,即区域知识强度较大.这与我国目前“北、上、广”几大城市的经济影响水平,以及辽中南、黑龙江等重工业基地的历史影响密切相关.相比而言,澳门、香港、海南、宁夏、江西、贵州、广西及青海等省份和地区的关 键 词出现频率较少.

四、结论与讨论

本文尝试将地理教育与构建国家认同功能进行综合考察,引入空间生产、微观政治以及课程论等理论思想进行论证,验证“地理教育是构建国家认同重要途径”这一理论观点.同时利用文本分析中的关 键 词词频归纳分析方法,以高中地理人教版的必修一到必修三教材为分析对象,执行实际的实证研究,了解目前地理主流教材中对“中国国家”这一概念的塑造强度.通过研究可发现“中国”认同通过教材的“全球视野下”及“地方知识间”两个维度上同时进行构建.

“中国”认同在与世界其它地区及国家地理知识的对比中得到强化.从世界中看中国,通过与其它国家地理知识的比对学习与案例引进,让学生在国家的差异对比中增强对于“国家”差异性的意识,从而增强对自身祖国

本文是一篇地理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地理教育函授毕业论文,关于中学地理教育与构建国家认同的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地理教育及地理知识及高中地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地理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的认识深度,强化对中国自身的认同.

“中国”认同在通过国内不同区域间的地理知识的对比中得到深化,同时也存在着地区认同的差异.从中国内部来看中国,通过以省为单位的关 键 词词频统计以及区域间知识强度的对比可知,教材中采用地理学传统的区域差异的研究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国家”概念下形成更为具体的“区域观”.基于更低尺度的地理知识获取,从而有利于深化学生对于“国家”的深层次理解,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国家的理解与认同.

诚然,本文还存在着局限.构建国家认同的方式是多方面的,本文仅探讨了教育的基本要素之一的教材,还可以从教学过程的整体视野上探讨这一话题.同时,虽然人教版地理教材使用最广泛,但要在中国地理教育背景下讨论地理教育与构建国家认同的功能,则仍需全面考察不同版本,如湘教版和中图版、鲁教版等地理教材.

相关论文

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概念

本文是一篇地理学论文范文,地理学有关毕业论文提纲,关于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概念相关开题报告范文。适合地理学及地理教育及国家地理方面的的。

中学地理教育的道德诉求

本文是一篇地理教育论文范文,关于地理教育类大学毕业论文,关于中学地理教育的道德诉求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地理教育及地理科学及青年。

中学地理教育中的情智教育

本文是一篇多媒体论文范文,多媒体方面学士学位论文,关于中学地理教育中的情智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多媒体及中学地理及七年级地理。

环境教育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体现

本文是一篇环境教育论文范文,关于环境教育类电大毕业论文,关于环境教育在中学地理教育中的体现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环境教育及环。

中学地理教育方法

本文是一篇教育方法论文范文,关于教育方法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关于中学地理教育方法相关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教育方法及中学地理及地。

中学地理教育环境中案例教学

本文是一篇区域地理论文范文,关于区域地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学地理教育环境中案例教学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区域地理及中学地理。

中学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

本文是一篇中学地理论文范文,中学地理有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学地理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中学地理及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