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期待教研革新

时间:2024-03-22 点赞:43581 浏览:82049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课堂教学论文范文,课堂教学有关硕士毕业论文,关于教师期待教研革新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课堂教学及教研活动及教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课堂教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为什么有些教师不愿意上公开课?为什么教研不能让教师发现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在教研活动中,能否实现相互尊重?怎样才能使教师坚定教研的信心和勇气?

教师的成长需要教研.但在参与中小学教研活动中笔者发现,教研的内容、方式、工具本身还有许多需要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我们对课没有感觉了”——选择适合教师的教研方式

曾经,笔者与两位同事到一所小学观察课,授课教师希望我们重点观察和研究他的课堂教学行为.经商量,我请一位同事准备好学生的座位分布图,让她重点观察和记录课堂上授课教师的提问分布、提问次数、问题类型;请另一位同事观察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站位、走动路线和教学关注对象;我自己则关注和记录授课教师提问以后的倾听、澄清、评价和引导等行为,并观察这些行为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观察为课后的交流、分析奠定了基础,授课教师认为找到了自己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我和同事也从这次教研中获益很多.

在某地推进观课议课时,我也运用了这种方法.但参与教师却对这种方法产生了困惑和抵触,他们说:“过去走进课堂,我们还可以对这节课有一个整体的感觉和印象,现在盯着某一点观察,我们没有时间去观察和思考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不到自己想学的东西.现在我们对课已经没有过去的感觉了.”

这让我认识到:一方面,教研工具、方式和方法的选择应该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另一方面,我为这些老师的质疑和放弃叫好.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通过读书、网络交流和外出学习,视野越来越开阔,获得的教研信息也越来越丰富.学习之后,有些学校和教师将自己认为有道理有价值的观念、工具,实践一番、推荐一番,这是一种学以致用的积极态度,值得肯定和鼓励.但选择什么工具来用?怎么用好他人的成果?这需要研究.

首先要立足学校、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实际,立足实际的教研需要.运用他人的工具,不能只是因为他人的工具“看上去很美”.上述案例中教师集中精力于被分配的观察任务,这使他们很难发现和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东西,难以满足他们自我发展和成长的需要.这种定点、定向的观察方法未必适合所有教师.还有,这些教师参与教研的目的也可能多种多样,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工具和手段,有效教研不能用一种工具去“包打天下”.

某种教研工具和方式到底好不好,适用不适用,我们一时可能看不清楚.怎么办?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对一个新的工具,可以先试一试.抱着对工具本身进行研究的态度去实践,实践中要关注自身的状态、感受,关注自己的投入和收获.对成长有帮助、投入不大、简便易行的,就继续做下去;反之,就要及时放弃和终止.

还有,就是在“发现”上多做功课,通过对现有教研方式进行反思,从自己身上、从自身的实践中筛选和提炼,从中概括和抽象出有效教研的模式和方法.不等不靠,自己创造.

“我不会这样上公开课”——让教师充分表达自己

在一节八年级地理课上,教师讲《西双版纳》.课堂上,教师问学生:“如果到西双版纳去旅游,你最关心什么?”一位同学说:“我最喜欢的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小吃,我去了肯定要大吃一顿.”老师笑着说:“你的兴趣在吃,看来你是一个吃货.”全班同学哈哈大笑.

该如何看待这位老师的评价语呢?单独把这句话抽出来,“你是一个吃货”难登大雅之堂,很可能被诟病和指责.但这位学生却没有感到难堪,他脸上写着的是“老师和我很亲近,可以随便和我开玩笑”的享受和得意.这个学生为什么不反感?这和执教者长期与学生接触所形成的轻松自然、真诚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关,在整体和谐轻松的氛围中,教师的随性表达成了学生快乐体验的来源.没有这样的前提,教师的点评就可能导致学生的反感,简单的仿效也可能东施效颦.在教研时,如果我们简单否定这位老师的评价用语,就可能使授课教师丢失自己自然、随性、大方的教学风格.

