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文学真实性探析

时间:2024-01-17 点赞:48422 浏览:95234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传记论文范文,关于传记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传记文学真实性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传记及历史及记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传记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灵魂与生命,但是随着历史哲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历史真实的相对性,即任何历史再现都-只能达到相对真实,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传记文学中的历史真实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影响传记文学真实性的原因有历史叙述的主观性、历史话语的修辞性、记忆的不可靠性等.对历史真实相对性的认识并不是否定历史事实的客观存在,而是要求人们能够更加清楚地认识历史的本质,从而树立现代的传记文学真实观,追求更深刻的历史真实.

关 键 词:传记;真实性;相对性;历史叙述;历史话语;记忆

中图分类号:I2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122-03

传记是一门介于历史和文学之间的交叉文体,它必须记录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个人真实的生平事迹及其思想性格,真实性是传记文学的灵魂与生命.就像胡适所说的:“传记的最重要条件是纪实传真.”“传记所传的人最要能写出他的实在身份,实在神情,实在口吻,要使读者感觉真可以尚友其人.”传记作者为了真实地还原传主形象以及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客观环境,总是尽可能多地搜集和占有历史资料,使传主形象与其在历史中的存在尽可能一致.但是随着历史哲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历史真实的相对性,即任何历史再现都只能达到相对真实,而不可能达到绝对真实.

一、传记是一种对历史的叙述

首先,任何历史著作都是历史叙述的产物,传记也不例外.历史叙述的主观性或者说历史学家的主体性导致历史著作中客观真实的相对性.历史分为历史本体和历史认识,前者是事件的历史,后者是叙述的历史.历史本体是客观的、唯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旦被创造出来,就无法改变,无法再现和重演;而历史认识则是主观的、多元的,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由于主客观条件的不-同,每个人的历史构图与历史想象不同,不同的历史学家对于同样的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阐释和认识.历史认识是一个无限接近历史本来面貌却永远达不到历史本体的过程.“客体首先只是通过主体的活动才被认识的,因此客体本身一定是被主体建构成的.因为这个缘故,客体就具有永远被接近,但又永远不能达到的极限性质”.

其次,历史话语具有修辞性.人生活在语言构成的世界之中,语言具有既澄明又遮蔽的双重性:一方面语言具有命名的力量,是思想展开的发轫点;另一方面,由于语言自身的局限性,它又构成人类思想的牢笼,语言规范了人类意识的基本框架和范围.人们常常将语言视为实在本身,而忘记语言符号是通过概念与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的,符号与客体之间只存在着一种间接的转嫁关系.解构主义者进一步认为语言符号与意义之间的关系不一致,语词的所指与能指是任意结合在一起的,它们的关系是约定俗成的而不是固定的,每一个所指的位置都可能被其他能指取代.能指和所指之间是分裂的,语词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受到普遍质疑.他们强调语言的不确定性、不可靠性、欺骗性,由于语言的修辞性,真理也不过是骗人的假象和谎言.作为符号的语言不能完全地表达人类的主观思想感情与反映客观事物,事物精微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语言的性质决定了我们所能得到的历史真相永远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无法达到与客观世界的完全统一.所谓客观如实地描绘对象,再现历史原生态是不可能的.语言无法穷尽客观世界,历史是话语实践的产物,随着对语言本质的认识的深入,人们认识到历史话语和小说与神话的话语一样,并不享有真实性的特权.由于语言的相对性,历史真实与历史再现之间必然存在一段距离.

