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越轨行为

时间:2024-02-03 点赞:44729 浏览:86206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青年教师论文范文,关于青年教师方面毕业论文格式,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越轨行为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青年教师及教师学术及学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青年教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青年教师的学术规范问题已成为高等学校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究其原因,主要起源于学术规范教育缺失导致的学术规范意识薄弱,学术评价机制不科学和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导致的功利化动机强烈以及学术越轨的风险较小、学术生态环境不理想、学术伦理衰微等导致的缺乏有效的内外监督和约束机制.治理青年教师的学术越轨行为,一方面必须改革现行学术评价和科研管理制度,完善学术监督机制,加强规范教育和伦理自律;另一方面要改善青年教师生活工作条件,优化学术生态环境,为青年教师潜心科研提供物质和环境保障.

关 键 词: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越轨;学术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381(2013)06-0070-05

当前,青年教师已成为我国大学教师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术研究的生力军,影响着我国科教事业的未来发展,然而近些年来青年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失范和不端行为频发,给学术生态建设蒙上了阴影[1].如何矫正和规范青年教师的学术行为,创造和谐有序的学术秩序,是教育界和学术界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在解析青年教师学术越轨行为的概念和主要形式的基础上,对青年教师学术越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之策.

一、学术越轨行为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当前国际学术界对于一稿多投、不当署名、抄袭剽窃、伪造数据、权学交易、成果评价言过其实、科研资源分配和使用不公平等腐败现象和行为主要归纳为科研不诚信、学术不端行为等.国内学术界的提法较多,主要有学术失范、学术不端、学术腐败、学术越轨等,而且所指的表现形式和轻重程度皆有差异,其中学术越轨的包容性最大.因此,为了便于对该种现象和行为表述的统一性,建议使用学术越轨的称谓.所谓青年教师学术越轨行为,是指青年教师在学术活动中明显违背学术规范、学术制度和背离科学精神的失范和不端行为[2].青年教师初步走上工作岗位,学术资历尚浅,获取学术资源的能力较弱,更缺乏各种学术评价中的话语权,因此,诸如权学交易、成果评价和科研资源分配中的腐败现象还很少或者没有出现.因此,青年教师的学术越轨行为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学术成果撰写和发表等环节的舞弊行为,基本属于个体行为.在青年教师中表现比较突出的学术越轨行为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一稿多投.关于一稿多投现象的性质的界定比较复杂,学术界至今没有定论.一稿多投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作者将同一份稿件或主体内容相同的稿件投给多家杂志,但没有被发表或仅被一家杂志发表;二是作者同时将同一份稿件或主体内容相同的稿件投给多家杂志,且在两家以上杂志发表,造成既定事实的重复发表.这两种现象在青年教师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特别是第一种现象在部分青年教师中还相当普遍,这一方面是由于青年教师缺乏学术规范意识,另一方面与当下学术出版现状、科研评价和职业考核机制不无关系.在国外一稿多投主要指的是重复发表现象,有的学术机构将其认定为学术不端行为,但就作品能否以不同文字重复发表也没有达成共识.

2.文献引用、注释或参考文献规范性差.在部分青年教师中,学术研究心态浮躁,学风不严谨,在学术成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引注不规范性现象.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3],引注不规范具体表现为:(1)歪曲或篡改引文.这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对所引文字断章取义,歪曲引文的本意;二是将引文与自己的文字有意糅合在一起,将本可以直接引用的文献改为间接引用,使得读者难辨哪些是引文,哪些是作者的思想和观点.(2)注释和参考文献不准确和不规范.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注释和参考文献错误,即存在错注、伪注等现象,读者通过注释和参考文献无法查询到引用的原文或出处;二是析出文献与原文献置换,作者参考和阅读的是二手文献,却在标注注释或参考文献时,标注的是二手文献中引用的原文献,故意忽略二手文献;三是为了装点门面,在参考文献中列举大量自己根本没有阅读和参考过的中英文名著作为参考文献.上述现象的出现,一方面可能是部分青年教师缺乏系统的学术规范训练,学术规范意识不强,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学术功利化、浮躁化所致.

