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生教育课程体系

时间:2024-02-13 点赞:53286 浏览:110397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机械工程论文范文,关于机械工程硕士毕业论文,关于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生教育课程体系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机械工程及机械类及实践教学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机械工程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中,课程教学是一个核心内容,对培养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当前我国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结合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对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详细的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关 键 词:机械工程;专业学位;课程体系;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200-02

机械工程领域是我国最早实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学科领域之一,由于各种原因,该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普遍存在着“内容陈旧、主次失衡、结构单一”等问题,不能适应培养目标的要求,严重制约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水平的提高.本文拟在剖析现有课程体系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课程体系设置的总体思路,并探索出具有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案.

一、现有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目前的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多数仍沿用学术性研究生课程设置方法,重理论、轻实践,重创新、轻应用,难以适应专业学位研究生旨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特色不突出、主次失衡.多年来,许多培养单位借鉴或照搬学术性研究生以理论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基础理论性课程多,应用型课程少,课堂教学学时多,实践教学学时少,未能体现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用型、实践型人才的特色,未能充分反映出学术型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差异性[1].在部分培养单位,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导师相同,选修课程也相差无几,虽然培养计划上开设了实践性课程,但一般都由本单位相关教师讲授.学术型学位侧重于学术研究,主要培养科研人才,而专业型学位则侧重于工程实践,旨在培养应用人才,若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授课教师等方面不能充分考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自身特点,也就失去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


2.课程结构不合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需要在包括课程设置在内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充分体现.因此,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应以应用型课程为主,实践环节必须在教学内容中占足够的比重.查阅部分培养单位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就可以发现,现有课程结构过于追求基础理论,如“现代机械设计理论与方法”、“现代控制理论”、“有限元法”等基础性课程的比重较大,应用型课程明显偏少,许多培养单位都以“企业实践”、“工程实践”等模糊化课程作为实践性必修课,在实际授课中,这些课程往往形同虚设,很少真正开课.与此同时,现有课程体系往往追求面面俱到,特点不明显,内容重叠,针对性不足,难以适应学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需要,严重背离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2].

3.课程内容陈旧.近年来,国内外机械工业进展迅猛,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在企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新技术理应在研究生课程教学中有所体现.然而,综观现有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课程教材却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3].比如,“先进制造技术”课程应介绍国内外在制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但纵览目前国内各种版本的教材发现,其内容与10年以前的教材相似度超过90%以上,要么是早期教材的重新编排,要么是不加修改的直接再版.部分教材虽对一些新技术有所提及,但大多是一笔带过,缺乏系统的介绍.这种情况在“机电液控制技术”、“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等许多课程中都十分普遍.在现有课程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明显滞后于科技进步的步伐.

4.教学方法单一.目前,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大多沿用传统的课堂授课.在这种授课形式下,老师是课堂的主人,主动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所授知识学生往往听不进去,而学生需要的知识老师讲不出来,从而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二、课程体系设置基本原则

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设置需兼顾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着眼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了突出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在设置课程体系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通用性与针对性结合.无论是学术型还是专业型机械类研究生,在专业基础理论方面具有通用性,在基本技能方面也有共同的基本要求.因此在课程设置过程中,如“数值分析”、“矩阵理论”等具有基础性、通用性的课程应优先考虑.同时,应针对专业学位教育的特点开设“机器工况检测与故障诊断”等针对性课程.

2.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应打破传统研究生教育以学科为主的设计思想,逐步建立以职业职责和技术技能分析为依据的课程设计思想,面向社会需要,侧重应用性,强化专业技能培养,同时也不能忽视专业基础理论的传授,坚持应用性与理论性并重的原则.

3.强化学科交叉与融合.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发展与材料、计算机、通信和电子技术等许多领域相互关联、密切交叉和深度融合.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应突破学科的限制,实现跨学科、多领域知识的交叉与融合,将各种先进技术成果纳入课程教学体系中来,使课程教学与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三、课程体系改革措施

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是当前教育主管部门和培养单位面临的现实问题.为了培养出符合时展和社会需求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和优化课程结构及教学内容.

1.构建具有专业学位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的制订必须以培养目标为导向,服务学生和社会需求.专业学位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设置课程时既要兼顾到基础理论的传授更要突出应用技术的培养[4].具体而言,机械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按类别设置为:基础理论课、专业技术类课程、辅助类选修课.基础理论课程方面与学术型研究生基本类似,主要讲授该领域必备的基础知识,是开设专业技术类课程的先导课程.为了适应学科交叉的要求,应该设置与数学、计算机和检测控制等相结合的应用技术专业选修课程群,供研究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课题内容和未来发展选修一定数量的选修课程.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应根据专业方向和学科发展优选教学内容.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周期短,课程不能太多,应尽量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例如,“现代设计方法学”由“现代设计学”、“优化技术”、“有限元法”、“可靠性设计”4部分内容组成,一旦开设这门课就不应再单独开设相关内容的课程.此外,应根据培养计划定期对课程体系进行筛选,及时淘汰或替换不合适宜的课程或教学内容,避免出现学用脱节、学非所用的现象.

2.强化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现有教学模式基本以课堂授课为主,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必须改革现有教学模式,使学生学用结合.首先,应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强调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课堂上突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团体合作、深入探究的创新精神.结合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不断丰富和更新教学内容,鼓励授课教师尽可能吸纳来自于生产、科研一线的新技术、新成果.其次,采用互动式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授课时,改变灌输模式,增加互动和讨论环节,活跃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思想并主动参与.第三,通过组织实践训练、学术调研、学术报告等多种课堂外教学形式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同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达到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充分利用.

3.建立以校企合作为依托的实践教学模式.高校实践教学资源比较贫乏,实践性师资力量薄弱,应积极开拓校外资源,走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之路.培养单位应建立并完善实践教学基地,加大实践教学的投入,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完善联合培养机制,建立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同时利用企业资源培养师资,许多授课教师虽然理论基础扎实,但缺乏实践工作经验,在实践教学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可让他们定期赴校外基地进行学习交流,提高其实践教学能力.

四、结论

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设置既要立足于研究生教育的共性特点,又要体现专业学位教育的特色.应根据时代特点和学科发展要求,不断强化课程体系改革,逐步完善和优化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体系,有效提高机械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水平.

相关论文

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生教育

本文是一篇机械类论文范文,机械类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机械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生教育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机械类及学术型及实践教。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教育的与实践

本文是一篇动力工程论文范文,关于动力工程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教育的与实践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动力工程及。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开题报告

为您写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提供开题报告类函授毕业论文范文,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开题报告相关论文范文参考文献,包括关于开题报告及。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情况

这是一篇关于学分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培养情况相关毕业论文的格式。是开题报告专业与学分及全日制及研究生方面相。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开题报告

本文是一篇开题报告论文范文,开题报告相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生开题报告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开题报告及文献综述及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