二、传记作者的主观倾向性

面对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历史学家不可能穷极一切事实,他必须对史料进行选择和加工整理,而任何选择都是根据某种价值标准进行的,于是历史真实性就被打上了社会意识形态和个人主观色彩,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也是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所在.沃尔什认为:“历史学家总是以自己的哲学观点在研究过去;这是无法改变的而又无可奈何的事,因为历史学家不可能没有自己的前提假设.归根到底,主观的因素(无论先天的或后天的)总是无法排除的,这些因素可以呈现为时代性、民族性、阶级性、集团性、宗派性或任何其他的什么‘性’.”历史思维中自始至终渗透着主观成分,世界观、哲学观、价值观不同,就形成了对于历史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这一因素限制了历史学家所希望得到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历史学家站在现在看待过去,他眼中的历史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时代烙印.和历史学家一样,传记家也是特定历史时代与社会环境的产物,在塑造传主形象、叙述历史事实时,传记家不可能消除个人在观察上的偏差和意识上的偏见以及时代和社会的影响,这种主观性影响到传记写作的真实性程度.

传记主人公的过去作为一段历史已经消失在一去不复返的时间长河里,不可能重复和再现,不可能被直接感知.由于传记作者和传主之间存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传记家对传主的还原只能是一种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历史记忆和历史想象.传记作家总是围绕着某种指导思想进行写作,选择传记材料,在这种写作过程中已经渗透了传记作家的主观判断以及时代和社会对传记作家的影响.而且传记作家不仅要再现传主的生平和性格,还要对传主其人其事进行阐释和评价,这就更增加了传记的主观色彩.“传记作家并不仅仅是叙述,他也解释,而且传记中总有一种为了解释而去选择(史料)的倾向――去选择,更甚或是去捏造”.传记作家总是试图从有关传主的大量事实中找出某种统一的思想模式、行为模式,从而对传主的一生做出首尾一致的解释.传主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事件被用来阐明某个主题,传记作家选择哪些传记材料,对哪些传记材料感兴趣,体现了他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对传主的认识与理解,这就导致传记写作过程中的主观倾向性.

以现代文学作家传记为例,传记作者们虽然有明确的对客观历史性的追求,但是他们也无可奈何地意识到这种真实性的不可抵达,传记作家心目中的传主、传记中表达出来的传主和历史中真实存在的传主之间必然存在着一个距离.陈思和在《人格的发展――巴金传》中说:“现在的文学时代里,要为一个健在的,并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依然发挥着重要影响的作家写传,多少是一件冒险的事情.无论是作者所要努力的还是读者所期望的目标――刻划出一个真实的传主形象,都既是一种渴望,又是一种奢望.生命是一道长河,它每往前流逝一步,整个历史的分子结构都会为之改变.每一日,甚至是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意味着人们用新的眼光来解释以往历史的可能性.再者,正因为生命的真实是由它所发生的全部细节构成的,而当这些细节本身已经随着时光消失得无影无踪,唯剩留在人们的记忆中,以及文字语言的表述中的一些残余断片时,要用文字去‘再现’它的真实又未尝不是天真的神话?”由于传记作家主体的差异性,在传记文学中经常出现“一人多传”现象,即同一传主会有不同的传记.历史中的许多著名人物都有不止一种传记,如鲁迅传记就多达几十种,比较有名的有曹聚仁的《鲁迅评传》、林志浩的《鲁迅传》、曾庆瑞的《鲁迅评传》、林非、刘再复的《鲁迅传》、吴中杰的《鲁迅传略》、朱正的《鲁迅传略》、陈漱玉的《民族魂》、林贤治的《人间鲁迅》等.关于徐志摩、郁达夫、郭沫若、张爱玲、丁玲、萧红等作家的传记也都有10种以上.面对同样的传记材料,由于传记作家写作目的、观察的角度和叙述的方式不同,会使传记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美国人金介甫写的《沈从文传》和湖南学者凌宇写的《沈从文传》对传主沈从文的理解与把握有所不同;肖凤的《冰心传》和卓如的《冰心传》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各异.每一本传记都渗透着传记作家对传主的理解与体验,传记还原出来的与其说是传主本身,不如说是传记家心目中的传主形象.传记作品如同一面镜子,映现出来的不光是传主的形象,还有传记作家的形象,传记作者的性格气质、道德立场、人生观、审美观、艺术风格等等都会在传记中留下痕迹.比如同样是张爱玲传,于青的《天才奇女――张爱玲传》(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运用女性特有的视角和轻倩灵活的文笔,写出张爱玲的神韵.余彬的《张爱玲传》(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3年版)把张爱玲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整体中,对她的价值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理论和学术色彩较浓.胡辛在写《最后的贵族?张爱玲》时,从张爱玲的小说和散文中寻觅张爱玲生活的处境和语境,尽量运用和张爱玲语言风格相近的叙述语言,使叙述语言和传主语言浑然一体,不愿撕碎张爱玲的语言纤维,不愿搅混原汁原昧的人生况味.孔庆茂的《魂归何处张爱玲传》(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1996年版)文学色彩很浓,在占有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大量运用文学描段,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司美娟的《张爱玲》(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版)以张爱玲的情感和婚恋生活为主线,在不背离历史真实的前提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将张爱玲与胡兰成、赖雅的婚恋始末,运用小说笔法娓娓到来,其间穿插了大量场景描绘、对话和心理描写,使所叙述的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刘川鄂的《张爱玲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属于学术传记,理论色彩较浓,重视对张爱玲作品的分析,但是传记作家还没有真正融入传主的世界.