由此反省我们的研究动机和研究方式.可以说,教育教学是实践特征十分明显的社会活动,教育教学实践有“理”、有“情”还有“境”,我们很难找到适用于所有情境的教育真理.教研不能脱离具体的实践情境去说一些空洞道理,这样的道理大多可能只是“正确的废话”.在具体的教研中,更有效的方式是先研究教学行为的背景和情境,在交流和讨论时,应该陈述教育的情境和事实在前——“我发现等”“我注意到等”对事件的分析和讨论在后——“我对此的认识和理解是等”也就是先要摆课堂上的事实,然后再讨论事实背后的道理.

我曾观察一位老师上《第一场雪》,这位老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写出雪大、雪美和作者的欣喜之情上.课后交流时,授课教师说,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把朗读、感悟文字优美作为这篇文章的主要教学任务,但她觉得学生学过的有感情朗读的文章很多,这一篇文章在点面结合、声色结合、人景结合、动静结合等方面很有特色,她期望通过这一课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把有感情的东西用写作的方式来体现,而不仅仅是在朗读中学会表达.接着,她又对我说:“公开课我是不会这样上的.因为这一课如果没有把重点放在朗读和感悟上,就可能招致听课教师的批评.他们会认为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才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才能体现语文教学以读带悟的要求.”

这位老师的实践和表达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不仅有共时性的情境因素,而且有历时性的脉络和线索.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需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但教学目标不等于课程目标.教学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学生的发展也不是一节课就能实现的.教师依据自己已有的教学基础,来服务未来教学的需要,教师有权而且应该有能力实践自己的教学目标、内容的侧重选择和取舍.事实上,只有多样和丰富的教学才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比如,在这节课你侧重这样的内容安排,在另一节课上就会有其他的内容安排,你需要考虑哪些是相映衬或相弥补的教学内容,从而达成学习内容的协调和平衡.再如,在这一课里授课教师讲解的方法多一些.在另外的课上可能会放手让学生自学,帮助学生体验和获得多样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学生今后生活中的多种学习可能.可以说,只有这种突出重点又适当兼顾的多次的课堂教学,才能完成学科教学的任务,才能实现学科的课程目标,才能对学生未来生活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指引.教研首先要尊重授课教师的表达和申辩权利,使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教学选择,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教学的背景和追求.另外,因为教学是选择和平衡并充满遗憾的艺术,教研不能把教师在一节课上的取舍当成其整个学科教学的选择,不能简单地用一节课的表现来臆断教师的所有教学行为,不能用约定俗成的标准来规范每位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教研需要承认遗憾、接受遗憾.正如帕尔默所说:“当我们把某种认定的方法技术捧上天的时候,就使得采用不同教法的老师感到被贬低,被迫屈从于不属于他们自己的标准.”由此可能使他们失去教研的信心和勇气.


“以后我再也不上公开课了”——指导的前提是尊重

曾经,一位中学教师向我抱怨某次教研活动带给她的不利影响.原来,她上完课以后,听评课的教师当着学校领导的面说了许多问题,她说:“听说你们要来教研,教研组长找了我很多次我才答应上公开课,为这节课我花了不少时间准备.你们来了又不了解情况,听完课就说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提的意见我们根本做不到,对我也没有什么帮助.你们走了以后,校长、主任都认为我给学校丢了脸.早知道真不该上这次课,以后我再也不上公开课了.”

透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发现:教师所上的教研课并不仅仅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展现,还包含了执教者的教育希冀和梦想,是授课教师教育人生和教育水平的呈现和展露.因此,在教研活动过程中,他人对课的评价和讨论关涉对授课教师人生的理解与批评,上公开课对授课教师存有一定的利害关系.

这提醒我们:教研不仅要研究教学目标、内容和手段,而且应该研究参与者的情感、意愿和态度,要关心上教研课给他们带来的精神压力,避免他们在权衡利害关系以后采取不利于教学研究和自身发展的粉饰、作假、拒绝和抵触等行为.

事实上,如果一线教师产生情感上的抵触,教研时再多有理的改进意见也无法落到实处,因为关上教室的门,教师怎么教,其他人是无法真正干预的.