3.文章低水平复制,过度引用.低水平复制是学术研究的一大弊病,是学术创新的毒瘤,然而这种现象在青年教师中却颇为流行.职称直接关系到青年教师的物质条件和职业发展,特别在一些地方院校,职称评审条件并不高,加之当下学术期刊出版界的混乱,一些青年教师为了评职称,而采取粘贴复制方式完成任务,这可以从青年教师发表论文的平台,即各类缺乏学术标准的学术期刊中窥见一斑,一些学术期刊“认钱不认文”,成为粗制滥造的有力推手.另一种现象是过度引用现象,这已经不仅仅是引文不规范的问题了,一定程度上属于抄袭的范畴.这有两种形式,一是大幅度引用他人的文字达到一定比例,构成抄袭行为;二是大篇幅引用自己已经发表过的成果,如果引用比例过大或引用部分构成新论文的主体思想,则属于重复发表行为.一些青年教师为了追求论文数量,往往把部分已发表的文章进行重新组合发表,这种现象也不鲜见.

4.篡改数据、抄袭剽窃行为.篡改数据、抄袭剽窃行为是严重的学术越轨行为,已经不是学术规范意识不强层面的问题了,而是部分青年教师出于利益驱动而有意为之.1989年美国公共卫生署首次发布了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科研不端行为是指伪造、篡改、剽窃或在研究的申请、执行或报告过程中严重偏离科学界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但不包括无意的错误和在数据判断与解读中出现的正常差异.200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定义进行了进一步的说明,确定科研不端行为必须要有以下情况:(1)必须明显偏离相关学术界公认的行为准则;(2)科研不端行为是行为人蓄意、知情或鲁莽造成的;(3)必须有充分的证据[4].篡改数据、抄袭剽窃行为完全符合上述标准,因此也是国际公认的严重学术不端行为.近年来发生的浙江大学贺海波案、井冈山大学青年教师抄袭撤稿案等,皆是此类越轨行为,严重影响了我国学术界的国际形象.二、青年教师学术越轨行为的原因分析

学术越轨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既有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更有教育管理体制的弊端和科研评价与管理制度的价值诱导.青年教师学术越轨频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贯穿全程的学术规范教育,学术规范意识薄弱.在我国的基础和中等教育体系中,应试教育严重,一切围绕考试转,即使在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也没有开设专门关于学术诚信的教育和学术规范的基本训练,甚至在研究生阶段还不知道如何注释,如何区分引用和抄袭的关系.正因为缺乏学术研究的基本常识,在写作和发表论文中经常违反学术规范,发生非主观意识的学术越轨行为.而在欧美国家,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教育是一个大学生的入门课程,学生对于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和学术越轨的后果有着系统认识,因而能够在学术研究中尽量避免学术越轨行为的发生.由于学术基础教育的缺失,在学术道德上普遍缺乏自律,更不能将学术规范内化为自身学术研究活动的准则.这种环境下培养出来的青年教师在学术研究中对自己的要求不高,为了走捷径而奉行“拿来主义”,走上学术越轨的道路.

2.缺乏科学的学术评价机制,数字崇拜流行.当前我国的学术评价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其中数字崇拜尤为突出.当下的学术评价机制无不是以数量作为学术考核的主要内容,高等学校为了在各种排名中获胜,纷纷出台政策要求教师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在学术成果质量的认定上也十分粗糙,往往以成果发表的期刊和出版社的级别简单取代学术成果的质量认定.巨大的物质和社会资源的预期对学术人员的越轨行为具有很大的诱惑性.在这样的体制下,青年教师由于评职晋升和改善生活的需要,往往不得不迎合这样的体制,片面追求成果的数量,而不惜粗制滥造.

3.生活工作压力大,功利化动机强烈.当下我国青年教师的生活工作压力普遍比较大,一方面是来自于生活的压力,青年教师从学校刚毕业,面临着结婚生子的压力,急需一定的物质基础,然而高校的收入体制往往与职称、职务挂钩,青年教师的收入往往处于高校收入的底层,生活的重担使得青年教师难以安心科研;另一方面,高校青年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力军,承担了大部分的本科生教学工作量,超负荷的教学工作,使得他们也无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投入科研.同时青年教师为了提高收入,也为了完成科研考核任务,尽快晋升职称,往往采取“短平快”的方式希望早出成果,多出成果,不惜走上学术越轨的道路.

4.学术监督机制不完善,学术越轨的风险较小.在学术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学术越轨是一个低投入、低风险、高收益的活动.学术研究活动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非专业人员很难对学术成果的真伪进行鉴定,因而对抄袭、剽窃特别是对篡改数据的越轨行为的监督具有很大难度.我们当前的学术监督机制十分不健全,虽然教育行政部门成立了专门的学风和科研诚信办公室,各高等学校也制定了学术道德规范并赋予学术委员会学术监督权,但在现实中往往采取不诉不理原则,即没有收到,往往不会主动审查学术人员的学术成果真伪,即使收到,有些高校为了学校的“声誉”和“面子”往往选择内部解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终不了了之.高回报、低风险成为青年教师心存侥幸、铤而走险的重要原因之一.