本文是一篇传记论文范文,关于传记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关于传记文学真实性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范文。适合传记及历史及记忆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传记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张均的《月光下的悲凉――张爱玲传》,花城出版社(2001年版)抓住张爱玲作品中月光的意象,强调张爱玲作品与人生遭遇中的悲凉和悲剧性,营造了一种优美而淡雅的意境,与张爱玲的世界丝丝入扣.不同的内容侧重点,不同的叙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体现出传记作品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传记文学中的一人多传现象深刻地反映了认识主体的差异性,它是主体现有的经验知识、情感意志直接作用于认识客体造成的.传记文学中的主观因素不可避免,传记文学的历史真实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三、自传的不可靠性

传记写作还涉及到记忆的可靠性问题.记忆是真理之敌,因为在一个人能开始描述他的生活之前,他的记忆机制就进行着创作而不是复制的活动,记忆本身已经主动练习了所有的创作功能:选出基本的,加强和淡化,有组织地编排.历史记忆是经过人们筛选和重构的东西,它不可能完全还原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所有物理和心理事件,其中空缺之处显然比充实之处多得多.个人的气质、性格、兴趣、爱好、、本能、理想等都会影响他的记忆倾向,导致记忆的失误.更何况人的记忆有避免痛苦的倾向,自我具有选择性,凡是唤起人焦虑和痛苦的记忆与印象都容易被拒绝在意识之外而成为潜意识或某种情结.而且任何个人记忆都受到社会记忆、集体记忆的影响.“我们对现在的体验,大多取决于我们对过去的了解;我们有关过于的形象,通常服务于现存社会秩序的合法化”.个体记忆依赖集体或社会记忆的框架,而集体记忆关于过去的解释总是与社会主流思想一致的.受社会记忆、集体意识影响和控制的个人记忆、私人记忆也往往成了某种成见与意识形态的牺牲品.记忆不是对过去的复制,而是对过去的建构,在历史重构过程中会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干扰.人们由于某种目的和偏见会有意无意地对记忆进行修改,这就加大了寻找历史真实面貌的难度.

传记作家经常以自传为基础,把自传当作第一手资料,但是自传的真实性也已经受到普遍质疑和颠覆.莫洛亚认为影响自传真实性的原因有:对事实的遗忘;由于审美原因而产生的有意的忽略;潜意识的压抑,凡是令人不愉快之事,就会被潜意识所压抑;羞耻感;记忆不仅疏忽遗忘,它还加以理想化.此外,在自传中还有一个缺少诚实的原因,那就是当我们描写往事时,希望保护那些我们认识的人.“记忆力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对每一个男人和女人来说,记忆力使他或她,在回忆一生时,创造了艺术作品和不可信的记录”.传主出于某种道德禁忌与政治束缚在回顾自己的一生会隐瞒一些事实,夸大另一些事实,他会有意无意地美化自我,把自我理想化,在自传中创造另一个自我.

