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的

时间:2024-03-20 点赞:48216 浏览:9550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中小学教师论文范文,关于中小学教师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规范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中小学教师及学校教育及教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中小学教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何谓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隐性流动是与教师从一所学校流动到另一所学校或行业的显性流动而言的,是指公办学校的教师在自己的业余时间或假期搞有偿家教或在外,虽未离开本职岗位,但将主要精力放在校外“第二职业”,在本职工作上形成“隐性怠工”,从学校的角度看,是人力资源的隐性流失.这种流失具有一定隐蔽性和不可控性,因而称之为隐性流动.在职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的负面效应已日渐彰显,因而应成为中小学教师管理中值得关注和重视的问题.

一、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的成因及现状

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的主要形式是搞有偿家教和在校外培训机构,其兴盛的历史并不久远.20多年前,极少有人去请家教.后来,由于升学考试竞争空前激烈,随着国民家庭经济条件的改善,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为孩子请家教或送子女参加培训.目前,学生参加课外补习涵盖成绩好、中、差三个层次,已成为学生中的“主流群体”.由此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在家教和培训市场中,处于卖方市场即提供家教服务的主要有在职中小学教师、在校大学生、社会培训机构.教师由于对考试信息及走向、出题思路更加了解,因而更受欢迎.因此,自从社会上有了家教需求,就有教师参与的身影.据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2008年7月7日发布的一项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哈尔滨等几大城市的一项调查,尽管在暑假,仍有近60%的老师选择给学生补课.时至今日,这种现象非但没有消退,反而是补课之风日盛一日.

二、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的负面效应

在职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满足了学生提高成绩的社会需求.对教师自身而言,既能因提高学生成绩而获得声誉,又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因而在职教师参与面有不断扩大之势,而本应作为“主业”的教书育人工作事实上已越来越沦为“副业”.其实,深入探究教师隐性流动的负面效应,还远不止此,具体而言,约有以下几端.

1.加重学生负担,磨灭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

当前,家教和培训已成为很多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周一至周五的每天晚上,周六一整天,周日上午——这是很多孩子每周的补课时间表.即使在寒暑假,这种连轴转的补习也很普遍.据报载,2009年暑假,5岁的武汉女孩王君怡(化名)的父母花了1.5万元一口气给她报了12个兴趣班.到当年“十一”,因为不堪重负,她经常用头、手撞墙,父母不得不到医院给幼小的她作心理治疗,但孩子心灵的创伤是短期内难以修复的.这种例子绝非个案.调查显示,武汉市4~14岁的小孩近半数以上参加各种培训.

这种不注重劳逸结合的“填鸭式”高强度补习,会对学生成长造成诸多不利影响.首先,占用了学生大量休息娱乐时间,加重了本来已经很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其次,最为关键的是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心智的开启、健康成长成才,不是仅靠书本知识的学习就能完成的.满负荷的上课,只让学习不让玩,会增加学生的心理、生理负担和精神压力,时间长了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直至弃学.再次,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影响其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和发挥.由于想着有家教和补习,有些学生课前不再预习;课上注意力不集中,不去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课后也懒得复习和钻研,而是依赖家教和补习完成家庭作业了事.如果听任家教和补习泛滥,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主动性,更多学生变成只会读死书的书呆子.所以,表面上,有偿家教和补习提高了学生成绩,实际上却是以学生付出更多的金钱和时间成本,甚至以消磨掉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天性、泯灭其学习主动性、减低学习效率为代价的,会给学生终身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2.不利于教师集体建设,造成家教与学校教育间的冲突,影响教育成效

教师从事有偿家教和,会给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造成不利影响.首先,破坏了学校正常的管理秩序.由于有家教和的“高收入”,一些教师对学校的奖惩激励根本不屑一顾,使学校教师队伍的管理难度加大.其次,不利于学校教师集体的形成.纵容老师搞有偿家教和,一方面会严重挫伤一心扑在学校教育上的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并诱发教师间滋生攀比心态,争相开设家教班;另一方面容易在不同科目教师间由于实际收入差距而产生心理失衡.一些数学、外语等热门学科的教师都有条件搞家教,而政治、体育等科教师则少有人问津.这就难以形成积极的教师共同体,使更多的教师“隐性怠工”.