从降低公开课利害关系的角度来看,在没有确切事实和证据的情况下,批评不要针对人,比如说授课教师“态度不端正”、“教学不负责任”等;同时也不要笼统地对课的好与不好下结论,比如说“这是一节不成功的课”、“这节课有这样几个优点,这样几个问题”.相对合理的方法是,教研的话语既不针对人也不针对课,而是针对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对课堂上的事实和现象,我们可以讨论:这些事实和现象是怎样发生的?如何认识和理解这些事实和现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和途径让课堂上的故事更加温馨和美好等有了这样的对象和目的定位,授课教师与听评课教师才能更加心平气和地参与教研.

从交流的环境和背景看,有的老师、有的问题可以当众讨论,而有的老师、有的问题则更适合私下交流.公开场合下的问题讨论能为参与教研的受众提供教学方面的指导和帮助,这是一种显性追求.但也可能让他们从执教者被评价的尴尬中形成一种态度——“今后自己千万不要上这样的教研课”,这是教研中可能产生的隐性效果.我们认为,使教师丧失积极

本文是一篇课堂教学论文范文,课堂教学有关硕士毕业论文,关于教师期待教研革新相关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适合课堂教学及教研活动及教师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课堂教学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性的教研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教研时的察言观色不是不追求教学的真理,而是先要保护一线教师愿意追求真理的热情和积极性,避免一次追求真理的行动导致参与者对追求真理的行动敬而远之.

一位教师从教学准备到实践结果,大致要经历这样的过程:教师提取既往相关实践经验、根据对当前情境的认识和理解进行教学设计、将教学设计运用于实践的教的行为、或根据实际情形生成教的行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学习行为、学生学习活动带来的学习效果.认识其中的关系和联系,可以从学生的学习行为与学习结果的事实和现象人手,这是教研活动中以学论教的起点,讨论教的行为、教学设计、原有教育理解和实践经验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从中获得或更新教学经验.

教研的目的一方面是要认识和理解现有的教学并从中获得教学经验;另一方面要规划和设计未来,以帮助教师改进和创新教学.改进和创新教学需要发挥教研参与者的教学想象力,以建构新的教学实践方案.

如何向授课教师表达改进的实践方案呢?相比较而言,与其用“我建议你这样教等”不如用“假如我来教等”“假如我来教等”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我尊重你的专业自主权利;你提供了一堂课供我学习,现在我要回报你一种可以选择的实践方案;我不是教学的评判者,我和你一样,是课堂教学的建设者等

“假如我来教”还有两种规范作用:一是规范参与教研的方式,教研的参与者对课堂上的问题不能停留在批评的层面,而是要研究如何改进,要找出行动的方案;参与讨论教师不是教学的批评者,而是课堂改进的建设者.二是规范教研的话语表达,教研的话语要围绕实践的环节和要素进行,尽量少说对实践改进缺乏指导意义的“正确的废话”.

需要注意的是,在表达“假如我来教”时不能仅仅停留在行动方案的陈述上,而是要围绕行动方案作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说明“我为什么选择这样的方案”,“我会怎样进行教学决策”,以此传递改进方案背后的理念和教学思维方式.二是要对这种方案的可能结果做出预测——“我期望的效果是什么”.从依据到决策,从行动到结果,一个完整的有结构的方案体系更有利于其他教研参与者进行讨论和借鉴.

“假如我来教”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一些授课教师和你较真:“不要说假如,你来试一试?”一方面,没有谁的教学改进意见有免于被质疑、免于被实践检验的权利,教师这样的较真是不迷信权威的批判意识的觉醒,我们应该为这样的较真行为叫好;另一方面,自己也去教一遍,不让自己的创造性设想付诸东流,让理想成为现实,并且通过实践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观点与方法,何乐而不为?

作者单位系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钱丽欣

相关论文

地理教师的教研意识

本文是一篇教育科研论文范文,关于教育科研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关于地理教师的教研意识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教育科研及一篇好及。

如何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

本文是一篇青年教师论文范文,关于青年教师方面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如何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青年教师及教学反。

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教研能力

本文是一篇教研活动论文范文,关于教研活动大学毕业论文,关于提升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相关硕士学位毕业论文范文。适合教研活动及农村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