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职业学校教研教改塑造时代英才

时间:2024-03-19 点赞:50106 浏览:10164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职业教育论文范文,关于职业教育学士学位论文,关于立足职业学校教研教改塑造时代英才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职业教育及教研教改及基础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职业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作为职业学校前线的教师任重而道远.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前面的道路仍然漫长.只有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教研教改,职业学校才能在职校林立的大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 键 词: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教研教改

社会科技不断突进,要将高科技产品泽被社会,真正福利人们,必然对职业技术人才的数量、素质等提出进一步要求,因为这是生产制造的执行力.近年来,全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正是为了满足这一要求,可喜可贺.然而,与各地的职业技术学校老师交流、学习发现,身为教学一线的老师我们都深有体会:职业技校的生源,有的来自普通初中学习能力差,家庭教育环境不好,素质水平低,被基础教育所“遗弃”的“特殊”学生.身为职业教育的老师们扛着重新塑造人的责任,因为职校毕业的学生将真正走向社会,这些学生被塑造成功,可服务社会;被塑造失败,祸害社会.这里本人立足学校,分析我国职教现状,借鉴德国职教成功典范,对职业教育教研教改提出个人的意见.

一、国内职业教育状况

①普通基础教育:灌输式教育,高分低能,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低下.②中国社会普遍认为在校学生出路是考高分上大学,学校老师一味灌输式教学,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学习的东西都是间接经验,对学科知识没有系统没有框架,没有兴趣,无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③学生学习的普通基础知识都是储备知识,很少在实践中直接用得上,都是为了未来学习专业,或者考大学作准备,让学生成为书呆子,趣味性、创新力、动手能力、成就感、适应社会力等几乎为零.④老师、家长认为哪个专业“有前途”就让学生报读哪个专业.直到毕业后工作前,学生也没有出来社会实践.学生对职业没有任何概念,也从来没有对职业做任何规划,对专业知识做任何部署.⑤职校生源,有的是普通基础教育中“失败”的学生.有的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弱,家庭问题多,品德素质低.

二、德国职业教育

①教育历史背景深厚.该国公民从10岁左右开始接触职业教育,形成了以接受职业教育为荣的社会氛围.②实行“双元制”模式,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双元制模式下,学生有着两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企业工人.学校承担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任务,提供教室、实验室及实习车间等学习场所;同时企业承担技能培训教学任务,提供工作岗位、实验室和实训场地.③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交替进行.一般情况下上一周理论课,再上两周技能培训,交替进行,也有每周在学校上1~1.5天课,再到企业进行3.5~4天技能培训的.学生每学一点知识都是要付出实践,而非直接从书本、教师口头传授“间接经验”,自主学习能力、理论能力、创新能力均非国内普通教育所能及.④学生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是以企业实习运用为目的的,知识内容以够用、实用为准,注重启发性、创造性教学.企业实习是以巩固学校专业理论知识为目的,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学以致用给学生带来的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⑤学生自小对职业生涯已有规划,对所学知识有系统性认识,学习有方向,就业有规划.学生一毕业就能持证上岗,不会发生国内学生那样,就业需岗前培训,工作中所学知识基本用不上的情况.

三、立足我校,调研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分析

①文化基础差,生源质量普遍不高.②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偏差较大.③学生来源复杂,教学难以兼顾.④学习上普遍表现出不自信.⑤有的来自问题家庭,缺乏应有的家庭教育.⑥希望早点就业,但对就业又信心不足.⑦生性活泼,有着较鲜明的个性特点.⑧认为老师讲课不够精彩,还不如睡觉.⑨个别班主任及任课老师管理方法欠缺导致学生厌学

四、教学模式及思路探索

对比我国和德国职业技能教育,优劣自分.这就是我国职校的学生为何学习兴趣低下,动手能力不强,对职业没有明确的认识和规划的根本原因,教研教改势在必行.然而结合中国国情,我们怎样才能走好职业教育的道路呢?我们学校教学以准企业化模式,做了大规模的教研教改.

(1)对德国“双元制”模式的学习,形成了我校汽车专业“工学交替”“2+1”定岗双元培养的办学模式.鼓励学生课余到附近维修厂、汽修站等做学徒,暑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专业对口的社会实践.“工学交替”中,企业的作用贯穿于个三年的学习生活,企业往往针对岗位精雕细琢全程参与培养,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订单培养模式.而“2+1”则是在“企业元”和“学校元”双元的共同作用下完成,学校为主、企业为辅,充分体现了“双元制”精髓,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的模式.