更严重的是,家教和培训可能导致与学校教育间的冲突.如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课外补习一般都会在课后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本来有限,课外补习已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学生还有相当数量的学校常规作业需要完成,难免顾此失彼.另外,现在家教和培训并不总是学生上完新课后的巩固、补习、拓展、拔高.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和班级,学习基础、学习进度难以一致.为方便授课,一些家教和培训机构往往还上新授课.这容易打乱学校教师正常的班级教学节奏.比如,老师布置学生预习,学生这一课已在家教或培训班上过,导致独立预习无法落实.课堂上新课,教师要启发诱导,进行设问,并根据学生答问情况决定和调整上课进度,可是参加过补习的学生可以不假思索就能答出正确答案,不仅这些学生的思维训练难以落到实处,更重要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答问情况所了解学情的信息失真,而据此调整上课进度,无疑会影响班上其他学生的学习节奏.而且,对于参加补习的学生而言,由于补习时间有限,且一般不是最佳的学习时间诸如晚上、周末,方式单一(难以做实验和开展实践学习),学生所学知识难免一知半解,但学生自以为学过,在自己学校教师授课时学得又不十分投入和认真,导致学生两边学习都没达到目的.而且教师家教和补习盛行后,会使课外补习逐步成为提高学生成绩的主要途径.


3.分散教师精力,影响常规课堂教学质量,败坏社会风气

由于家教学生额外付费,迫使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到课外,平时上课就难以全身心投入,势必降低课堂教学质量.其深层次的弊端还在于,它容易滋长“以教谋私”的行为,影响教风.为了招徕更多“生意”,让更多学生“自愿”,一些教师会利用在课堂上“厚此薄彼”等形式,动员、暗示、甚至强迫学生接受家教.在课堂上,参加家教的学生会获得更多回答问题、参与活动及个别指导的机会,而请不起家教的学生会因为与教师接触沟通机会减少而被疏离.时长日久,学习会很吃力,甚至逐步沦为后进生.更有甚者,一些教师还在课堂教学时“偷工减料”,将教学内容“讲一半留一半”,人为地降低常规教学质量,以制造家教和正常教学质量的反差.这实质上变相剥夺了孩子的平等受教育权,导致由纳税人供养的公共教育资源向部分学生倾斜.对不参加补课的学生而言,是非常不公的.教师这种利用公共资源人为设租行为,将传统纯洁的师生关系异化为的金钱关系,丧失教师的职业道德底线,亵渎教师崇高的职业形象.而教师对社会风气的引导功能更不可小觑.教师这些不职业的行为易让学生幼小的心灵过早地被打上“金钱万能”的烙印,让尚未进入社会分工的孩子们体验到人格扭曲和社会不公.这对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健康成长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社会风气也会由此败坏不堪.

三、规范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的对策

目前,教师隐性流动屡禁不止且愈演愈烈,成为一个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现象,受到社会舆论的广泛诟病,规范势在必行.

1.明确教师教育公务职员身份,立法禁止教师隐性流动

从国际上看,在教师被定为公务员的国家如日本、韩国等,一般不允许教师,教师也基本上没有家教现象.而没有定为公务员的国家,则允许教师家教.《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公务员不得参与营利性活动.有偿家教和属“营利性活动”,应依法禁止.我国教师身份没有明确界定为公务员,将之界定为专业技术人员.所以,从法理上讲,明确教师公务职员身份,将之纳入公务员管理序列,是解决教师有偿家教和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考虑到教师与公务员的实际差异,可修订《教师法》,明确教师为“教育公务职员”.作为同为国家财政供养的教师,确认其公务职员身份,社会成本并不太高.教师既然有了公务职员身份,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有了保障,就要在享受国家待遇的同时无偿进行专业服务.否则,可以辞职做全职家教.

而对教师有偿家教的惩治,目前主要依照教育部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各省颁布的《义务教育条例》,前者仅停留在道德约束层次,后者仅是地方教育部门的行政规定,都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律层面,约束力有限,查禁效果也很不理想.另外,社会各界对禁止教师有偿家教的争议很大,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法规中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条款.因此,应借鉴韩国立法禁止教师的经验,修订《教师法》,将“公职教师不得从事有偿家教和”写入其中,并规定好处罚细则.

那么,在目前家教和培训市场仍有巨大现实需求的形势下,禁止教师家教和后留下的真空由谁来填补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改进学校教育、规范社会培训来解决.

2.加强师德建设,改进学校教育

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教育内部的问题.因此,必须从规范教育内部机制,完善教育自身入手来解决.

