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情境下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探究

时间:2024-01-20 点赞:53100 浏览:11127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教师教育论文范文,教师教育类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教师教育情境下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探究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教师教育及教育实习及学科教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教师教育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是我国研究生培养工作积极主动适应基础教育对高层次教育教学人才需求的产物,其基本培养目标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中小学教师.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这标志着我国师范教育开始向教师教育转型.在此情境下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如何应对,值得深入探究.

一、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生源教师教育职业素质偏低

我国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招生考试采取的是“初试笔试+复试面试”的形式.由于笔试的局限性再加上录取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笔试考题过分侧重理论知识内容,对教育教学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考查严重不足.再加上测验考生学科教学思维逻辑、语言文字表述水平、教师教育教学职业发展潜能等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尚未完备,未能构建一套适用于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特点的复试程序,同时受培养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利益”的影响,“复试走过场”的情况仍然大范围存在.这种选拔方法致使一些真正有希望在教师教育教学职业能力上发展较好的学生失去入学资格,一批具有学术型思维模式的“伪专业”学生被录取,造成学生学习期望与后期培养之间的严重落差.同时,招收的有非师范专业学生,没有经过系统的教师教育职业技能训练,造成部分生源教师教育职业素质低下,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给培养造成一定困难.再者,家长、考生和用人单位对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的认可度不高,学生缺乏报考的积极性,有的学科报考人数还不能满足招生计划.以上原因造成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的生源教师教育职业技能素质偏低,严重制约着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健康发展.


2.培养环节缺乏教师教育职业导向性

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生源多样化,不同学历程度的人员对于课程需求不同,非师范专业和同等学力入学的学生需要补修一定的师范专业基础课程,师范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则急需强化实践能力,这些就是当前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统一培养所面对的主要难点之一.因此,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最需要的是教师职业教育和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的提升,对其实施的教学内容应加强教育理论与教学实际的紧密结合,多进行案例教学,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但在实际培养操作过程中,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培养大部分被篡改成为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浓缩版”、“精装版”,或者是“在职教育硕士加上一年的教育实习”.课程设置上删减一些学术性理论课程,与学科教学论研究生课程设置没有本质区别,严重缺乏教师职业的导向性.也就是说,这种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培养环节并没有针对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特点进行操作.

3.师资队伍教师教育职业引领素质不高

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因此,除了教育教学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他们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掌控能力、对教育行业的熟悉程度、对未来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对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等都与培养质量密切相关.根据教师教育的发展要求,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应具备的教育教学及教育教学科研能力需要进行养成教育,因此,不仅要给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充分把握教师教育职业发展需要和教师职业提升的“理论+实践”型教师作为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领路人”.目前,各种形式的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加重了培养单位导师队伍、师资队伍建设的压力.一些导师由学术型学者兼任,导致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教师教育职业导向性师资不足.如何建设一支具有丰富教师教育教学职业实践经验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当前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

4.教师教育职业技能实践条件欠缺

教育实习是检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基本标准,而教育实验区是全日制教育硕士进行教育实践所依托的载体.教育实验区数量的多少、实习指导教师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教育实习的效果.目前部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学校拥有的教育实验区就是原来本科的教育实验区,高校并没有对这些教育实验区进一步建设,其尚不能完全应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的教育实习活动.教育实习中,有的学生难得有上课机会,或只能上一两节课,实习任务主要是观摩教学过程.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是实习学校怕实习生上课影响其教学质量,学生家长有反对意见;二是实习生各方面教学实践能力尚存在许多欠缺.

二、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探究

1.增设教师教育相关性考核

招生单位应强化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的招生宣传,使考生、家长全面了解在职业不断细化、专业化的情境下需要大量高层次教师教育人才.进一步增加对中小学校的宣传,使其对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认同.在招生条件上限制为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学历(或本科同等学历)人员,使招收的生源具备师范教育专业的基本素质,而不是只具备外语、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综合、学科教学论等几门课程知识的考生,进而提升生源的教师教育教学职业潜能.

2.强化培养环节教师教育职业导向性

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的培养,应采取“理论+见习、研习,反思,再理论,再实习”的培养方式,使缺少教师教育工作经验的学生快速适应教师教育职场环境和职业需求.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教师教育基础理论学习,然后再参加实习,在理论和见习、研习、反思的基础上开展更深层次的教师职业素养培养.课程设置应以满足教师教育的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应对基础教育改革为“前提”,以增强学生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核心”,增加着重于实践的专业课,如开设教材解读与有效教学设计、优秀教学案例研学、校本课程研发、反思性实践等课程.教学模式上要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教学技能、教学科研能力的形式,以增加实践性、职业性为终极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对于理论课程教学提倡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尽量减少空洞、乏味的纯理论教学,使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反思学习、合作学习、模拟教学、教育调查、课程观摩、体验式学习等多种教学形式来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领会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此外,可改变一门课程由一名教师讲授的传统模式,由几名教师分别讲授不同部分,并分成理论、实践、研习等不同教学环节.通过以上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改革达到全面培养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掌握处理教材的能力、从师任教的能力、校本课程研发的能力和方法等.

3.构建以学科教学论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

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能否建设一支具有丰富教师教育职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决定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培养的质量.构建以学科教学论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是增加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培养各环节实践性的捷径.这个教学团队应包括具有不同学科教学论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教育学背景的专家、学者;一线的中小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省市学科教研员.这个教学团队分工协作,分别负责学科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基本技能的讲授与训练;公共教育理论、教育理念的传授;学生教育实习期间教学和教研活动的指导.在毕业论文期间,一线中小学教师与学科教学法专家、学者共同指导学生针对基础教育选题、指导学生教学研究、写作等一系列教学和教研活动,真正实现双导师制.

4.实行大学与中学互动的联合培养机制

借鉴哈佛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的成功经验和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培养先进模式,开展高校与中小学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让用人单位参与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各个环节.在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时,基础教育单位直接派人参加复试工作,磷选优秀考生签订意向性就业协议;由高校培养一年后,直接到用人单位进行教育实习.这种培养模式中,用人单位全程参与,根据自己学校的特点进行人才培养,既能解决考生的后顾之忧,又能解决用人单位急需的人才,同时也可解决教育实习存在的诸多问题.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借鉴陕西师范大学与香港公开大学合办教育硕士研修班的经验,增加到国外学习先进教育理念、强化先进教育科学研究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环节.通过联合培养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不但可以消除高校缺少师资和教育实验区的窘境,还可以真正提高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进而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状态.

全日制专业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教育职业素质较高的生源、科学的教师教育职业导向培养环节、卓越的教师教育职业引领教学团队、完备的教育实验区,再加上和谐的运行体制才能真正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培养体系.

相关论文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

本文是一篇土木工程论文范文,关于土木工程方面学士学位论文,关于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改革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土木工程及工程。

矿业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

本文是一篇学术型论文范文,学术型相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矿业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培养模式相关函授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学术型及矿业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