5.学术生态环境不理想,缺乏潜心科研的外在环境保障.现实中,掌握行政权力的教师更容易获取学术资源,进而在成果评价和项目评审中掌握更多话语权,学术成果更容易得到认可,学术影响力随之扩大,从而有力推进了行政权力的增长.这种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的一体化在高等学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高等学校“官本位”和学术“行政化”滋生出多种形式的学术腐败,如“权学交易”,即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不正当地谋求更多的学术资源等;“权权交易”,即掌握学术权力的当事人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学术权力互为对方谋取学术资源等;“权钱交易”,即利用手中掌握的学术权力不正当地谋求经济利益等;“权色交易”,即利用手中掌握的学术权力主动要挟或接受相关对象的美色贿赂而发生不正当性关系的行为.这些现象的存在,不仅严重侵蚀了学术生态,也扰乱了青年教师潜心科研的学术环境.

6.学术伦理衰微,缺乏学术自律的内在动力.虽然学术越轨行

本文是一篇青年教师论文范文,关于青年教师方面毕业论文格式,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学术越轨行为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青年教师及教师学术及学术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青年教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为与教育科学制度和社会环境有密切关系,然而这归根到底还是个人操行的问题.学术伦理是学术共同体成员应该遵守的基本学术道德规范和在从事学术活动中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以及对这些道德规范进行理论探讨后得出的理性认识[5].在我国当下的学术生态环境中,抄袭、剽窃等严重越轨行为似乎已经达到可以容忍的程度,一稿多投、引注不规范等较轻微的越轨行为,更是被认为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已经形成了对学术越轨的审丑疲劳.这种学术越轨的审丑疲劳对于青年教师的学术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由内而外的,是典型的学术伦理衰微的表现.青年教师作为学术共同体的新生力量,本应该对学术越轨行为义愤填膺,积极抵制,然而由于缺乏学术伦理的内在约束,在现实中不仅对学术越轨行为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更有甚者对于别人取得的“成果”和“实惠”往往羡慕不已.功利主义在学术界的泛滥,使学术研究放弃了以探索真理为目的,成为谋取物质和社会利益的一种手段.

三、青年教师学术越轨行为的治理途径

青年教师学术越轨行为的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教育行政和科研管理部门、各类学术组织、学术出版界、高等学校以及青年教师个人的共同努力.联系青年教师学术越轨的重点问题,文章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完善学术评价机制,树立正确的科研导向.学术评价机制对于青年教师的学术行为具有导向作用,要防范学术越轨行为,就必须建立一套能够体现学术内在发展规律的学术评价机制,使得那些潜心研究、做出前沿性新成果的人才得到应有的学术荣誉和价值肯定[6].当前我国的学术导向存在着学术研究内部规律的非功利化与现实制度设计的功利化价值导向的矛盾,即学术研究本应该是非功利化,是以探索学术真理为目的的,然而我们的外部制度设计,包括职务晋升、岗位津贴、科研津贴等都是以学术成果的数量和级别为标准的.因此,要秉持学术研究的求真探索精神,必须限制学术研究的功利化取向,这就需要调整评价制度设计,适当延长评价周期,实现数量标准向质量标准的转变,把是否取得标志性成果作为青年教师学术职业考核的主要标准,引导青年教师追求重大成果的创新.2.完善学术科研管理体制,优化学术生态环境.优化学术生态环境必须改革现行学术科研管理体制,改变学术资源分配过程中更容易向行政权力集中的偏向.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必须完善当前我国的科研资源分配体制,真正树立科研评审的学术本位,在各类项目评审中尽可能地规避行政权力的干扰,尽可能地公开透明,尽可能地发挥同行专家的作用,确保科研资源分配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必须推进高校管理“去行政化”的开展,确立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服务本位,有效抵制通过行政权力获取学术资源的行为,保证学术资源分配的科学、公平.如此,才能端正学术风气,从而为青年教师的潜心科研塑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

3.改善青年教师工作生活条件,培养潜心治学的学术态度.青年教师处于人生发展和职业发展的特殊阶段,面临着相对沉重的工作生活压力.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是青年教师潜心科研的物质基础.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高等学校应该高度关注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状态,适当提高青年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尽可能地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不断完善后勤保障和服务,协助解决他们在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的现实困难;加大基础科研条件建设,改善他们的科研和工作条件.这些都是青年教师安心科研、做好科研的前提保障.另一方面,应该帮助青年教师做好学术职业发展规划,培养他们潜心治学的学术态度,学术态度的核心便是恪守学术诚信,摒弃浮躁之风,树立精品意识,这需要高等学校创造宽松的学术环境,允许“慢学术”的存在.

