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

时间:2024-03-25 点赞:40479 浏览:7350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材料论文范文,关于材料相关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适合材料及经济发展及社会经济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材料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一、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例1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庄》《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魏书孝文帝本纪》

材料二(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等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请回答:材料一反映孝文帝哪一方面的造诣?这些对他以后改革有何影响?材料二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分析和归纳概括能力.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孝文帝喜爱和熟读以《五经》《庄》《老》等为代表的中原先进文化,这对他成年之后,进行移风易俗的汉化改革是有很大的帮助的.材料二中,崔鉴对陆睿“恨其姓名殊为重复”体现汉与鲜卑之间存在矛盾.

答案反映的是孝文帝在掌握汉族先进文化方面的造诣.影响:孝文帝较好地掌握了汉族先进文化,深刻地认识了汉族文化深邃丰富的内涵,对他按照汉族封建国家的统治经验和政策进行改革提供了坚实基础.问题:汉族和鲜卑之间存在着民族矛盾.

点拨做历史材料解析题,一般的解题步骤是:首先要把材料后面的问题认真浏览一下,看看此题到底要考查什么,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会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既节约了时间,也提高了答题的速度;第二步是读材料,包括出处、时间、地点、事件等有效信息,看材料主要是围绕哪些方面在展开,揣摩出题者的试题立意;第三步是回忆教材的相关知识,尽可能的做到知识“链接”;最后是清理思路,结合问题组织答案,答案要简明扼要,并尽可能地使用历史语言.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例2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兴起于蒙古高原,初以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为首都,为便于向南扩张而以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南都,后遂迁都平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平城被称为北京.

――华林甫《中国地名史话》

材料二魏主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请回答: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北魏迁都的过程及特点.北魏不断迁都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迁都过程及特点要依据材料一归纳概括,其迁都原因要结合材料一、二.正确解读材料,从旧都“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中原“河洛王里”中提取相关信息.

答案过程:由盛乐迁至平城,再迁至洛阳.特点:不断南迁.原因:北魏虽然实现了局部统一,但北方保守势力强大,民族之间存在着严重隔阂;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洛阳曾是多个汉族王朝建都之地,迁都洛阳就可以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是统治中原地区的需要.

点拨材料归纳类的解析题设问方式为“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等”.这种问题,旨在考查同学们阅读和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答案全在材料中,只需我们在明确设问对象的前提下,对材料中相关内容进行逐一的提炼罗列即可.但不能过分概括,否则将背离题目要求,使答案大而空,缺少着分点.

例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魏建国后明显保留了鲜卑的历史传统,继续沿用村社土地分配原则.永兴五年(413),“徒二万余家于大宁,计口授田.”

――据《魏书》卷三和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

材料二太和九年(485),“下诏均给天下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等诸民年及课则受田,老免及身没则还田.”

――《魏书》卷一百一十

材料三魏主下诏,认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上者.黄中之色,万物元也;宜改姓元氏.谓功臣旧族自代(郡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于是始改拔拔氏为长孙氏,达奚氏为奚氏,乙旃氏为叔孙氏,丘穆陵氏为穆氏,步六孤氏为陆氏,贺赖氏为贺氏,独孤氏为刘氏,贺楼氏为楼氏,勿忸于氏为于氏,尉迟氏为尉氏;其余所改,不可胜纪.

――《资治通鉴》

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方式有何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北魏孝文帝推行了哪些改革措施?

解析第(1)问可直接读取材料信息,“计口授田”和“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看相同之处.第(2)问可依据所学知识,回顾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回答即可.

答案(1)按人口分配土地.

(2)涉及服饰、姓氏、语言、婚姻、制度、文化等方面的改变.

点拨“比较两个材料(或两个观点等),指出它们的异同”是一种比较型材料解析题.这类题的做题方法是先看清问题要比什么,如有明确说明,则对两个材料就这一问题分别进行信息提炼,逐一列出,然后进行对比;如无明确说明,则要分别对两则材料进行全面逐层次要点归纳,然后逐一对比.在对比时,要求同一性质的内容进行对比,就能得出题目所要求的答案了.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例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二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等变替的“胡化”和“汉化”等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材料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并注意答案的条理化.材料一中洛阳“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能看出北方经济的繁荣,材料二“汉化”从民族融合来理解,材料三主要是对李唐崛起的影响.

答案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点拨“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等”通常是知识结合类解析题的设问方式.这类试题是以考查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为目标,是材料解析题目前的主体设问方式,我们可通过设问看出,这类题的答案来源为两个渠道,一为材料,二为课本知识.因此在整理答案时,首先认真归纳材料中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内容,并一一列出,然后认真回顾课本当中相关的内容,再进行整合.

练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和)十有八年等十二月等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等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等诏迁治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等九月庚年,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有二月等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宫服装)

――《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亢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自代(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据以上材料,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主要措施:迁都洛阳,并从姓氏、服装、语言等方面进行改革,消除鲜卑族和汉族的隔阂.

动机:主观动机是想缓和民族矛盾,巩固统治.但在客观上对当时的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论文

略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定姓族

本文是一篇鲜卑论文范文,鲜卑方面有关毕业论文题目,关于略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定姓族相关电大毕业论文范文。适合鲜卑及士族及参考文献方面的的。

基于创业实践的电子商务教育改革

本文是一篇电子商务论文范文,关于电子商务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基于创业实践的电子商务教育改革相关本科论文范文。适合电子商务及实践教学及。

基于案例教学的新生入学教育改革

该文是学年论文专业辅导员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辅导员类有关在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与基于案例教学的新生入学教育改革相关论文范文例文,适。

股权分置改革后A+H股价差的实证

本文关于溢价及差异及股价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溢价相关论文范文例文,与股权分置改革后A+H股价差的实证相关硕士论文范文,对不知道。

全国开幕热议改革

本文是一篇新能源汽车论文范文,关于新能源汽车相关专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关于全国开幕热议改革相关毕业论文格式范文。适合新能源汽车及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