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理的错读、误用与实践的纠结、无奈(二)

时间:2024-02-09 点赞:53595 浏览:11286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幼儿园论文范文,幼儿园方面有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幼儿园教育:理的错读、误用与实践的纠结、无奈(二)相关毕业论文题目范文。适合幼儿园及园本课程及幼儿园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幼儿园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错读和误用幼儿教育理论,势必会导致幼儿园教育频频出现乱象.幼儿园教师被要求去编制园本课程和设计教学活动就是众多乱象中的一种.

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乱象:教师忙于编制园本课程和设计教学活动

在我国,许多幼儿园教师都在忙于编制园本课程和设计教学活动,这项工作用去了他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园长和教师明明知道自己难以胜任这项工作,却不得不全身心地投入,因为幼儿园是否有园本课程已经成为不少地区评估幼儿园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所谓园本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课程,就是与别人不一样的课程.园本课程本身所具有的含义,有可能会鼓励教师去设计与别人不一样的教学活动,也有可能会鼓励园长去编制与别人不一样的课程.于是,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很多经由园长和教师编制并用各种“外衣”加以包装的课程和教学活动“百花齐放”.

2008年,笔者曾写过一篇题为“幼儿园教育中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的文章,笔者在文章中写道:“在幼儿园,我经常看到教师实施的教育活动,不经意间,有的在宣扬极端个人主义,有的在倡导尔虞我诈,有的在传播错误的概念,有的在散布离奇的幻想,有的在褒扬与国情格格不入的西方文化的糟粕,还有的在贬低我国数千年来传统文化的精华等在这些没有经过严格审查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之间的界限已经没有了.这种状况不能不让人担忧.”“在幼儿园,我也看到一些园长捧着他们自己创编的‘园本课程’,向我介绍他们的成果.我实在不愿去伤害这些已经付出太多的园长.对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我只能用欧教授(注:台湾著名课程论专家欧用生)的‘可能已陷入陷阱而不自知’的话作为评价.”

也许世界上最让人不省心的工作有两种,其一是医生,其二是教师,两者都是有底线的,前者的底线是“不能医死人”,后者的底线是“不能教错”,保证底线的办法都是专业培养和训练,即按照规律去做.

我们很少看到、听到医院里由于医生的原因而医死了病人,但是我们在幼儿园里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听到教师所教的或幼儿所学的内容是错误的.

吃力不一定讨好,最亏的事情应该是吃力反而将事情做坏了,做得连底线都没有了.

应该让全体幼儿园园长和教师都知道,连底线都没有的教育是最糟糕的教育,是有害于社会的教育;应该让全体幼儿园教育管理者和学者都明白,连底线都没有的教育是没有良知的教育,是违背教育本质属性的教育.

无误的表述和论断,错误的

解读、推演和运用

在我国,依据某些教育理论或理念而产生的表述和论断本身并没有错误,它们在逻辑上是清晰的,也并非不可以操作,但实际上产生了严重的问题,甚至产生了不可容忍的乱象,究其原因,是对教育理论或理念的错误解读、推演和运用.

关于“园本课程”的问题,这样的表述和论断本身是正确的:幼儿园教育以儿童发展为本位,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幼儿园课程是园本课程.

这样的表述和论断,其前提是“幼儿园教育以儿童发展为本位”,这是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不管这样的价值取向是否合理,是否与我国的社会、文化相适合,在这样的价值导向下,“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成为必然的推演,同样,“幼儿园课程是园本课程”成为顺理成章的实施层面上的指向.

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成要素看,幼儿园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又称低结构活动),另一种是以教学为主的活动(又称高结构活动).这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前者主要为顺应幼儿的自然发展,后者主要为将幼儿的发展纳入与社会、文化相一致的轨道;前者主要是幼儿自己生成的,后者主要是教材、教师设定的.按照这样的原理,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强调幼儿在幼儿园所获得的一系列经验,是以幼儿兴趣和需要为导向的活动,其主要内容是幼儿满足自我的游戏,因此以这类活动组成的幼儿园课程理所当然应该是园本课程,这是因为每个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都是不同的,每个幼儿的学习水平和方式也都是不同的,任何人编制的课程都不可能适合不同的儿童.根据这样的原理,幼儿园以幼儿自己生成的游戏为主的活动不可能成为其他幼儿园可直接或间接拿来操作的活动.换言之,幼儿园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都是以自己幼儿园、班级和幼儿个体为本位的活动,幼儿园由这些教育活动构成的课程自然就是园本课程,甚至是班本课程、人本课程.


