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

时间:2024-01-19 点赞:50106 浏览:101642 作者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本文是一篇人事管理论文范文,关于人事管理方面本科毕业论文范文,关于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人事管理及行政管理及高等教育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人事管理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高校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随着改革向纵深发展,内部管理理念、模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对二级学院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建构模式多样化,面临管理模式变革,不仅需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管理经验和体制模式,还需结合地方发展具体情况,通过理顺层级管理关系、配合“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创新校园文化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建设,提高办学效益,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体制,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发展.

[关 键 词]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刘必荣(1973-),男,江苏阜宁人,盐城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行政管理及机械设计与制造研究.(江苏盐城22405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033-02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从大众化教育向普及化教育过渡,高校办学规模得到有效扩大,目的在于加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让更多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其办学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财政拨款,管理权隶属于地方,类似于美国的州立大学或州立学院.这类院校办学层次以本科为主,其发展需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慢慢成为地方科学文化和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模式上逐步采用校院组合、二级学院为主的学院制体系,将上下领导与水平联系、高度集中与自治有序结合起来的管理实体,是许多高校采纳的校内管理模式.二级学院管理职能作用如何得到有效发挥,直接影响到学校各个方面的整体工作,因此,在继承学校传统管理方式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思考构建具有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特色的管理模式.

一、二级学院管理体系改革发展历史过程

第一,欧美发达国家校院管理模式发展历史过程.二级学院管理模式作为一种管理制度,起始于中世纪欧洲大学,随着大学发展而完善.14世纪以后,大学逐步成为由教师和学生组合的团体,依据所探讨问题方向来划分;15世纪后期,英国规定所有学生必须寄宿,形成师生同住的组织形式;16世纪以学院为主的管理体制处于初始状态;19世纪美国颁布莫奈尔法案后,出现了州立大学下设学院管理体系,改变了大学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具体表现在能紧密联系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以直接为社会各领域服务为目标来组织学科教学活动,学院划分上也充分体现了实用主义思想,形成了主要按学科分类又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学院制度.

第二,我国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发展历史过程.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在我国发展也是一波三折,经历了参考、撤销、二次发展的历程.在我国建立学院制可追本溯源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基本参考了西方学院制模式.1950年,教育部颁布《高等学校暂行规程》,规定大学可设学院,采取校―院管理体制.1952年院系调整,学院制悄然退出历史舞台,高校内部组织结构由“校―院―系”转变为“校―系”两级管理建制.该模式不利于学科交融发展及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产生,不利于教育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所以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不再游离于社会经济发展之外,高校与社会经济之间交流活动逐渐增多,外部环境对高校影响不断增强,校系管理体制缺陷也日益突显.新形势下,地方一般本科高校采用类似于美国州立大学及州立学院的学院制管理模式,校、院管理体系被越来越多高校所接纳,不但可以整合教育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科研资源利用率,还能促进学科发展及提高办学活力.①

二、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体系创新建设的基础

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体系建设的环境基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地方一般本科院校内下设的二级学院管理机构,借鉴国内外高校二级管理成功经验,按学校整体目标开展学科、专业建设,管理院内专业系、课程组、实验中心、研究所等,在实施学校既定目标下,对学科发展、师资力量培养、教育教学资源配备、创新校园文化及管理等拥有一定自主权,具有相对独立性.其次,二级学院设立主要是为了整合校内相关学科,提升学科优势,使学校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得到加强,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科建设提供优越的培育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科发展.再次,通过整合资源,扩大专业口径和内涵,增强学科、专业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实施按学科大类培养人才,有利于实施培养理论基础实、创新精神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有利于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因为二级学院机构设置小,只需设置办公室、教务科、学生科、分团委等职能部门,在专业系、研究所等机构可聘用部分工作人员,专、管理人员配置能减轻专业系主任等机构负责人的非学术性日常行政负担,以便集中力量开展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有利于理顺行政管理关系,创新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办学效益.

三、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创新与完善

(一)正确认识与定位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的作用

为了创新地方一般本科院校二级学院管理模式,首先需辨识地方一般本科院校校院发展关系.二级学院是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落实者和体现者,是办学的基础和依托.校级层面对二级学院管理需有系统、科学的认识,厘清校、院关系以及正确定位二级学院的管理内涵,从战略高度把握二级学院管理价值,调整校院及职能部门之间责权利关系,明确职责,发挥二级学院自身建设的主观能动性.按照学校总体目标,二级学院如何加强和改善自身管理工作,需从整体大局出发分析内外办学环境状况,明确二级学院建设的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发展定位、服务方向与改革思路,在办学规模、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设定具体目标,促进学科整合和发展,激活基层办学活力,夯实管理基础,提出实现目标的政策措施,形成和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


(二)完善学院管理体制建设

1.校院二级人事管理体制建设.改革人事管理体系需认清校院两级权限范围及地方一般本科院校现状.原有校级层面重在制定和组织实施管理规章制度,二级学院主要是贯彻执行的管理体制,发展空间受到严重制约,对二级学院改革发展具有一定限制.随着人事管理推进和责权利重新划分,校级在完善原有管理制度基础上需将下放到学院中的责权利通过制度和规范体现出来.为调动校院人事工作积极性和进行有效监控,需建立目标考评制度,明确管理职责,增强人事管理宏观调控职能.二级学院人事管理将经历逐步深入发展的过程,本着科学化、规范化、可操作化的理念,建立相应聘任、引进、培养、考核、奖惩、分配、职评等系列制度,形成相互联系并按照一定程序贯彻落实的管理程式.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事工作效率,增强基层管理活力,促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合理利用,建立符合二级学院建设发展规划的人事管理体制.

相关论文

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

本文是一篇办公室论文范文,办公室方面有关毕业论文的格式,关于新建本科院校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相关大学毕业论文范文。适合办公室及经济管理。