卢梭的《忏悔录》以令人吃惊的坦率态度记录下自己的真实生活、思想与感情,对自己曾经有过的卑劣念头、行经进行大胆暴露,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再现人性的真实和复杂.但是莫洛亚仍然对《忏悔录》的真实性进行了质疑:“卢梭自己是不是想装做一个真实的人?绝对的诚实是可能的吗?”莫洛亚认为卢梭的确承认自己偷盗、诬陷别人以及对华伦夫人的忘恩负义,但他对这些事痛心疾首地认罪是因为他知道读者会原谅他.相反地,他对抛弃他所有孩子的事却一笔带过,对其中的动机隐而不言,好象那是一件小事似的.他也暴露缺点,但只暴露一些可爱的缺点.所以,“自传作者们与其他人一样容易出错.他们经常从最好的角度描写自己.他们掩盖某些事实,认识不到他人的重要性,并且忘记传记作者可以证明是很重要的小事情”.


虽然自传是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个体叙述自己真实的生活与情感的体裁,但是自传中也渗透了虚构和想象.比如茅盾在自传《我走过的道路》中没有提及自己与秦德君女士的恋爱,而秦德君的经历和茅盾小说《虹》中女革命家形象有十分相似的地方.了解这段历史,显然有助于对茅盾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理解.但如果传记作家一味“为尊者讳”,对传主的私生活讳莫如深,或者只以作家自传为材料,则无法揭示被掩盖的历史真相.

综上所述,由于历史叙述的主观性、语言的修辞性和记忆及自传的不可靠性,影响了传记的真实性程度.传记文学的真实性是相对的,完全真实的历史重构与还原是不可能的.传记受到传记作者及其所处时代的局限,传记作家在追求对传主历史还原的真实性的同时,也日益意识到这种真实性的相对性.随着人们对历史认识的加深,真实观也在发生着改变,真理的绝对性受到普遍质疑:承认历史认识的多元化,可以避免一元独断论和文化专制主义,从而达到更深刻的历史真实.要想建构具有当代性的中国传记文学,使中国传记文学走向世界,就要树立现代的传记文学真实观,打破对权威与绝对性的迷信,摆脱传统观念、时代偏见、政治无意识的束缚,从认识论、方法论上对传记文学进行改革.只有对历史具有怀疑主义的理性态度,在历史过程中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主体性,才能最大限度地贴近历史真实.

(责任编辑王文江)

相关论文

真实和朴素是传记文学的本源

此文是一篇诗人论文范文,诗人方面有关论文范文,与真实和朴素是传记文学的本源相关专升本毕业论文开题报告。适合不知如何写诗人及文学及乌尔。

传记文学与创作主体的自由

本文关于人物形象及文学艺术及伦理学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人物形象方面有关论文范本,与传记文学与创作主体的自由相关专科毕业论文。

生态批评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探析

本文是一篇英美文学论文范文,关于英美文学相关函授毕业论文,关于生态批评背景下的英美文学教学探析相关学年毕业论文范文。适合英美文学及课。

网络文学动因探析

此文是一篇网络文学论文范文,关于网络文学论文范文检索,与网络文学动因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网络文学及互联网及计算机方面。

巴金的传记文学创作

本文是一篇文学创作论文范文,文学创作类有关学年毕业论文,关于巴金的传记文学创作相关硕士论文范文。适合文学创作及巴金及现代文学方面的的。

《大学》文学特色探析

本文是一篇文学作品论文范文,文学作品有关电大毕业论文,关于《大学》文学特色探析相关毕业论文提纲范文。适合文学作品及大学及散文方面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