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探究

时间:2024-03-09 点赞:50595 浏览:103220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基础论文范文,关于计算机基础方面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改革探究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适合计算机基础及计算机基础课程及计算机应用基础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计算机基础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高职院校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迫在眉睫,文章认为课程改革应根据就业岗位需要,突出高职教育能力本位的特点,进行教学模式和手段的创新,并在过程中贯穿教学项目化的设计理念.课程改革主要分为课程定位、教材及教辅资料的研发、课程资源共享与推广三个阶段进行,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健康发展.

[关 键 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体系改革

[作者简介]袁良凤(1978-),女,广西桂林人,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工程.(广西南宁53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实训资源整合及远程开放式实训场地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JGB320)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32-01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特色与主要研究内容

1.立足岗位群大胆创新.各高职院校需根据学生技术领域和毕业后就业岗位工作要求,大胆改革课程体系和有关教学内容,找出适应市场、适应行业、适应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在教学中实施新的课程教学模式帮助教师了解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原因,便于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课程体系建设是伴随学生学习过程进行的,它关注学习过程,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思和调控学习过程,培养自主学习精神,帮助学生调节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的整合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

2.突出“能力本位”.在课程的教学内容安排上,不再被动地以记流水账似的知识点串讲为主,而是主动根据各专业学生毕业后职业能力的需求,精心设计具体生动的教学案例,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实操水平,真正做到在教学中将“能力本位”和“职业素质”提高到就业的水平.只有不断改革“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实验、实习、实训和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才能促进高职课程的“能力本位”项目化改造.

3.创新教学模式和手段.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进和创新,提出一种更为先进或独特的理念,让一直以来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学生们体会到以提高学习能力为主线的新型“项目任务”为基点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完成真实教学案例过程中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和技能.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为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主”的合作性教学模式,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课程一体化”实训教学模式穿插在理论和实践的教学过程中,更全面地考虑课程体系建设对不同专业学生计算机学习的作用.

二、课改中需要将教学项目化的设计理念贯穿始终

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需要处处突出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和地方性的办学特点.课程的项目设计必须新颖、适用,整个教学过程就像是完成一项综合性任务一样,一个综合项目贯穿始终,若干个子项目间看似独立又相互关联,步步紧扣.

一个贯穿始终的大型综合性项目必须从开始就提出整体的设计方案.其中,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学主导是教师,教学主线是案例.教师在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改造时,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将课程教学内容细化到每一个项目案例中去,知识体系要求具体化,并非过多的抽象概念、定义以及定理等知识点问题,而是以真实具体的岗位工作流程引出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项目教学案例或本节课需要同学们完成的任务.

三、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项目实施计划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完成“计算机基础”课程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包括与高职教学目标相适应的课程项目化案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科学地设计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与创新等工作,同时开展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多媒体课件研制的前期工作如资料的收集等.第二阶段,主要完成以下工作:“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及教辅材料的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媒体课件的研制,“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训周设立及内容改革的研究,考核方式的改革的研究(包括以等级考试成绩替代课程考试成绩的优劣的评价).第三阶段,“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上网,总结性论文的撰写,本项目成果的完成等.


2.项目可行性分析.以上的项目实施计划,坚信“研”师出高徒,重视培养科研骨干,聘请专家指导,加强与科研机构交流,多层次课题研究合作等途径,整合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提升教育科研水平.通过课程体系结构的调整和进一步开发,让学生个性发展,使教师更具备专业技能,加速学院特色向特色学院的巨大转变.由于我们已做了部分前期工作,加之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的目光与获取教育信息的能力,有探索与建设优秀高职课程体系的意识与决心,有优越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两个校级教研项目实施的经验,有部门及学校有关方面的支持,相信必能较好地完成本项目的实施.

四、项目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整提升.首先,做好开展新一轮计算机课程教学课题研究的工作,做好设计一套新的教学研究方案,成立总课题组.其次,定期召开全课题组成员会,讨论开题,包括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深化提升.首先,组织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成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统一学习有关项目化教育教学的理论.其次,分组讨论各分模块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基本策略.尽快完成各子课题的研究方案,针对课题领域做好调查报告和实施前的准备工作.再次,按照上一步中得出的研究方案,制定课题研究目标和做出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进一步组织设计人员及各子课题组成员开展具体化的实施.要求各子课题组成员们在开始制订计划后,定期开会集中汇报项目研究进展情况,写出课题阶段性总结材料,以备及时整改和调整进度.

3.第三阶段:冲刺阶段――完善提升.首先,根据上一阶段的研究成果,积极协调各子课题小组的关系,小范围地开展经验交流活动,通过参加研讨会、理论讲座等形式宣讲研究评选出的优秀成果.力求尽快将研究成果进行评比,根据专家评委的意见或建议,集中整理、分析各小组得出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其次,对收集的资料整理分析后写出可行性研究报告,参照课题结题标准或要求分批地验收成果,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第四阶段:总结推广阶段――整体提升.第一,做好成果的推广与再总结,按研究申请报告中的成员任务分工中的要求分配人员撰写各分模块的结题报告,然后汇总整理得出最终的研究成果,如课题研究工作总结报告、课题论文、课程配套的课件以及用于辅助教学的资源库等.第二,通过完善成果,盘实改革特色,优化校本课程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第三,通过公开发表总结性论文、资源上网、课件的分发传播等因素,加大交流力度,扩大试验范围,增加受益人数.

五、结束语

课程体系改革立足于学院课程特色和教师个性,基于高职教育发展“能力本位”的教育取向,强调教育的职业化、岗位化,内容上注重课程功能,有利于解决企业乃至岗位个别差异的适应性问题.把就业前景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最终目标是充分发挥专业与课程的潜能优势,促进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DB/OL].http://.moe.edu./publicfiles/business/files/moe/moe_745/

200612/19288.,2006-11-20.

[3]王和平,胡菊芬.基于工作过程的“linux网络操作系统”课程设计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0(14).

[4]袁良凤,叶文,陆电学.高职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J].大家,2012(7).

[5]袁良凤.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项目化改造研究[J].广西教育,2012(23).

相关论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

本论文是一篇计算机方面有关大专计算机专业论文,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模板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计算机及计算机基础。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本文是一篇计算机论文范文,计算机方面函授毕业论文,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计算机及计算机基础及。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这篇计算机论文范文属于计算机工程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计算机类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相关计算机专业论文。。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

该文是课程论文专业学生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学生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改相关论文范文,适合学生及能力及课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