(2)依托准“双元制”模式的实施,形成“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作品合一”的模块教学,大大提高了在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所学知识学以致用,让学生学后有果,提升学习的成就感和兴趣.学生一毕业即能顶岗操作.汽修电控发动机实训室既是维修车间,又是学习教室;教员既是教师也是师傅;学员既是学生也是学徒;实训学习既是作业,也是生产维修.学生学习兴趣、动手实操能力大大提高.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①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及国外青年教师培训,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②强化理论与实际结合,使教师们零距离接触企业,先当好徒弟,回校再当好老师和师傅,使教师们学习到了最先进的技能和知识理念,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技能,为实训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③采用外聘企业和退休的技术人员来校带专业课和实训课,长期外聘专业技术人员,短期外聘专业技术人员,并聘用了3名优秀毕业生留校任教,既弥补了学校“双师型”教师和工勤人员的不足,又为学校节省了编制和经费,同时也将企业最新的技能和理念带给学生.④彻底改变职校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目前存在着三大瓶颈问题(一是师范类学校毕业的多数是文化课教师,教不了专业课;二是大部分专业课教师是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缺乏教学知识和课堂教学经验;三是文化课教师比例偏大).(4)体验课、职业规划课、专业引导课为先导.入学初开展体验课教学,让学生对专业有明确的了解.同时从一年级开始,“职业规划教学”作为必不可少的模块.第一学期以基础课为基础,对专业知识进行系统框架性学习,让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系统认识,明了知识框架和专业结构.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有目标,知识有系统.

(5)教学理念的创新.①理论教学——知识够用、实用为原则,打破学科界限,知识螺旋上升,分阶段教学.专业学习不呆板,够用为原则,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②实习教学——提倡一专多能,突出技能培训,强调企业实践,着重工作经验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通过实习学以致用,学有所获.③行为教育——重视行为养成性教育和培养,突出行为能力培养.重点解决学习能力、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培养.

(6)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灵活教学.“如果不比跑步而比游泳,乌龟并不比兔子迟钝;如果改变评价标准,能举起自身几十倍重量的蚂蚁比大象还要强壮!而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扬长避短、百花齐放.”①“行动导向教学法”运用.继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尤其是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力度,基础课采用校编教材,加大实训课和一体化教学,实行动态课程,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使技能与理论课的比例达到7比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加大了文化课教师转型工作,采用让转型教师带专业课,参与制作教具等形式促进转型教师快速成熟.并在各专业课程教学中推广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促使学生对学习感兴趣.②教学小班化一体化教学.“只有控制学生的数量,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一般将实训课班额控制在25人以下的目标,因为学生太多管理教学都不方便.同时充分利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开展教学.③任务教学法.仿真模拟生产一线工作,以准企业的运行模式,让学生以准工人的身份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完成任务,老师作为质检人员,培养准工人的责任感、任务紧迫感,考核工资化,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动手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等,并对职业有充分的认识,甚至对未来工作有一定的规划性.

结语: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作为职业学校前线的教师任重而道远.探索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前面的道路仍然漫长.只有不断提高职教教学质量,大力推进教研教改,职业学校才能在职校林立的大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广东省茂名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相关论文

新理念下职业学校计算机教改刍议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论文范文,计算机方面有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新理念下职业学校计算机教改刍议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范文。适合计算机及计算。

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与教改

本文是一篇数学教学论文范文,关于数学教学类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与教改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数学教学及数学。

中等职业学校教改过程中的教务管理

本文是一篇教学改革论文范文,教学改革相关毕业论文,关于中等职业学校教改过程中的教务管理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教学改革及教育教学改革及。

幼儿园教研教改文学校

本文是一篇幼儿园论文范文,关于幼儿园类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幼儿园教研教改文学校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幼儿园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幼。

五年级语文教研教改文学校

本文是一篇学生论文范文,学生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五年级语文教研教改文学校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生及数学生及学生语文。

职业学校物理课的教改

本文是一篇物理教学论文范文,关于物理教学学士学位论文,关于职业学校物理课的教改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物理教学及素质教育及物理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