(1)加强师德建设

教师有偿家教和要真正杜绝,关键还靠教师职业自律.因此,道德提倡应该放在首位.一方面,引导教师讲求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恪尽职守;另一方面,建立更加科学完善的师德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家教和一票否决制,并与绩效工资挂钩等.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家教和补习从根本上讲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家教市场如此兴盛,折射了目前学校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禁止教师家教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根本.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让教师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上下功夫,从根源上给补习降温.

(3)营造丰富的校园文化,填补禁止教师家教的空间

不可否认,在社会客观上对教师家教和培训有现实需求的形势下,严禁教师家教,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的浪费.如何在“禁”和“满足社会需求”之间寻求最佳契合点,是禁止教师家教和必须考虑的问题.笔者认为,可充分发挥教师的资源优势,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填补禁止教师家教的空间.即学生在每日课余时间内,学校教师组织成立各种以项目为单位的特长兴趣小组(队),如各种文艺队、运动队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同时,也可成立各科学习培优和补差兴趣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成绩自由选择参加.为了防止这一活动变异为学校变相组织补课,一方面,严禁向学生收取任何补课费,教育局拨专款支付教师加班费;另一方面,学生组织必须打破班级甚至年级界限,学生完全以兴趣为原点集合在一起.教育局将这些活动作为学校推进素质教育考核的重要指标,学期初,要求学校每学期将开

本文是一篇中小学教师论文范文,关于中小学教师类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规范中小学教师隐性流动的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中小学教师及学校教育及教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中小学教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3637;活动的计划情况上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学期中,定期派人到校督查和指导;学期末,进行考核验收.并畅通渠道,受理和迅即处理学生和家长的,加强社会监督.

(4)改革考试制度,取缔违规招考

培训市场的兴盛,“分数”需求是一个不可小觑的重要原因.而培训是争取高分的方式之一.由此造成有偿家教供需两旺,违规难禁.限制教师有偿家教和,还应从中高考招录制度改革入手,变以“分”量才为“多元化”量才,破除“分数崇拜”,考试以能力和素质考核为主,实现考录方式多元化.同时,制止全民奥数、作文竞赛等现象泛滥,废除以学科竞赛成绩、考级证书作为标准的招录及保送制度,特别是严格取缔一些义务教育段的名校与培训机构结成利益联盟,将参加培训与新生录取机会挂钩,或学校委托培训机构组织招生考试的违规招考行为,给课外培训降温.让花钱补课并不能为学生带来多少好处,从根源上逐步淡化补课现象.

3.规范培训市场,保障学生权益

培训已经发展成一个不容小视的新兴产业.由于产业入门门槛低,机构鱼龙混杂,队伍良莠不齐,收费标准混乱、服务规范以及管理标准缺失,教学质量管理和监督长期处于真空状态,使处于弱势地位学生的合法权益往往缺乏应有的保障,甚至还埋下种种安全隐患.

因此,对培训市场进行整治和规范迫在眉睫.笔者认为,首先,应推行培训机构注册登记认证制度.要求所有培训机构必须先到工商部门注册登记,取得营业执照,保证从事家教和培训的企业和个人依法照章纳税,防止税收流失.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培训机构的业务管理和监督.第一,各地(县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尽快出台培训机构认证标准.包括培训师资、场地、注册资金、课程等都必须达到一定要求.第二,各培训机构一律到教育行政部门登记,符合标准,颁发执业许可证,并实行资质年审制度.年审合格,才允许招生;否则,依法取缔.第三,教师须持证上岗.提供培训服务的教师必须到教育部门进行统一考核、登记,合格者颁发教师合格证,避免师资鱼龙混杂,保证培训质量.第四,各地(以省为单位)出台培训机构评级体系及收费指导标准,引导培训机构不断升级,防止乱收费.第五,明确培训纠纷处理机构和处理办法.第六,畅通渠道,加强社会监督.

相关论文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探

本文是一篇中小学教师论文范文,中小学教师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探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中小学教师。

规范期的中小学教师奖惩法规述析

本文是一篇中小学教师论文范文,关于中小学教师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规范期的中小学教师奖惩法规述析相关毕业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范文。

中小学教师职业师德规范

本文是一篇师德建设论文范文,师德建设方面有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师德规范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师德建设及中小学教师及教师。

针对中小学教师思想状况的

本文是一篇道德修养论文范文,道德修养类大学毕业论文,关于针对中小学教师思想状况的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道德修养及师德建设及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