4.完善学术监督机制,推进全方位、全过程学术监督.学术越轨的治理必须强化学术监督,增加学术越轨的风险和成本,形成对越轨行为的强有力的威慑力.完善学术监督机制需要教育科研管理部门、高等学校、学术组织、社会媒体和学术出版界等多主体的全方位出击,加强各个环节的学术审查.如果能够在学术成果发表和评价的各个环节强化学术失范和学术不端的审查力度,将会大大减少青年教师学术越轨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加强学术审查既是对青年教师的监督,也是对青年教师的一种保护行为,有利于及时制止越轨行为的发生,避免造成更加恶劣的影响.首先,学术期刊作为学术成果发表的主要载体,应该加大论文审查力度,创新论文发表机制,对于投往编辑部初审合格的每一篇稿件都要进行学术规范审查,针对一稿多投重复发表等行为可以采用预发表制度,即先使用电子版发表的形式,等一段周期后再印刷纸质版期刊,预发表的论文可以接受广大同行的监督,一旦发现问题,就给予撤稿处分,通报学术同行并给予严肃处罚.其次,各种评奖和职务晋升中要对学术成果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学术不端检测,检测结果向社会公示,对于违背学术规范的成果行使一票否决制度.最后,科研管理部门在接受项目申报和结题验收中,也要加强学术审查,建立诚信档案,除了需要保密的项目申报和验收材料之外,其他一切材料应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不仅要严格审查和核实申报材料,还要重点审查结题材料,对于弄虚作假的越轨行为要严肃处理.

5.加强学术规范教育,将学术规范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全程.系统的学术规范教育应该是学术越轨预防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降低青年教师学术越轨行为的发生率.高等学校是加强学术规范教育的主阵地,要遏制学术越轨之风,除了要在法律、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有所建树,更重要的是重塑学术越轨可耻的朴素认知架构[7].这种朴素的认知包括对学术研究基本规范的了解和对这种规范背后的价值意义的认同.学术规范教育是一个基础性工程,不懂规范就不知道如何遵守规范,因此,了解规范是第一步,应该将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教育纳入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始终,开设专门的学术诚信和学术规范的课程,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应该进行专门的学术规范基础性训练,通过强化教育将“学术越轨可耻”的意识理念灌输到每一个学生和学术人员的意识深处,将遵循学术规范内化为学术人员的自觉行为.

6.推进学术伦理建设,构筑青年教师学术研究的内在自律机制.学术伦理是学术研究活动的一项柔性约束机制,学术伦理的建构能从内心和价值层面增强青年教师在学术活动中的规范意识和自律意识.学术伦理建设需要多方面要素的配合,首先有赖于政府主管部门的政策支持,应该将遵守学术伦理纳入教师师德考核的重要内容,目前中组部、、教育部党组已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重申对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重要性,接下来工作的重点就在于教育行政部门、科研管理部门、高等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职称、项目、考核等各个环节的加强落实.其次,学术共同体的自律自觉是学术伦理建设的主体性工作,学术共同体能否形成对学术越轨行为的零容忍是威慑学术越轨动机和行为的重要利器.最后,学术伦理建设还有赖于制度约束,预防和惩戒学术越轨措施的完善和严厉程度也是塑造一种伦理风尚的重要保障,这需要教育行政、科研管理和高等学校不断完善职务晋升和学术评价制度,将是否遵守学术规范作为师德考核的核心指标,真正落实一票否决权.只有当学术越轨行为将会面临学术生涯终结和职业生涯风险的时候,青年教师的侥幸心理才会被彻底打破.

相关论文

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途径探析

本文是一篇青年教师论文范文,关于青年教师本科毕业论文,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培养途径探析相关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青年教师及师德建。

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

这篇青年教师论文范文属于写论文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青年教师相关硕士论文开题报告,与高校青年教师存在的问题相关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

本文是一篇青年教师论文范文,青年教师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关于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青年教师及思。

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探析

本文是一篇青年教师论文范文,青年教师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新时期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探析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青年教师及高。

高校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

本文是一篇青年教师论文范文,青年教师类有关本科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校青年教师师风师德建设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青年教师及师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