这样的表述和论断之所以在教育实践中产生了问题,甚至产生了严重的问题,导致了不可容忍的乱象,是因为这些表述和论断在推演和运用的过程中被“移花接木”“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成了逻辑前提与逻辑推理不一致的东西了.

在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几乎没有人放弃过以教师教学为主的教学活动,这种活动以不同形式的集体教学(不管是分科的,还是综合的;不管是大组的,还是小组的)存在于幼儿园课程中.尽管有人不喜欢这样的活动,但是没有任何证据说明这样的活动对幼儿园教育没有价值,在中国文化背景下,没有人有能力阻止这些活动在幼儿园开展.事实上,幼儿园课程改革数十年来,园长和教师非但没有弱化以集体教学为主的教学活动,反而一如既往地重视这样的教学活动,将这样的活动看成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以教师教学为主的活动是以教材和教师预设为主的活动,尽管其中多少含有幼儿游戏的成分,但主要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教师实施这样的活动,其“底线”是不能有错误,要符合教学基本规范.具体地说,活动目标要准确,内容要有教育意义,过程要切实可行,各个活动之间要有紧密关联.要达到保住“底线”的要求,即使是一位教学经验十分丰富的教师也基本不可能独自编制和设计幼儿园课程中的全部教学活动.换言之,这类教学活动是课程专家们精心编制和设计的,由教师根据专家们编制和设计的活动加以实施的.课程专家们编制和设计的这类教学活动,其依据是课程标准,呈现的方式主要是教材或参考用书,这些东西的背后隐含着复杂的课程理论、各学科知识以及教学专业知识,它们与教师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不一样的.课程专家们编制和设计的这类教学活动,还需通过教育职能部门组织的严格审定方能使用.从逻辑上讲,如若幼儿园课程是由以游戏为主的教育活动组成,那么它应该就是园本课程;如若幼儿园课程由以教学为主的教育活动组成,那么它就不应该是园本课程,因为编制和设计一系列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是一项十分专业的工作,一个幼儿园或者一些幼儿园教师是不可能自己去编制和设计成系列的、高质量的甚至是只能保住“底线”的幼儿园教学活动的.

事实上,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可以看到的园本课程大多是幼儿园自己编制的预设性课程,是以教师教学为主的高结构的教学活动的组合,而不是以儿童经验为主展开的活动的组合.这些所谓的园本课程,要么是由本园教师的教案组成的,要么是由各种已有教材拼凑而成的,要么是幼儿园“雇佣”产生的“杰作”.这样的园本课程大都丧失了幼儿园课程应有的编制逻辑,以降低幼儿园课程在真、善、美等方面的教育意义为代价,以牺牲幼儿园课程在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要素之间应有的完整性、统合性和协调性为代价,以耗费教师宝贵的时间和精力为代价,屈就于教师有限的经验,屈就于外来无端的评估.这导致了我国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一系列乱象:教师在实施集体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无用的、甚至有害的教学活动;上级管理部门规定幼儿园不得使用教材,更不得使用幼儿操作材料;园长和教师整天忙于编制和设计与别人不一样的课程和教学活动,导致园长和教师无所适从,甚至产生职业倦怠.

谁能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

迄今为止,人们对“三鹿奶粉事件”记忆犹新.“三鹿奶粉事件”让人联想到其他食品问题以及饮用水问题和药品问题等,也会让人联想到这些问题以外的问题.将幼儿园教学中出现的错误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后果与食品、饮用水和药品等问题所造成的后果相比,并不为过:

食品、饮用水和药品等问题会对幼儿的身体造成危害,幼儿园教学中产生的错误则会对幼儿的心灵造成危害.

食品、饮用水和药品等问题对幼儿身体造成的危害常常是“急性”的,幼儿园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对幼儿心灵造成的危害则是“慢性”的.

食品、饮用水和药品等问题对幼儿身体造成的危害是“易觉察”的,幼儿园教学中出现的错误对幼儿心灵造成的危害则是“隐蔽”的.

从事幼儿园教育的行政管理人员、学者和实践工作者都应该清晰地认识到在我国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已经存在的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认真地想一想这一问题产生的缘由,严肃地反省一下我们这些人中谁能承担起这样的社会责任,千万不要等到这一问题成为社会危机事件以后才去亡羊补牢.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